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鬆聊藝術

    超現實主義什麼時候出現?

    超現實主義出現於1920年法國的文化運動,1920-1930年盛行於歐洲文學與藝術界中。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社會和文化秩序遭到嚴重的破壞,戰後的人們很難從這種無序的世界中找到實際的生活意義,再加上一大部分的人堅信正是由於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以及原來舊的社會秩序才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的人間慘劇。

    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了以“拒絕傳統的藝術標準和審美標準,反對舊的社會秩序,反對約定俗成,要隨意而為” 為特點的達達主義,簡單來說,在達達主義出現之前,通常具有特定的美感,能傳遞一些潛在的內涵與意義才能稱為藝術品, 而達達主義者則反其道而行,他們追求的是“沒有意義”“沒有美感”的創作對於達達主義作品的理解和解讀完全取決於欣賞者自己。

    從某種方面說,達達主義的宗旨其實陷入了一種悖論,”沒有意義“在一定程度來說也是一種意義。

    就像達達主義本身如此的“反對藝術”“反對美學”,可作為現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的流派,達達主義對藝術和世界的註解和詮釋,也使其本身本身也變成了一種藝術。

    而達達主義的主要創作手法就是“現成品藝術”“現成品藝術”就是把其他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拿來二次創作,或是把某些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重新定義的創作手法,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藝術上的“惡搞”。

    最有名的達達主義作品有:攝影師曼·雷拍攝女性裸露的背部,並命名為《小提琴》

    以及馬塞爾·杜尚的作品,把男士廁所裡的陶瓷小便斗命名為《噴泉》

    把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加上兩撇小鬍子,並命名為《L.H.O.O.Q.》(“L.H.O.O.Q.”是一個雙關語,在法語中發音類似“Elle a chaud au cul”,意即“她有一個性感的屁股”)

    儘管達達主義在很大範圍內得到了傳播,但它終究是一個很不穩定的文藝思潮,不久達達主義運動陷入停滯,並被由達達主義衍生出的超現實主義完全吞併。

    超現實主義的意義?

    其實就是經歷戰爭後的人們為了逃避現實的悲哀與殘酷,一種宣洩內心情感的方式。

    與達達主義”自相矛盾“與激進的藝術理論相比,超現實主義有自己一套明確的藝術宗旨。

    由法國作家安德烈·布勒東在巴黎發表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中他給超現實主義下了定義:“超現實主義是一個名詞。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於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

    “超現實主義將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衝突消解,創造出一種絕對的現實——也就是超現實”

    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特點是:強調自覺與潛意識,強烈的反差,反邏輯,與無厘頭的奇發異想。

    超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手法:拼貼,拓印以及“現成品藝術”。

    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有:我喜歡的比利時畫家勒內·馬格里特

    《這不是一個菸斗》

    《被刺穿的時間》

    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

    《記憶的永恆》

    《龍蝦電話》

    俄羅斯畫家馬克·夏卡爾

    《月上之馬》

    《生日》

    《沒有希望》

    《兩個弗裡達》

  • 2 # 枕邊雜談

    超現實主義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灰燼之上。戰後社會群眾仍然設法理解世界在這幾年之間翻天覆地的鉅變,多愁善感的藝術家們尤其思緒萬千。儘管硝煙在停戰協議下暫滅,但卻磨不去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及對人性理想的幻滅,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就是革命。法國作家、理論家安德烈・布勒東就是這場革命的領軍人物。他援引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主張藝術家應摒棄傳統和自我意識的審查,投入精神的自動主義,任由潛意識的力量在稿紙或畫布上發揮。當潛意識與意識思維結合,作品就能反映更接近絕對的現實。

    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宣言》在世界各地觸發一股浪潮,各路藝術家各施各法,在潛意識裡探索更奇瑰的新天地。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例如伊夫・唐吉、薩爾瓦多・達利,他們的作品往往令觀者反觀內心最隱祕之處。

    【伊夫・唐吉,《無題》,1936年作】

    超現實主義的啟蒙

    超現實主義(法語:Surréalisme)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化運動,直接地源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其理論背景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帕格森的直覺主義。強調直覺和下意識。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得到確立,是此派理論家安德烈·布勒東於1924年在巴黎發表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以後。在宣言中他給超現實主義下了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頭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於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

