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都知道魏忠賢的倒臺和大明的快速滅亡有直接的關係,那麼崇禎如果重用魏忠賢,結局會是什麼樣的?

10
回覆列表
  • 1 # 亮羽飛雲99

    假如崇禎重用魏忠賢,大明朝自然會持續下去。

    大明綜合國力遠遠大於清,是200倍,被一個只會搶劫的民族滅了。是對文官集團失去約束,文官集團把家族利益放在國家之前。導致皇帝無錢糧,百姓食不果腹成農民起義軍。

    魏忠賢的職務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又叫’內相’。按大明體制,文官內閣’擬票’(對全國各種奏章、人事任免…等處理意見),需經司禮監再稽核(否決、認可、重要擬訂),報皇帝同意。所以說魏忠賢是除皇帝外,權力第一人。 同時魏忠賢兼管廠衛(相當於今天的紀檢委)。

    祟禎為什麼上吊死了?是李自成打進北京。大明朝數百萬兵馬那裡去了?左良玉擁兵60萬,為什麼不來?

    兵無糧草不行,你調兵得給糧給士兵薪水,不然軍閥就不動。崇禎給不了糧、銀,是’窮死的’。

    造成以上原因:

    1、崇禎被文人忽悠了,一上來,就殺了魏忠賢,清算了廠衛。造成東林黨人一家獨大,皇帝說話無人聽,政令不通。

    2、錯用了袁崇煥,被忽悠軍中撤了監軍(政委),失去對軍隊監控。又導致袁殺了毛文龍,殺毛文龍,金兵無後方之憂,大舉南下。

    3、沒有處理好西北災荒中的饑民,(還是銀子問題)。

    祟禎是個勤政的好皇帝。只因為儒家書讀多了,要當仁君明主(被忽悠了),才殺了魏忠賢。而文官集團,抱團貪腐,岡顧國家利益。再魏忠賢下臺後,不受約束,致使國亡,他們不過是換個主子而已。

  • 2 # 老馬閒評

    崇禎如果重用魏忠賢,崇禎會死的更慘,可能崇禎連上吊的機會都沒有。

    明朝的滅亡,根本原因不是因為農民起義,也不是因為滿清,而是因為明朝本事的腐敗所致。

    明朝的腐敗,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題主無非想表達,魏忠賢能籌錢,魏忠賢手腕硬,魏忠賢能夠把農民起義滅下去。

    真的會是這樣嗎?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壓迫的越厲害,反抗的越激烈。魏忠賢可能會幹掉一個李自成,但也會有更多的張自成,王自成,趙自成出來,明朝可能等不到滿清入關就完了,崇禎可能等不到走到歪脖子樹下就人頭落地啦。

    明朝滅亡,是天數,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 3 # 當代曹植

    當然!

    忠賢二字,詮釋了此人一生。魏忠賢是明末少有的能夠力挽狂瀾的高層,可惜不被崇禎重用。

    忠賢死,大明亡!

    如果崇禎重用魏忠賢,農民起義將會被撲滅,國內將會安定團結。後金也不可能入關,而是被明朝壓制。

    二十年後,明朝熬過了小冰河時期,情況會好很多。而此時沙俄已經來到黑龍江流域,後金將四面受敵,朝不保夕。

  • 4 # 孟冬二九

    關於魏忠賢是真的不好寫,寫好寫壞都會有人罵你。首先無可否認的是魏忠賢確實是一個地痞、流氓、混賬、老財迷、死變態、活畜生、王八蛋、死人妖,他殘害忠良,禍亂天下,做過的惡罄竹難書。但如果你是天啟皇帝或者崇禎皇帝,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他對你而言確實是一個忠臣也是一個能臣。

    首先作為一個閹人忠心是不需懷疑的,由於沒有後代,權力和財富都會在他們死亡時回到皇帝的手上而且即使最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崇禎要動他,魏忠賢也沒有心思和能力造反。因為魏忠賢再怎麼專權,只要他染指不到皇權的支柱-京營禁軍,他的權利就只能依附於皇權。所以魏忠賢只是一隻被天啟推出去和東林黨打擂臺的凶猛的狗,而事實上魏忠賢也壓倒了天啟所有的政敵,使皇帝權力空前集中。

    其次是能力。你要錢,他能重收被東林黨廢除的江南工商稅、海稅,給你撈錢;

    你要權,你不方便下手去弄的人,他都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你要監察百官,他連大臣的私房錢存了幾個銅板都能告訴你。

    你要打仗,他掌權那幾年還真的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

    你要政績,河南天災,他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幾十年未曾修過的黃河水道,開始維修;

    說他有很強的能力倒也不是,但他在的時候皇權、內廷、文官集團可以相互制衡,所以國家穩定,皇帝對帝國控制力強。你說你是皇帝這樣的人你要不要?

