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世哲學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唯物,什麼是唯心。

    不論是唯物還是唯心,都是人的觀點,而人的觀點就是人意識的產物。或者說是意識的,也叫精神的。

    人語言和文字交流所表達的一切東西都是精神的。人所說的世界永遠是主觀反映出來的世界,這一點,無論唯心,還是唯物怎麼爭論實際,真正絕對的實際,人是不能言表的。

    簡單地說:唯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唯心認為世界是精神的。

    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一切存在者是物質的,精神是物質的屬性,這就是唯物。

    世界是精神的,世界一切存在都是精神的,物質是精神所造,這就是唯心。

    世界是物質的,那物質是什麼呢?

    世界是精神的,那精神又是什麼呢?

    對於物質和精神兩個概念唯物與唯心都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

    唯物而言,只強調於實,實的能感覺到的。實的,實際存在的。

    唯心卻相反,只強調於虛,虛空生物,無中生有。從天上,到地下虛構成另一個世界。

    唯物罵唯心,你們那些是虛構的,不實際的,不實際就是不存在的。

    但唯心卻說,那是存在的,信則有,不信則無,你沒有準確的證據證明沒有。

    一個人,看不見自己的象,拿個鏡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說:那就是我。

    唯物必定否認鏡子裡的我不是我,唯心就承認鏡子中的我是我。

    鏡子中的我是虛的,實的我,我無法看見。

    而我們去爭論世界,頭腦中的世界與鏡中的我沒有區別。

    於是,唯物強調了另一點,就是實踐。到實際中去驗證,驗證了就是真實的。

    可世界是無限的,人的認識永遠認識不完,驗證就更不用說了。那些人無法把握的,只是一個判斷,唯物需要判斷,唯心夲身就是判斷。沒有驗證的都是判斷。而哲學的觀點就是用已有的認識成果去判斷無限世界。沒有完全驗證,也不可能完全驗證,所以,就都有不實。

    這樣,唯物永遠也否認不了唯心。

    先說了,唯物是強調於實的,反對虛構,可是我們頭腦中的一切卻都是虛構的象,我們所言語表達的都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除非你認可精神也是物質。

    但唯物卻否認精神是物質,只認可精神是物質的屬性。因為,如果認可精神也是物質,那麼,世界是精神的和世界是物質的就沒了區別,唯心與唯物也沒了爭論。

    如果說只有人才有精神,它物沒有,那人的精神是不是物質呢?

    人的精神是物質,唯心所虛構的一切都是人的精神的,那虛構的也是物質,也就都是實際的。人鏡中的象也是人了。

    因此,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實,也沒有絕對的虛。鏡中的人也是人,相對虛一些。

    世界是虛與實的統一。唯物絕對於實,唯心絕對於虛,兩者都不完善。

    沒有虛,實的物質就沒有位置,沒有實,虛的空間就沒了內容。

    正因為世界有虛,人才會有意識,有精神!

  • 2 # 澡雪堂主談國學

    這就好比是一個圓,你可以在圓周上假設出無數個起點,因為圓周上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我們這個世界也是一樣的道理,當然,在假設之前,還應該有另一個假設,即假設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這個世界真的象我們以為的這樣,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嗎?現在看來也未必,因為隨著量子理論的不斷髮展,尤其是其中的雙縫干涉試驗和量子糾纏理論,搞得現在連科學家們都開始懷疑人生,質疑這個世界了。

    這是一個問題,我們覺得現在是清醒的,那誰在夢中又會覺得自己是在做夢呢?夢中的一切對於夢中的自己來講,也同樣是真實的,如果知道自己在做夢的話,那還叫夢嗎?只有醒來以後,才會知道剛才是在做夢,那我們現在的清醒,會不會是另一個夢呢?由此看來,我們現在所感覺到的清醒,和在夢中感覺到的清醒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如果我們的人生是一個夢,或者是夢中夢的話,那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夢幻世界,又哪來的第一因,哪來的起點和終點呢?連起點和終點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唯心和唯物呢?

