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好相聲,還得苦練基本功。現在相聲界好像有人提倡無師自通。一個人拿到一個本子,三天就上臺了,你說這句,我說那句,說完了,就算完了。這不是表演,是背臺詞。他倆演出了,電臺知道了,趕緊來錄音、錄影,錄完了放出去,他倆也不再演了,因為沒人聽了。這種藝術是沒有生命的。說明無師是行不通的。學藝,第一要有人指點,第二要下苦功夫。我自己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學相聲那時候,每個相聲演員都要學會十二項基本功。
第一、開場詩。相聲的開場詩和一般詩不一樣,他用的是打油詩,念開場詩也要把人說笑了。比如描寫雪吧,他一個字不提雪,但說的都是下雪。一開場,一拍醒木,說開了:
天上一陣黑咕咚,
好像白麵往下扔;
倒比棉花來得衝,
如柳栽花一般同;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墳頭倒比饅頭大,
井是一個(一拍醒木)大窟窿。
還有說《西江月》的,也是一拍醒木:
遠看忽忽悠悠,
近看飄飄搖搖;
不是葫蘆不是瓢,
水中一衝一冒;
那個說是魚肚,
這個說是尿脬;
二人打賭江邊瞧,
原來和尚(一拍醒木)洗澡。
撂地說相聲第一項,就是會說開場詩。
第二、會說“門流兒”。開場詩說完,該說相聲了。有的場子一看觀眾不多,就先唱段“十不閒’什麼的,行話就叫做“門流兒”。所以相聲演員必須會唱“門流兒”。“門流兒”是四五個人群唱:
福字添來喜衝衝,
福源山前降玉瓶,
福如東海長流水呀,
恨福來遲身穿大紅呀,
豆豆,切豆切格豆嗆,去咚去,去格咚去,咚咚去,
豆豆,切豆切格豆嗆,
……
這樣要唱完“福”、“祿”、“壽”、“喜”四個字,唱完了,還打傢伙,打完了,就唱前面說過的“一上臺來且留神”等八句(這八句,行話又叫“八掌兒”),八句唱完了,這幾個人就用到人家去說堂會的套詞兒來說話:
“緊打傢伙當不了唱,燒熱了鍋臺當不了炕,三通打過以後,咱們侍候先來的,候著沒有到的,……去咚去咚去格咚去,去格咚去,去咚去咚去格咚去,豆豆,切豆切格豆嗆,……”同時還說:
甲:哎,咱們這兒場也開了,人也不少了,咱們今兒唱哪一段呀?
乙:唱個吉祥的!
丙:唱個喜慶的!
甲:哎,咱們有題目的文章好做,有諭的差使好當,咱們問問本家的舅爺想聽什麼?
這是開玩笑,甲衝著乙說:
甲:請問舅爺,您點點兒什麼呀?
乙:哎,我呀,什麼也不聽。
甲:哎,有題目,本家舅爺讓咱們唱段兒“十里亭”。
人家已經明說什麼也不聽,他偏說要聽“十里亭”。“十里亭”也是屬於蓮花落、“十不閒”之類的東西,於是這幾個人又接著唱下去了,因為聽相聲的客人還不多,多唱一會兒,為的是招攬觀眾。有個人先唱:
哎,小琴童兒不消停,
手打著燈籠走進房中,
尊聲相公安息睡吧您哪!
大夥兒嚷:“怎麼樣哪?”
明日清晨好登程。(眾人幫腔:好登程哎)
琴童兒說話呀,欠點兒聰明,
那功名好比是浮萍水呀,(眾人幫腔:太平年)
美貌的嬌妻哎,火化冰哎,
年太平,……
唱到這兒,又改牌子了:
一更到了一點哎,
月亮兒東邊升哎,哎———
張君瑞我在房中呀,跺腳喲,
捶胸呀,哎———
唱著唱著,聽的人多起來了,可以開場了。於是捧哏的就上來說:
“去!去!去!什麼亂七八糟的,瞎在這兒唱,是起鬨怎麼哪,我們開場還一段兒沒說哪!”
