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的蕭瑟

    我看過一篇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裡面就有這樣的場景。具體內容不記得了,大概是地球上一開始出現了恐龍的文明,恐龍和現在的人類一樣都擁有智慧,但由於他們體型太大,他們的房子車子等等都體型超級大,然後需要消耗的資源就很多,終於導致地球上能用於他們生存的資源耗盡了,最後大部分恐龍都在地球的惡劣環境下滅亡,少部分坐宇宙飛船前往太空尋找新的星球。幾十億年後,地球出現新的智慧生命,也就是現在的人類,人類比恐龍在體型上要小得多,消耗的資源少,於是,人類這個種族也比恐龍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更長,建立起來的文明也更先進。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球上的資源最終也被人類消耗完了,但人類文明已經空前發達,已經在宇宙中有大量的殖民地,最後人類放棄了已經沒有價值的地球,開始在宇宙中擴張。

    人類走了後,地球開始慢慢回覆,又過了上百億年,地球上出現了螞蟻一樣大小的智慧生物,他們比恐龍和人類進化得更好,能用一點點腦容量就擁有比人類更高的智慧,由於他們體型小,地球上的資源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他們最大的現代化城市也只有100平方米不到,一場現代化的軍事戰爭也只能摧毀尺寸之地,對種族最大的威脅就是自然災害,一場小雨就有可能沖毀整個國家,更別說泥石流,地震等了,不過隨著文明的發展,在巨集觀空間上受限於本身個體小,沒有大的進步,但在微觀層面上,他們發現了比量子更小的單位,探究出宇宙和生命的奧義。實現了個體的永生和空間時間的穿梭。

    小說最後也忘了,我想這種螞蟻一樣大小的物種應該會永遠在地球上發展。

    最後說下,這個故事劉慈欣還有個版本,就是恐龍離開地球后,在宇宙中一直沒找到適合永久生存的星球,他們最後成為一個漂流在宇宙中的種族,一直靠掠奪生命星球的資源生存,後來有一天他們進過地球,發現地球上有了新的智慧生命---人類。然後他們把人類抓走圈養起來當做口糧,再把地球用他們像剝殼機一樣的宇宙飛船吞噬,等排出飛船後,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灰黑色的死星,而地球上所有的資源已經被他們的飛船吸收掉了。之後,恐龍們繼續在宇宙中游走,而人類已經變成了他們口糧的一種

  • 2 # 大可先生17

    其實在宇宙萬物面前,人本身就如同螞蟻甚至還不如人類眼中的螞蟻,因為和宇宙相對比我們真不如螞蟻。至少螞蟻在我們眼前是存在的,我們在面前是否存在還是一個問題,這也說明了我們渺小。

    螞蟻是二維空間的生物,螞蟻生活在二維空間中,也就是生活在平面世界中,它去不了三維空間,也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三維空間,對它來說,世界是平的,就像一望無盡的草原和海洋,永遠也沒有盡頭這個就是螞蟻的真實世界。

    人類是三維空間的生物,我們和螞蟻生活在同一片天下,但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我們看到的是三維空間而螞蟻看到的是二維空間。螞蟻在它們的二維世界裡,它們的智慧和勤勞如同我們在三維世界一樣。它們也可能在認為它們是它們世界裡最高尚最富有智商的群體,世界掌握在它們手裡。可能它們的世界裡還有比它們更小百倍的生物,也是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生物。

    我們人類是三維空間裡最大的智慧群體,掌控著三維空間和二維空間裡的一切。我們是不是也如同螞蟻,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有四維空間世界,這也是我們智慧和眼界無法探索到的空間。如果有四維空間那我們就真是四維空間裡的螞蟻,甚至還不如螞蟻,螞蟻能舉起比它自身重很多倍的物體而我們不能。我們人類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但是螞蟻是否也會使用工具我們不得而知。

    人類能建造高樓大廈,螞蟻也能建造它們的城堡,螞蟻建造的城堡的容納量和我建造的一個城市容納量也差不多。如果我們保留了智慧身體縮小到螞蟻大小,我認為我們可能不如螞蟻。因為我們使用了很多資源。