  • 3 # 把夢叫醒

    唯物和唯心,物論是物質和事物性,物質生長規律性,事物迴圈運動週期性,而物質生長要光熱水,要和質相通相互連繫,事物運動規律迴圈牲日月輪迴,冰川溶化,雪雨天氣運動性,本質性,質物生長靈性,而動物生長性,而靠物質依付生存,和質物相互連繫,而人類生存依賴一切物質生存,而產生物性是所產生唯物論,也有靈性而它本身在運動,規律運動和迴圈運動,它的靈性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唯心,唯心論,是人類意願,心靈性,人類要發展要依付依賴物質生存,而生存我們要創造生存的條件因素,人類發展進步人心人性不但改變,希求和願望,意願,人類生存意願爭奪物質生存因素,而爭奪過程發生事物,運動規律過程,人要人存必須要運動,爭奪更好更優先的生存條件和生存因素,人類心願,心炅看不見摸不著,一個人的學問有多高,人是看不見的,只有在運動中才知道,通過交流才知道,而他人要什麼,心想什麼,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只有運動迴圈規律才知道,唯物唯心都是相互連繫有時相互依賴,巨集觀看在整過自然天際,我們人類很秒小的,自私自利,為生存鬥爭。

  • 4 # 李太元391

    關於“從哲學的角度,世界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這一議題很顯然是困惑於此的提問,很具有廣義性的探討價值!

    首先,我們應對哲學有個概略性的瞭解,畢竟人類哲學的意義是什麼?是怕時至迄今頗令世人有所茫然,畢竟時代人很現實,這似乎無可非議,但這一議題偏偏強調的是“從哲學的角度”,顯然無法迴避了。其實,對於“哲學”而一代偉大哲人馬克思如此稱:“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基夲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自然界的關係問題。”就是說,儘管說人類哲學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實質上其分類頗多,但哲學也不外是“思維對存在”和“精神對自然界”的關係問題的闡釋而已。因此,該議題的前提是“從哲學的角度”,勢必得用哲學的思路探討之。

    客觀地講,所謂“萬物世界”,顧名思義是物質世界,這是由神祕莫測大自然創造了這個萬物世界的先決條件所決定的!至於說這個世界“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相對於人類這個高生物生命體來說,似乎就有極端之嫌,畢竟人是有心的(古哲稱“心即思維”),當然不能混同於其它物種以待嗎?!因為,從人夲角度講,心與物不是唯一的相割關係而是二分法相對辯證的關係,所以出現對這個世界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之疑惑並不奇怪,而恰恰正是“思想混亂”最客觀的反映!

    返顧人類歷史,不論是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世界,曾客觀存在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文字性打架,孰是孰非並無定論!畢竟二者間均賦予特定時代的政治因素,既有地緣特色也有思想意識形態的色彩,那麼構成的原因又在那裡呢?這可說,曾被稱謂“革命導師”的一代偉人列寧就明確指出過:“在其它任何意義上的運用(哲學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概念,都只能造成混亂。”而這種客觀既定的“思想混亂”持續延伸到至今並不奇怪!因為,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還大都是哲學層面的理論,這在人類意識形態領域具有很大影響力,於是涉及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疑惑勢屬必然!

    如果依馬克思的觀點看,不論是“思維對存在”還是“精神對自然界”關係問題,都不是什麼“唯物”的吧?難怪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要如此聲稱:“思想的歷史除了證明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還證明了什麼呢?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從哲學層面講,不值得沉思之嗎?……

    直面這個世界,很顯然“這個世界”是唯物的!至少,時代社會學不就稱之謂是“物慾橫流”、“唯鈔是問”以及“唯物是問”等等嗎?那麼“精神”的呢?

  • 5 # 老楊老師2

    哲學有區分,即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

    只要是哲學,首先就要做選擇。一切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強調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這樣的哲學,就是唯物主義哲學。

    反過來,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或者是神統治的,人類命運都是聽從神的安排,就是唯心主義哲學。

    我是唯物主義者。但是,卻經常陷入深思。也就是,到底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

    我在想,我需要種紅薯,於是,我要把地裡的土攏起來,需要乾燥一點的地面。把紅薯苗播種好,需要先培育紅薯苗,那就事先要預留或者購置紅薯。這一切,都是我先想好了,再去做的。是先有意識,後有物質(紅薯的成活,成長,結果,收穫)

    再比喻,這個世界上,金剛鑽硬度可謂強大。深埋地下,用石頭或者金屬,也傷害不了它。但是,我們可以先做一個設計,再用另外的金剛鑽切割它,再打磨,成為熠熠生輝的一顆寶石。那麼,物質強大還是意識強大?物質決定了意識,還是意識決定了物質呢?