    所以魏忠賢雖然確實是一個地痞、流氓、混賬、老財迷、死變態、活畜生、王八蛋、死人妖,但可以看出他至少是個比較看重實用的人。而崇禎就年輕了,上來就搞死了魏忠賢,搞死了就搞死了畢竟是前朝的臣子,你倒是把閹黨頭子換成自己的人啊。崇禎倒好,直接把內廷給一廢到底,三足鼎立少了一個腳這還站得穩嗎?

    皇權失去了幹髒活的,就只剩下個空殼子,文官集團很高興,一家獨大了,老子們自家的工商稅、海稅又不用交了。崇禎沒辦法自己收不上來官僚集團的稅,只能去加徵窮人的三餉,結果連碰上幾個災年窮人交不起,對不起,那就只能造反了,從此陷入惡性迴圈。最後時期軍餉不足,崇禎甚至向朝臣籌款,就差跪下了,只募到了20萬兩。結果李自成殺進京城,那些當初只捐幾千兩的朝廷大臣們誰家不抄出個百十萬兩。要是魏忠賢在就不一樣了,文的武的、好的壞的、明的暗的,魏忠賢有一萬種辦法給你從大臣那裡搞來錢,這就是差異。

    所以,在我看來,崇禎上任最大的錯誤就是幹掉了魏忠賢,準確的說是廢掉了閹黨和其附屬的特務機關。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甭管你是不是地痞、流氓、混賬、老財迷、死變態、活畜生、王八蛋、死人妖,你只要能搞來錢,讓我的士兵能有錢有糧繼續打仗就行,其他像東林黨空談什麼仁義道德,禮義廉恥都是扯淡。大明滅亡是必然的,但在崇禎任上亡確實是偶然的,糊弄個幾十年真的沒有什麼問題。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 5 # 吃不起豬肉

    崇禎如果重用魏忠賢,東林黨有了制約實力,就不會肆意貪墨朝廷稅收,崇禎就不會因為沒錢裁撤邊軍和驛站,不裁撤邊軍和驛站就不會逼反了李自成和張獻忠;重用魏忠賢朝廷就會有稅收,有了稅收就有了和後金作戰的軍餉。

    重用魏忠賢就能保證朝廷有稅收,朝廷有了錢大明就能多活二三十年。

  • 6 # 歷史宴

    又是這種問題!這種題明擺著又要對魏忠賢歌功頌德!

    說實話,明朝如果指望一個太監來力挽狂瀾的話,那得證明明朝的制度該有多麼的畸形與醜陋!

    來來來,先把魏忠賢這輩子幹的“好事”都抖出來,大家自己睜大眼睛,好好看看魏忠賢是個啥!

    、禍亂後宮

    明代的後宮很骯髒,天啟朝尤甚!魏忠賢是狼,客巴巴是狽,他們倆狼狽為奸。天啟的后妃先後有五個懷孕的,但在魏忠賢與客巴巴這兩倆貨的陰謀陷害下,都沒有成功生育,這也導致了天啟皇帝死後無嗣,只能傳位於信王朱由檢。

    二、忽悠天啟帝,專擅朝政。

    天啟皇帝朱由校,本來就是一個不太正常的人,他童心未泯,喜歡玩耍,尤其喜歡木工。這一切魏忠賢都瞧在眼裡,於是投其所好,“日引帝為倡優聲伎,狗馬射獵。”並且,魏忠賢很賊,每當朱由校玩木工玩得興起的時候,他就故意蹦出來奏事,朱由校不耐煩,於是說道:“朕知道了,你們自己看著辦。”於是魏忠賢開始藉機矯詔,排除異己勢力!

    三、荼毒天下

    當時的東廠緝捕人員,四處橫行,所過之處,那個地方無不被整個稀巴爛。民間但凡有言語之間得罪到魏忠賢,便被捉拿,嚴刑拷打,甚至剝皮,挖眼!

