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葉微視角

    大家好,我是小葉。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屬於斯拉夫人的東支,也就是東斯拉夫,算是同宗同源。東斯拉夫主要分佈在東歐平原,公元8世紀,一些東斯拉夫人形成了較大的部落聯盟,並逐漸演變成為一些小國家。到了公元9世紀,來自北歐的諾曼人在斯拉夫人處於混亂之際趁虛而入,建立了基輔羅斯。後來基輔羅斯經過不斷擴張,逐漸統一了東斯拉夫的大部分地區,因此羅斯王國被認為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三個民族的共同起源。

    基輔羅斯

    13至15世紀,由於各種原因,蒙古人、波蘭人和立陶宛人瓜分了基輔羅斯,波蘭人統治的羅斯人形成了現在的烏克蘭人,立陶宛統治的羅斯人形成了現在的白俄羅斯,而蒙古人統治的羅斯人則形成了現在的俄羅斯人,相比“寬容的”立陶宛人和蒙古人,波蘭人可謂是十分的野蠻和殘暴,他們對烏克蘭不斷施加各種影響,進行殘酷的宗教同化,致使烏克蘭和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雖然在語言上仍然相通,但在風俗習慣、文化等方面卻存在巨大的差異。後來,為了擺脫波蘭的統治,烏克蘭求助已經十分強大的沙俄,沙俄幫助烏克蘭擺脫了波蘭的統治,但是烏克蘭由於自身實力十分的弱,又不得不依附於沙俄。沙俄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它不僅對烏克蘭進行殖民統治,掠奪烏克蘭,也試圖同化烏克蘭。烏克蘭剛剛才擺脫波蘭的統治,當然也不甘於沙俄的掠奪,但是沙俄比烏克蘭要強大得多,烏克蘭沒有能力擺脫沙俄,但雙方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隨著時間越積越深。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烏克蘭趁機脫離了沙俄,而令烏克蘭沒有想到的是,剛剛獨立的他們,不久就遭到了波蘭的攻擊,波蘭趁機佔領了烏克蘭西部的大部分土地。而東烏克蘭則加入了俄羅斯人主導的蘇聯,成為了蘇聯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這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歷史上的恩恩怨怨,總的來講,兩國之間存在很多矛盾,由於烏克蘭前期受到沙俄的壓迫,在烏克蘭民間對俄羅斯存在很大的怨恨情緒。

    烏克蘭大饑荒

    烏克蘭加入由俄羅斯主導的蘇聯以後,雙方的關係並沒有發生大的改善。而且在1933年,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卻發生了駭人的“烏克蘭大饑荒”,這次饑荒大約有480萬左右的烏克蘭人死亡,而其中的罪魁禍首後世大部分人認為就是由於蘇聯政府在烏克蘭強制徵收糧食和推行集體化農業。而且在這場大饑荒中,蘇聯不僅沒有進行援助,反而禁止烏克蘭人逃荒,並掠奪了烏克蘭人剩餘的糧食。在二戰前,蘇聯進行的大清洗運動也導致了大約幾十萬的烏克蘭人死亡。這兩件事更是加深了烏克蘭人對俄羅斯人的仇恨情緒,因此在二戰爆發時,當德國進入烏克蘭後,德軍面對的不是槍林彈雨,而是烏克蘭人的夾道歡迎,同時,有大量的烏克蘭人加入了軸心國的部隊,總數高達三十萬人。

    進入烏克蘭的德軍

  • 2 # 靜夜史

    作為東斯拉夫三兄弟,俄羅斯、烏克蘭以及白羅斯的關係理論上應該“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但現實情況是三者是真正的“親兄弟明算賬”,尤其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經過了幾百年的漫長考驗,二者終於從面和心不和到徹底撕破了臉。

    而二戰時期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尤其惡劣,在德國法西斯橫掃烏克蘭時,雖然很多人對德國的入侵相當不滿,但更多的烏克蘭人夾道歡迎德軍到來,將其視為烏克蘭的解放者,烏克蘭淪陷後,大量烏克蘭年輕人選擇加入德軍,最典型的是黨衛軍第十四武裝擲彈兵師“加利西亞第一師”,當時的兵力為:軍官346人、軍士1131人、兵13822人,總共15299人,由三個黨衛軍志願擲彈團〔第,29、第30、第31〕和一個黨衛軍志願炮兵團組成。

    1、“大俄羅斯”主義盛行

    自15世紀俄羅斯擺脫了金帳汗國的統治後,這個有了蒙古基因的民族就開始了瘋狂的領土擴張過程,周邊的民族深受其害。

    17世紀時,沙俄在東歐已經嶄露頭角,此時的烏克蘭夾在俄羅斯與波蘭之間,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請求沙俄來統治東烏克蘭,條件是沙俄給予東烏克蘭高度自治,從此俄烏結盟。

