回覆列表
  • 1 # 西府趙王爺

    鐵帽子王的關鍵在於一個“鐵”字,其意味著世襲罔替,相當於清朝宗室的鐵飯碗。

    明朝算是做得比較好的,其將皇子們趕出京城,到外地分封就藩,使其遠離政治中心。雖然是走了分封建國的老路,但是在經歷了建文帝、朱棣等帝王的一系列削藩政策之後,藩王的權力受到了極大限制,基本上沒有了造反奪權的威脅。

    “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清史稿》

    “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

    簡而言之,只要你是朱明皇室子弟,不管是多少代,朝廷都會養你。而且這個待遇還不低,根據皇明祖訓的規矩,只要是朱氏子孫都會有爵位,即使你沒有繼承人身份。比如皇子全部封為親王,親王子則全部封郡王,以此類推,分別是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值得一提的是,奉國中尉是朱家宗室的最低爵位了,他的兒子不論嫡庶,統統都能享有奉國中尉。這意味著,只要是朱氏子孫,最起碼也是一個奉國中尉,每年能從宗人府拿到的俸祿能有200石,而親王每年更是能夠拿到萬石祿米。

    後來清朝建立,愛新覺羅家族吸取了這一教訓,對於宗室子弟的安排做了一些改動。首先只給爵位,不給封地,保證了土地歸朝廷所有。其次則是極力的控制宗室子弟因為人口增長而帶來的財政支出。

    清朝對宗室子弟普遍採用世襲降等制度,即宗室子弟去世之後,他的繼承人在襲承爵位的同時要降爵一等。比如某位皇子的爵位是和碩親王,那麼他去世之後,世子繼承的爵位就只能是多羅郡王。至於其他兒子,還要比多羅郡王低一級,只能是多羅貝勒。

    不過話說回來,這對於那些宗室子弟們多少有些不友好,畢竟誰都想像明朝王爺那樣世代富貴,福澤後世。對此,清朝也給了機會的,那就是鐵帽子王。只要你獲得了鐵帽子王的爵位,那麼就可以保證時代富貴。因為鐵帽子王這個爵位是世襲罔替的,永遠不會降爵。如果某位親王被封為鐵帽子王,那麼他的家族,世代世代都能享有鐵帽子王的待遇。

    但是,要想獲得這個爵位談何容易?

    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總共也就出了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皇太極時期的皇親宗室,他們不僅僅是開國元勳,更握有實權,是皇太極需要拉攏的物件。

    而後面的四位中,有三位是出自慈禧執政時期。分別是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他們都是慈禧統治清朝的倚仗。

  • 2 # 明離子

    終清一代近300年,一共只有12位“鐵帽子王”,其特權也是非一般爵位可比。

    清王朝建立之初,便建立了一套別具特色專屬於皇族的爵位制度,從等級上來看,皇爵共有十二等,分別是: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名稱上之所以怪怪的,是因為這些爵位的制定是在承襲明朝漢制爵位的基礎上加入了滿清特色,屬於滿漢文化交融的產物。

    而比名字更具特色的是,如果沒有特別指出,就算是和碩親王,在傳給兒孫時也要降級,每傳一代便要降一級。

    這是因為清王朝看到了明王朝的皇爵制度中親王爵位不降造成的弊端,到了明末,各代產生的親王爵位遍地都是,為了養這些人,國家要付出巨大的財政支出。所以為了不重蹈覆轍,清朝便制度了這麼一個“全民降爵”的招數。

    但這也有點殘酷了,皇帝再喜愛的兒孫,只要他做不了下一代國君,經歷了幾個世代,後代豈不是隻能時最低爵位了呢?

