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進城的在外務工的願將耕地拋荒也不種,也不願給想種的人,因為拋荒地國家或企業徵用時賠償是一樣,如果把土地給別人種賠償時青苗費就要分一部分出來,還有一個更關鍵的是拋荒地要比耕地多賠一筆錢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9
回覆列表
  • 1 # 亞太戰略

    我記得,1984年是中國城鄉二元化結構鬆動的元年,農村包產到戶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農村就出現勞動力過剩的情況,改革開放是在沿海城市的,當時深圳,珠海,乃至廣東其它城市,福建廈門,浙江,上海等地為了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道路交通,三來一補工廠如雨後春筍筍般拔地而起,城市勞動力短缺,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城鄉二元制度的屏障被清除,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湧進城市,尤其是改革開放橋頭堡的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 ,甘肅,青海,寧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市區的農村勞力大舉進軍改革開放區域,這個現象最後出現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有人戲稱在後方的上述人群為896138部隊,當時有個笑話說,某國間諜得知這個番號後,懷疑我軍新成立了戰略軍種,武器肯定很先進,逐從其駐華使館領取經費滿世界跑了兩年,無功而返,896138部隊實際上是八九十歲老人,六一是兒童,三八不是婦女嗎?

    896138部隊的作戰能力肯定不如一線的野戰部隊了,耕種面積減少了許多,加之不少打工族融入所在城市,成了農民工市民,後來連老婆也出來打工,八九六一就更幹得少了,六一團讀書,八九部分就變成六一團的後勤保障部隊了,那田地就自然荒了,我曾走了不下一百個自然屯,出現的情況不僅是地荒,還有房荒,加上近年來不少地方大興異地安置工程,農村的人就更少了,荒地就更多了,祖宗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良田就這樣荒廢是很可惜的,希望在振興鄉村工程中得到重視,希望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得到妥善解決。

  • 2 # 於文澤

    劉永好建議,以縣為單位,組織開展耕地拋荒普查,建立農村拋荒耕地臺賬,精準掌握鄉村耕地拋荒情況,將拋荒耕地及時發包給勞動力富餘的農戶;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對常年拋荒的耕地,按照規定終止承包經營合同,進行收回,集體發包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承包經營;對外出務工、無勞動力耕種而拋荒的耕地,可由村組代耕或請他人代耕,或組織大戶承包,或動員農戶將經營權轉讓;鼓勵和支援單位和個人承包拋荒耕地從事農業開發,促進規模化經營。

    劉永好認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關鍵在於優化“種養加”產業化佈局。要因地制宜引導農民更新觀念,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調整農業種植、種養結構,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建立“風險共擔,利益互補”機制,使農民享受產業鏈帶來的紅利,能夠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有效避免和減少市場風險,保證收入增加。

    劉永好還建議,減少土地拋荒,還必須解決農產品價格低的問題。他提出,要強化農業的市場導向,提高農產品效益。引導農產品走精深加工路子,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扶持,對“創優質、樹品牌、拓市場”予以鼓勵。

  • 3 # 尋最美鄉村

    如果在家種地能讓全家人衣食無憂,醫療教育不用發愁,還有哪個農民願意背井離鄉去當臥底啊!如果種地能供得起子女上學的費用,父母生病時醫療的費用,全家老小衣食住行的費用,相信沒有誰願意“拋妻棄子”扔下父母離開,沒有誰願意願意自己子女作為留守兒童的辛酸。

    所以丟荒土地不種是為了所謂賠款那一點點青苗費這也太扯了,造成農村普遍農地拋荒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經濟原因,中國耕地務農的經濟效益普遍較低,也有很多搞三農而賺錢的,但是那樣的人還是太少,而且耕地也不足以支撐中國這麼龐大的農民隊伍,務農顯然不是一個生存的好辦法,這才致使大量農民隊伍進城打工,以維持日常開銷。

    而即使在家種地,讓耕地不丟荒,那也是及其不划算的,種地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相比較收益遠不成正比,因此,哪怕是留守在家的農民,大部分人會選擇去附近縣城做散工零工也不願意再去把地翻了耕種。造成這一現象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中國人口基數很大,耕地的平均擁有面積很少,人均耕地少。