捧哏的把這些人轟走了。又回來兩人,三人開始說相聲。有的場子開場這段相聲,總說《切糕架子》,那是屬於語言文字遊戲方面的段子。觀眾也習慣了,天天兒來,天天兒聽《切糕架子》,他寧可遛彎兒去。好湊熱鬧的人才早來。
“門流兒”的調子很多,不僅僅是“十不閒”、“蓮花落”等,也許三個人合唱怯快書(又名弦子腔)或唱小曲《繡荷包》,或唱跑旱船的吳橋落子等等。
第三、白沙撒字。相聲演員還必須會白沙撒字,用白沙寫副對聯,或寫“呂林炎圭,朋出二仌(音別)”,“呂林炎圭,朋出二仌”是個描寫文字遊戲的相聲小段子。然後根據寫的內容說段相聲。像常寶臣愛寫“天官賜福”四個字,他就拿這四個字說一段兒相聲。
第四、會唱太平歌詞。有的人在白沙撒字時,邊寫邊唱。
第五、會說一個人的(就是單口相聲)。
第六、會捧。
第七、會逗。這兩項就是對口相聲,相聲演員須會演甲、乙角色。
第八、會說三人相聲。相聲演員須會演甲、乙、丙三個角色。
第九、會要錢。同行術語又叫“看杵門子”。對街頭藝人來說,這是個重要專案,就是在演出中間或結束時,他能張羅著向觀眾斂錢。
第十、雙簧。說相聲的都得會雙簧,但說雙簧的不一定會說相聲。
第十一、口技。相聲的歷史和口技是分不開的,所以相聲裡頭也有口技內容。北京相聲界有位湯金澄老先生,1980年去世,終年90歲。他的相聲是以口技為主,他的口技是老傳統,和現在臺上表演的口技不一樣,嘴裡沒有東西。一般人學鳥叫、學馬打響鼻兒都用蔥皮發音,當初我的老師朱闊泉老先生學口技也用蔥皮。但湯先生嘴裡沒有東西。他學蛐蛐兒叫學 得好,吹哨、空竹、帶哨兒的鴿子,這幾項都好。我作為一個相聲演員,在繼承傳統技藝上,不能及時搶救這項特技,我是失職的。最近我到日本訪問,遇到一位日本全國馳名的口技表演家———貓八先生。貓八先生的口技就是老傳統,而且有很大的發展,他不單學本國的動物聲音,也學外國的動物聲音。他也是不用任何道具,也不借助於麥克風,能夠學出風聲、雨聲、笑聲、鬧聲,以至鳥鳴、牛叫、虎嘯、猿啼……。他的口技知識性很強,結構也好。我看了他的演出以後,更覺得我沒有繼承這些技藝,深感不安。
第十二、數來寶。同行術語叫做“摳溜”,就是說藝人在商店門前來回唱,只要商店裡扔出一個錢兒就走,形容藝人跟要飯的差不多。有皇帝的年頭兒,據說它算一行,叫做“杆兒上的”,這是有組織的要飯的,京戲《鴻鑾禧》裡曾提到過。江湖上也叫它“窮門兒”。當然,像蓮花落、金錢板、三棒鼓、二人抬(或臺)這些在打擊樂器上裝有銅錢的演唱,都應屬於“窮門兒”。數來寶原來不屬於相聲。我小的時候,天橋已開闢了數來寶的場子,以曹麻子為首的五六個人專演唱數來寶。這一點,高鳳山同志最清楚,當時他剛學徒,還不到10歲。
要說好相聲,還得苦練基本功。現在相聲界好像有人提倡無師自通。一個人拿到一個本子,三天就上臺了,你說這句,我說那句,說完了,就算完了。這不是表演,是背臺詞。他倆演出了,電臺知道了,趕緊來錄音、錄影,錄完了放出去,他倆也不再演了,因為沒人聽了。這種藝術是沒有生命的。說明無師是行不通的。學藝,第一要有人指點,第二要下苦功夫。我自己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學相聲那時候,每個相聲演員都要學會十二項基本功。
第一、開場詩。相聲的開場詩和一般詩不一樣,他用的是打油詩,念開場詩也要把人說笑了。比如描寫雪吧,他一個字不提雪,但說的都是下雪。一開場,一拍醒木,說開了:
天上一陣黑咕咚,
好像白麵往下扔;
倒比棉花來得衝,
如柳栽花一般同;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墳頭倒比饅頭大,
井是一個(一拍醒木)大窟窿。
還有說《西江月》的,也是一拍醒木:
遠看忽忽悠悠,
近看飄飄搖搖;
不是葫蘆不是瓢,
水中一衝一冒;
那個說是魚肚,
這個說是尿脬;
二人打賭江邊瞧,
原來和尚(一拍醒木)洗澡。
撂地說相聲第一項,就是會說開場詩。
第二、會說“門流兒”。開場詩說完,該說相聲了。有的場子一看觀眾不多,就先唱段“十不閒’什麼的,行話就叫做“門流兒”。所以相聲演員必須會唱“門流兒”。“門流兒”是四五個人群唱:
福字添來喜衝衝,
福源山前降玉瓶,
福如東海長流水呀,
恨福來遲身穿大紅呀,
豆豆,切豆切格豆嗆,去咚去,去格咚去,咚咚去,
豆豆,切豆切格豆嗆,
……
這樣要唱完“福”、“祿”、“壽”、“喜”四個字,唱完了,還打傢伙,打完了,就唱前面說過的“一上臺來且留神”等八句(這八句,行話又叫“八掌兒”),八句唱完了,這幾個人就用到人家去說堂會的套詞兒來說話:
“緊打傢伙當不了唱,燒熱了鍋臺當不了炕,三通打過以後,咱們侍候先來的,候著沒有到的,……去咚去咚去格咚去,去格咚去,去咚去咚去格咚去,豆豆,切豆切格豆嗆,……”同時還說:
甲:哎,咱們這兒場也開了,人也不少了,咱們今兒唱哪一段呀?
