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烏龜的仙人
-
2 # 太極權
5人均是當時天下武功最絕頂和最頂尖的高手之一,也是天下武功最高的人之一。五絕大多不用劍,那為什麼稱華山論劍呢?不過這個「劍」字在華山論劍中的意義,實際上發生過變化,這是因為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前後出版過三版,從最初的連載版和後來的修訂版(三聯版)、新修版,金庸先生賦予「劍」的意義和境界是不盡相同的。華山論劍一詞後來廣泛流傳於華文社會,不論文鬥武鬥,均被借喻為頂尖高手過招的重要場合。
-
3 # 舊書齋
這個問題,在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一書的結尾,已經做了解答。至於說到底是井底之蛙還是欺世盜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姑且說一下我個人看法。
第一,第三次華山論劍,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如果說,一個時代註定要落幕,那麼,最後一次出現在華山之巔的五絕,他們心情是非常複雜。
金庸先生用了一個很荒誕的故事引出這種複雜心情,六個小人物華山論劍。郭靖等高手,剛看到這幅情景,第一感覺並不是輕蔑,而是驚奇。
這六個人他們全不認識,卻產生了驚奇,甚至懷疑自己是井底之蛙,不知道現在江湖上已經出來了無數高手。
五絕已經是少見的高手,但數十年的江湖生涯,讓這些驕傲的高手已經見識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越是武功高的人,他們越相信人外有人。
這個細節已經證明了一件事,五絕的潛意識裡,知道自己的時代即將落幕,比他們更強的高手即將出現。與其說,五絕認為自己是井底之蛙,倒不如說,五絕已經承認自己的時代已經落幕。
第二,新高手的出現,是武學時代的延續一個時代的落幕,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情?我想很複雜,雖然郭靖楊過等人看到了一個大笑話,但這樣的笑話,依然沒有讓這些高手釋然。
真正的強者,是希望看到更強的人出現,讓落幕之前看到希望。鬧劇是鬧劇,直到覺遠的出現,才是真正希望的出現。
我讀完這段,一直在思考,金庸為什麼要設計這麼一個鬧劇,最後才引出了不世出的高手覺遠,以及後世震古爍今的大宗師張三丰。這有什麼意義呢?
我想,五絕是真心希望,出現一個超越自己的強者,讓自己這個時代落幕後,武學不至於凋零。金庸想要讓這種渴望更加強烈,甚至不惜讓這些高手集體看走了眼。
巨大反差,我讀懂了滑稽背後的孤寂。五絕寧願承認自己是井底之蛙,也一定要給自己帶來希望。這就是一個時代即將沒落帶來的複雜情感。
正當五絕帶著蛋蛋的失望,準備讓自己的時代落幕。覺遠和張三丰出現了。覺遠的出現,讓五絕看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張三丰的出現,讓五絕看到了武林後備的無限潛力,九陽真經的出現,讓五絕看到了武學延續下去的可能。這才是第三次華山論劍最大的彩蛋。
第三,井底之蛙更是化作春泥的落紅最後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歐陽鋒,洪七公已經死去,周伯通百歲,黃藥師,一燈大師年過八旬,郭靖已經年過五旬,即使最年輕的楊過,已經年過四旬。
他們已經走過了爭名奪利的年紀,天下無敵已經沒有什麼誘惑力,當這些人的驕傲消散,世界就豁然開朗,六個荒唐的人,不就是年輕時侯的自己嗎?也許,當年的五絕,的確是井底之蛙。
當五絕知道自己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他們更希望自己是井底之蛙,只有這樣,希望才能出現。
會不會也是井底之蛙?我想金庸給出了最後的答案,五絕願意作井底之蛙,甚至在潛意識裡渴望成為井底之蛙,他們希望看到強者的出現,讓武林在自己消亡後,不再庸庸碌碌,依然可以充滿傳奇和精彩。
-
4 # 晶晶大叔聊文學
《射鵰英雄傳》中的天下五絕,之所以讓人懷疑是華山論劍的井底之蛙,只因華山論劍的比賽形式太過簡單。
華山論劍實則是一場,天下五絕內定的武學比試。天下五絕並非各個都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其實天下五絕早已是,名揚江湖成名已久的頂尖武學高手,而且都身懷絕技技壓群雄。
黃藥師一向行蹤軌跡神祕莫測,再者桃花島五行相剋奇門遁甲的佈局,一般人難以攻取和逃脫,這也是周伯通被黃藥師彈指通打斷雙腿後,被困桃花島十五年的主要原因。
歐陽鋒一向被洪七公稱之為老毒物,顯然其是善於施毒的高手,被其毒死的江湖人士自是不計其數。而洪七公則是正義凜然的俠義之士,一生所殺都是作惡多端之人。這在《神鵰俠侶》原著中,其不辭辛苦一路追殺為禍武林的藏邊五醜,就能體現出他的正義凜然之氣。
南帝、中神通的威望南帝一燈大師和中神通王重陽,更不必說一個是大理的皇帝,一個是全真教的開山鼻祖。一陽指和先天功都是二人拿手的絕學。
其實在天下五絕中,南帝和中神通的威望最高,不僅二人的人緣極好,而且在江湖之上無人不敬畏二人的為人和地位。
《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只不過是天下五絕退化的過度期。天下五絕相繼逝世和老去,新天下五絕勢必會重新安排繼承人接任。像郭靖、楊過、周伯通、小龍女都是北丐、西毒、中神通的傳人,他們接任相應的五絕之位,也在情理之中之事。再者幾人的武學修為,在江湖上也算得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儘管金老神鵰末刻意寫了幾個井底之蛙在論劍,以此說五絕也可能是井底之蛙,這個思路沒啥毛病,可聯絡雙鵰來看有些不對了。
一者,五絕本身武功太高,都對天下武學瞭如指掌且可以自創武功。
二者,五絕來自五湖四海,遍佈東南西北中,涉及地域極為廣大,而不是一個山溝溝裡的幾人打架。
四,即使到了神鵰後期金輪提到的中原了得人物依然是五絕,可見華山論劍本身的影響力極大,即使是金輪這樣的塞外高手也承認五絕的存在。
五,雙鵰裡五絕任意一個走出江湖都會引起轟動,像洪七公這樣樂於行俠仗義的更是會讓江湖宵小膽戰心驚,這也側面證明五絕是名不虛傳的。
第六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老五絕還是後輩異軍突起的郭靖楊過甚至倚天老張小張,他們的功力基本都是一個水準,縱有差別也是很小,這更證明了五絕本身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大致的頂點,很難再有存進,稱之絕頂高手不為過。
金老想表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想法沒啥錯,更是塑造了獨孤求敗這樣不為人知的絕世劍客。然而以五絕分佈之廣,所學之淵博卻無人知獨孤求敗來看,獨孤求敗的存在或許本就有些許不合理,而在笑傲江湖中提到任我行這般高手可讓獨孤求敗稍顯興奮也無意降低了獨孤求敗的逼格!
怎麼說呢,五絕絕不是井底之蛙,畢竟神鵰末五絕也只是感慨或許天外有天罷了,但即使這樣,五絕的稱號也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