  • 3 # 展翔的天馬

    信不信會被其他動物一腳就踩死。螞蟻相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的確是太小了,真的有可能會在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將螞蟻給踩死了。

    如果我們人類真的變得像螞蟻那麼大,首先智慧是很難保留的。因為智慧的本身並不是憑空的產生,它肯定是需要依賴於某一種器官才存在的,我們人類之所以比其他動物更有智慧,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相對於其他的動物要發達很多。

    如果我們的身體真的變得像螞蟻那麼大,我們其他器官的作用也會大大地被削弱,如果這些器官真的還可以保留人類各種各樣的功能,例如視覺、嗅覺還有聽覺,都可以保持原有的狀態,這肯定是不可能的。要不像螞蟻那麼大小的動物,肯定也可以進化出非常高等的器官。

    但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得到,像螞蟻這麼大小的動物,基本上他們是很難有智慧的存在,就連一些器官,基本上也只能集中在某一種感覺。例如螞蟻是嗅覺比較好,它們主要也是通過嗅覺來區別事物的。尤其是它們會通過嗅覺來確認同伴是否已經死亡,如果已經死亡的話,就會將它抬出巢穴。

    就算體型相對比螞蟻還要大一些的蜜蜂,它們所進化出來的器官也沒有太發達,它們的感覺一般都是集中在聽覺,以此來進行它們的活動。而相對於蒼蠅,他們的體型也比螞蟻大不了多少,它們就進化出了複眼。

    通過這些例子都可以說明,體型變得太小的時候,這些動物是無法進化出像人類這種感覺器官比較多樣的動物,因為器官的本身就需要佔有一定的空間,如果這個空間太小了,也就意味著很多器官都無法達到同步協調,但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們一般都會進化出某種感覺比較好的器官,這樣是它們的群體可以協調行動。

  • 4 # 傾城武本尊

    如果人類只有螞蟻那麼大,且保留現在的智慧,我認為,它肯定不會像螞蟻一樣,趨於生活在土裡,因為他是人,有思想,有智慧,除身體縮小了數千萬倍之外,和人類還是並沒有什麼不同。

    以前的高樓大廈如果還在的話,已經不再適應它們居住了,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但是,重新開始一切卻容易多了,因為有智慧,那些優秀的創造者,很快會再次創造一座城市,土地資源也就更多了,因為身體只有螞蟻大,將會擁有食之不盡的食物。

  • 5 # 俊哥自媒體Vlog達人

    人如果變成螞蟻那麼大,統治世界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智慧沒有變,那麼螞蟻大小的人可以製造出另類基因,人獸雜交可能會出現,變異出來的人以後同樣可以長大並附帶人的智慧,有智慧那肯定優先俘虜猿猴,與猴子交配,那麼人還是可以長大的。

    為什麼人能統治地球,就是因為人類的智慧,打個比方:如果人真如螞蟻大小,那麼蒼蠅飛蛾等動物就會變成人類的飛行工具,日行千里不是問題,只要你能想到的其實都可以實現。

    只是當人門變小後,被欺負那是很正常的,只要比我們個頭大的都可能欺負我們,被欺負那這只是時間問題,人能造出大型攻擊裝置,就可以造出小型號的攻擊武器,有了這些發明,統治世界也沒那麼困難

    這就是智慧,擁有智慧比什麼都強,個頭再大有啥用?還不是被人算計,個子小的不一定打不過個子高的,只是看怎麼去打

    只要人類的智慧一直存在,你能想到的東西,都可以讓他消失或者實現

  • 6 # 科學黑洞

    如果人類的體型只有螞蟻那麼大,但智慧保留,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這是某位網友提出來的話題,仔細思考一下還是很有趣的。如果僅僅從智人算起,我們在地球上發展的時間大約是20萬年,但就是這20萬年讓人類這個物種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們進化出智慧文明。曾經的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是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到處存在著天敵,稍不小心可能就要被其它動物“叼走”。

