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寡人OK

    可以當成做人之本,即使做不到,也可以心嚮往之。不同的人做人之本是不一樣的,以讀書為本的,總感覺走的是官運之路,有點格格不入,但傳尚武精神,又被無恥小人說成流流氓氓搞體育,其實尚武精神,與流氓鬥毆及其幹活的老農民不是一回事。所以以尚武精神為本,是有別於那些書卷氣的又一片天地,而且說不定是更優越的天地!

  • 2 # 安心穩性

    答:

    先說“養浩然正氣”。

    這句話的爭議性應該不大。“浩然之氣”的說法,源於孟子。

    [原文] “敢問夫子惡wū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翻譯: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躲閃的言論,知道它理屈辭窮的地方。]。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孟子說的“浩然之氣”,至大至剛、正直無害。養浩然之氣的人,於是就威儀端正、雍容大度;既讓人覺得和藹可親,又讓人感到崇敬尊重。

    孟子所說的養浩然之氣,大概就是行君子之道。君子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不行害人之事,慎思嚴防損人之行;君子行舉端正,目不斜視,行正坐直,誠服他人而不侮辱他人,尊重他人而不鄙視他人,諫諍他人而不打擊他人。浩然之氣,是在現實生活中養成的,跟道家的歸隱而修心養性不一樣。有浩然之氣的人,就像身帶著一股能量。這股能量讓人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讓人精神浩大,百戰不殆,不氣餒、不悲觀。

    傳統的中國儒家文化,其思想中的理想主義追求,是非常嚴苛和高難的要求。所以在這篇文章裡,孟子還說了個“拔苗助長”的寓言。意思是養浩然之氣,是要跟等待禾苗的自然生長一樣,不可急切為之,還不可懈怠懶惰。個人認為,孔子突現了儒家的智慧,而孟子體現了儒家的精神。

    再說“傳尚武精神”。這其中應該有著爭議性的。

    問題一是“尚武”之“武”是什麼形式?按照提問者,應該先排除軍事行動的武力行為。然後就是說,是體魄,或者是武術。體魄來自身體健康、體力強健;武術是在前者基礎上,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取其前者含義,“尚武精神”則是提倡人們注重身體的強健。就像一個成就了體魄的鋼鐵男子漢,能夠不被屑小所欺凌,不為出身卑微而產生自卑心理。這是由外而內的過程。

    取其後者含義“尚武精神”就不僅僅體現在自身身上,它還有著對別人的影響力。以武力行俠義,就像武俠小說裡的,浩然正氣、鋤強扶弱、懲奸罰惡、維護正義、扶持善良。在更多武力形式上,這裡面可提供還有現代武器、科技輔助等。[至於暗面手段,網路、輿論等等,應該不能稱之為“武”。武意屬陽不屬陰。]

    “傳尚武精神”,就像反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像提倡人們以大事為己任、而不是僅僅自謀福利,做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人,能夠承擔大眾的困難而有著擔當精神。尚武的主旨不在於行武力,而在於在行武力過程中所代表的精神。不像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國主義者,那樣子只是殺戮、屠戮和殘暴;也不像一個有力氣的莽夫,以己意橫行霸道而不懂得分清是非。尚武精神的另外一個顧慮,應該就是個人主義的極端化。自以為是正確的、正義的,所以一行到底;事實上的情況,卻很可能是毋必而惹是生非、作事而無中生有。一個人的意氣用事,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也不能肆意妄為的。建立在足夠的認知上、完善的理解上、合理的方法上、足夠的能力上、合適的時機上,才是完滿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最後說,從“養浩然正氣”到“傳尚武精神”。

    聯絡“精氣神”說法,就有了比較明確的對比和清晰的理解。體魄強健而可以防止,氣息悠長而可以堅持;正氣凜然而制止災禍,武力強盛而有力可使。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非尚武以行使暴力也,乃尚武以強盛自身也;非正義制止他人之事也,乃浩然盛己之意也、誠服其心也。

    君子無行,行者無行跡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不話滄桑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