    在俄羅斯的打壓下,烏克蘭徹底淪為俄羅斯的附庸,這和1654年俄烏結盟時的初衷大相徑庭,因此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仇恨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壓制不斷加深。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後,西烏克蘭被波蘭佔領,東烏克蘭成立蘇維埃政權,在列寧的支援下與俄羅斯一道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但1924年列寧去世後,斯大林上臺,重拾“大俄羅斯”主義,推行俄羅斯人至上政策,烏克蘭再度被邊緣化,俄烏關係再度惡化。

    2、“烏克蘭大饑荒”的推動

    不過,巨大的糧食產量卻並沒有讓烏克蘭豐衣足食,反而將烏克蘭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斯大林上臺後,為防禦帝國主義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一改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開始推行重工業優先的政策。但對於蘇聯這樣無法通過外出掠奪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國家,蘇聯只能通過大量出口穀物糧食獲取外匯,然後購買工業化所需的裝置,這對蘇聯的產糧區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烏克蘭自然首當其衝。

    為增加農產品出口量,蘇聯烏克蘭實施掠奪性徵糧機制,雖然東烏克蘭面積只佔蘇聯的3%,但1928年被徵糧的總數卻達到整個蘇聯的42%。

    但蘇聯的徵糧數不減反增:

    1930年烏克蘭糧產量2290萬噸,上交蘇聯780萬噸;

    1931年烏克蘭糧產量1760萬噸,上交蘇聯700萬噸,農民不得不動用儲備糧;

    1932年烏克蘭糧產量僅位1280萬噸,但卻需要上交770萬噸!烏克蘭農民陷入絕境。

    為了不耽誤工業化程序,蘇聯對烏克蘭進行恐怖威脅,逮捕數萬人,處決近5000人,迫使農民拿出幾乎所有糧食進而傾家蕩產。

    烏克蘭大饑荒使大約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亡。而與之對應的是,1932年蘇聯的糧食出口量為150萬噸,1933年為210萬噸。

    大饑荒過後,是斯大林掀起的更加腥風血雨的“大清洗”運動,無數烏克蘭精英被清洗,俄烏兩個民族雖然同在蘇維埃陣營中,但二戰前已然是水火不容。

    但是,隨著德國的戰敗,加上蘇聯的反攻,整個烏克蘭在蘇德兩軍的拉鋸戰中徹底化為焦土,烏克蘭對俄羅斯的痛恨再加一層。

    等到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爆發,俄烏的情誼和走到了盡頭。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迷彩派軍事

    你好,我是迷彩派編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歷史上來看,烏克蘭和俄羅斯歷來就關係不佳,儘管沙皇統治時代,當局儘可能去彌合這種矛盾。但蘇聯斯大林時代開始,為儘快發展重工業,將蘇聯國防提升到能夠完全抗衡一流列強的水平,斯大林開始大量徵集糧食,以此換取海外的技術。

    1932年的大饑荒就是最大的導火索,原本烏克蘭作為氣候溫和而且土壤肥沃的傳統產糧區,如果只是遇到天災導致收成不如往年,不可能發生後來死亡幾百萬人的駭人災難。根本因素就是斯大林當局對此地徵糧的比例已經高到離譜的地步,甚至連農戶基本的餬口糧食也搜刮一空。同時集體農莊規定,私自開荒種地屬於反布林什維克的行為,必然要被鬥爭。逃荒也是不行的,這屬於給布林什維克抹黑,嚴重的要被處決。所以烏克蘭人幾乎完全絕望,人吃人,狗吃人的事情屢見不鮮。在隨後發生的大清洗中,烏克蘭也是重災區。

    所以德軍打來的時候,烏克蘭人誤以為德軍是解放者,只是要推翻斯大林當局。所以此地很多人協助德軍清剿蘇軍殘餘勢力,不但如此,德軍在波蘭建立的幾處集中營裡,烏克蘭籍衛兵數量很多,他們對猶太人或俄羅斯戰俘尤其心狠。而戰後,蘇聯的所謂鋤奸也導致烏克蘭地方部分抵抗勢力和蘇聯當局的衝突一直不斷。這種歷史的疙瘩很難解開,烏克蘭人為虎作倀是不對,但也有其可憐之處。

  • 4 # 海中巖haha

    只是因為德國招偽軍只招烏克蘭人不招俄羅斯人,大批烏克蘭人當了偽軍,而俄羅斯人成為反德主力,自然會打起來,德國的集中營看守大部分都是烏克蘭人,屠殺猶太人主要靠烏克蘭人來執行。南斯拉夫情況也差不多,德國在克羅埃西亞大量招偽軍,抵抗軍多數是塞爾維亞人,雙方血戰就會加深仇恨,都對對方搞大屠殺。