    人們對這場超現實主義運動了解得最多的是無法確認的原理和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藝術家將作品畫的像照片一樣,製造出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不合邏輯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東西變為怪異的生物,還發明瞭許多利用無意識去表達自我的畫畫技法。

    超現實主義源於字元主義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主要的文化活動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後超現實主義運動蔓延至各個領域,最終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及語言的視覺藝術,文學,電影和音樂,乃至政治思想及政策實施,哲學及社會學理論。

    【薩爾瓦多・達利,《戴玫瑰花的女子》】

    來源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創造了術語“超現實主義”,人們第一次在他戲劇作品《蒂蕾西亞的乳房》的序言中瞭解到這個詞,作家在1903年完成這部戲劇,首演於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很多在巴黎活動的作家和藝術家四散,期間達達主義運動陷入停滯,達達主義者認為過度的理性思想與中產階級價值觀為世界帶來了令人髮指的戰爭,他們以反藝術的集會、表演、文章和藝術作品反其道而行之。戰爭結束後,他們回到巴黎,達達主義運動繼續進行。

    【蘿蜜迪奧絲・法蘿,《森林學堂(逃學)》】

    創作手法

    藝術上的表現以探索潛意識和世界中的矛盾為主,如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等,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也為了表現這樣的奇發異想,大多運用拓印法、黏貼法、自動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現技法來創作。另外為了表現想像與真實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們也常常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達超現實的世界,甚至出現幽默的效果。以前人們曾說過,沒有一個原因,就沒有任何的超現實。而這裡的超現實,正式引進超現實主義化作的東西。

    超現實主義對後世藝術的影響

    超現實主義流派作為一種藝術精神一直影響著藝術界的各個領域。尤其是當代藝術,很多人說超現實主義是當代藝術的入場券,這句話足可以體現超現實主義對當代藝術的影像。

    在當代藝術中,繼承超現實主義風格最明顯的是當代攝影。很多攝影藝術家選擇用不同的手段來表現其奇異的夢境,去創作一個他們的“超現實”。照相機因其瞬間的抓取能力和被攝體真實再現的虛虛實實的手法,成為了捕捉夢Phantom像的利器。這種拍攝手法被稱之為超現實攝影,藝術家利用攝影表達出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意境,他們多是追隨著達利的怪誕之風,表現一些客觀世界不可能出現的離奇景象。

    【林飛龍,《女子與鳥》,1949年作】

    超現實主義作為本世紀最有價值的畫派之一,為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超現實主義運動已經瓦解,但是超現實主義所傳遞的精神一直存在。繪畫不安寧的畫面,更多呈現著荒誕和非理性色彩,但卻深刻反映了身處特定時代的藝術家們,作為亂世生活的體驗者和嚴酷歷史的見證人的內心真實狀態和感受。

  • 3 # 扛個小板凳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觀念和起源

    超現實主義運動起源於20世紀初, 弗羅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中的“潛意識”是其創作的理論依據。“超現實”、“超理性”的幻覺、夢境被作為超現實主義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 超現實主義畫家強調夢幻與現實的統一才是絕對的真實, 他們認為最客觀的還原事物真相的方法只有通過“無意識”的多維空間, 來最終真實地表現出客觀世間的真相。因此, 他們力圖把生與死、夢境與現實統一起來, 其作品具有神祕、恐怖、怪誕等特點。超現實主義繪畫是對以往以理性、寫實為特徵的繪畫的反動, 試圖對真實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表現, 常採用的方式是將抽象意境與具象實體相搭配, 把具象表現與抽象情境巧妙嵌合, 創造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代表畫家有德國的恩斯特, 比利時的馬格里特和德爾沃, 西班牙的米羅、達利等。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概況