    2、中國的耕地多為山川丘陵,梯田山地,降雨量等原因,很難普遍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靠著人工種植,糧食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很難更進,不足以支援這麼龐大的農民人口基數。

    3、進城打工已成農民選擇職業的一個方式,跟風的心裡致使大量年輕勞動力不願在家務農,說實話,大量的農民知識水平以及創業心理普遍較低,想在家創業搞經濟作物,承擔風險和抗風險能力很弱。

  • 4 # 修電器的偉哥

    作為一個農村人這點我深有體會,就拿我們這裡來說吧,我家一共九口人,(包括我父母和我弟弟一家)九口人只有耕地不到四畝,如果想靠這幾畝地生活,估計吃飽飯都得成問題。

    我們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這幾年糧價持續走低,糧食賣的越來越便宜。村裡的鄉親經常會說:這年頭什麼都漲價,就是糧食不漲價,還越來越便宜。有的朋友會問糧食不是有最低收購價嗎?其實我們賣糧食價格是低於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把糧食直接賣給國家,這中間還有很多商販的層層剝利。

    就拿我家這幾畝地說吧,趕上收成好的年頭除去種地的開支,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元,這還不算種地誤工的費用,還跟不上出去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呢,再加上地裡勞動又很累,可想而知年輕人有幾個願意種地的。現在我家的地都是我父母種著,他們也知道種地不划算,他們種地的主要原因是怕地荒了村裡的人笑話。隨著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體力跟不上了,家裡的地勢必會留給我們種,而我們也不可能為了這幾千元而留在家裡種地,所以家裡的地就沒人種了。現在我家的地就是讓別人種著呢,也不收租金,只要地不荒了就行。

  • 5 # 生態種植技術

    現在很多地地方的農民願耕地拋荒,這是為什麼呢?我的看法如下:

    1、首先,種地賺錢。特別是很多山區,自然條件比較差,種地費工費力,收穫多少都是未知數,這些地方的農民拋荒的更多。對於那些高效作物種植區,拋荒的就很少,為什麼?因為這些地方種地能賺到更多的錢呀。比如壽光種蔬菜大棚的農民,一個個蔬菜大棚,像一個個小工廠,會為主人創造很多的價值,這裡的人把土地當成寶貝,根本就沒有拋荒的事了。

    2、目前就業渠道廣了。農民不種地了,是因為可以外出打工賺到更多的錢。記得湖南一個網友跟我講,他們那個地方的很多農戶都去廣東那邊打工去了,很多地沒人種。有一個山西的種基地的朋友也跟我講,他們當地有礦產,很多人去打工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於是當地很多地都沒人願意種了。

    3、隨著農村年輕人到城市安家,父母年齡大了,跟隨還在到城裡去生活了,出現了很多耕地拋荒的現象。

  • 6 # 晴空萬里歲月留痕

    這些問題在我們農民看來,感覺很好笑。問這樣的問題說明不是農民。

    我是農村的農資銷售人員,在自家有正規農資銷售門市。從事經營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農資銷售,已有二十八年的經營歷史。當然現在離關門也長不了。我在十年前曾和上一級經銷商探討時曾說,這一行業對我們來說,沒有前途和錢圖。因此對農民願耕地拋荒問題比較瞭解。

    在我們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基本在五十歲以上。年輕人已不會種地或不願種地,為什麼?

    一:種地收入很低。特別是種植常規農作物,除去農藥化肥丶機耕收等成本支出,所剩收λ很微薄。特別近年糧食價格下調,更讓農民種地哎聲嘆氣,雪上加霜。因此,只要有收λ可觀的營生,要麼流轉,要麼栽樹。我們這裡地處沿海區,現大量開發養殖南美白對蝦,誰還會拿種地當回事,但土地價格低了也不願流轉,不在乎那仨瓜倆棗。

    二:農村己沒有工商資本願意投入。留不住夢想,只剩鄉愁。因此只要有能力,想方設法擠進城市,村莊日常空空蕩蕩。城效周邊早晚人氣還好一點,其它偏遠鄉村己現淒涼景象,加上近年教育資源也向城市集中,適婚男青年在農村難找伴侶。年輕人對種地收入不屑一顧。