    其實不然,根據爵位最初起點的高低,降到一定程度後就不用降了,以該爵位繼續傳給子孫。具體說來,和碩親王爵一直遞降到奉恩鎮國公就不會降了;多羅郡王則降到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降爵到不入八分鎮國公;固山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恩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奉恩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

    而且根據每一代人在當朝中的貢獻,當代的皇帝是有權利免降他的爵位的,這其實也是一種激勵,想要保留住封爵,就繼續一代一代的好好幹。

    當然,我們今天說的“鐵帽子王”便是跳出這套降爵制度的例外。在建國的過程中,以及在各朝各代為穩固江山做出卓越貢獻的皇族,會被封為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也就是“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在建國時期共產生了八位,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可以看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並非都是親王,但卻擁有普通親王所沒有的特權:世襲罔替。

    除了建國時期的這幾位鐵帽子,還有四位鐵帽子王在清王朝的中後期產生,他們是怡親王胤祥,也就是《雍正王朝》等出鏡率極高的號稱“俠王”的十三爺,他在輔佐四哥雍正皇帝時功勳卓著,被破格封為鐵帽子王。

    之後到了清末,還產生了三位鐵帽子王,即恭親王奕訢,俗稱“鬼子六”,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醇親王奕譞,光緒帝的生父,清朝海軍主要奠基人;慶親王奕劻,被戲稱為“皇族內閣”的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 3 # 銀河鑑史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和碩禮親王(代善)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和碩豫親王(多鐸)

    和碩肅親王(豪格)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多羅克勤郡王(嶽託)

    和碩怡親王(胤祥)

    和碩恭親王(奕訢)

    和碩醇親王(奕譞)

    和碩慶親王(奕劻)

    所享特權

    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王爵,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特權主要有3項:

    "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

    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

    清朝對宗室諸王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動輒獲咎,親王、郡王的名號猶如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

  • 4 # 史事檔案

    “鐵帽子王”正式名叫“大清世襲罔替親王”,俗稱“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並不是頭上真的戴一頂鐵製帽子。說白了,就是這頂王爵的“帽子”,像鐵一樣,世代傳承,世襲罔替,子孫後代永遠戴在頭上。

    最最重要的一點:其子孫後代永遠繼承王爵,永遠不降級。

    “鐵帽子王”一般擁有四大特權:

    一、世襲罔替,尊貴象徵。代代為王,永不降爵。

    二、俸祿優厚,地位崇高。鐵帽子王,地位高於一般親王,俸祿優厚,一年有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三、開衙建府,賜予鐵帽子王府。坐擁有世襲罔替王府,榮耀無比。

    四、死後擁有資格配享太廟。喪葬規格高於一般親王,死後享受皇室膜拜和祭祀。

  • 5 # Ad哥哥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知道鐵帽子王是什麼?難道是字面意思帶著鐵帽子的王爺嗎?顯然這不是正確答案。這個稱號只出現在清朝,是當時的民間俗稱。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

    其實在明朝時,皇帝們為了安撫宗室,已出現了“鐵帽子王”的雛形。到清朝時繼承了這一制度,並加上了滿洲人自己的特色。

    但以為後代可以承繼爵位,並且無須降等,就代表著鐵帽子王擁有者無可比擬的特權嗎?其實並不是,在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特權的庇佑,因此也不能夠太任性。

    清代鐵帽子王共有12人,但在清朝開國之初的時候,只有8人。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看這些人的名字,就可以發現了兩個共同點。除了都是皇室宗親外,他們都是在大清建國中立下卓越功勳的重臣。比如在征討女真、明朝途中屢立戰功的代善;比如指揮清軍入關,入主中原的多爾袞。

    這些人在大清奪取天下之初,所發揮的作用,跟所獲得的功勞都是無人可比的。他們能成為鐵帽子王,是用一刀一槍戳出來的功勞換來的。這就是功封,是成為鐵帽子王的方式之一。

    戰將勇士大多希望出生在亂世,因為動亂的環境才能給他們提供建立功勳的機會。而到了治世中,人臣發揮的作用就稍顯遜色了。為什麼呢?天下基本大定,再不能掀起多大波瀾,他們自然也就缺少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但並完全不代表,身為人臣者就再沒建功立業的機會了。因為雖比不上打天下時的真刀真槍流血犧牲,可是君王治天下,維護統治也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重臣的效力。