    (一)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型別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型別判定主要依靠的是視覺形式和創作手法, 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有機超現實主義或者叫做抽象的、象徵的、生物形態的, 甚至有的時候還被叫做絕對超現實主義, 畫家在創作的時候不受意識的控制, 來表達內心的真實幻想。另一類叫做魔幻超現實主義、超級現實主義或者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 這一類主要表現的是精緻的繪畫以及可能認識的場面及物體, 這些東西已經脫離了自然的構造, 擁有的是夢幻的色彩。也就是說超現實主義畫家在繪畫的時候, 將夢境中的物體以各種形式組合起來, 目的就是為了將頭腦中的慣性常識脫離開, 並且還要保證觀眾能夠接受。

    (二)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創作型別

    我們可以在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作品中看出其創作手法豐富多彩, 但是, 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可以分為兩個形式, 一種是抽象似的生物的變形形式, 主要採用的是幽默以及自動聯想等。畫家關注的重點主要在無意識的表達方式方面, 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力量。另外一種形式就是精細描繪的寫實。這類畫家在繪畫的時候看重的是對於潛意識的描繪, 並且對於細節真實刻畫, 給人的感覺是情節荒謬以及細節又很逼真。我們國家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最後認為超現實主義繪畫創作方法是荒謬的幻想。在此基礎上, 有學者對超現實主義繪畫創作進行了分類:

    1. 時空荒謬性

    時空的荒謬體現在將與自然邏輯相背離的、幻想色彩嚴重的、多個不同時代的事物由作者的自己想象的安排一起的, 也就是說衝破了時間和空間, 作者將現實生活畫上自己的色彩。

    2. 形體錯置的荒謬性

    形體錯置的荒謬性主要是表現對萬事萬物的質疑, 畫家們對物體進行多方面的拆分或者進行誇張的處理, 具有極大的衝擊力, 從而給人一種爆發力的感覺。

    3. 對比的荒謬性

    荒謬的對比方式主要是通過採用二分概念的對立造成的矛盾衝突, 產生荒謬的視覺效果。

    三、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影象特徵

    根據畫家的作品可以對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影象特徵進行分析和研究。我們通過超現實主義繪畫的特點和創作手法可以看出, 超現實主義的影象特徵主要是超越現實。其影象特徵如下:

    (一) 超越現實和自然

    影象與現實之間差的就是理性, 影象表達的是內心真實的想法, 並不摻雜理性的思考。這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影象表現方式。這種影象特徵吸引群眾眼球的主要原因是能夠將群眾內心不敢表達的想法表達出來, 進而得到人們的青睞。

    (二) 色彩的幻想性

    這種幻想是對自然以及形體進行裝飾, 帶著畫家自己的幻想而做出作品。這種作品能夠讓人耳目一新, 帶人們進入到另外一種世界, 帶來足夠的新鮮感, 同時, 群眾也根據作品產生不同的想法。其能將幻想色彩帶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使人們忘掉現在的現實想法, 帶動人們走向內心另外一個純真美好的世界, 開拓人們的思維。它能夠帶動人們迴歸純真, 忘掉現實帶來的衝擊和煩惱。

    四、超現實主義繪畫視覺體驗的表現方法

    我們都知道超現實主義主要是通過表現出不合理性邏輯甚至人們無法理解的視覺異象, 帶來巨大的魅力。人們在看到作品時總能夠被它所吸引, 經過思考看到世界或者人性中的本質東西。許多不同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各種各樣的繪畫風格帶給了我們不同的視覺體驗。我們對三種典型的視覺體驗進行分析:

    (一) 自動主義創作方法帶來的視覺體驗

    自動主義就是下意識的創作手法, 運用的是純粹心靈的無意識的行為, 藝術家認為繪畫要擺脫理性思維和社會教育的框架, 這樣可以開拓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藝術家認為經驗和理性不能獲得真知, 只有依靠內心深處的直覺才能看到世界的本質。根據以上看法, 我們可以分為兩種自動主義創作方法:

    第一種叫做機械性創作, 他們需要藉助某種道具或者某種手段來調動想象力。舉例說明, 超現實主義畫家馬克斯·恩斯特, 他發明了許多的方法:摩擦法、拓印法等等。我們簡單說一下摩擦法, 摩擦法主要是將紙張鋪在凹凸不平的物體上, 用鉛筆在紙上描畫, 然後畫家根據物體描繪出來的形象進行理解和繪畫。

