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老頭156934080

    答:我認為農民豐收節,是國家戰略規劃中的產物,設立法定的農民豐收節,這就說明國家,在今後一個時期裡,三農就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首要問題。

    回顧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家只要是給一個社會群體制定節日,這個群體必將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

    老的節日如,五一節,三八婦女節等等不去說,就說自從有了教師節之後,老師的地位,在社會中就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老師的工資收入成倍翻翻。

    再說說國家法定的九九重陽老人節,中國老人就得到了國家,很大的關懷和重視,並且,從基層到上級,從家庭到社會,每到九九重陽老人節,都給老人發錢送禮品。

    那麼農民豐收節,也不例外,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國家工業化反補農業,國家要解決三農問題的首要問題了,例如:目前國家大投資農業低產田改造專案建設,例如:農村公路村村通,和農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問題等等,國家有了錢之後,都會穩步的把三農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來解決,我認為將來國家內迴圈經濟的動力,就來源於農村的三農發展中。

    所以,我認為農民豐節,不要簡單的把它看成,是個節日的問題,應該把它看成是國家對三農戰略發展的問題。

  • 2 # 吳百享

    我是農民,我真不記得那天是農民豐收節。另外,對農民來說,節不節的真的沒啥意義。對我們農民來說,有吃有穿,沒有貪官,天天都是過節。否則,過節也是痛苦的,有丁點快樂嗎?所以嘛,農民豐收節,純屬扯蛋,讓他獨自意淫去吧。

  • 3 # 正計算夢想午夜30分實現砸碎無情世界

    是它們拿農民諷刺取樂。不準養殖,不準騎行開車運輸產品,不準大街買賣農作物,可惡到不食人間煙火至極,不準農村燒柴火…………

  • 4 # 吉祥如意143437606

    農業穩定民主生才能夠穩定,設立農民豐收節非常重要。人們的心目中有:沒有糧食不用怕國外有個加拿大似乎農民不種糧食我們靠進口既便宜又省事就解決了十四憶人口的吃飯問題,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非常危險,不要說戰爭就是停止向你出口糧食就是你不打自亂,畢竟這麼多人要吃飯!

  • 5 # 走村串戶看鄉村

    農民豐收節,意義深遠。如果運作得當,未來可與中秋、春節這兩個傳統節日比肩。

    可以將農民豐收節打造成鄉村振興的一個發展平臺。

    現在最需要配套的政策是:農民豐收節放假1--3天。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2018年6月發起設立的一個節日,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秋分

    二、農民豐收節意義:

    1、農民豐收的表層意義:

    從字面去理解,農民豐收節是為了展示農村發展、農業成果,慶祝農民豐收為主要目的的節日,展現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

    如果只是對已取得的成績的慶賀,我認為只是表層的意義。

    我認為農民豐收節更實際的意義是為了促進三農的發展,促進三農與文旅結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農民豐收節是節日搭臺,經濟、文化、旅遊唱戲,展現農村農業風情。

    一是農民豐收節與農產品銷售掛鉤,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推廣特色美食。

    農民農村辦節慶,除了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村美食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銷售特色農產品,擴大當地農產品知名度,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

    二是農民豐收節與鄉村旅遊結合,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以節慶促旅遊發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旅遊推廣手段。最近幾年,鄉村旅遊發展較快,將農民豐收節與鄉村旅遊結合,能有效開啟鄉村景點,吸引更多遊客參與鄉村旅遊,帶動鄉村吃、住、行等服務業發展。

    鄉村美景、古村落、傳統民族村落、現代農業展示等都可以藉助農民豐收節這個平臺來發展。

    三是農民豐收節與農業教育相結合,促進農技交流、推廣。

    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在校學生的勞動和實踐體驗,組織學生參加農民豐收節,體驗農業生產活動,農民豐收節是一個不錯的平臺;同時,農民豐收節可以交流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優良品種,打造交流、借鑑平臺。

    四是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促進鄉村發展、振興。

    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吸引其他社會群體參與。通過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豐富鄉村文化,促進城鄉文化交流。可以豐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引起各個方面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1、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既是慶祝豐收,更是為了促進發展,在發展中展現品牌農產品、特色村寨、鄉村文化活動、鄉村美食、鄉村旅遊等,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各地農村可以結合自身特色,開展不同形式的豐收節活動,吸引不同愛好的遊客和參與者。

    3、如果能在節日期間放假1--3天,有助於節日的長遠發展。

    農民豐收節的參與者除了農民,更多的應該是城市居民和在校學生。農民參與農民豐收節,主要是慶祝豐收,城市居民參與,更多是參與消費:是節日期間的吃住行消費和農產品購買主力。