    至於拋荒地被國家或企業徵用還要多賠一筆錢,其原因是 拋荒地因徵用不用賠償青苗費,在荒地和農田同等賠償情況下,當然拋荒者等於多得補償。若為徵用賠償,大部份農民也指望不了,實際到手錢所剩不多。

  • 7 # 岑升廣

    農民不是不願耕地,而是手中沒有錢。種田的朋友都會懂的,種子錢,薄膜,肥料,農藥,年年上漲,沒有這些物資是沒法種地的,怎麼辦?祇好外出打工,收到工錢了才可以買生產農資,計上人工種的多賠得多,所以種水稻越來越少,造成了自種自給,賣出去的穀米更少了。

    在農村,特別是山區的農村,十幾個梯田加起才有一畝地,畝產大約五六百斤稻穀。再把一畝產的稻穀賣掉也是六至七百元,這先頭投資的種子肥料農藥等物資也要四五百元,比例佔了一半過,風調雨順還可以,如果旱災蝗災則棵粒無收,白白投資幾百元。

    去過一些地方,田地拋荒,滿目慌涼,過去的耕牛,農民不見蹤影,屋頭屋尾連地坪雜草亂生,就連入屋的路口都長滿一米多高的雜草,大門緊鎖,鎖把生鏽,屋簷下還有一箱蜜蜂,蜜蜂飛出飛入,成了唯一的生機。人走樓空,村莊寂靜,越睇心越酸,百味交集。夕陽西下,山高影斜,寂寞山村,荒草堵路,連爬帶滾,艱難離開。

  • 8 # 今生欠你個微笑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這個現象我們70後印象深刻,那時農業技術低,靠天吃飯,糧食產量不高,種出來的糧食根本不夠一家人一年的口糧。那時糧食多金貴,看一看現在青菜都比糧食貴。後來,雜交稻種研究出來,全國才基本解決了吃飯的問題,有的個別家庭還有餘量可賣,那時候沒有什麼經濟來源,一家的開支都是靠賣餘糧,養豬,養雞等等來維持。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加入全球經濟化,國外規模化種植的廉價糧食湧入國內,國內糧價下跌,種子、化肥、農藥價格上升,收入自然而然跟著下滑,不夠一家老少開支,既然不夠家庭開銷,只有選擇外出務工,雖然在外面打工很幸苦、很累,但在外打工一個月賺的錢比種一年的糧食賺的多。雖然我們國家有農業補貼,但中國農業人口眾多,無法利用補貼來讓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國家也不是沒加大力度,但僧多粥少,而且補貼落實情況也讓人無奈,中間環節貪腐情況時有發生,該得的得不到,不該得的一分不少,國家對於補貼的錢花的不少,但是有的卻沒有用到刀刃上。

    不願種地更加嚴重的問題是在思想上,現在家裡的人都不希望孩子們種地,由於老一代人在農村種地,吃夠了苦,到頭來也沒存下多少錢,所以有一種心理,希望自家的孩子不要在家務農,拼命地供孩子上學讀書,盼望著有天孩子考上大學,跳出農門,有的甚至認為小孩不上學不讀書也行,只要能外出打工,掙到錢就行,認為在家務農是不出息,沒能力的表現,以後找物件都比較困難,寧可在外幸苦點,也不願兒子回鄉種地。

    綜上所述,國家口有完善糧食收購價格制度,解決農民種糧後顧之憂,讓農民有利可圖,才有希望荒多年的田園煥發生機,才不讓糧價的定價權握在別人的手上,這才是百年民生大計。

  • 9 # 莽娃

    有以下4種原因

    1、種地不賺錢還倒貼

    一般除了農業主產區,每個人土地比較多,而且大部分農村個人土地實際都比較少。就說咱們四川一個人也就四分地,那麼家裡一共兩畝多地的話都不在一起這裡幾分那裡幾分。這樣的情況,這很多農村比較多見,大型機械不好運作,因為面積小收費比較高。說到底也沒有人願意開機械來。