  • 5 # 薩沙

    但打死瓦圖京的不是德中國人,而是烏克蘭人,烏克蘭民族主義游擊隊。

    烏克蘭人和俄羅斯同屬斯拉夫民族,但也有明顯的不同。

    比如烏克蘭語和俄語還是有相當區別的。

    兩國由於歷史原因,總體厭惡大於好感,還有深刻的仇恨。

    最近的一次,就是烏克蘭大饑荒。

    斯大林為了實行集體農莊,對烏克蘭採用強硬政策。

    1932年12月6日,蘇共政治局頒佈了另外一項祕密命令,將全烏克蘭的所有生產資料(農具、牲畜、種子)收歸公有,禁止將任何糧食和製成品運入烏克蘭農村,並在全烏克蘭禁止商品和農產品的異地買賣。此外還向烏克蘭農村派出了搜糧隊,沒收農民的餘糧、口糧和種子糧。

    烏克蘭歷史這麼記載:蘇聯政府禁止全烏克蘭災民向外流動,烏克蘭以及頓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斷,到這些地區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經許可便試圖離開烏克蘭的饑民都作為“階級敵人”被逮捕。烏克蘭大饑荒的倖存者說,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饑荒達到高峰時,烏克蘭農村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已經埋葬的貓、狗、家畜和人的屍體重新挖出來再食用的事件。

    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在一次公開講話中甚至宣佈,饑荒時期烏克蘭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居民。

    由於缺乏官方統計數字,死於烏克蘭大饑荒的人數只能進行估算,具體人數在250萬到480萬之間。

    這次饑荒不是偶然的。

    目前研究烏克蘭饑荒的專家,基本認為:80年代,詹姆斯·美斯、羅伯特·康奎斯特等西方研究者在著作中把饑荒與蘇聯的民族政策緊密聯絡在一起,認為饑荒是蘇聯領導人為種族滅絕烏克蘭人,最終征服烏克蘭而製造的。他們的觀點得到С.庫裡奇茨基等烏克蘭研究者的肯定,並繼而提出,烏克蘭“大饑荒”的發生“不是不明原因的偶然現象,而是饑荒恐怖,以及種族滅絕政策和極權主義措施造成的後果”,旨在種族滅絕烏克蘭人。

    隨後斯大林還搞了大清洗,殺死了大量烏克蘭各界精英,尤其是民族主義者。

    甚至烏克蘭人還組成了黨衛軍第14武裝擲彈兵“加利西亞第一師”。截止到6月30日,這個師擁有的兵力為:軍官346人、軍士1131人、士兵13822人,共15299人。

  • 6 # 世界史圖鑑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紛紛倒臺。在兩國統治下的烏克蘭也陷入混亂狀態,當時的烏克蘭雖然成立了人民共和國,但很快就在戰爭中消失。除了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統治之下的部分領土。大部分國土成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但烏克蘭國內的局勢一直不穩定在1929年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成立。一直在國內外進行恐怖行動,主要的物件是波蘭的政府官員。

    由於一戰的失敗使得烏克蘭一部分國土和人民被波蘭所佔領,波蘭政府採取各種手段限制烏克蘭人的權利,使烏克蘭人引發強烈不滿,反波的情緒逐漸蔓延,這也是波蘭民族主義逐漸發展的原因。當然,民族主義者的實力發展依然受到限制,因此希望與蘇維埃烏克蘭領導人進行接觸,希望支援其反對波蘭的行動。但恰巧就在此時,烏克蘭發生大範圍的饑荒。加上蘇聯對於這一請求並不感冒。

    甚至蘇維埃還對這一組織進行暗殺活動造成組織內部的分裂。烏克蘭國內勢力迅速倒向德國並認為烏克蘭問題將在德國的政治框架下解決。烏克蘭國內的勢力反對蘇聯的活動由此開始。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與德國的相關機構建立了緊密的聯絡相互合作。二戰爆發,尤其是蘇德戰場開始以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起來投入戰鬥。在敵後,切斷紅軍各部隊之間的聯絡,配合正規的德國進攻部隊騷擾紅軍和猶太人。

    並在1941年宣佈烏克蘭獨立發表《獨立宣言》,並重申要烏克蘭與納粹德國緊密協作,反對蘇聯侵略。但德國並非義無反顧地幫助烏克蘭。相反德國不希望烏克蘭獨立。在烏克蘭政府成立後不久就遭到德國內部的暗殺。政權被取消,德國掌管了烏克蘭一切的行政機構。在1943年,烏克蘭重新打出反蘇反德兩條戰線同時進行的作戰口號,但是依然將蘇聯作為主要敵人。

    反擊蘇聯的入侵同時阻止德國進一步控制其領土,搶奪德國的戰備物資。德國在正面戰場的軍事進攻轉入防守之後,被迫與烏克蘭重新談判,商討相關事宜,最終達成妥協。德國再次向烏克蘭起義軍提供武器彈藥。聯合抗擊蘇聯勢力。德國戰敗以後,蘇聯政府集中兵力清剿烏克蘭起義軍,並下令將大量的俄羅斯人遷移到烏克蘭。直到現在,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主人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小孩上學找人給了20000,事情沒辦成,錢還要得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