    四、破壞遼事

    魏忠賢矯詔派遣他的心腹太監劉應坤、紀用等到山海關、寧遠、錦州監軍,收奪兵權。這些太監基本上目不識丁,更不懂軍事,卻在那裡發號施令、作威作福。總兵、巡撫、甚至經略、督師等都要聽命於這些目不識丁的太監。、

    說實話,天啟朝雖然堪稱明代歷史最為黑暗的一頁,但有意思的是明末三位較為有才幹的邊防統帥均出自於天啟朝,他們是: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但這三人或多或少都遭到了閹黨集團的排擠甚至迫害。最慘的當屬熊廷弼,在魏忠賢一夥的迫害下,被傳首九邊!

    而且,現在盛傳的什麼魏忠賢把搞來的錢用來支援邊鎮將士抗清,更屬無中生有的謠言!魏忠賢從來就沒保證過邊鎮軍餉的充足,僅在天啟四年,遼餉便短缺127萬兩,這叫充實軍餉?簡直笑話!

    五、海內獻媚

    明代閹宦之禍酷矣,然非諸黨人附麗之,羽翼之,張其勢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明史.閹黨傳》

    《明史》對於明代閹宦之禍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就拿魏忠賢來說吧,魏閹得勢,一大群奸佞像蒼蠅撲惡臭似的,為虎作倀;魏閹失勢,他們又開始紛紛彈劾。可見當日明廷,除楊、左諸人外,大多貪鄙齷齪,毫無廉恥之心,這種牆頭草風格,這種趨炎附勢的官場作風,又有何氣節可言!

    由此可見,魏忠賢就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奸臣,他的所作所為對於明朝的江山社稷何利?

    而至於說什麼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可以多活幾年;更有甚者還有什麼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會亡,等等這些奇葩觀點只能說是毫無根據的一廂情願!

    (全文完)

  • 7 # 歷史的微妙啟示

    崇禎不可能重用魏忠賢,從天啟帝的遺囑看,也只是讓崇禎延續使用魏忠賢,並不是重用;讓一個被閹割了生殖器的太監權傾朝野,似乎是代行皇權,又似乎是代行相權,已經是工商經濟高度發達的白銀帝國明末政治的畸形,客觀顯示政治體制須應對經濟基礎實施相適應的改革了;不上朝的天啟帝也只是陰用司禮監太監魏忠賢名不正言不順地向社會上多錢的領域(工商階層)施稅政,搞到錢提供國防軍用,而敢罵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勢力之大應也與天啟帝的政治權衡有關;很明顯,繼續讓魏忠賢擔責捱罵,讓東林黨人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更多地承擔更大責任,國際國內當時並沒有那一種政治力量能要了崇禎皇帝的命是明顯的;隆興開關改革開放工商經濟高度發達以來,皇權是作為維護國家統一,讓人說話的權威保障事實存在的,如不發生戰亂摧毀,還政於民,規範工商稅政,民選社會正士嘖室之議完善法定相權責任制,是走向高階階段的必然;

    然而素質低下的朱姓血親傳承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卻不總結繼承隆慶開關改革開放以來任用相權,君主不上朝也能垂拱而治的成功經驗;被封建皇權舊思想,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的祖訓禁錮了思想的崇禎皇帝自己無能做事又不讓人做事,專權專制把皇帝自己推出來擔責捱罵,乾綱獨斷的結果是禍國殃民自取敗亡;天啟朝時,後金女真的皇太極不能踏入關內一步,1627年11月崇禎皇帝接任登基後逼死魏忠賢,廢除工商稅增加農業稅後,李自成在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崇禎專權專制倒行逆施圖虛名而取實禍是明顯的;

    歷史辯證法讓我們看到了嚴酷的歷史事實:不能適應工商經濟繁華盛世改革政治體制的結果只能削足適屐解決了,農民起義殺入皇城,打不開宮殿門走不出去的崇禎只好自己承擔失政責任自縊在皇宮內煤山樹上,清兵入關,一場場屠城摧毀,社會經濟被摧毀回原始低下農耕,一切又簡單化了,新的皇權皇朝又開始了舊的週期迴圈!

  • 8 # 語陌泣離傷

    不可能,不知道現在那麼多人捧魏忠賢是圖什麼?圖個吉利嗎?魏忠賢是什麼人?宦官!他掌權時期,明朝朝廷被弄得烏煙瘴氣,這樣一個人以權謀私,結黨營私,你指望他拯救大明?做夢去吧

    魏忠賢其人

    據明史記載“魏忠賢,肅寧人,少無賴,與群惡少博,少勝,為所苦,恚而自宮,變姓名曰李進忠,其後乃複姓,賜名忠賢,忠賢自萬曆中選入宮,隸太監孫暹,夤緣入甲字型檔,又求為皇長孫母王才人典膳,諂事魏朝,朝數稱忠賢於安,安亦善遇之,長孫乳媼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謂對食者也。及忠賢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愛忠賢,兩人深相結。”