    我們人類改造了原來的世界,並且創造了更多的神奇。高樓大廈,精密儀器,移山填海,等等等等,都是先規劃,再操作,才有現在這個世界的模樣。那麼,到底是意識決定著物質,還是物質決定了意識呢?

    原來,我們認為人類的思維,是無法被替代的,但是現在智慧產品,已經非常普及。對物質的反應,並不只有人腦,機器也可以反映。那麼,人腦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人腦的出現,是自然產生,還是有一定的設計呢?

    哲學,無論開始還是結束,總需要回答,“我是誰?”很顯然,沒有意識的人,根本就不是人類。那麼,人類到底從哪裡來,最後會到哪裡去呢?

    哲學,是一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所以,她依賴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深入。但是,自然科學可以飛速發展,社會科學,可以更細緻地研究,哲學卻越來越困惑。

    好像,哲學,這個學問,需要重新打破,重新創立。

  • 6 # JiansheZhang

    1)什麼是世界?

    宇宙大自然就是世界。

    2)世界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

    世界是唯物與唯心的統一體。

    世界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唯物指的是“物質”,唯心指的是“意識”。

    唯物與唯心的關係是: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例如:人與自然界所有的(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存在,都是屬於物質的範疇。

    人,這一特殊的物質具有對外界物質的存在,作出自己主觀意識的反映,這就是人的“意識”。即“人的意識是人的大腦對外界物質存在的一種生理反映”。

    3)物質與意識的不可分割性

    物質是意識產生的本原,意識不可能脫離物質而單獨存在。

    老子,“無中生有”中的“無”也是以一種“氣場”的物質形式存在。客觀上,你不能把人類肉眼看不見的東西自己主觀的就認為是不存在。

    綜上所述,世界是唯物與唯心的統一體。

    4)那些把“物質”與“意識”分割開來的思想觀點,是純粹主觀唯心主義的遐想。只有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唯心主義從具有客觀意義。

    5/28/2019

  • 7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此問的關鍵不在“怎麼答”,而在“你自己有沒有鑑別力和相信與否”,對其他讀者也如此,並且探討的實際價值不大,容易落在空談裡。下面換個角度,介紹些中國傳統文化給過的、有說服力的答案,供參考。

    【1,作答必須的四個前提條件】

    要想正確回答此問,先需具備四個能力:(1)要能站在比問題更高的視角,否則自己在迷惑中,無力回答,都是自誤誤人。(2)答案不能是個性的,必須是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共性的,即答語不能是隻有答者自己能理解,而別人無法理解。(3)答案不是說辭觀點,必須能被所有人實證。(4)答案必須有“三世性和十方性”,即回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永遠正確的,不會改變的;在任何處、對任何人事物都是正確的。明白這幾點,就知此問的難度了,不是普通人隨便說說那樣簡單。

    【2,馬恩唯物論哲學的侷限性】

    馬恩立論時,受限於三個條件,他們卻都忽視,也因此誤導了後人:(1)忽視了立論的高度。他們未看到“人對自我和世界的判斷”受智慧程度的制約。就好比,人在山的不同高度,會看到不同的真相。馬恩誤以為自己的視角是最高的,想當然以為自己結論的絕對性和唯一性,這是嚴重錯誤的。在孔子、老子和釋祖等小大聖賢眼裡,馬恩之說都是錯誤,並非真理。(2)忽視了立論的條件。人的一切判斷離不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甚至動物也必須如此。若六根的認知能力是錯誤的,則做任何結論都是錯誤的。馬恩不懂“如果自己的六根天然存在錯誤”,所立的一切理論也都是錯誤的,換言之,馬恩不懂“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肌膚和念頭皆有欺騙性”的淺顯道理。人若不先鑑別自己六根的自欺性,以這種本身就錯誤的工具,能得到什麼真理呢?(3)忽視了世界的起源性。馬恩誤以為“物質性”是天然的,沒有源頭,本來如此,永遠如此,所以絕對的以為“物質性決定一切”,還以為“意識性被物質性所決定”。事實上,“物質性”不是世界的源頭,其上還有源頭,”物質性”是從“心性”派生的,“意識性”也派生於“心性”。因為“心性”無形,藏得太深,所以無法認知。馬恩沒智慧領悟這個最終的真實,所以立論多存在謬誤,且這種錯誤還不易被人察覺。