    第二種自動創作方式是特別具有個人主觀的, 直接能夠表達出畫家的主觀想法, 畫家達利就經常利用此種方法進行創作。他在創作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周圍的環境, 他特別喜歡在舒服自在的環境下創作, 全神貫注地盯著畫布, 充滿想象地進行畫作。

    這兩種自動主義創作方法都充分表現出畫家們想象力和聯想的能力, 創作過程中發揮聯想能力、自身的創造力, 提高自身對事物的感應能力, 將大腦中潛意識的想象描繪出來。這兩種創作方法不同, 但是都是從內心世界出發, 表現的都是想象的東西, 根據潛意識創作出視覺異象。

    (二) 非常規視覺體驗

    在超現實的創作表達中, 很多的繪畫裡面的物體以一種非常規的方式組合到一起, 這個物體已經跳到了另外一種環境, 被放到畫家的畫面上, 它原有的意義就會消失, 那麼我們就要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它, 從全新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在這裡我們特別介紹一位畫家馬格利特, 他的作品就常常與人們的視覺經驗和生活經驗相背離。他能夠創作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沒有的畫面, 這樣人們就會給他的畫面進行一個全新的定義, 他還會將沒有聯絡事物組合到一起, 有的時候會對事物進行排列, 排列還很奇怪。人們對他的作品的評價往往都是荒誕且幽默, 但是感覺又充滿智慧。這給人帶來一種全新的感覺, 使人們認識到一個他們所沒有想到的世界, 人們對此也會有全新的感受。

    (三) 偏執狂批判法

    偏執狂又叫做妄想症, 在超現實主義繪畫方面, 主要表現的是對繪畫的狂熱追求, 其從人的潛意識抓起, 將幻覺中產生的視覺異想引入創作中。在此類的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令人疑惑不解的組合方式和誇張的物體形象, 這些形象就如同內心的潛意識, 不容易被人們理解, 只有當人們的意識不夠堅定的時候才能夠進入到其中。畫家們在創作時, 有意識地對潛意識世界題材進行加工, 只要這樣才能夠呈現出既充滿超現實意味還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

    五、超現實主義繪畫視覺體驗分析

    超現實主義繪畫通過與眾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法, 營造出一種看似矛盾實則有著豐富藝術內涵的畫面效果。很多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 藉助怪誕的作品情境的設計, 營造與現實格格不入的繪畫藝術氛圍, 具有了超越時空的繪畫體驗, 讓觀賞者感受到虛與實的衝突、感性與理性的碰撞, 獲得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例如, 著名畫家達利藉助自由拼合的方式進行繪畫, 營造出一種陌生化的、超現實主義場景。其代表作品《記憶的永恆》, 形象地表達了時間流逝的無奈以及畫家自身在物質世界中所經歷的種種擠壓。作為20世紀典型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達利的《記憶的永恆》, 從某種角度來說, 體現出了超現實主義作品繪畫者的內在潛意識。在著名畫家馬格利特的作品中, 畫家打破傳統的視覺審美習慣, 藉助冷調的色彩、明確的界限來營造出一種黑色幽默、光怪陸離的繪畫體驗。其作品《天降》塑造了神情古怪的人物, 畫面極具寫實性, 充分體現出超現實主義畫家所追求的那種反常效果。

    從這些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中人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具有的強大的視覺衝擊力, 這種衝擊力不僅讓人獲得視覺層面的體驗, 更會在精神層面受到一定的影響。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用一種看似“另類”的繪畫處理方式來表達繪畫者心底的聲音, 無論是對自由的追求, 還是對世界和平的期盼與祝福, 都會讓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成為繪畫藝術寶庫的耀眼明珠。

    總之, 超現實主義繪畫具有其內在的獨特性和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 需要在具體的作品中結合創作者的內心思想以及創作的時代背景進行綜合的欣賞。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視覺體驗帶給人們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 4 # 閒言話語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現代西方文藝流派,它不僅僅是繪畫,還有文學,音樂等藝術領域。

