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洞察三農永珍
-
2 # 淨土TC
你家土地撂荒了嗎?如何防止土地撂荒,農民靠種莊稼能致富嗎?
說到土地撂荒問題,有些地方確實有這種現象,一片片農田長滿了草,讓人看了心疼。
為什麼出現撂荒現象,主要是糧價低,農民靠種糧食的收入,實在是沒有出頭的日子。於是一些青壯農村勞力就外出打工,成了所謂的“農民工”。家裡缺少了青壯勞力,留守人員多是老幼病殘,種糧食收入又太低,體力活又幹不了,種莊稼如果管理跟不上,搞不好就能虧本,所以一些農戶的責任田乾脆撂荒。
如何防止土地撂荒現象,除了提高糧價,增加農民收入,就是鼓勵土地流轉,將土地再轉租給種田大戶種糧食。
種田大戶利用規模化集約管理,薄利多銷,量多取勝,再加工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讓種田大戶有錢掙,農戶有租金收,關鍵是土地不撂荒,一舉多得,甚好甚好~
如果說農民能靠種糧食致富,目前只有種田大戶有這個可能。一個種田大戶承租一萬畝地,每畝地每年掙100元,就是100萬收入。年入百萬的農村人,算是致富了。
現實情況是種田大戶日子也不好過,糧價低,生產資料價格高,稍有管理不到位,就能虧本。
本人農民,家有六七畝責任田,幾年前就被種田大戶轉包了。從一開始每年每畝給560斤稻子,然後每年降,降到現在每畝每年給430斤稻子。就這樣,種田大戶還說掙不到錢,還要降租,所以,種田大戶也難。至於題主問農民靠種糧食能致富嗎?如果不是種田大戶,想都別想……
-
3 # 安徽翟雲
謝謝您的邀請!我家的土地已經撂荒了!其實國家糧食並不能靠小農生產來保障,農村居民只要能夠務工,收入遠遠超過務農,特別是山區小塊可耕作土地更無法適應機械耕作!經濟作物也需要大面積,叢集化,一家一戶的銷路都很難,也不太符合實際!土地對於當下的農村,是一種退路!也是國家給予農民安定的壓艙石!幾億農民如果沒有土地,又無法得到工作是非常大的問題!退路也是穩定的根本!一家一戶的耕作,在人均可耕作土地匱乏的今天,想致富還不如洗洗睡吧!就近務工是很多農村居民的理想生活方式,在城鎮化沒有建立起良性迴圈,工業生產和服務業落後的農村廣大地區,很難有效控制人口流向大城市和工業服務業發達地區!一戶人家靠十畝土地(有些地方或許人均幾分土地)致富,極個別地區是可以做到,但是很難守住!現實告訴我們可能性不大,只能流轉讓有能力的技術農民去安排土地致富吧!所以結論就是,能夠讓農村居民,就近就業才是農村很多問題的出路!!您的這個問題涵蓋政治、經濟、傳統、幾乎方方面面太廣了!呵呵個人淺見!
-
4 # 農村啊武
我到城裡己有二十年,家裡的田地一直都是租給親戚家種的,從未撂荒,而且我們那裡的田都未撂荒。
自從2003年農作物都漲價後,所有之前撂荒的田塊,都被農民開墾出來,又種上了莊稼。
一連好幾年,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價格居高不下,特別籽棉收購價,收到了每斤5元多,短短3至4年,我們村全部自費都蓋了新樓房。
記憶猶新的是1995年左右幾年,拋荒撂地現象非常嚴重,全村至少有5百多畝地被撂荒好多年,無人耕種。
當時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一,農產品收購價太低。清楚記得當時稻穀收購價是每斤0.26元,畝產1800斤,除去種孑,化肥,農藥等開支,幾乎沒得落的。
二,當時農業稅,三提五統,村級提留,非常貴,每畝240元。農民把提留一交,開支一除,還倒貼本,所以大面積拋荒。村委會也沒辦法,最後出招,免費耕地,也就是跟你把田整好,不要耕田費。就是這樣也沒人種。
一直到稻穀漲價後,拋荒撂地才逐漸減少。
到近幾年,不交提留了,有些地方為什麼又有拋荒撂地的呢,主要有這幾點:
一,除上述原因外,還有由於田塊低窪,面積又小,不宜機械耕種,加之水源不好,靠天收,遇到旱,澇,年存,顆粒無收。
二,單靠種地,維持不了家庭的生活及其他費用,年輕一點人一般都出去打工了,只有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在務農,體力有限,只能少種一部分地,拋下劣田,瘠田。
三,有的經過打拼後,在城裡買了房,辦了廠,把父母接到城裡照顧孩孑或生意,或者直接都到城裡上班,總比種田收入多多了,致使田就被全部撂荒了。
那麼,怎麼才能防止不拋荒呢?我建議從這幾方面著手。
一,大力宣傳本土農作物特色品種,引資開源,流轉部分田地給大老闆種植,農民可留種少部分。或者整村租出,這樣的大老闆難得引進,但事在人為。我鄰村就是按每畝1200元,直接把錢打到農戶卡上,整村3000多畝地,都租給一公司種植蓮藕生產及深加工出口,已有5年了。
二,村幹部整合低地勢田塊集中,承包給農戶大面積稻蝦養殖,即方便了想從事該專案發展人的缺田問題,也解決了農戶因低,窪不保收而拋荒的難題,一石二鳥。
