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Lq甜甜
-
2 # 陳錫洲貼片LED
維克多·弗蘭克爾,生於1905年3月26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美國臨床心理學家。1930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49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早在上世紀40年代,弗蘭克爾的理論就具有人本主義的傾向。他認為,人的主要動機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與意義,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這種動機稱作“探求意義的意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成為美國國際大學的著名教授,並任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迪尤省大學和南衛理公會大學的訪問教授。弗蘭克爾是言語療法的奠基者。1997年9月2日,因心臟衰竭逝於奧地利維也納。
內容簡介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是講述生存問題的書,這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面對常人無法體會的絕望,他奇蹟般生存了下來,是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第二部分教會讀者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作者透過諸多栩栩如生的例子,為讀者介紹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在於負責以及接受生命的追問,去發現生命的意義:一、建立或投身於某項事業中;二、體驗某種自然文化,學會去愛、去給予而不是索取;三、勇於承擔痛苦和責任。
好詞好句
1.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而不是追求幸福感。
2.內心豐富的人對於苦難和磨難的感受性會明顯增強,我們要不斷建設並豐富自己的內心。
3.尋找人生的意義不難,難在當原來的意義不復存在,如何尋找到新的意義。
4.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
5.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6.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透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
經典語錄及欣賞
1.作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並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的,因為我們活在自己的記憶中,而當這些記憶消失,我們就一點點死亡。但記憶是不可靠的,如果你不記錄你的生活,你就在一點點死去。
2.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我們有選擇繼續奮力前進,還是從此放棄希望的權利。 既然我們有選擇的權利,為什麼不為了更好、更不一樣的未來,而選擇積極向上的情緒與行動。
3.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生命的意義並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的,獨特的。生命的意義只是並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個人來完成,也只有這樣,他才滿足了自己追求意義的獨特願望,才能感覺到所受的痛苦沒有那麼難過。
4.“如果你發現經受磨難是命中註定的,那你就應該把經受磨難作為自己的獨特任務。你必須承認,即使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的、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夠解除你的磨難,代替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於自己承受重負的方式之中。”
生命中的一個個困境,以及在困境中所作出的一個個選擇,都構成了生命的意義。所謂的自我實現,絕不是指某種可以實現的目標,因為人越是這個目標,越是容易失去它。越是想著成功,越不容易成功,只有消除苦難才能戰勝一切。
5.看不到未來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淪,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老在回憶。
這句話很妙,我很喜歡,在看不到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們就是在自甘墮落。
6.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於使人有機會了解創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閒而退隱的生活,則使人有機會體驗美、藝術,或大自然,並引為一種成就。至於既乏創意、又不悠閒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機會提升其人格情操,並在備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選擇其生活態度。
7.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痛苦自應有其意義。痛苦正如命運和死亡一樣,是生命中無可抹煞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無法完整。
思想感悟
弗蘭克爾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既不能模仿也不能引進,它只能由每個人在各自不同的存在環境中尋找和發現。人類的目標不是尋求心理或靈魂的安寧,而是在現實到理想的健康奮鬥中體驗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來自於個人在與責任相連的自由中運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人類精神力量。”
個人感悟:讀了這本書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我也明白了,不成功並不代表你的人生沒有意義,就像是弗蘭克爾在苦難時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我們也能在奮鬥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尋找生命的價值非常重要。是啊,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雖然我們沒有經歷弗蘭克爾所遭受的悲慘的絕望的境遇,但是我們同樣應該思考人生的意義,時常問問自己: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多投身學業,體驗自然文化,以及學會去愛和勇於承擔責任和痛苦。因此,我們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改變自己的人生觀,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地活著,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