    但你是否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人類可以走上智慧文明這條道路,和我們的體型有絕對關係嗎?要知道,比人類體型大的物種有很多,比我們腦容量大的物種也不少,但唯獨我們發展出智慧文明。

    首先要從熱量損失的角度來考慮

    熱量的傳遞在我們身邊處處存在,只要溫度差存在就會有熱量的轉移。夏天干燥炎熱,我們身體熱量的釋放受到一定阻撓,因此會感覺到很熱。但如果冬天外界環境溫度較低,我們身體熱量的釋放的速率就較快,因此需要穿厚衣服保暖。

    從身體肌肉協調性上來考慮

    要知道從正常1.8米的身高變成小螞蟻,至少是縮小了100倍,那麼問題就變得簡單了,肌肉橫截面積縮小了1萬倍,但是體重可能縮小了100萬倍。這意味著,縮小後的我們擁有了“超強”的肌肉能力,敏捷性和力量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真的會像漫威電影中的蟻人一樣。

    這個話題關鍵性的一點我們要考慮進去,那就是當我們變成螞蟻那麼大的時候還必須要保證智慧不喪失,那麼問題再次出現,“高速旋轉”的大腦需要充足的能量供應,這可能會導致“小螞蟻”24小時不停進食才可以保證大腦一直執行。

    就像人類正常情況下大腦只佔據身體重量的2%-3%左右,但是即使休息的時刻大腦的能量消耗也要達到25%以上,可以看到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給我們帶來的負擔之一。

    最後還會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人類如果全部都變成螞蟻那麼大,那麼我們曾經佔據的生態位將全部空出來,就必然會有其他物種崛起替代我們的位置,充足的資源和空間很可能還會孵化出新的生物文明,屆時和我們之間必然會有碰撞,那才會是最大的威脅!

  • 7 # 兔斯基聊科學

    這幾天孩子迷上了聽童話故事。我有時候也跟著聽一些。其中有一個《小人國的故事》很有意思。故事講的是三隻小螞蟻去尋找小人國的故事。

    故事裡面有個叫“鐵頭”的小螞蟻。它平時外出尋找食物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它總是小心的順著牆根走路,生怕被那些大型生物給踩死了。但是有一天還是被突然奔跑來的大公雞踩在了腳下,把腰給踩傷了。它的兩個小夥伴為了讓它開心就揹著它去尋找小人國。最終他們排到了一個非常高的訊號塔上面,從塔頂上看下面的人類世界,一切都變小了。它們找到了“小人國”。

    我想童話故事裡面的小螞蟻會說話,有好朋友,還多愁善感的不就是變小了的人類嗎?如果我們人類變成了螞蟻這麼大,還保留著智慧,那將會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我想即使人類還保留著智慧,一些知識也用不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要跟螞蟻好好學學新的生存之道。

    傳統的農業消失

    人類變成螞蟻大小後,原來種植的農作物都要比人類大成千上萬倍。可以想象一下,螞蟻大小的人類如何從一棵兩三米高的玉米上把一斤多重的玉米棒子掰下來。所以,變小的人類想靠農業種地收取糧食的生存方式是不可能的了。

    我們也許可以學學那些切葉蟻,它們靠著收集樹葉來培育真菌作為食物。這或許是人類變小後的新型農業吧!

    傳統畜牧業消失

    我們人類在種植農業收穫糧食的同時還需要飼養雞鴨豬牛羊這些禽畜來給提供肉類。但當人類變成了螞蟻大小,這些動物我們無論如何也是駕馭不了的。不被它們踩死吃掉就是萬幸了。

    我們或許可以跟一些螞蟻學習新的畜牧業。一些螞蟻會放牧。它們的“牲畜”不是牛羊而是蚜蟲。它們會收集一些蚜蟲然後進行飼養。它們會把蚜蟲趕到植物上放牧。這些蚜蟲的糞便含有豐富的糖分是螞蟻的食物。