三,把田租給親戚或者需要種地的人,收取少量租金或者免費租出。我家的田按每畝100元的租金,租給了我親戚種了二十年了。
四,釆取獎懲制度,防範拋荒撂地情況。做好農戶工作,想方設法不拋荒,如拋荒,跟農戶說清楚,以村規民約為依據,村有權將荒地免費租給想種地的農戶。直至該農戶要種地為止。以村補貼形式把所有零散荒地包給想種地的農戶。
真事,我舅兄去年把他們村拋荒的,還有不願種地外出打工去了的人家田地,一共有一百多畝,零星散地按每畝100元租金租過來,廣種薄收,根本沒下底肥,種了一百多畝黃豆,還有水稻,刨去所有開支,純利潤賺了十多萬元。這是真事,村裡的人都羨慕的不得了。
種田能致富,得要幹大包戶,農場主;或少而精,田疊田,複種加巧種,大力發展大棚反季節蔬果生產。利用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快遞營銷。
-
5 # 大山裡的孫開心
現如今土地撂荒的現象很多,我自己家也有。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大多數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缺乏勞動力來維持土地種植;二是收入方式增多,農民發家致富不止靠種莊稼一條路,所以很多人選擇不種地。那麼有什麼好辦法防止土地撂荒嗎?答案是當然有!
將種糧食的土地改種藥材或者樹木人們撂荒的原因,無非就是覺得種糧食是不划算,辛辛苦苦一年,賺不了幾個錢。但是如果因地制宜,將田地改成中藥材或者種樹木的話,那麼收入可是翻倍的。像蒼朮、枸杞、當歸等藥材,杉木、大棗、柑橘等樹木,每個地方都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合理選擇的。這樣做將大大減少土地的撂荒。
將土地承包給別人你不種不代表別人不種,在你拋荒撂荒的時候,別人正嫌自家的地不夠種。這時候你就可以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給別人,讓別人種植,只要他每年付給你定額租金就可以了。
而且有的地方會有企業進行投資,大規模種植某一種東西,你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給他們,或者直接以土地入股,進行分紅。
現如今農民靠種莊稼還能夠致富嗎?
對於這個問題,要具體地方具體分析。雖然現在國家對於農業的支援很大,在政策上,種莊稼也有很多補貼。但是由於各地方地形不同,並不是所有地方的農民都能靠種莊稼致富。
平原地區的農民的確能夠靠種莊稼發家致富。因為地勢平坦,能夠允許大機械化作業,他們一個人能夠管理幾畝甚至幾十畝土地,一年下來的收入是十分可觀的。
但在山地丘陵多的地區,農民是很難通過種莊稼來致富的。因為受地形影響,土地呈小塊,只允許小機械來作業,甚至有的地方完全靠人工勞動。這樣下來人力投入很多,但每年產出的糧食是有限的,收入也就一般。
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要切實響應國家號召,保護耕地紅線,減少土地拋荒撂荒的現象。現今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農民靠種植莊稼的收入是十分可觀的!
-
6 # 樂活樂惑
首先,還是來說說我的老家吧。
我的家鄉是在名曰長江流域中下游,六七十年代至今,仍然是幹不得澇不得的地方。幾場爆雨一下,就成了澤國。一個月不下雨,又旱起了裂縫。丘陵地帶,田塊大小不一,大的一畝多,小的一分田,梯度推進。在遠點的地方就是圩了,十年有八澇,防汛抗旱是家常便飯。山上現在長的是馬尾松,六七十年代是光禿禿的,由於植樹造林行動計劃,農民在也不用擔心沒柴燒飯了。但是,現在農村已經禁止大鍋灶了,全部改成燒液化氣。
剛分田到戶的時候人勻田畝是1.2畝。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建房佔地後,我估計人勻一畝都不到了。
想一想,也問一問,我曾經五口人之家,分了三個人田三畝六分,種什麼植物,靠什麼收入,能供我三個孩子從小學讀到大學畢業?
從八o年開始跟著父親種田,十六歲的我,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累的不如有錢人家的一條狗。夏天想做一件“的確涼”的白襯衫都不能如願,只有一件白洋布來對付。冬天想買一雙運動鞋和尼隆襪子,結果發現的只是一雙解放鞋加一雙紗襪子。過年也只能說是讓裁縫做一套卡基布新衣服。
每年的糧食一收場,大隊幹部就挨家逐戶的催交公糧,免費的徵購任何,必須按時按質上交完成,分文不取。農業稅、教育附加費、水利建設維護費、道路興建集資費、治安綜合管理費、兵役補貼資金髮放費等等,一畝田竟然要一百多塊。一年忙到頭,哪裡還有收入?