    節日放假,遊客才有機會參與活動。如果只是農民“自己玩”的節日,沒有效益,很難持續開展。

    但如果農民豐收節不能帶動消費和促進發展,是沒有生命力的。

    各地的農民豐收節要將文化活動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不要搞虛有其表的節慶。

  • 6 # 亦邪亦正

    第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既然豐收,對外買賣就會增多。設立“豐收節”,是告訴大家,地裡增產增收了,吃喝不愁了,大家可以放心消費,讓農民手裡有更多的錢。

    第二,促進農村旅遊文化發展。

    豐收的背後,是農業的進步,更是農村裡最大的欣慰。透過豐收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到成片的農田、果園、林地……等等城市不曾有的風景,勾起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嚮往。可以看看一到週末假期,成群結隊的郊外遊,農村遊,就知道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藉助這種影響,特色農村,特色小鎮等等在農村將迎來大量觀光旅遊人員。

    第三,提高全中國人民的糧食價值觀。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中國地大物博,但人口也不少,吃是個大問題。豐收節有利於宣傳中國的食物狀況,增強大家生存意識,危機意識以及對能自給自足的強大自信。讓我們知道食物既來之不易,需要珍惜;又讓我們知道中國食物供給系統強大,足夠應付一切危機。

  • 7 # 富力鑫鑫

    2018年國家在農曆10月初十設立了‘豐收節",從此豐收也更有儀式感了。電視、媒體上慶祝豐收節的活動各種各樣的!

    我們農村其實早就有慶祝豐收的節日,我們那邊叫‘嘗新節"。每年農曆6-7月份,也就是農村的雙搶時節,搶收早稻,播種晚稻。早稻收割後,每家每戶會把新晒好的早稻穀子,舂出一部分新米,用來煮新米飯。

    這個‘嘗新節"沒有固定在哪一天,每家根據早稻新米打下的時間自行慶祝。一般是在雙搶接近尾聲的時候舉行。那段時間你只要聽到哪家傳出鞭炮聲,那準時在吃新米飯了。也就是他家農忙最辛苦的時候結束了。

    這一天,要殺雞,做大餐。要祭祀祖先、土地菩薩、觀音菩薩等各路神仙。用新米飯來表達對神靈的感謝,保佑了家人平安、健康,風調雨順保證了農作物的大豐收。

    儀式感很強,我們小時候在這個嘗新節吃到的大雞腿、大塊肉加上新米飯,感覺吃起來真是香。在農村,孩子也一樣要幫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個農忙季節的辛苦、面板晒得黑黑的,腰痠背痛的,都在這個嘗新節身心有一個好的緩解。

    現在的豐收節和嘗新節一樣是一個很好的節日,值得好好慶祝,辛苦的勞作得到的收穫是很滿足的一件事情!

  • 8 # 三農問題探討者

    不請自來!

    豐收節!顧名思義肯定是:農產品豐產,農民因農產品豐產而增收,合併為豐收!

    如今農業生產的農產品產量大豐收,與之成正比的是應該讓農民的錢袋子隨著糧食豐收的喜悅而鼓起來才是正理!可惜事實卻恰恰相反!雖然糧食產量豐收了,農民們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對我們人類來說,一斤賴以生存的最為寶貴的糧食卻換不來同等份量的礦泉水!可悲可嘆!穀賤傷農啊!

    只能說時代不同了!物價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變,生活必需品和農需物資一路上漲,而農民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下,幾十年來卻一直維持原價,就算現在舉辦了豐收節,農民們卻因為增產不增收而高興不起來!好像這個豐收節與農民們無關似的。你看看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們,哪裡有慶祝屬於農民們自己的節日——“豐收節”的!

    這個豐收節,如果是放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舉辦,相信從縣,公社和大隊以及各生產小隊,會舉辦的十分隆重,農民們更加會歡天喜地的過著屬於自己的節日豐收節的。

    那時會有各級政府機構舉辦,選舉種田能手和骨幹分子個個身披大紅花,敲鑼打鼓地向各級政府報喜的!

    因為只有糧食大豐收,才能為囯家作出更大的貢獻,自己的腰包也才會成正比的鼓起來。也正是自己付出的辛勤勞動與自己的收入成正比了,農民們才會感到那時的生活充實而幸福!

    而現在看到舉辦豐收節的絕對是極少數地方,種的是特色農產品,政府為了提高該農產品的知名度,才為之舉辦的!我敢說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村地區,農民們都於豐收節無關!豐收節也並未給農民們帶來喜悅和收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留芳百世就遺臭萬年。有這種思想的人是很狂,還是有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