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兵4200
-
2 # 王西真
俗話說:“眾人是桿秤,斤兩稱分明”。是與非,有理或無理自有公論,大家都知道公道是什麼,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裡是清楚明白的。
一個幹部主政一方,幹得好賴,政績如何?群眾自有公論。當歲月洗去鉛華,見蘭考泡桐,人們想起焦裕祿;到大亮山林場,想起楊善洲;看壽光蔬菜,想起王伯祥。這些往事,今天的人們也沒有忘記。你的好,你的奉獻,你的功績,人心自有定論,歷史也將銘記。
“人間自有公理,公道自在人心。”做事要堅持公理,做人要主持公道。只有這樣才能暢行天下,受到眾人的愛戴,有一個出彩的人生。
-
3 # 水行無限
公道自在人心?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受害者的無奈,害人者的遮羞布。這話只是在事非發生卻不能得到公平解決的一種和稀泥找臺階的方法。
-
4 # 許逸升
我們的一切品行都應該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道義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道理無論在什麼社會,在什麼環境都獨立存在。公道是一種標準,它被廣大人民所接受。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不斷上升,說明了一個道理,西方和中國的防疫結果,也可以說明“公道自在人心”,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
-
5 # 玖月晞靈
世道如何,都是人心的折射。說公道自在人心,也就是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不為貧富低昂。你心公平,你對世界公道,世道也對你公道;如果每個人的心裡都嫌貧愛富,從心裡就看不起農民,扒高踩低,那麼這個世道哪裡都不會有公平、公道。世界上任何事情出了問題,大家都應該自省,勤檢自身,社會風氣也自然好轉。我們都希望社會公道,可是人人都認識不到自己有錯,我們向何人要公道?
-
6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聖經.創世紀》1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就是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人的道德觀原本是歸道合道順服道,道就是生萬有養育萬有的天老爺上帝。
人心中都知道善惡公平的,但因著自始祖就有的私慾與罪,難以完全的行出來。只有依靠十字架,全民心存公道,如碳火互相烤旺,才能舉國同行公道,大大祝福中華。
-
7 # 內江油客
公道自在人心,其實是指大是大非問題的公眾一致看法。人心是個人的不是公眾的,雖然說是非自有公論,而公論握在誰手,看環境喔。
-
8 # 追目人生獨行者
就這個社會——公道自在人心?這是說給大家看的!看的不是行動的,如果真能公道自在人心,人心❤️就不會那樣貪得無厭了,想想這些年的“經歷”,有一點公道自在人心嗎?………
-
9 # DB電波
其本意是:公道出自於心裡。我認為,到底公道不公道,公平不公平,公正不公正不在於口頭上,而在於實際,因為這個“人心”是看不見又摸不著的。也就是說,要讓所謂的“公道"、“公平”、“公正”公開於世,讓人們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並受人們社會和國家法律法規制度的監督是否公道。
-
10 # 薛廣禮
”公道自在人心”。所謂”公道”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道理。當然,由於立場丶觀點利益的不同,所以對公道的認知標準也不同了。比如我們常說的,美中國人在國際問題上使用雙重標準。公道自在人心?一般情況在國際博弈中常用的一句話。兩國交戰先論道,經過一定的時段打嘴仗用。如果是戰時?在去等那“公道”的評判?那就什麼都耽誤了!戰爭就是勝者君敗者寇!那有功夫去講道理?遇到不講理的國家?去與它講道理那就是費時廢事了。收起。
-
11 # 萊陽老薑
公道自在人心,這話沒錯。
公者眾也,道者德也。公眾認可的德行,即為公道。
賣東西,足斤足兩,這是公道;坐火車,排隊上車,對號入座,這是公道;公共場所,不抽菸,不喧譁這也是公道……
諸如此類,很多很多。
為什麼說這是公道?因為大家都認可,潛意識裡知道這事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錯的,這就是公眾認可,因為符合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和認知理念。
也有人會舉出很多反面例子,比如網路曝光的很多什麼高考頂替事件,弱勢群體蒙冤事件……有沒有?當然有!
但是,個例不能代替普遍,看一件事情要看全面,而不是僅僅盯著某個點。
有人遵守規則,自然就有人破壞規則。
價值觀的扭曲真是最可怕的,我們倒不是怕這些負面事件,更怕的是這些負面事件改變的大家的價值觀,那才是社會的悲哀。
因為人心和人心不同,不同的人心所認為的公道也自然不同。
當權力或者財富綁架了規則,道德,那公道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成人達己,成己達人,近者悅,遠者來。
公道,只有是根植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並且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體現的,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有人說,這有點阿Q精神,一件事,100個人可能有99種不同的看法,所謂的公道,公德,有時候,我遵守了,就是傻子。
我只能說,多一個傻子,這個世界就多了一份公道。君不見,被唾罵拋棄的都是那些聰明人。
其實,古人早就給予了我們答案。
公道,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遵循,必然是每個人內心向往的精神歸宿。有時候,我們痛恨事情的不公道,只是我們沒有得到公道的對待罷了。
知道不公道,所以更明白什麼是公道。
所以,公道自在人心,這話沒錯。
-
12 # 雨林漫步
公道自在人心,只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話而已。在當下社會,公道某種程度上也得給權利和利益讓位。君不見:在強權和勢力面前,有多少弱勢群體長期含冤背屈忍氣吞聲?此時的公道呢?人心呢?要知道,人心也不是一成不變,更多的時候,人心也會選擇趨吉避凶,更會選擇順情說好話。過多現實生活的殘酷無情,已經不經意之間教會了人們,什麼時候該說的不能說?什麼時候看見的假裝沒看見。在關乎自己切身利益面前,還有人願意講公道嗎?
就現實生活而言,農業農村與其他行業發展不平衡多少年了?老年農民不堪待遇問題討論多少年了?結果在哪裡?公道在哪裡?人心又在哪裡?在相同的一片藍天下,一部分人可以五六十歲的時候拿著不菲養老金遊山玩水頤養天年,一部分人卻在七八十歲的時候還不得不繼續在田地裡摸爬滾打苦熬歲月。如此天壤之別境遇底下,公道何在?人心何在?這種時候討論公道自在人心,難道不顯得太滑稽了嗎?
回覆列表
“公道自在人心”雖由一句古話演變而來,在現實社會,也可說是句“中性諺語”,人們身份地位,看問題角度不同,立場方法有異,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褒,或貶而其意思完全相反,大相徑庭,都有可能,而且也都有一定道理。
如果說“人間自有公理,公道自在人心”這句完整的話,就十分明確說明:人世間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於眾人心中,公眾也自然會對是非曲直,做出公正的判斷。是與非,有理,或無理自有公論,人民大眾都知道公正是什麼,說明群眾眼睛是雪亮的,絕大多數人是主持公平正義的。
用這句完整的話,去看待一些社會現象,感知一些社會風氣,人民大眾最有發言權。這樣就能充分理解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堅定不移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一直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實踐證明只有堅持發揚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絡實際,和人民群眾聯絡在一起,批評和自我批評),偉大的黨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帶領人民大眾奔向共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