    超現實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

    首先,它誕生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間,時間段為1920年到1930年。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時巨大的,都市中個體的困境,在廣大而複雜的社會、政治、建築結構中,每個人都被同化,生存於孤絕和恐懼的狀態中。人們需要強烈的精神寄託,以脫離現實的殘酷與悲哀。

    於是,超現實主義誕生了,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超現實主義使傳統對藝術的看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超現實主義所帶來的意義

    這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打開了思維的大門 —— 藝術家們不再只是關注和描摹事物的表象,而是深入到了人類的內心世界。

  • 5 # 哲哲的vlog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現代西方文藝流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於歐洲,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其影響最為深遠。致力於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認為,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許多本能和慾望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打破理性與意識的樊籬,追求原始衝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將文藝創作視為純個人的自發心理過程,這些都是其基本特點。

    作為一種思潮得到確立,是此派理論家佈列東於1924年在巴黎發表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以後。在宣言中他給超現實主義下了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頭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於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他認為,超現實主義就是要“化解向來存在於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而達於一種絕對的真實,一種超越的真實”。其理論依據來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學說中的潛意識。說、夢的解釋以及自由聯想法最受其青睞。

    產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法國興起的在文藝及

    其他文化領域裡對資本主義傳統文化思想的反叛運動,其影響波及歐美其他國家。它的內容不僅限於文學,也涉及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它提出了創作源泉、創作方法、創作目的等問題,以及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存條件等社會問題。超現實主義者自稱他們進行的是一場“精神革命”。運動是由一群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青年發起的,他們目睹戰爭的荒謬與破壞,對以理性為核心的傳統的理想、文化、道德產生懷疑。舊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種新的理想來代替。超現實主義就是他們在探索道路上的嘗試。

    超現實主義為現代派文學開創了道路。超現實主義作為一個文學流派,實際

    存在的時間並不很長,作為一種文藝思潮,作為一種美學觀點,其影響卻十分深遠。超現實主義者的宗旨是離開現實,返回原始,否認理性的作用,強調人們的下意識或無意識活動。法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與奧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奠定了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和理論基礎。

    超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出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資產階級青年一代對現實的恐懼心理和狂亂不安的精神狀態。參加超現實主義集團的作家有布勒東、蘭波、查拉,畫家阿爾普、馬鬆等等。屬於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貢、保羅·艾呂雅等,由於受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積極影響,後來轉向進步的文藝陣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現實主義在美國風行一時,出現了所謂"新超現實主義"流派。

    超現實主義的文學作用甚多。1921年,布勒東和蘇波合著的《磁場》,是超現實主義第一部實驗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無意識書寫和自動的寫作的問題。但典型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則產生在1924年之後,如布勒東的小說《可溶解的魚》1924)和《娜嘉》(1928)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阿拉貢在1926年發表的散文集《巴黎的農民》,艾呂雅的詩集《痛苦的都會》、《生活的內幕》均屬超現實主義之作

    查拉的宣言給達達的定義“自由:達達、達達、達達,令人抽搐的痛苦的號叫,一切對立物、矛盾、怪誕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便是生命”。“讓每個人叫喊吧:有一件摧毀性的、否定性的偉大工作要完成。清除吧,掃蕩吧。”--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達達的精神--破壞一切,否定一切,甚至包括達達自身。

    法國:布勒東、蘇波、阿拉貢號稱“三劍客”,1919年3月在巴黎辦了一份名為《文學》的雜誌,取名文學是種反諷,其宗旨是反對一切文學傳統。同年開始接觸達達主義。1920年,查拉來巴黎組建了法國的達達主義集團,三人全部加入。在1922年宣佈“拋棄達達”。

    宣言

    (1924-1929)

    同年還創辦了機關報《超現實主義革命》雜誌,在上流社會眼中是“世界上最無恥的一份雜誌”。出版了十年

    傳單、小冊子,《一具死屍》,諷刺剛去世的法朗士:“隨法朗士而去的,是人的一些奴性。讓我們把埋藏詭詐、傳統主義、愛國主義、機會主義、懷疑主義、現實主義和懦弱的那一天作為節日來歡慶吧。”

    逐漸轉向法國共產黨,比如阿拉貢,內部分裂。

    鼎盛時期

    (1929-1941)