    【3,馬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論相比,一點也不高明。】

    話題太大,只就“唯物是否正確”這一點做對比。馬恩認為,“物質性”是世界的全部,對這個“物質性原理”的認知價值,在於承認“意識性的從屬性和侷限性”。但儒家不這樣認為,而把世界判斷為本來就是圓滿美好的,且世界的本源叫“本性”,萬物和人共有這個相同的本性,人只要恢復這個本來就圓滿的本性(人性),就能遍知一切、主宰一切、決定一切。換言之,人性高於一切,當然也高於所謂的“物質性和意識性”。儒家經典還明確說了,本性論不是言教說辭,而是早就實現過無數次的“大同社會”現實,是完全真實的道理。

    與道家相比,“道”涵蓋了馬恩的“物質性和意識性”,並且點明瞭這二者都統一在“道”的“有”屬性之內,都非真實,只是人的幻覺。當然,“道”也是“物質性、意識性”的共同源頭,只是有“不可知性”,在思維和言語之外,而顯出神祕。

    與佛家相比,馬恩理論叫“有為法、相似法和方便說”,是夢幻泡影,有一定合理性,卻不是真理。此義太深,限於篇幅,不再詳述。

    【4,馬恩理論在實用價值性上的天然錯誤】

    主要有五個:(1)不懂因果原理。因為無智慧,看不見世界差異性背後的宿因,也看不到世界變化的未來,只看眼前的今世,只會在這個忽視“過去世和未來世”的迷誤中立論,即便能解釋過去和未來,也都是假想而已,永遠不是真實。(2)不懂矛盾原理。“階級專政理論”的本質是善用鬥爭性,但孔子、老子對此做過大量的批駁,指出“以對立思維和方法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至於佛陀在經典裡,對此講的更清楚。凡清醒的旁觀者都能發現,在道家看來,鬥爭的本質是用一極去降服另一極,違背了矛盾兩極的絕對平等性,永遠不能達到目的。馬恩的理想雖好,卻不懂方法的根本錯誤,而孔、老、佛都明白此理,都不教人去用鬥爭解決問題。(3)不懂道德原理。馬恩不明白“世界萬物本性是圓滿美好的,並不需要改造”,只需要“恢復”,即看不到世界自身有調節修復能力,試圖以人力改變人性和世界的共性。萬物的這個圓滿本性也叫“道德性”,是世界的源頭,將決定一切,也決定人行為的走向。人永遠不能超越人性和道德性,“人定勝天”都是夢話。(4)不懂“萬物唯心,萬法唯識”原理。馬恩不知道“心生萬物”的真理,看不到思維的真實,誤以為“意識是虛幻的,意識不能獨存”,所以全部立論都錯誤。而真相是“心生出了世界,心生出了意識”,且早就被無數聖賢實證和利用。(5)不懂世界變化的終極推動力是“錯用心力”。馬恩不明白世界是個假象,不是真實的,對這個Phantom無論做什麼結論,都還是假的和錯的。事實上,世界是心鏡的倒影,物質性和意識性都是心靈錯覺,不可說、不可思議、不必研究。人能覺悟和突破這個自欺性,將看到“世界本空,所及都無”,哪有什麼“物質性和意識性”呢?

    總之,世界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只看人有多大智慧,能悟到什麼高度。不要把馬恩思想絕對真理化,知道它既有進步性,也有侷限性,做個知識瞭解一下就行。非要去探究,多是閒事,自娛自樂,意義不大。

  • 8 # 鄱陽鎮

    兩者都是錯誤的!

    那什麼是對的?準確無誤地回答是:馬克思的辯證法!

    依據在哪裡?請看唯物主義的權威定義: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再看辯證法的權威定義: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根本規律。它揭示出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都包含著矛盾。矛盾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唯物主義說:這個物質世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但除此而外是否依賴其他又沒有說,由此可斷定:物質世界是孤立存在的。

    可再看辯證法的定義: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都包含著矛盾。矛盾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矛盾著的雙方共同組成的對立統一的整體。

    非常明顯,辯證法完全否定了唯物主義的說法。

    按辯證法的原理,物質對應的是精神,那麼客觀世界應該是由物質和精神共同組成的,否則就不存在這個對立統一的矛盾世界!!!

