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過度醫療及過度搶救只是花錢買罪受,讓生命在最後階段失去尊嚴和價值。那些身患絕症的老年人及其家屬怎樣才能放下“好死不如賴活”的執念?如果臨終患者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要求安樂死或放棄治療,家屬及醫生應如何尊重他們的選擇,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妥善應對?

8
回覆列表
  • 1 # 居士筆潭

    絕症患者住院,到生命的最後一程,醫生實施醫學搶救是醫生責任,他們沒有權利放棄任何一個生命。

    對於身患絕症的患者來說,搶救可以延長存活時間,但是搶就會造成創傷,患者在臨終前可能要承受極大的痛苦,生存質量 並不高。搶救不搶救,主要是看患者家屬的意見。

    目前看過度醫療或者過度搶救的情況並不多見。

    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今年以來醫保規則改變,醫保報銷實行”打包”付費模式。比如一個晚期的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程實施搶救。這一場疾病下來,經過評估需要1萬塊錢,因為過度搶救超過了這個數字,醫保也會按1萬付費。超出部分由醫院承擔,如果省下了,省下的錢歸醫院作為醫生工資的補充,醫生不傻,沒有人過度用藥和過度的搶救。

    二、立《生命預囑》。搶救不搶救主要是看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庭的意見,如果本人立下一份生前預囑,醫生也不會反對,比如搶救只能延長死亡過程時,不使用心肺復甦、呼吸機、餵食管、輸血,使用昂貴藥物、心臟電擊,人工呼吸等等,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生命最後的一程。

    三、在入院時,醫生都會問起家庭情況,子女情況,家庭收入狀況等等,這時候你就說:我光棍,我絕戶,我是村裡的低保戶。到生命最後一程時,就算是搶救也是走走過場,以防止發生醫療糾紛。

  • 2 # 朱蕭俊說健康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從全球範圍來看,一般身患絕症的之人,如果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然承受著巨大的病痛折磨,那麼,作為現代醫學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保持患者應有的尊嚴:一是提高生存質量,緩解痛苦;二是實施臨終關懷,慰籍患者;三是執行安樂死,不再痛苦。

    那麼,面對這3種方式,在中國,能夠合法去做的是哪些呢?分述如下。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臨床治療方案多半是保守治療,核心目的是提高生存質量,緩解疾病痛苦。

    尤其對於癌症晚期疼痛患者,醫院的疼痛科室起到很大的作用。對於這些病人,一些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要根據病情來使用,以減輕患者的病痛。

    在中國,針對絕症患者,提高生存質量,緩解病痛痛苦是核心的治療方案。

    1994年釋出《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要求護理院、護理站,要對臨終患者、晚期的絕症患者展開臨終護理。

    同年,《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規定,臨終關懷科作為核定醫院診療科目,可以進行登記註冊。

    2006年《城市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有條件的城市社群衛生辦事機構可設定臨終關懷科。

    2011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首次提出要將臨終關懷納入長期醫療護理中。

    同年,《護理院基本標準(2011版)》,臨終關懷科是護理院必須設立的科室,而且在該科室中應增設家屬陪伴室。

    2012 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倡為年老者開展臨終關懷服務。

    綜上所述,中國目前對絕症患者的工作重點在臨終關懷,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慰籍。

    三年後,美國也成立了同樣的委員會。緊接著,在1976年後,法國、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日本也相繼成立了安樂死合法化組織。

    如今,全球發達國家和歐洲許多國家都成立了安樂死組織。甚至在信天主的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也都成立了自願實行安樂死協會。

    但是,截至目前,中國安樂死未得到合法化。

    總結:保持絕症患者晚期應有的尊嚴有3種方式:一是提高生存質量,緩解痛苦;二是實施臨終關懷,慰籍患者;三是執行安樂死,不再痛苦。在中國合法的只有前2種。

    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 3 # 六維魔咒

    生命終末階段最好由家人陪伴,但沒有“強扭送醫院”勢必造成“子女不孝”的假象。而且家屬各種立場各懷鬼胎很不好做決斷。老人自然辭世最好用上“四處求醫未果”可以公告家屬“傾家蕩產”在所不辭。事實是九十多歲的老人癌症轉移不在家【老死】非得上醫院【病死】還怨醫生“過度醫療”就不好啦。