    1929年12月,布勒東《第二次超現實主義宣言》,“純化超現實主義”。阿拉貢事件,1930年阿拉貢參加蘇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革命作家代表大會,結果沒有捍衛超現實主義路線,導致與布勒東的決裂。

    參加西班牙內戰。

    組織十幾個國際超現實主義展覽會。

    大量作品問世。

    被二戰打斷。

    (1946-1969)

    1947年,布勒東召集巴黎舉行的國際超現實主義博覽會,重振旗鼓。

    拓展為世界現象,延伸到各個領域。

    1966年,布勒東去世,讓·許斯特接替,1969年宣佈解散

  • 6 # 羊鈦白

    超現實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超現實主義使傳統對藝術的看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超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出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資產階級青年一代對現實的恐懼心理和狂亂不安的精神狀態。其宗旨是離開現實,返回原始,否認理性的作用,強調人們的下意識或無意識活動。

    基里科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義大利形而上畫派的傑出代表,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產生的超現實主義畫派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達利與馬格利特作為超現實主義風格代表人物更是將基里科視為先驅。他的作品創造了現代藝術中最令人心動又最令人不安的夢幻景象:廣場、拱門、樓宇、寒月,運傢俱的空車、玩鐵環的女孩,所有的一切彷彿舞臺佈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線中。這些偶然而荒誕的內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間這種奇怪的衝突及清澈的氣息又讓人感到一種神奇而特別的魅力。他畫中的那種宛如舞臺的、平坦的地面,後來成為許多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標準空間”。

  • 7 # 陳老師愛畫畫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跨越文學和藝術的各種體裁的、含有普遍意義的文藝和文化思潮。它最早從文學家們之中發生,根據作家阿拉貢的回憶,他在1919年從軍隊回來時,佈列頓和蘇波給他看了他們合寫的第一部超現實主義小說《磁場》。這部小說是超現實主義的起點。不過在1924年之前,它主要的影響是在文學家之中,其策源地是法國的首都巴黎。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基礎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柏格森的“生命衝動”學說。黑格爾認為,人的思維行為的一切結果不具有最終的性質,絕對真理僅僅體現在認識的不斷深入之中。因此,不存在絕對的傳統文學的頂峰,也不應當把傳統的偶像看做不可逾越的柵欄。柏格森把生命衝動看成都市文學的心理基礎,提倡直覺和心靈感應等非理性的表現。但是,給予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直接的、最重要的影響的,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正如佈列頓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所說:“應當感謝弗洛伊德的發現。由於相信這些發現,一股思潮形成了。”超現實主義者在創作方法上的兩大體系:“偏執狂批判”和“心理自動化”,正是發源於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和情意結的學說。所謂“偏執狂批判”(Paranoia critical activity),指挖掘潛意識境界的一種執拗的思維方式。畫家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硬湊在一起,例如茶具和兔子的皮毛(奧本海姆的試驗)、鞭毛蟲與自行車(恩斯特的試驗)等等,似乎是一種夢幻和囈語。“心理自動化”(Psychic automation)是追求一種下意識或無意識的隨意性,所謂浮想連翩,沒有任何理性和邏輯的約束。例如超現實主義的詩人,就把許多印刷符號、剪碎的單詞和短語,揉在一起放入自己的衣袋,然後依次往外掏取,拼合成任意的句子。畫家也可以把撕碎的紙片隨意拋灑,自然拼合成任意的形狀,像阿爾普在達達時代所做的那樣。超現實主義把這種創作稱為“客體”(Object),即把客體化作意象,也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意。