    結論就是:唯物主義是錯誤的。

    看看唯心主義的權威定義: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哲學觀點。

    很明顯,這就是閉著眼睛說瞎話,不值得一駁。

  • 9 # 董海發

    一元論與二元論

    物的世界本原是物質獨一無二的一元論;

    人的世界本原是物質與精神有機統一的二元論。

    按世界存在方式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個不同型別的世界:

    一、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本原是物質獨一無二的一元客觀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既不是某個人的精神創造,也不是某個神靈創造。物的世界既是指其大無外的巨集觀世界,這是天文學研究的物件,也是指其小無內的微觀世界,這是量子力學研究的物件。人類生活在連線巨集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直觀世界。所謂直觀世界,就是人的感官所能看得到、感覺得到、觸控得到的物質世界。無論是巨集觀世界、微觀世界,還是直觀世界都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世界。

    物質世界不僅是物質的,而且物質還是運動的;

    物質世界不僅是運動的,而且運動還是有規律的;

    物質世界不僅是運動有規律的,而且這個運動規律還是可以認識的。這就是自然科學日新月異發展、爆炸式發展、無止境發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觀察物的世界必須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這也是唯物主義無神論的理論依據。

      面對物的世界本原問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哲學觀點:

      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認為:物的世界是由我的思維、意識、精神、意志創造的。事實證明,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你沒有出生時物的世界就恆古存在,你死以後地球照常自轉、公轉,既不可能停下來,也不可能毀滅。

    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認為:物的世界是由全知、全能、全善、全美的神創造的。從信仰角度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世界是神創造的,沒有神,當然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從科學角度看,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物的世界根本沒有超自然的神靈存在,物的世界是既沒有開始也沒有邊界的浩瀚宇宙,神什麼時間創造?在什麼地方創造?

    二、人的世界

    人是物質與精神二元的有機統一體:

    A、人是來源於自然、生長於自然、迴歸於自然的高階動物。人類是物的世界最年輕的生命形態,僅僅存在了四、五百萬年,人類又是物的世界最渺小的客觀存在,人類僅僅是自然界自生自滅的一粒塵埃。就從這一點來看,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本原是同一的。

    B、人是有思維、意識、精神、意志的高階動物。人的世界是精神世界,是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觀世界。就從這一點來看,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根本不同。

    因為物的世界本原是一元的,是純粹的物質世界。人的世界本原是二元的,是物質與精神渾然一體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不僅是精神的,而且精神還是多元的;

    精神世界不僅是多元的,而且多元還是有地域、民族、階級、國界差別的;

    精神世界不僅是有地域、民族、階級、國界差別的,而且正因為這個差別,要麼產生思想對立、要麼產生政治對抗、要麼產生軍事抵抗。這就是人文科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針鋒相對的根本原因。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是人的世界區別於物的世界的唯一特徵,是人類優越於動物的唯一特長。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創造、家庭哺育、老師培養、朋友關愛、祖國護佑、自己成長、自己奮鬥的地球精靈,所以,人的主觀世界是溫情脈脈的精神世界。人這短短的一生,精神意識是伴隨人一生的道德靈魂、政治靈魂,道德靈魂、政治靈魂是人一生須臾不可離開的終身夥伴,知識技能是人成年後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合作伴侶,國家法律是人一生必須時時刻刻佩戴的雙刃寶劍:你敬畏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法律就是你的護身寶劍;你蔑視法律、踐踏法律、違反法律,法律就是你的傷身利器。

    所以,觀察人的世界必須堅持二元的哲學觀點:

    A、在人的自然屬性方面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義一元化哲學觀點,有健康的體魄,才有完美的精神;

    B、在人的社會屬性方面堅持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的唯心主義一元化哲學觀點,有完美的精神,才有精彩的人生。

    綜上所述:

    通過以上的科學分析我們終於明白,所謂世界觀,就是人類對物的世界與人的世界的根本觀點。也就是說,對物的世界堅持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對人的世界既堅持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人是自然之子、人是時代的產物”;也堅持精神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一元論觀點——“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這是佛教文化最精彩的思想精華。

    物的世界本原就是一元的物質,沒有超自然的神靈,這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觀點,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

    人的世界是物質與精神二元的有機統一。做人堅持唯心主義思想方法,既可以用儒家文化修身齊家,也可以用宗教文化修煉身心;做事必須堅持唯物主義思想方法,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指導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實踐!

    由此可見,

    在物的世界,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是正確的,堅持唯心主義一元論是錯誤的,堅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元論也是錯誤的;

    在人的世界,堅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元論是正確的,無論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還是堅持唯心主義一元論都是片面的!

    三、如何正確把握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思想方法?