    如果不要把臨終老人強送醫院,醫院接診不了,臨終老人也不會上呼吸機身上插滿各種管子。而作為醫生,爭分奪秒搶救生命誰都不想“過度醫療”。最想讓病人活下來的還是醫生。但病人家屬就不一樣了,各種立場各種需求,救不救剪刀石頭布都難決斷。

    免費/公費醫療根本沒有什麼“過度醫療”說法,自家掏腰包就是查個血常規也算過度檢查過度醫療。醫生懷疑病人頭暈腦出血必須做頭顱CT檢查,胸悶急性心肌梗死必須“頻繁”複查心電圖上心電監護。沒有醫療條件沒有CT機想做CT都沒有機會,貧困山區想過度醫療都難。

    只要有一絲希望,醫生總是想方設法爭分奪秒搶救。健康生命交給正規醫院專業醫生準沒有錯,尤其是把醫生當做生命健康“管家”則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不過現在醫療風險特別大,臨床醫生稀缺倒是大問題。

  • 4 # 社群義工

    9.13日我患糖尿病住院,因為以前腎病綜合徵,住腎內科,這次還是住這個科。

    住院部病人很多,現在看病貴成了共識,有病能住院治療大多數家庭都會力不從心。

    腎內科一層樓幾十個床位,只有一間病房被人包了,一個老年人住那好多天,估計有80多歲,病房裝置不少,應該不是老幹部,因為老幹部有專門病房。9.21上午9點多一陣哭聲送走了老者。

    可能是他們家庭條件比較好,兒女孝順,讓老人在醫院去世有尊嚴,現在這樣的兒女太少。

    現在過度醫療送老人去世很少,或許不是錢的問題,大多數人認為到了這個歲數總是要死的,何必要花那麼多錢?

  • 5 # 青澀醫生雨點

    什麼叫過度醫療還搶救,患者生命的最後階段怎樣走,完全取決於家屬的態度,如果患者臨終前是在醫院度過,醫生沒有權利放棄治療,只能搶救,否則引發的後果你懂的,如果家屬覺得治療及搶救只是徒增患者的痛苦,可以和醫生溝通,簽字放棄治療和搶救,甚至簽字出院,醫生不會勉強家屬,哪裡會有過度醫療及搶救?至於安樂死,目前中國尚未實行,即使家屬再強烈要求,醫生沒有這個權利執行,否則成了謀殺,是吃罪不起的。歡迎大家一起分享您的觀點!

  • 6 # 智者手機

    這些東西都是一些大的社會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短時間也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一是讓患者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能醫就醫,不能醫就回歸大自然休息吧!

    第二是讓醫生回到救死扶傷的本質上來,不再以利益為重。

    第三是抓緊制度建設!

    我想只有經過這樣的方法慢慢來扭轉這個局面。

    個人覺得當年提倡醫藥走產業化這條路就有點不對,現在看來確實醫療產業化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弊端,有點偏離中國的社會制度。

  • 7 # wenyu385

    只有當醫療只是拯救病人、解除病痛的唯一目的,而不是還要為謀生謀利去傷心費腦時,可能這個問題才能解決。或是人的思想非常純潔、品質極其高尚、慈悲超乎一般的人方可不計得失,專心醫療,給於病人以應有的尊嚴。

  • 8 # 三山易學

    過度醫療是以增加病人痛苦為代價用醫療手段延長壽命的人為做法。可分為兩種情況,身藏絕技,有益於廣大人民,心有不甘,以痛苦換時間者過度醫療值得。醫療無果,徒增病人痛苦、以透支健康親人經濟和國家醫藥費用支出為代價者要慎重考慮,採取適當措施。人終歸一死,有死不瞑目,心有不甘者!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胸懷Sunny,坦然釋懷者。只要效法天地、自然自會做出正確選擇。

  • 9 # 沉默方圓

    我做為老人,答題就站在老人的角度來答。咱不說官冤堂皇的大道理,那都沒用。

    我只想奉勸各位七老八十往上的朋友,如果真得了要命的病,或者到了大限將至的一天,千萬千萬不要選擇過度醫治,或者要求臨床做各種急救搶救,不為別的,只為少受苦,少受罪,少扔錢!