    就好比清朝,雖然結束了漢人統治江山,但在建國初期他們的政權其實也是內憂外患。而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就是因為清朝在鞏固江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皇帝也對他們加以敕封,配享太廟。這種就是恩封,是成為鐵帽子王的另一種方式。

    第一就是世襲罔替。一一點確實足夠其他親王羨慕了,並且隔代都不降爵。

    第二就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第三就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民間也稱之為鐵帽子王府。

    這三點關係到爵位、俸祿、面子,可恰恰就是特權中最重要的“權”沒有。也就是說“鐵帽子王”的並沒有給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帶來更高的權利和法律庇佑。如果他們有不法的行為,同樣會被嚴懲。

    可見“鐵帽子”並不能給這些王爺當尚方寶劍用,更不是免死金牌。

    結語

    自周朝實行分封制以來,一直被後世王朝效仿。可是裂土封王對中央政府來說,無疑是弊大於利。不但讓諸侯王可以培養自己的勢力,有異心者則會對朝廷構成威脅,而對君王加強中央集權來說,更是起了反作用。

    清朝鐵帽子王有特權嗎?有一點無關緊要的。但真遇到點事,還真不好使。

  • 6 # 宋植帥

    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擁有更多的特權和更優厚的福利待遇。大清朝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都為大清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特權也也親王大的多,比如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賜予世襲罔替王府。

    鐵帽子王是非常形象的說法,並不是頭上真的戴一頂鐵製帽子。說白了,就是這頂王爵的“帽子”,像鐵一樣,世代傳承,世襲罔替,子孫後代永遠戴在頭上。

  • 7 # 鎖住捆住栓住綁住五花

    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3項特權,一是“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普通獲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勳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

  • 8 # 戰爭8年叫wildbeast

    禮親王代善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豫親王多鐸

    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王爵,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3項特權,一是“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普通獲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勳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

  • 9 # 歷史版主

    鐵帽子王指可以世襲罔替王爺爵位的親王。清朝鐵帽子王一共12位,早期因為戰功得到封王的8位。

    1 禮親王 代善 ,努爾哈赤次子,皇太極之兄。

    2 睿親王 多爾袞, 順治帝早期清朝實際掌權者。

    3 豫親王 多鐸,努爾哈赤15子,打敗李自成,俘虜南明皇帝朱由崧。

    4肅親王 豪格, 皇太極長子,射殺張獻忠。和多爾袞爭奪皇位失敗被下獄自殺。末代肅親王善耆有個女兒叫川島芳子。

    5裕親王 碩塞 ,皇太極第5子,俘虜朱由崧有功,後世改莊親王。

    6鄭親王 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的侄子。後世鄭親王瑞華和肅順等八個咸豐顧命大臣被慈禧所殺,稱“辛酉政變”。

    兩位郡王

    7克勤郡王 嶽拖,代善長子。死後被追封郡王。

    8順承郡王 勒克德渾,代善第三子,順治五年因戰功封順承郡王。

    這四位是清中後期封的

    9 怡親王 胤祥,康熙第13子,咸豐死後八位顧命大臣之一,被慈禧賜死。

    10 恭親王 奕訢,道光第6子,咸豐帝兄弟,“辛酉政變”支援慈禧,後成議政王。洋務派代表人物。

    11醇親王 奕譞,道光第7子,兄長咸豐,侄子同治,兒子光緒,所以宣統。福晉是慈禧的胞妹。

    12慶親王 奕劻,慈禧60大壽被封,和李鴻章一起主持辛丑議和。配合袁世凱勸溥儀退位。

    鐵帽子王的特權有三個

    1 世代襲爵位,不像其他親王會一代一代降爵。

    2 俸祿很高,銀子一年一萬兩,米一萬斛。

    3 王府世襲。

    親王屬於權利的中心人物,享有特權中的特權,不過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也會死,上面寫的親王就有好幾位是被賜死的,後代也有被剝奪爵位的。