    1、在觀察物的世界本原問題上,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堅持唯心主義哲學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2、在觀察做人與做事問題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觀點本身沒有誰對,誰錯,凡是用錯地方,不管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凡是用對地方,不管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

    A、在做人方面堅持唯心主義思想方法是正確的,因為只有堅持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想事成的唯心主義心靈脩煉方法,才能達到修身齊家的道德目標。所以,在修心塑德方面堅持唯物主義思想方法卻是完全錯誤的;

    B、在做事方面堅持唯物主義思想方法是正確的,因為只有堅持實事求是,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唯物主義工作作風,才能達到治國平天下的實踐目標,所以,在社會實踐方面堅持唯心主義思想方法卻是完全錯誤的!

    四、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

    A、面對物的世界本原問題,應該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義一元化的哲學觀點;

    B、面對人的世界本原問題,應該堅持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與堅持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有機統一的二元化觀點。

    C、面對改善自然、改變世界、改造人類的社會實踐問題,應該堅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

    綜上所述,

    人以外的客觀世界是物質的,是物質決定精神——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就決定什麼樣的社會形態,就有什麼樣的意識形態,例如,遊牧民族、狩獵民族、漁獵民族精神意識和農耕民族的意識形態、風土人情、精神面貌大相徑庭;

    人自身的主觀世界是精神的,是精神決定物質——你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這裡的“想”,就是精神,“吃”、“睡”、“玩”,就是物質!

    所以, 唯心主義、唯物主義這兩個不同的思想方法完全可以統一於我們人類自身的主觀世界,就看我們自己如何去把握了,這正是我們人類面臨的精神煩惱、思想困惑、道德優勢。動物是沒有這個煩惱、困惑、優勢的本能唯物主義者,餓了,為了爭搶食物相鬥相爭,相互殘殺,根本沒有一星點唯心主義思想。自然界那些身軀龐大的恐龍、動作敏捷的動物之王之所以逐漸走向滅絕,就是因為它們僅僅能適應自然,而不能改變自然。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年輕的生命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輝煌成為地球之王,就是因為我們人類不僅有唯物主義思想能夠適應自然、改善自然,而且還有唯心主義思想不斷修煉自己、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更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改造社會、改變世界!

  • 10 # 辛冠並讀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社會問題的科學,宗教是關於生命問題的科學。不要混為一談。

    唯物沒有錯,人與人之間組成的是社會,人與人之間相處必須是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則為準繩。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必須要有規則,遊戲規則。否則人跟動物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但是,作為個體的人,一個人,一個單獨的人,它是意識跟物質同時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人既有物質部分,又有意識部分。對整個自然來說,也是物質和意識分不開的。

    但是,我們是人,是社會的人,必須要有遊戲規則,那個規則的制定必須是唯物的,不可以是唯心的。不可以傷害別人,那是最基本的遊戲規則。但是,我不理你,那就是道德層面,道德是軟指標,規則是硬指標。

    我終於搞明白了,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社會問題的科學,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社會科學必須要堅持唯物主義。

    但是,一個人,作為個體的人,其實是相由心生,心才是真正的中心。

    關於社會的問題,應該是物質決定意識。關於自然人,一個自然的人,物質和意識是不可分,是不二的關係。唯物和唯心都是片面的。

  • 11 # 職場毛毛雨

    唯物就是物質基礎,物質的擁有也能給人歡快愉悅,當然世界就是在物質的基礎上建立的,有了精神才有發展的動力,所以說也是相互影響,如果物質豐富而精神空虛,失去了方向,即使再多的物質也是枉然,但是精神振奮,會創造更多的物質為我們服務。精神第一,世界就是唯心的。

  • 12 # 無中生有hz

    把事物一分為二,要麼是朋友,要麼是敵人;要麼是黑,要麼是白;要麼唯心,要麼唯物,這是一種美式的心理思維模式:世界上的國家要麼是敵人,要麼是朋友,必須有敵人有對手,生活才有目標,人生才有奮鬥的方向。美國在二十世紀末有幾年陷入了人生目標缺失的境地,哈佛大學的亨廷頓教授指點迷津,告訴美華人:最大對手消失了,還有新的對手……美華人才重新揚起生命意義的風帆。

    大千世界,無比複雜,豈是簡單的兩個詞或兩類可以概括,二分法太過於簡單化,或者說太過粗暴。同樣,人類也非常複雜,除了男女,還有其他性別,這在兩千年前的歐洲,中國和印度等國度都曾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人類的思想和言行更是複雜而多變,絕不是黑白能夠一覽無餘的。