    超現實主義的產生,也和20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有關。非歐幾何的問世、波動力學的產生。輻射能的發現、量子論的提出、基因概念與遺傳、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正如愛因斯坦所說,這些使當代人認識到:“我們在物質問題上被矇蔽了,真正的世界並不象我們認為的那樣,……我們關於空間的概念是錯誤的,我們製造的時間是錯誤的,光以曲線傳播,而物體的質量是可變的。”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我們在精神問題上難道不是也處在“被矇蔽”之中嗎?在這樣的思想武裝之下,超現實主義者大膽地邁入前人所從未涉足的精神王國。超現實主義運動波及各個文藝領域。運動的中心在巴黎。文學上強調自動性書寫;美術上則強調偶然因素的結合﹑無意識的發現﹑ 夢境的真實再現。在手法上自由的使用寫實﹑象徵和抽象。第一屆超現實主義美術展覽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參加的美術家有J.阿爾普、G.基里科、M.杜桑、F.皮卡比亞參加了超現實主義展覽。20年代末30年代初,R.馬格里特和S.達利參加了這一運動。30年代後,作為運動,超現實主義逐漸沉寂,但許多超現實主義畫家仍然活躍於畫壇。

    1924年11月,在《文學》雜誌上發表了由佈列頓起草、詩人保羅·艾呂雅和本傑明·佩雷等簽名的《超現實主義宣言》(即《第一次宣言》),其中以辭條的方式為超現實主義所下的定義是:“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的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語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於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在達達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吸收了達達主義及傳統和自動性創作的觀念,拼棄了達達主義全盤否定的虛無態度,有比較肯定的信念和綱領,作為文藝運動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廣為傳播。超現實主義深受弗絡依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致力於探討人類的先驗層面,試圖突破符合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 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糅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情境。這種不受理性和道德觀念束縛的美學觀念,促使藝術家們用不同手法來表現原始的衝動,促使自由意象的釋放。

    “百科全書,哲學條。超現實主義,建築在對於一向被忽略的某種聯想形式的超現實的信仰上,建築在對於夢幻的無限力量的信仰上,和對於為思想而思想的作用的信仰上。它肯定要摧毀其他的精神機械主義,同時代替機械主義來解決生活的主要問題。”

    超現實主義的全部歷史,可以說從1919年至1969年,差不多半個世紀,本章涉及兩個階段:1919-1924為第一階段,基本上與達達平行,而且人員上也有交叉。佈列頓稱這個時期為“直覺的時期”;1924-1936年為第二階段,即按照自己的原則行動的時期,達達已經消亡。佈列頓稱這個時期為“推理的時期”。在整個過程中,參加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畫家主要有:恩斯特(1891-1976)、米羅(1893-1979)、馬格利特(1898-1967)、唐吉(1900-1955)、達利(1904-1988)五個較有代表性的人物。

    超現實主義運動拓寬了美術表現領域,使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幻想力並運用各種手段進行製作,創造畫鏡;此外,許多藝術家還有濃厚的社會參與意識,用美術作為手段干預現實,這也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參與這一運動的藝術家的思想傾向和藝術技巧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就政治傾向和思想傾向而言,也有左翼和右翼之分;藝術格調有高低之分也在所必然。還有些人過分渲染作品中性的因素,這些都不可取。美術方面的超現實主義,同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相比,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即: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著重解決的是繪畫語言問題,或者是表現形式問題,也就是“怎樣畫”的問題。不論是馬蒂斯、畢加索,他們畫的無非仍舊是模特、風景或者靜物,只是並不依照傳統方法去畫而已。超現實主義者著重解決的則是“畫什麼”的問題,而在“怎樣畫”的問題上,倒是相當自然主義的。因此,在恩斯特、達利、米羅等人的畫面中,我們看到的是莫名其妙的、極其真實的“荒誕”,是精神世界中的內容。

    發明拓印技法的法國畫家馬克斯·恩斯特的拓印素描集 《自然史》和一些根據童年印象描繪的森林很有魅力。二戰期間,他創作的油畫《雨後的歐洲》、 《沉默之眼》用夢幻的意境表達他在人類危難時刻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 8 # 尹銘的前院

    超現實主義從1924年開始——1969年終,經歷了40多年,是現代主義眾多藝術流派集大成的一個時期。

    超現實主義的意義:

    超現實主義創造出一種革命性的精神,全面打破當時藝術上所熟知的一切習俗,並援引弗洛伊德的觀念,為藝術開啟一個潛意識裡的幻想形象的新世界。

    20世紀30年代,超現實主義藝術主張橫掃歐洲藝術界,在畫壇促成了超現實主義畫派,成就了達利、契里科、恩斯特等傑出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在超現實主義誕生的歷史背景:

    在超現實主義誕生的那段時期,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廣泛流行,學者、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都非常喜歡探究夢境。夢境不受現實的束縛,因此本我能夠在其中淋漓盡致地發揮,而超現實主義就是要挖掘這些在現實中被壓抑、在夢境中又成為可能的東西,追求精神的絕對釋放和自由。

    ↑ 馬格利特 - 《吻》

    超現實主義的精神根源誕生時,是一種脫胎於達達主義的哲學思想。

    達達主義追求的是反藝術、反秩序、反邏輯,從主觀藝術中跳脫出來,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創作,而超現實主義是在此之上的一種深化。

    超現實主義是在達達主義無意識的基礎之上,從現實世界的桎梏、規則、經驗和邏輯中徹底解放出來,是人的純粹意識的展現,是超越於現實本身的一種存在。

    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

    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是詩人安德烈·布勒東,他在1924年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核心是論述由潛意識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自動主義,進而從傳統的觀念和藝術中解放出來。

    ↑ 馬格利特 - 《知其不可而為之》

    超現實主義框架下最早誕生的創作形式是自動主義寫作和自動主義繪畫。

    自動主義寫作追求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寫下自由流淌的字句,並不具備邏輯性,猶如夢話一般,不表達具體含義。

    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反而都是非常寫實的,代表藝術家們的創作技法也都非常古典,但其中的場景常常充滿矛盾,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 達利 -《內戰的預兆》

    超現實主義打破了形的界限,在現實中無法重現畫中情景,是一種想象力的極致釋放。代表作如雷尼·馬格利特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薩爾瓦多·達利的《內戰的預兆》等,被扭曲的人物、拉長的身體,都是現實無法做到的。

  • 9 # 冰彩傑少

    “超現實主義”是盛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文學藝術流派,此一流派承自於達達藝術而產生,並且對於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

    受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響,致力於發現人類的潛意識心理。因此主張放棄邏輯、有序的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而呈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主要有米羅(joan miro)、達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

  • 10 # 遠集數碼君

    超現實主義最早出現在1922年前後,在達達派藝術內部產生了超現實主義,這是對整個歐美影響巨大的現代畫派。超現實主義畫家強調夢幻與現實的統一才是絕對的真實,因此,力圖把生與死,夢境與現實統一起來,具有神祕、恐怖、怪誕等特點。

    代表畫家有米羅、達利、恩斯特、馬 格里特、伊夫•唐吉、保爾•德爾沃、馬森•克利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無論是戰勝國英、法、俄等國,還是戰敗國德、 奧等國,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讓人不忍睹視的傷痕。整個歐洲,經濟蕭條、世態炎 涼,人民生活困苦,整個社會瀰漫著強烈的厭世、悲觀的情緒。 此種形勢之下,人 們(藝術家們)開始否定一切,開始逃避現實,追求不存在的夢幻,以脫離現實的 悲哀與殘酷。

    於是超現實主義佔據了當時藝術發展的主導地位。在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畫家們開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以找到新的創作 自由。雖然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情景奇異怪誕,與現實格格不人,體現了“反常” 的特徵,卻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感,給人以靈驗、虛無的感覺。這是一個被抑制的日常世界,這些作品隱喻著人和宇宙破裂卻又相互聯絡的矛盾,充分體現了 “反常合道”的藝術魅力。超現實主義繪畫顯示出不同於以往的最能體現繪畫本質的語言特徵和藝術技 巧。

    這種創作方法是對以往以理性、現實為特徵的現實主義繪畫的反動,目的在於 對真實的深層次探索和表現。

    超現實主義繪畫多半依靠具象表現形式與抽象畫面情 景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將抽象意境與具象實體搭配,構成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 相交的境界,從而給讀者提供了追尋藝術家個體感受的資訊。

    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藝術效果就在於抽象與具象的適當調配,在這兩者之間取得恰到妙處的平衡。在 “虛”與“實”的處理中,“虛”的部分更是藝術家想象力飛翔馳騁之處,即是繪 畫的超現實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年頭,想找個看對眼的男生怎麼這麼難,本人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