    既然老了,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想法和做法如下:

    1.我對"好死不如賴活著"始終持反對態度,在我看來,人活多大歲數都沒關係,但一定是有質量的活著,能走能動,能吃能喝,能說能笑,頭腦清楚,生活自理,更要緊的是能養活自己,這樣的老人不是誰的負擔,不是家裡的累贅,活多大歲數誰也管不著;

    要想成為健康快樂的長壽老人,做法是從中年以後就要注重鍛鍊和保養,開朗樂觀,積極向上,善於學習,保持良好心態,這樣就足夠了;

    2.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病大病會接鍾而來,小病小痛自己扛著,不必過於在意和擔心,一旦生了大病,甚至絕症,要提前跟子女家人說清楚,不需要過度治療,更不要臨了臨了進行急救搶救,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病痛本身已是折磨煎熬,再加上開刀,移植,放化療,氣切,插管,最後再電擊按壓等等,所要承受的痛苦遠比病痛本身厲害的多,何苦來呢?所以,真不必花大價錢買那罪受,多活個幾天幾月的,不值!

    我的具體做法是早早立下遺囑字據,絕不追糾兒女的責任,讓孩子背上不孝的黑鍋,只要儘量減少痛苦,能夠安然離世就是我一生最後的尊嚴。

    3.步入老年以後,我一直在想,怎麼樣能把美好幸福的人生階段儘可能多留一些給兒女,讓自己的孩子在中年以後,也能輕鬆愉快地過上十年二十年清靜日子,享受天倫之樂,享受中老年的無憂時光,為此,我不會刻意保健,對一切長壽祕訣,保健品保健藥從來都不屑一顧,一切順其自然,有福氣就健健康康的多活幾年,一旦身體出現問題,絕不讓自己成為子女的負累,三天兩頭往醫院送,住院,搶救,那會給家人帶來多大的麻煩,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種罪孽,老人,不僅要積德行善,更要仁義行事,這才是對兒女晚輩最大的疼愛。

    還有就是,提問中並沒特意標明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在關健時刻防止過度治療和搶救,這裡,我倒是想替年輕人說一句,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生命對於你們尤為金貴,一旦生命受到威脅,能治盡治,能救盡救,多大代價都值得!

    防止過度治療和搶救,從我做起!這就是一個老人的回答。

  • 10 # 凡人閒聊

    應該破除4個觀念,我有4項交待

    首先,老年人要破除"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觀念。

    其次,要破除"我有錢,有的是錢,我花錢就得給我治"的觀念。

    再次,要破除"我有醫保能報銷,不花白不花"觀念。

    最後,兒女要破除"不給拿錢治,別人還不指責我們不孝"的觀念。

    為了防止過度醫療和搶救?

    我不止一次在不同場合說:

    1,得癌症或其他危重大病,不掛120急救車,不進重症監護室。乾脆不上醫院治。

    2,生前預囑,我的生命我做主。要活著有質量有尊嚴,死的時候也要有尊嚴。我向往安樂死,希望安樂死早日立法。

    3,不給老伴兒女找麻煩,千萬不要為我治病掏錢,借錢。為我的命借錢看病不值得。孩子對我孝我知道,為我治病那種孝,我不要,那是愚孝。

    4,人固有一死,我早已有思想準備。活著命大,死了到壽了。我死了不準給我買公墓,不準買骨灰盒,千萬不要給我燒紙。火化後把骨灰撒進松花江,以後不搞任何儀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醬熟食的滷水放什麼能讓顏色漂亮,最好是黃色有點紅亮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