    這方面人類靠著自己的智慧可能做得要比螞蟻好。我們可能會飼養比蚜蟲更高階的“牲畜”——蜜蜂,來獲取蜂蜜。

    重回採集和狩獵時代

    人類變得像螞蟻那樣小後,人類也許就要重回採集和狩獵的時代了。這時候的狩獵物件已經不是那些大型的動物而主要是昆蟲。這時候的昆蟲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一個小小的知了猴在變小後的人類面前也是龐然大物。和變小後的人類比起來,它們更像是一頭猛獁象。而且知了猴還有厚厚的“甲冑”保護自己。

    這時候我們人類就要和螞蟻那樣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了。大家一起上,圍住知了猴進行殊死搏鬥。我們必須阻止知了猴爬上樹,不然在樹上抓住它們就困難多了。我們沒有螞蟻那樣的鋒利的牙齒。但是我們很聰明,可以把一些尖銳的樹刺作為武器來狩獵。

    居住方式改變

    人類變得像螞蟻那麼小後,我們住在地面上可能就會很危險了。一場不起眼的小雨就會沖毀我們搭建的房屋。一隻用鼻子到處拱地找吃的野豬會把我們當成優質的蛋白質吃進肚子裡面。因此還是建立地下城堡會安全一些。或者像一些蟲子那樣在樹上打一個洞住在樹幹裡面。總之地面是危險的。

    最後我有一點不確定,人類變得像螞蟻那樣小後,還有駕馭火的能力嗎?我們還會利用火冶煉鋼鐵,重建工業文明嗎?不知道朋友們對此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呢?

  • 8 # 莫斯科征服者

    如果人類體型只有螞蟻那麼大智慧卻得以保留,那麼將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呢?那麼,我們的城市將會變小,我們的土地資源將會不那麼的緊缺,我們的房子也不會這麼的高大。我們對地球的侵害會很小,我們的發展空間會很巨大。我們的數量將會成倍的增加。

  • 9 # 筆談夢溪

    在劉慈欣的《白堊紀往事》(又名《當恐龍遇上螞蟻》)中就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螞蟻和恐龍成為了兩個不同的族群,兩個族群各有自己的優勢,作者描繪了一個由螞蟻和恐龍共同構建的文明社會。經過數萬年的演化,恐龍發展出了極具創造力的頭腦,開創了科技時代,而螞蟻則精於細微而靈巧的技藝,承擔了精細加工的工作。

    原本是兩個族群通過自己不同的分工合作相安無事,不論是螞蟻還是恐龍都有著自己的職責,但是由於貪婪,兩個不同的族群走上了相互惡性競爭的不歸路,以至於到最後都走上了毀滅的道路。

    所以說,如果人類的體型只有螞蟻那麼大,同時還保留著智慧,那麼考慮的不僅僅是要如何生存,更為重要的也是要考慮如何去繼續保持和其他生物平等共存。體型大小並不能夠決定是否能夠統治這個地球,從以前的恐龍、到現在的大象、鯨魚,雖然都有龐大的身軀,但是依舊不能夠統治這個世界。

    而在那本書也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人類拯救的只能是人類自己。”,所以在我們的體型變下之後,對於我們最大的威脅依然是現在人類社會面對的各種問題。環境汙染、生態破壞、教育、醫療資源緊張.......

    這些問題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體積變小而發生改變,反而還會伴隨著我們共存。

    可能我們會因為,體型變小而失去一些職業,做一些事情不太方便,但是與此同時也會出現新的行業來進行填補,人類社會發展從一開始就是不斷向前,那麼即使體型變小也會依舊如此。

    毀滅與被毀滅從來都是一起發生的,我們不是地球的主宰,從一開始就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也同樣不是。但是,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避免戰爭,發展科技,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應該繼續做的。

  • 10 # 若愚趣談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但是這個假設一旦成真,對於人類來說,無疑是可悲的。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人類變成螞蟻那麼大小,人類的力量也不會有多大,就算有智慧,也無法主宰這個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文化的精髓有哪些?應該如何精心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