    這樣一來魏忠賢就逐漸掌握了國家大權,加上有客氏的幫忙,助長了魏忠賢的氣焰,成為天啟年間的一大禍害。

    閹黨形成

    魏忠賢掌權以後,就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

    外廷文臣則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號 “五虎”。

    武臣則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僇,號“五彪”,又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少卿曹欽程等,號 “十狗”。又有 “十孩兒”、“四十孫”之號。而為呈秀輩門下者,又不可數計,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

    閹黨之害

    魏忠賢領導的特務組織,成為危害明朝社會的一大公害,據《明史 .刑法志》和明代筆記《倖存錄》中都有記載,很能說明特務地猖獗。

    據記載 “朕在襁褓時,便靠魏忠賢護衛,至聖母去世後,朕飽嘗憂患,平時的服食起居,多虧了魏忠賢伺候。當皇考彌留之際,曾說宦官中忠心正直,不避行跡的,只有魏忠賢一人 。現在居然被楊漣一再誣告,而大小臣工又隨聲附和,不斷來打擾朕。天下大事,事事都是朕親自裁斷的,魏忠賢有何專擅?有何疑忌,……朕迫念往事,何忍忘忠賢今昔之勞,動不動就聽信浮言,拿忠賢何罪”?

  • 9 # 光能收集者

    不一定,不過大概率是還可以多延續幾年。

    明朝初年政權權利是三元結構為主體,一是皇權,包括外戚、宦官等都是皇權的一部分。二是勳貴,主要是功臣。三是士大夫。朱元璋誅殺功臣,使得勳貴一蹶不振,雖然依然還是一定實力,但是已經沒有跟另外兩個抗衡的資格了。

    勳貴倒下後,皇權和士大夫同時崛起,填補權利空白。

    皇權貌似強大,也有很多問題。外戚在有明一代,被嚴格限制,皇權可以依靠的就是宦官。宦官關鍵還是素質太差。很多又是年幼進宮,沒有什麼社會經驗。明中期,皇帝給宦官辦學堂,教宦官讀書就是這個原因。

    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爭一個“大禮儀”,說到底還是皇權和士大夫權利之爭落於下風,還是權利爭奪的結果。

    明代士大夫崛起之後,竭力培植自己的勢力,尤其是經濟實力。明代的士大夫是免稅的,田稅很少或者根本沒有,也沒有商稅,礦稅也是一減再減。到崇禎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江南士商身家千萬的很多很多,國家稅收巔峰時刻歲入才千萬出頭,正常稅收不過三百萬。正是這千萬歲入,徹底斷送了大明朝。

    古往今來,政府有兩大基本職能,一是賑災,協調發展。二是調和社會矛盾。明末期基本喪失了這兩種基本職能,就算沒有滿清,還有蒙古,還有倭國,還有西方的荷蘭,還有伊斯蘭化的漠西蒙古、維吾爾等。總而言之,明朝死在了財政枯竭上。

    有人說明朝死在了小冰河期的糧食歉收上。其實自然災害時常都有,那次小冰河期只是影響了兩三年。明朝是有足夠的糧食度過難關的。但是政府沒錢買糧,老百姓沒錢買糧,結果糧食走私到滿洲、蒙古、倭國等地,邊患更甚,更需要錢來打仗。礦稅取消,工商稅微乎其微,只好增加田稅。這樣的朝廷肯定是要滅亡的。

    明代宦官專權已經很久,宦官代表了皇權。如果皇帝覺得有必要,滅掉宦官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這跟漢唐不一樣。漢唐的宦官才是真的權利大。唐朝的宦官可以廢掉皇帝。明朝顯然不是這樣的。

    魏忠賢在天啟朝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徵收礦稅,加收工商稅。這些行為徹底惹惱了江南士紳。如果崇禎重用魏忠賢的話,結果有二。一是成功,稅收增加,順利度過難關,為大明朝延壽若干年。另外一個是像天啟帝一樣,莫名其妙地死掉,並且留下罵名。

  • 10 # 自由玩耍的雲

    這得多傻缺啊!

    魏忠賢擋住滿清崛起了還是制止農民起義了?

    二者都在其手上發展壯大!

    現在中中國人就想靠太監之流治國了?