    現在的種子,農藥,化肥價格一直在上漲。並且人工這一個月打工怎麼也得幾千元一個月,如果種一畝小麥毛利潤也就1000元左右,都出去的話不算人工,那麼頂多也就幾百元,算上人工費用的話,那肯定就是賠錢。尤其像我們這些80後90後本身就沒有吃過苦,也不會種地也沒種過地。不種地去打工去創業,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糧食價格比較低,所以大量的土地就是拋荒出來了。

    2、農村消費觀念改變。

    就說現在農村的天價彩禮和買車買房都不是種地得來的,都是打工或者創業,你種地不可能一下拿出幾十萬去給彩禮和買房買車,現在物價越來越高,農民的負擔越來越大,現在社會農民的思想要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很簡單,只有去工作最起碼的生活衣食無憂沒問題還能追求更高的生活。所以放棄種地或者租出去對誰都有好處。

    3、農業補貼未必能拿到

    農業補貼是國家對農民一項國策,它包含的內容很多,有的是小麥補貼,有的是種子補貼,有的是農機補貼,有的是良種補貼等等,以前大家都是交公糧,現在國家還給錢,但是很多人卻不願意種地,有的人確實拿不到所謂的補貼。首先有些地方訊息比較閉塞,農民不是很瞭解一些政策,就像三期還有當地一些職能部門推廣力度不夠,也是一方面,加上有些農村村幹部不作為等情況,有的農業補貼是需要去申請,但是你沒熟人的話是拿不到的,有的是需要規模性農業補貼,農民可能又不符合。

    4、土地流轉出去不放心

    其實不想種地就流轉出去的說法很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考慮的事情很多,我們家的土地有一部分流轉出去了,但是到要錢的時候居然說已經給了,這種事情多的是即便有合同那爭議也比較大,另外就是你租給人家,不管人家拿過去做什麼,只要給你錢都不用你管,有的事做非農業生產,有的在土地上打上水泥地,還有地建設廠房,這樣對於土地的傷害非常大,等到收回的時候,這土地必須要從新施肥,不光花錢多還得麻煩,有的人把土地租給種植大蒜的,結果這土地也不知道怎麼的了,慢慢的就不行了,土壤被嚴重破壞,一旦收益得不到保證,這些人很可能就跑路了,租金拿不到尚且是小事,發包方還可能收不回土地所有很多寧可荒地長草也不願意流轉出去,因為畢竟自己是承包權今後考慮老了還能中的有的人也不在乎那幾個錢。

    作為農民來說也是不得已,作為現在的農民來說更注重自身的利益,當然土地依然是農民的基本保障,首先建立在是維持生計並且外出打工也沒時間照顧土地,以前很多農民在農忙的時候還回家,現在這一耽誤可能一兩個月,一兩個月外面就要掙幾千上萬塊錢的工資,肯定不不會為了1000元而損失幾千甚至上萬的錢回家種地。其實誰都知道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但是出於國家對於土地保護和重視而流轉土地的目前來說算是比較可行的,當然每個農民的看法不同,都有自己的打算。

  • 10 # 安新德

    農民從古至今哪個朝代少不了國稅皇糧。農民種地就得納糧。不納糧從封建王朝到目前的工商學兵黨政吃什麼?到2006年國家給農民減除了農業稅。而且種地打糧補貼。為什麼?因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已是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全國公民黨政軍工人教師等除過農民外每人每月公資和退休人員養老金四十年來增漲一百倍。一年比農民種糧收入增漲一千倍。而農民並沒召誰惹誰,就在這水漲船不高中生活。農民一年辛苦到頭,換來的是憂傷和苦愁。七十二行,莊稼為王。已比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擊得粉碎,農民八個月種地產麥。一斤麥子換不了一瓶水。種地賠錢和土地荒蕪是目前不可回闢的現實。人住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批青壯年農民走進城市。支援了城市健設農民也得到了生活依靠。為了糧食安全,為了糧價穩定,國家政府必須改變光靠農民種地的制度和政策。合情合理的決策出附合目前國情的政策方案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雨多多地許多水稻未收而發芽,是不是與收割機個人私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