    一個人的思想此刻是唯物的,很可能由於一個什麼原因,莫名有一個想法,一種觀點,卻明確無疑是唯心的;而下一刻,由於另一個念頭或聯想,產生了一種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的想法。這是經常發生的或存在的,既不是“黑”也不是“白”的顏色,比純粹黑白兩色多得多,這個世界更是如此。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和認識僅僅是很少一部分,絕大部分的世界人類尚不瞭解,當然也談不上唯物還是唯心的問題。即使是人類所瞭解認識的這部分世界,按量子理論學家的說法為5%,我們也無法用這兩個詞加以界定或描述。例如,彩虹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如果是唯物的,為什麼人到那個位置卻看不見摸不著?量子糾纏的那隻薛定諤的貓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如果是唯物的,為什麼一看就沒有了。

    這裡的“這個世界”雖然是個幾乎每天都用的概念,但認真分析也是一個不清晰的概念,是指客觀存在的地球以及人類視力所及的空間,還是指人類所在的這整個空間(人類所能認知的和不能認知的空間),是你我這類普通眾生所看到的世界,還是科學家用最先進科技裝置儀器所能觀察到的世界?

    不知有漢,何談魏晉?簡單粗暴地二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更是一種過於“自信”的行為,用這種武斷的二分哲學去評說歷史和現實,去指點大千世界,也只能是一笑話耳~

  • 13 # 一老沈一

    這個世界到底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

    請恕冒昧,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問題。

    所謂唯物、唯心,均指哲學觀點。說世界是唯物或唯心的,屬於邏輯或語法上的“主賓不搭配”——我們面對的這個活生生的世界,無論如何不可能是某一種觀點性的意見。

    唯物和唯心,是哲學上對世界本原的兩種不同看法。這兩種觀點,都已經存在了兩千五六百年。

    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時候,人類的“農業革命”已進行了七八千年;城市發展愈加成熟;多種文字已然形成。一些“文化人”可以集中精力“想事兒”了。所想的問題之一,就是宇宙天空、大地海洋等等所有人之外的世界,是怎麼來的?或者說是由什麼構成的?

    這種思考,被後人歸納成了兩種意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在古希臘,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哲學家,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的泰勒斯。他主張世界是由水組成的。稍後的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永不熄滅的“活火”。德莫克里特則說世界本原是“原子(atom )”。這個詞一直被使用到現在,並且進入了眾多科學領域。

    那個時候,中國也有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由這五種東西組成的。

    科學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哲學家,培根、霍布斯、笛卡爾、斯賓諾莎、愛爾維修等等。他們都被歸入哲學的唯物主義行列。

    在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上有重要影響的,是後來德國的費爾巴哈。

    唯心主義。

    古希臘的柏拉圖認為,有一個“理念世界”,還有一個“現實世界”。前一個是本原,後一個是前一個的“微弱的影像”。後人稱他為“客觀唯心主義”的鼻祖。

    客觀唯心主義的含義,是說世界由“客觀存在”的精神所締造。在以後漫長的中世紀,經院哲學基本持這種觀點,只是更明確地說,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

    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黑格爾依然主張“客觀唯心主義”。不過,在歐洲科學自哥白尼、伽利略之後有了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他不再講上帝,而是說世界的本原是“絕對精神”。

    唯心主義中還有另外的觀點,以17、18世紀的貝克萊為代表。很奇怪,作為英國大主教的他,卻主張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觀意識,即著名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外部世界,你感知到了,就存在;否則就不存在。這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科學進步太快了,再說上帝創造世界,他自己也有點兒心虛。

    中國早早就有了和歐洲上述觀點一致的哲學見解。人們把老子看作是客觀唯心主義的濫觴。從時間上,他比柏拉圖還早百多年。 中國的宋明理學,前期被認為是“客觀唯心主義”。到了明代的王陽明,又被認為是認識論上的“主觀唯心主義”。

    關於區分唯物和唯心的意義。

    在一些人看來,唯物和唯心的區別是人為製造的。這是不對的——這兩個概念不是人為編造出來的,而是對哲學歷史事實的歸納和總結。

    區分唯物和唯心的意義何在呢?