  • 11 # 落葉沉沙

    崇禎如果重用魏忠賢,並不會延續大明國祚幾十年。

    首先,我們要知道大明晚期的問題,可謂是內憂外患。

    就內憂而言,一方面是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而這個問題可以說從嘉靖朝就有了,中間尚有幾個還算中庸的皇帝和有力的大臣主持管控,才沒有發展到不可控制的局面。後來張居正改革,改善了稅收情況並且加強了吏治管理,一度有所恢復。可是從萬曆朝中期開始,對張居正的清算導致很多政策沒有貫徹下去,而且萬曆皇帝還因為“國本之爭”直接罷工。後來兒子朱常洛和孫子朱由校並沒有去改善什麼,反而讓這個問題逐步發展擴大,以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就是宦官之禍和黨爭問題。明朝末期的黨爭真是耗盡了大明最後的資本。本來宦官主導的東廠和錦衣衛主管情報偵察和特事審訊,是皇帝的耳目,並不直接參與朝政,但是後期在明熹宗時候,魏忠賢得到皇帝的信任,逐步干預政事。而這種干預,一方面是因為皇帝的放任導致其毫無顧忌,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官員為了自己的前途主動依附於魏忠賢,從而聚集成了“閹黨”,成為一個獨立的利益集團。

    而東林黨人本來反對這種依附宦官的官員的行為,但是後來變成了無論是非功過,凡是依附於宦官的,或者與宦官有關的都一概反對。也逐步形成了與宦官集團對立的文官利益共同體。

    而這些對立,有時候並不顧國家大局,完全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宦官集團更加逐利,東林黨人更加為名,但是都是以自己團體利益為重。

    當然唯一的不同就是,當時以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必須要有皇帝這個主心骨,因為有了皇帝的信任才會有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所以就此而言,魏忠賢會更加照顧皇帝的利益,而不像東林黨人為了所謂的“冠冕堂皇的義理”而務虛不務實。

    最後的內憂,就是農民軍起義暴動。這完全是天災人禍的必然,因為官員的腐敗和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加上北方中原地區和陝西一帶的災荒,導致民不聊生。所以起義和暴動成為活命的一條生路。

    而這些暴動,完全是制度和官員問題的累積而形成的。並不是魏忠賢在位就可以完全鎮壓的,而且打仗還需要靠軍人,魏忠賢就算有心,也未必有力。而且如果並任命的軍官,如果不是依附於自己或者反對東林黨的也未必會得到魏忠賢的支援。

    當然,魏忠賢在的時候,東林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壓,所以軍隊和東林黨一心的更難行動。

    然後說外患,外患可以說主要是滿清邊患。

    而這個邊患,完全可以追溯的崇禎的爺爺萬曆皇帝了。是一系列軍事失誤造成的,導致了後金政權逐步發展壯大。但是這個壯大並非超過了明朝,但是明朝當時已經傷痕累累,在出兵穩定地方還是抵禦後金方面很難完全平衡。

    就算是魏忠賢也不能改變什麼。或者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可以支援袁崇煥鎮守關外而已。可是我們的皇帝已經換成了崇禎,崇禎會完全相信魏忠賢嗎,會完全相信任何人嗎,我想都不會吧。

    到了大明晚期,已經不是一個魏忠賢的問題了,而是崇禎在位,以他的性格和脾氣,很難完全相信一個人,而且急功近利的心態也導致他耐不住性子去好好做一些事情。雖然他很愛國,他很無私,他很勤政。可是沒有正確務實的方式方法,結果做的都是無用功。

    所以,我們也只能假設一下,魏忠賢全力打壓東林黨人和反抗勢力,支援袁崇煥抵禦外患。但是根本問題解決不了,崇禎也不會給他時間,所以也沒什麼用的。

  • 12 # 平楠說史

    在明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宦官,他比許多明朝的皇帝都有名氣,這個宦官就是大太監魏忠賢。在明熹宗時期,魏忠賢是深受信任的寵臣,他掌管著整個東廠的事務,做盡了許多陷害忠良、抄家滅門的事情,當時所有的官員、百姓都對他怨恨已久,但也是這樣一個風評極差的太監,為明熹宗挽回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並沉重地打擊了當時瘋狂斂財的東林黨。

    誠然,魏忠賢這樣一個宦官,必然是不受百姓和大臣所喜愛的,且從大局觀上來講,宦官當政確實不利於整個國家和朝政的發展,但是在明朝末期那種百目瘡夷的朝政環境中,反而是這樣心狠手辣、無所顧忌的宦官首領,才能真正為皇帝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有人說,如果崇禎皇帝在位之時,能夠重用魏忠賢這個所謂的奸臣,那麼大明朝說不準會多延續幾十年,而崇禎皇帝也不用背上滅國的罪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臭名昭著的魏忠賢真的有如此大的能力嗎?他的存在對大明朝來說,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他一人之力可以挽救大明末朝的頹敗之勢嗎?