    好不好使的看犯了多大事,一般是無上榮光的。

    圖一多爾袞。圖二奕訢。圖三奕譞

  • 10 # 宇宙流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是清朝一種特有的爵位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擁有更多的特權和更優厚的福利待遇。大清朝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他們或戰功彪炳,或治國有方,或功勳卓著,都為大清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鐵帽子王有何特權,我們不妨來一起看看:"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可以祖祖輩輩,世代傳承,子子孫孫都榮耀,有地位);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不愁吃喝,長期飯票,二世祖的不二選擇);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家大業大,既風光又有權勢,房子在什麼時代都是重中之重,而且這是御賜的豪宅)

  • 11 # 嗔痴歷史官

    歷史的發展往往是很有意思的,有很多事情都是經過一個漫長過程,才最終逐漸成型起來,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太多關於人性以及現實的東西,也許這就是歷史帶給我們後人最多的啟發作用吧。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一種王爺叫做鐵帽子王,想必在看清朝相關的歷史資料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鐵帽子王這樣的稱呼,只是最開始我們對其不是特別熟悉瞭解,甚至不清楚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東西,其又有著一些什麼特權呢?

    歷代帝王對功臣的賞賜

    在說鐵帽子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一些與王侯將相有關的事情,想必在瞭解了這些歷史背景之後,我們再來分析鐵帽子王這個特殊的群體,就會更加明白其特殊的時代意義所在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只要有新的朝代產生,必然就會伴隨著一些建立這個朝代的功臣,我們將其稱之為開國功臣,自古以來,開國功臣的結局一般都是比較淒涼的,這一點與皇權有著巨大的關係。

    我們今天所要講的王侯將相,實際上也是皇帝對功臣的一種獎賞,自古以來,能夠成為諸侯或者宰相級別的人物,一般都是與皇帝有著密切關係的人,這些人主要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幫助皇帝建功立業的外姓功臣,另外一種是陪伴皇帝一起白手起家的同姓功臣。

    在面對這兩類人的安排上,皇帝就產生了一些特殊的獎勵制度,比如最開始的就是分封諸侯,秦末的項羽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還有漢朝初期的劉邦也是典型代表,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將之前那些追隨自己的異姓功臣都封為諸侯,也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異姓諸侯。奈何這些異姓諸侯,在有了自己的地盤之後,都是存在野心的,畢竟大家和劉邦一起建功立業,天下有大家的功勞,豈能讓劉邦一個人獨享,所以諸如韓信、彭越、英布、韓王信等人,就有了一定的野心,這讓坐在皇位上的劉邦十分擔憂,最終開始剷除這些異姓諸侯,好在最後劉邦成功剷除了異姓諸侯,但是這些舉動也為劉邦殺功臣留下不可忽視的劣跡。

    除了對異姓功臣有封王的獎賞之外,對同姓功臣或者子孫進行封王的,在歷史上也是有著典型代表的,比如明朝時期朱元璋就是最為明顯的,在自己兒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為了能夠讓孫子朱允炆成功繼位,幫助朱允炆大肆剷除那些開國功臣,同時還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成為王爺。

    這是一種對子孫後代的照顧,可就是因為朱元璋的這種照顧,導致後來這些分封出去的兒子們不太聽從安排,朱允炆後來更是擔心叔叔們會影響到自己的皇權,於是開始削藩,導致朱棣揭竿而起發動靖難之役,最終把朱允炆給推翻了。

    這兩個朝代的分封制度就是對古代異姓功臣以及同姓功臣的安排方式,透過以上兩種安排方式導致的結局來看,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異姓諸侯,還是同姓王爺,對皇帝的皇權都是會產生影響的,甚至一不小心就會取而代之。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歷史事實擺在眼前,所以到了清朝建立之後,清朝統治者開始思考要如何對功臣或者自己的子孫後代進行獎賞呢?也就在這些思考下,出現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的形成關鍵

