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壁某某的胖胖

    作為90後下海一員來說,“啃老”這個詞時相對的,家裡有錢的那叫啃老,家裡沒錢的那叫蛀蟲。

    特地去查了一下“啃老”這個詞,啃老族(eaten-old groups),又稱"吃老族"、"傍老族"或"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臺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

    啃老其實這個並不過分呀,家裡願意,自己也喜歡那麼,啃老有錯嘛?如果說錯!那麼家庭教育就是出錯的關鍵!

    好的家庭,為了自己海自的獨立會想著辦法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人,然而現在的90後00後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可能是沒有好的條件,現在有了當然要給子女自己以前得不到的這有錯嘛?也沒有。那出現啃老現象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嘛?不!也不是的。是因為他們沒有自信嘛?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會嘛?不是的!

    是家庭太過溫暖,父母的溫暖導致了他們不願意走出這樣的溫暖,父母也是會認為我可以這麼做,有能力這麼做有錯嘛?所以啃老這個現象我認為這是時代的產物,如果家裡都是那麼溫暖誰還會想著工作?

  • 2 # 資本家ZBJ

    可以不啃老有種辦法:若干個找不到工作的小夥子把小區業主討厭的物業趕跑,接管物業這些事情(不是高科技園,沒什麼了不起),服務好收費便宜,小夥子們有正常收入(不是暴利),這個旱澇保收的工作就能一直幹下去。小區業主不需要的是這樣的物業:物業費是業主掏錢,但是業主卻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物業要多少錢,業主就得給多少錢!服務差收費不便宜,物業獲得暴利,業主不願意被剝削幾十年,但是想換個物業比登天還難!

  • 3 # 一無畏一

    在這場疫情中月光青年們,不得不啃老,也有些一直在。而大部分年輕人都靠著“工資”而活,而工資的固定無法滿足自身購物需求時,啃老就出現了。

    想要擺脫現狀,就要打破固定。

  • 4 # 華4402

    現在“啃老族”豈止90後。說句公道話,我感覺啃老好像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小的20來歲至大的50多歲甚至更大年齡都有。

    造成這種“啃老族”的原因多種。

    創業失敗、單位下崗失業、對工作單位、工種、職位要求太高……

    要單說90後,那就是多數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弱愛。自立、自強性差,沒有自信心。工作挑三揀四,眼高手低。

    還有90後從業的範圍廣、選擇性多,很多人就朝三暮四的。換工作、跳槽隨便。怕辛苦勞累,有的文憑不高…1

  • 5 # 小葛師傅

    95的畢業後工作了一個月 由於家裡好幾套房收租什麼的都是我管的 上班兩頭忙不過來就辭職了

    請問收房租算啃老麼?[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肺不好的人,手指會有什麼訊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