    據明史記載“魏忠賢,肅寧人,少無賴,與群惡少博,少勝,為所苦,恚而自宮,變姓名曰李進忠,其後乃複姓,賜名忠賢,忠賢自萬曆中選入宮,隸太監孫暹,夤緣入甲字型檔,又求為皇長孫母王才人典膳,諂事魏朝,朝數稱忠賢於安,安亦善遇之。”

    從這段描述中可以得知,魏忠賢在掌握大權之前,擁有著比較悲慘的身世,其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令人唏噓同情。但是,這樣令人同情的扭曲環境卻也造就了一個相對扭曲,卻又極富能力的宦官近臣。

    明熹宗時期,魏忠賢獲得了極大的權力,整個特務機構東廠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但宦官終究是宦官,此時的魏忠賢儘管權力極大,但依舊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與其說他是閹黨,不如說他是帝王黨,他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戰鬥,他更多的是在用實際行為和狠辣的手段維護皇帝的利益。

    明朝末期,朝政混亂,曾經掌握在皇帝手中的權力已經被一些士紳集團所架空,明朝的士紳集團大多由文官組成,因此又稱其為文官集團。明朝末期的文官集團幾乎參與了所有朝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此時的皇帝已經失去了對於國家的一部分控制權,而魏忠賢的出現,卻給了皇帝一個緩衝、調節的機會。

    在這一時期,南方的某一個士紳集團尤為惹人注目,而這個集團正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東林黨。東林黨利益糾纏難以想象,其中的盤根錯節,就連皇室也不敢輕易下手,但是,身體上的毒瘤還是要儘快治療,否則東林黨這顆瘤就會加速明朝的滅亡,而這時魏忠賢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儘管,魏忠賢在其他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是,但是他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身為宦官的他,不可能擁有後代。也就是說,他活著的時候所掌握的權力以及財富,都會在死亡之時回到皇帝的手中。魏忠賢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樣,直接顛覆整個王朝,這也是明熹宗會如此重用他的主要原因。

    當時,魏忠賢儘管權力巨大,但更像是一把皇帝握在手中的短刀,明熹宗可以用這把刀向東林黨宣戰,並刺傷這個日漸跋扈且意圖挑戰皇權的集團。

    明朝末期,東林黨成為了最大的土地兼併集團,明朝一半以上的財富都掌握在這些人的手中,從客觀上來講,百姓耕種土地基本等同於服務東林黨。因此,明朝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儘管每日辛苦勞作,但依舊食不果腹。而且,當時明朝的稅收幾乎都進入了東林黨的口袋。所以,儘管明朝末期的人口一再地增加,但是國庫仍處於空虛狀態。

    人人都說魏忠賢的罪罄竹難書,他確實有罪,但功勞也是有的。魏忠賢作為宦官,主要的核心任務是為皇帝服務。所謂的宦官專權,其實根本威脅不到皇權的存在,反而是他為皇帝剷除了心腹大患。

    可以說,在魏忠賢受到重用的期間,他幾乎把皇帝所有想幹而不能幹的事情做了一個遍,這也是明熹宗一再地放權給他的主要原因。這樣一個有能力卻又對自己構不成威脅的人,沒有哪個人能夠拒絕,尤其是胸無大志的明熹宗。

    不過,崇禎顯然不是這樣想的,崇禎皇帝即位之後,立即就把這位大名鼎鼎的宦官處死了。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處死了這個宦官頭子之後,再也沒有人為他去對抗東林黨了,而他自己又沒有能力對其徵稅。於是,曾經充盈的國庫日漸空虛,而崇禎皇帝卻無能為力。於是,逼不得已的他,選擇向百姓增加賦稅,這無疑是在把千瘡百孔的明朝進一步地推向死亡。

    而如若此時,魏忠賢還活著且深受重用的話,不說能夠挽救明朝滅亡之勢,但是讓國庫保持收支平衡,繼續維繫這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還是不成問題的,最起碼還能糊弄個幾十年。但歷史從來沒有如果二字,歷史的車輪還是把崇禎皇帝和大明王朝推向了滅亡之路。不知道,崇禎皇帝在吊死之前,有沒有後悔處死魏忠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很甜的少女心爆棚的電視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