    正如前邊分析的那樣,不管是異姓諸侯,還是同姓王爺,在歷史上都曾出現過威脅皇權的事情,這一切的本質除了利益以及皇權的誘惑之外,實際上也有著制度的缺陷,至於制度的缺陷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最重要的就是兵權問題。

    在劉邦時期的異姓諸侯中,不管是英布還是韓信,這些人都是曾經馳騁沙場的老將,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和一定的軍中基礎,所以後來劉邦給他們分封諸侯之後,他們手上的兵權就會逐漸成為一種私人勢力,這些士兵甚至可以達到只聽諸侯王的話,而不聽劉邦的話,這樣對劉邦的威脅是很大的,所以最終劉邦只能採取武力解決問題。

    明朝時期的那些藩王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不僅有著十分不錯的待遇,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朱棣手上就有很多訓練有素的軍隊,因此才有勇氣和底氣發動靖難之役,要是他沒有實力,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清朝的統治者經過一番總結之後,得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結論,那就是想要杜絕這些諸侯王對自己皇權產生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斷了他們的軍權,只給他們錢財,卻不給他們軍權,就算他們想造反,也沒有任何實力和機會。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清朝才逐漸產生了一套比較嚴格的分封王爺制度,其中爵位可以分為12個等級,前邊6個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實際的兵權,只是擁有一些不錯的待遇而已。

    當然了,這些爵位還是有所變化的,當時統治者為了避免產生明朝那種特別糟糕的局面,所以將爵位分為世襲罔替和世代降爵兩種,所謂的世襲罔替,也就是不管過了多少代,爵位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鐵帽子王,在清朝歷史上總共有12個鐵帽子王,這些王爺都是對清朝的建設有著巨大貢獻之人,但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代。

    另外一種世代降爵的爵位就是一代一代逐漸降爵的方式,比如第一代是多羅郡王,到了下一代就是多羅貝勒,第三代就是固山貝子,依次向下降爵,一直到降爵成為最低級別為止。

    鐵帽子王的特權

    鐵帽子王既然在整個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上,才出現過12個,足以見得其十分特殊,那麼鐵帽子王究竟有些什麼特權呢?我們繼續羅列分析如下:

    既然說了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所以說它的第一個特權就是永遠不會降爵。不管是這個家族過了多少代,只要清朝統治者還是愛新覺羅家族,那麼爵位就永遠不會降低,甚至就算沒有直系的子孫,也可以從旁支選一個人來繼承,比如多爾袞在乾隆為其平反之後,就讓當初過繼給多爾袞的兒子後人繼承多爾袞的鐵帽子王爵位。

    第二個特權就是待遇特別好,鐵帽子王可以享受每年一萬兩白銀的俸祿以及一萬斛祿米的待遇。這些錢財換算成今天的錢,大約在1000萬左右,關鍵是這些鐵帽子王每天不需要操心什麼,就可以擁有千萬年薪,想一想就覺得幸福。

    第三個特權是可以擁有朝廷專門為其建立的鐵帽子王府邸,這些府邸都是豪宅級別的,不管在什麼年代,絕對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很多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府邸,如今都已經成為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機會可以去一睹為快。

    第四個特權就是配享太廟,這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待遇,也就是說在鐵帽子王死後,可以允許建立專門的太廟祭拜他們,這不管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一件十分不錯的事情了,想當年乾隆就是因為在江浙地區發現有人在寺廟祭拜李衛,就臭罵了一頓李衛,可想而知皇帝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李衛對清朝建設有著很大的貢獻,都沒有這種待遇,鐵帽子王的後代卻可以輕易享有,確實是比較幸福的一件事。

    結語

    雖然說鐵帽子王擁有諸多特權,而且看似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可是就因為有了如此安逸的環境,導致很多鐵帽子王的後人貪圖享樂,再也沒有了祖輩的那種建功立業的精神,這實在也是一種悲哀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個頭奧普琳娜多肉1百來塊錢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