二十歲以前,我們家沒人吃過蘋果香蕉蛋糕,沒有吃過黃瓜、西紅柿炒雞蛋。吃的最多的食品就是山芋幹、豆腐渣、辣椒糊,臭鹹菜。
八五年我結婚了,兩個女兒也前後出生,我在也不能忍受著這樣暗無天日的生活狀態。
一九八九年,我將田地全部交給了老爸,帶著老婆孩子一家四口闖入了城市,從事了第三產業至今。家裡的田也在老爸逐漸年齡大了的情況下放棄了隨我們入城一起生活,至於幾畝田地,誰願意種就種,沒人種就荒了算了。大隊提層款加各種稅費,一直交到零六年,一分錢也沒有少交。
爸爸和弟弟,加我們家三個人的田,總共五口人的田,這麼些年來,弟弟結婚生了兩個孩子,我也生了個兒子,我們己經變成了十口人,田卻只有六畝,種什麼能維持這十口人的生活?
-
7 # 你懂的663323
我承包的土地想種糧種什麼的,但田畝太散,6畝十塊,人家都是略荒生草了,全都長滿棘草,也沒水沒路通,不略荒想幹啥?
-
8 # 農事小棉襖
現在想要單純靠種莊稼來致富基本是不現實的,農資價格上漲,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糧食價格卻依然沒有起色。
農村荒地多最根本的原因是糧賤傷農,辛苦一年不夠“飯錢”。
-
9 # 小城敏姐
我家土地前幾年公婆年輕的時候一直在種,隨著他們年齡越來越大種不了地了,現在己經撂荒了一大部分了,只有離家近一點的小部分地還在種。現在農村基本都是這樣的,老人在家種地,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年紀大了種不了了就撂荒。現代社會的發展,農民靠種莊稼想致富很難,所以才會有千千萬萬的農民湧向沿海發達城市打工,成為農民工。
-
10 # 農人小雨
你好,我家土地沒有撂荒,我家一共三十畝地,但是我自己只種了十畝,剩下的承包出去了,雖然價格底,但是不至於撂荒!
防止土地撂荒,最好的辦法就是承包出去,因為承包出去,包地的人也種,雖然沒有自己家種時打理的那麼幹淨,但不至於撂荒!
最後一個問題,農民靠種地能發家致富嗎,大部分的農民靠種地肯定不能發家致富,除非大批量低價承包土地,種些產量高,收購價格高的作物,或者種植一些藥材!還得有大量現金支撐!但是普通農民,靠種地,收入有限,根本就沒有大量現金支撐!
而且種地需要的種子,化肥,璇地,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種地之後各種農活多的很,其中付出的辛苦和收穫根本不成正比,所以說靠種地,大部分人是根本無法發家致富的!
回覆列表
我家位於秦嶺龍脈南麓的山區,我的爺爺的爺爺就居住在這裡了,這裡的人們一直過著比較與世隔絕的生活,真正屬於靠山吃山型別的,人均耕地面積少,而且耕地條件差,土壤中往往都摻雜著大大小小的石頭,耕作非常不易,且多為丘陵地貌,平地少。
在爺爺手裡,他把我們家的土地精耕細作,勤勤懇懇,幾乎全年除了下雨天都守在田地裡面除草、翻耕等,因為那個時候還不興打農藥,一季莊稼下來除草就得3-4次,即便那麼勤快,那時土地裡面的糧食收成也不好,家裡人的溫飽問題也是勉強解決,只是吃的差一點,黑麵饅頭經常會吃到。
到了父親這輩,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家幫忙種地,也外出務工,不過到了父親50多歲的時候,實在是家裡生活壓力太大,不得已,只能閉門外出務工,土地就沒有再耕種了。其實,像父親這樣的,我們村及鄰村都挺多的,都是迫於生活壓力大,僅僅依靠在家種莊稼的收入不能滿足生活所需,不得已而將土地撂荒,不過這個撂荒終究不會持續很久,因為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最終還是要回鄉下繼續種點地生活。
農村土地之所以出現撂荒,根本原因在於農民向土地要經濟效益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要想改變農村土地撂荒的現狀,就需要改變農村土地畝產收益差的問題,這個需要從多方面努力,僅靠農民一己之力是不行的。比如,需要整合現有的土地資源,整成可以大片機械作業的好田地,農業技術專家幫忙選擇當地適宜發展的特色種植專案,並提供技術指導,當地出臺相應的鼓勵發展此類種植專案的政策,形成規模化發展,當地相關部門協助打造本地的農產品特色品牌,進一步提升畝產效益,等等,只有農民通過種地獲得的收益高了,才能解決土地的撂荒問題。
農民靠種莊稼當然可以致富,但這個也跟種植的面積多少、種植的專案型別、當年的市場行情、自己對種植的農產品深加工程度及品牌打造等等一系列操作有很大關係。如果只是傳統的靠人工種植2-3畝地的傳統農作物,那是一輩子也不可能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