-
3 # 北國一小廝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主旨包括做有意義的事;關愛他人;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本書主要講述納粹時期弗蘭克爾開創了意義治療法的勵志故事。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
主要內容:墨西哥的第一國花是仙人掌。墨西哥主要居民是印第安族的阿斯特克人。相傳最初部族神指點他們向南遷移,並說,當看到一隻老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的地方,就證明那裡富足、吉祥、可定居下來,會繁榮興旺。他們走到墨西哥,果然看到預示的景象,便在那裡定居。仙人掌成為他們堅強不屈,為捍衛自己民族利益而英勇鬥爭的標誌。
回覆列表
在我的抑鬱和進食障礙的康復道路上,有三本心理學書籍給了我很多幫助。
它們在恰當的時機出現,點醒了深陷於自己的思緒中不自知的我,也幫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清現狀、打破僵局。
《活出生命的意義》便是其中之一,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個經歷了集中營的精神科醫生。
他用自己及許多幸存者的例子,闡述了存在主義分析治療法的合理性。他深信,透過引導靈魂找到生活的意義,可以治癒患者的心靈創傷。
正如書中反覆引用的尼采的這句話——“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主義的理念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我從精神疾病的虛無中走出,重新站到了堅實的大地上。
每個人都會經歷苦難,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生活中不止有眾所周知的苦難,譬如集中營、地震,也有冷暖自知的細碎痛苦。
只是人對別人痛苦的想象力是有限的,所以並非每一項“苦難”都會被人理解和善待,鬱結於心的精神類疾病最是如此。
而並不是少人理解,便說明這樣的痛苦不存在或者不值一提。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主觀的,獨一無二的,也是應該被尊重的。
我常常聽到身處進食障礙或抑鬱的人們說,覺得人生被白白浪費了,自己在無謂的痛苦中錯失了許多好時光。
我理解這樣的想法,因為我自己處於低谷的那段時間裡,也曾如此埋怨,而生命中的那十八個月,的確再也無法折返。但我後知後覺漸漸覺得,那些時光並沒有被蹉跎。
苦難本身或許沒有明確的意義,可我們面對苦難的態度和選擇,卻賦予了它意義。
在那段看似沒有盡頭的黑暗裡,我反覆掙扎、也一再摔倒,因為渴望對生活恢復掌控,我遊走在厭食和暴食之間,也有過跪在馬桶前,渴望催吐卻吐不出來的時刻。
但它們從未動搖過我期盼康復的決心,也正是這些“交戰”經歷,讓我明白在面對眼前的境遇,我至少可以選擇堅持努力。於是我慢慢地更加了解自己,磕磕絆絆地學會體恤自己,也迎來了和自己的和解。
我總覺得,在任何環境中的我們都是有選擇的。即使嚴苛如集中營,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識獨立。
在那樣一個人人自危的地方,也總有一些願意給別人寬慰,並分享自己的最後一塊麵包的人。
他們的存在足以說明,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也正是這種精神自由的實現,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
從更廣義的角度看,不可控的力量左右著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我們常常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
換而言之,你無法決定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我在一次療程中和諮詢師談到 “Controling (控制)” 和 “Empowering (賦權)” 的區別。
我自己的感覺是,試圖去control的過程,就像一個人向外不斷地尋求確定性,期望生活中事事依照計劃進行,因而總無法避免失望;
而empower更像是向內尋求把握,控制自己真正能左右的事情,比如面對外事外物的情緒與行動。
在苦難中尋找成長和意義,就是一次自我賦權的過程。而從一再失控的絕望到對自己永遠擁有選擇的覺悟和篤定,從心底給了我源源不竭的力量。
如今再回望那一年半的光景,我心裡不再有那種濃重的缺失感和遺憾。我珍惜那段痛徹心扉的日子,因為它讓我深知,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也仍能選擇去愛人和愛己。
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
我並不是想用這些事例說明,深陷進食障礙的人,在面對每一次吃與不吃、吐與不吐時都擁有選擇的自由。
因為我知道,有時候習慣的力量太可怕,讓人不得不低頭屈服,自己的力量可能是不夠的。
我希望能傳遞的信念是,在ED康復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一直堅信,我們始終是有選擇的。
我們可以選擇不斷嘗試,自助、互助,選擇不同的療法和求助物件,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選擇相信,自己仍有機會讓未來圓滿。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困苦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是給人提供一個機會,有的人能充分利用它,完成自我瞭解和精神昇華,有的人則會選擇放棄。這也決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難。
我深知,每一個陷入進食障礙的男生女生,都揹負著沉重的過去,用曾經受過的傷害來懲罰自己。他們本來就是最該被生活疼惜的人,而他們卻甚至不能給自己以憐憫體恤。
如果說進食障礙是人生中必經的苦難,那我們如何面對和戰勝它的過程,其實給了我們賦予生命更深刻含義的機會。
在這樣的苦難之下,我們仍可以選擇繼續做一個勇敢、善良、溫熱的人,在看過生活的陰暗面之後,選擇更加珍惜和擁有如今的點滴。
“如果你發現經受磨難是命中註定的,那你就應當把經受磨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
你必須承認,即使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的、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夠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