乙:唱個吉祥的!
丙:唱個喜慶的!
甲:哎,咱們有題目的文章好做,有諭的差使好當,咱們問問本家的舅爺想聽什麼?
這是開玩笑,甲衝著乙說:
甲:請問舅爺,您點點兒什麼呀?
乙:哎,我呀,什麼也不聽。
甲:哎,有題目,本家舅爺讓咱們唱段兒“十里亭”。
人家已經明說什麼也不聽,他偏說要聽“十里亭”。“十里亭”也是屬於蓮花落、“十不閒”之類的東西,於是這幾個人又接著唱下去了,因為聽相聲的客人還不多,多唱一會兒,為的是招攬觀眾。有個人先唱:
哎,小琴童兒不消停,
手打著燈籠走進房中,
尊聲相公安息睡吧您哪!
大夥兒嚷:“怎麼樣哪?”
明日清晨好登程。(眾人幫腔:好登程哎)
琴童兒說話呀,欠點兒聰明,
那功名好比是浮萍水呀,(眾人幫腔:太平年)
美貌的嬌妻哎,火化冰哎,
年太平,……
唱到這兒,又改牌子了:
一更到了一點哎,
月亮兒東邊升哎,哎———
張君瑞我在房中呀,跺腳喲,
捶胸呀,哎———
唱著唱著,聽的人多起來了,可以開場了。於是捧哏的就上來說:
“去!去!去!什麼亂七八糟的,瞎在這兒唱,是起鬨怎麼哪,我們開場還一段兒沒說哪!”
捧哏的把這些人轟走了。又回來兩人,三人開始說相聲。有的場子開場這段相聲,總說《切糕架子》,那是屬於語言文字遊戲方面的段子。觀眾也習慣了,天天兒來,天天兒聽《切糕架子》,他寧可遛彎兒去。好湊熱鬧的人才早來。
“門流兒”的調子很多,不僅僅是“十不閒”、“蓮花落”等,也許三個人合唱怯快書(又名弦子腔)或唱小曲《繡荷包》,或唱跑旱船的吳橋落子等等。
第三、白沙撒字。相聲演員還必須會白沙撒字,用白沙寫副對聯,或寫“呂林炎圭,朋出二仌(音別)”,“呂林炎圭,朋出二仌”是個描寫文字遊戲的相聲小段子。然後根據寫的內容說段相聲。像常寶臣愛寫“天官賜福”四個字,他就拿這四個字說一段兒相聲。
第四、會唱太平歌詞。有的人在白沙撒字時,邊寫邊唱。
第五、會說一個人的(就是單口相聲)。
第六、會捧。
第七、會逗。這兩項就是對口相聲,相聲演員須會演甲、乙角色。
第八、會說三人相聲。相聲演員須會演甲、乙、丙三個角色。
第九、會要錢。同行術語又叫“看杵門子”。對街頭藝人來說,這是個重要專案,就是在演出中間或結束時,他能張羅著向觀眾斂錢。
第十、雙簧。說相聲的都得會雙簧,但說雙簧的不一定會說相聲。
第十一、口技。相聲的歷史和口技是分不開的,所以相聲裡頭也有口技內容。北京相聲界有位湯金澄老先生,1980年去世,終年90歲。他的相聲是以口技為主,他的口技是老傳統,和現在臺上表演的口技不一樣,嘴裡沒有東西。一般人學鳥叫、學馬打響鼻兒都用蔥皮發音,當初我的老師朱闊泉老先生學口技也用蔥皮。但湯先生嘴裡沒有東西。他學蛐蛐兒叫學 得好,吹哨、空竹、帶哨兒的鴿子,這幾項都好。我作為一個相聲演員,在繼承傳統技藝上,不能及時搶救這項特技,我是失職的。最近我到日本訪問,遇到一位日本全國馳名的口技表演家———貓八先生。貓八先生的口技就是老傳統,而且有很大的發展,他不單學本國的動物聲音,也學外國的動物聲音。他也是不用任何道具,也不借助於麥克風,能夠學出風聲、雨聲、笑聲、鬧聲,以至鳥鳴、牛叫、虎嘯、猿啼……。他的口技知識性很強,結構也好。我看了他的演出以後,更覺得我沒有繼承這些技藝,深感不安。
第十二、數來寶。同行術語叫做“摳溜”,就是說藝人在商店門前來回唱,只要商店裡扔出一個錢兒就走,形容藝人跟要飯的差不多。有皇帝的年頭兒,據說它算一行,叫做“杆兒上的”,這是有組織的要飯的,京戲《鴻鑾禧》裡曾提到過。江湖上也叫它“窮門兒”。當然,像蓮花落、金錢板、三棒鼓、二人抬(或臺)這些在打擊樂器上裝有銅錢的演唱,都應屬於“窮門兒”。數來寶原來不屬於相聲。我小的時候,天橋已開闢了數來寶的場子,以曹麻子為首的五六個人專演唱數來寶。這一點,高鳳山同志最清楚,當時他剛學徒,還不到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