    恩格斯有一本重要著作——《路德維西.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書裡說,所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是在物質和精神誰是第一性,誰決定誰這一點上才有意義。也就是說,是先有了精神、意識,才後有了物質世界呢,還是相反。超出這個範圍,討論這件事就沒有意義。

    那麼,唯物主義所認為的物質是什麼呢?馬克思的哲學也給出瞭解釋——就是一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又能被人的意識所認識的客觀實在。

    關於世界的物質性。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不依賴任何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這一點已經被所有的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等等,無數次地證明了的。 現在,只有神學還堅持“神”創造了世界並掌控著世界。遺憾的是,至今從來沒有拿出過哪怕丁點兒的有說服力的證據。反而是在科學麵前無數次敗下陣來。這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境遇。

    主觀唯心主義,在世界本原的問題上,好像境遇更悲慘。現在,大概沒誰會說——早於我40多億年的地球,早於我180億年以上的宇宙,是由我的意念而派生的。 在世界究竟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這個問題上,最好的辦法是看一些嚴肅的科普書籍。第一,別憑感覺——覺得是怎樣——感覺有時候不一定靠得住。第二,別信反科學的東西,從現在來看,真理都在科學一方。第三,也別相信偽科學,特別是打著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幌子的偽科學。時代進步到今天,很多現象、真想,唯有科學可以解釋,或正在逐漸解釋,用幾千年前的、當時可能是進步觀念的概念,已不足以解釋現在。什麼都往這樣的“筐”裡裝,就有了偽科學之嫌。

    最後再說幾句。

    唯物和唯心這兩種觀點,在哲學歷史上確實是截然不同的。但也並非如某個年代裡說的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其反映的,是不同時代,人們對世界本原思考的不同認識。兩種認識,都是人類思維科學化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和鏈條。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啟發的。都屬於“真正的哲學”(在悟空問答裡,曾寫過一篇“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興趣者,可搜出來看看)。 即便是看來很不能被接受的哲學,也可能包含著重要的積極成分。如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其實包含著充滿著活力的辯證法,因此才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一起,被馬克思的哲學所吸收。

    我還寫了“什麼是哲學”、“什麼是意識”、“物質的科學定義”等等的問答。如有興趣,請關注“老沈”去看看。

    (圖片選自網路)

  • 14 # 老乒420

    從哲學的角度,世界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並且還看了“本然堂講席”回答該問題的提示,所謂提示,其實是引導。本人不同意“本然筆講席”友的觀點,世界是唯物的,這早已被無數事例證實的唯一正確理論,競現在還有人懷疑。再者,唯物的觀點,並不是馬列的發現,所謂馬列主義,也是在前人基礎上(如.黑格爾,路得唯希.費爾巴哈等)透過實踐而上升為理論,行成的馬列主義,馬列主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髮展之中,自上世紀初傳入中國,形成的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列主義的發展。唯物辯證論也是觀察世界唯一正確的方法,世界是唯物的不應有任何懷疑。

    聽謂的心生萬物,絕對是不觀實的,精神的東西怎能主宰物質,所謂的因為人的眼耳鼻舌身感知到的東西,他才存在,感知不到,他就消失,只能說是典型唯心論的無知。試想一下,眼睛一睜一閉,若大的宇宙,瞬間出現,又瞬間消失,正常人思維一下,就是變戲法,也不可以。如果以此觀點論推,我們從娘肚子生下來,因為“我”的到來,才有了繁華的世界;眼睛一閉離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和“我”一塊消失。這不叫奇談怪論,又叫什麼。

    當然,任何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但同時也有用正確的理論觀點,去批判錯誤謬論的自由,通觀“本然堂講席”友的基本觀點,本人認為是錯誤的唯心的。做為一個人的信仰,我無權說三道四,如果用錯誤的東西去引導別人,就應該批判抵制。個人之見,歡迎說理的正反意見,反對無理的漫罵和人身攻擊。

  • 15 # 乘午

    這個世界是唯物的,唯心只是一種狀態的存在。

    人有生死,人來到世上,就要為活著的生理需求依賴自然物質世界。人生到死是自然生命現象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潛藏攜帶著主觀的自然規律命運唯心影子。人類交替延續傳種接代,人生中只是自然世界的過客,這是客觀物質世界的自然存在,是宇宙世界的唯物本質。人類意識對物質世界感興趣,爭奪著物質資源,唯有唯物的共同公有制度,才是人類共產國際社會的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玩的徹底學的也徹底,如何權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