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照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2 # 寂語堂齋

    《水滸傳》電視劇裡演的,吳用是吊死在梁山聚義廳後叫忠義堂內,而《水滸傳》書裡描寫的才是,吳用吊死在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為啥不一樣,那就不知道了。

    我們看《水滸傳》原文:就於墓前,以手摑其墳冢,哭道:仁兄英靈不昧,乞為昭鑑!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命,坐享榮華。到今數十餘載,皆賴兄長之德。今日即為國家而死,託夢顯靈與我。兄弟無以報答,原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於九泉之下。言罷痛哭。

    從這一段吳用的哭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吳用是為了感恩,是為了報答宋江對他的恩德,才準備去死的,不是什麼忠義之心。可是看見花榮後,他的態度確變了。我們看原文。

    吳用道:吳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義難捨,交情難報。正欲就此處自縊一死,魂魄與仁兄同聚一處,以表忠義之心。

    我們從這一段可以感受到,吳用是用意要帶著花榮一起死的。從皆賴兄長之德,變成了交情難報。一提交情,變成了平起平坐。梁山好漢都是交情深後之人。可見吳用臨死,還用心良苦。這就讓花榮無所適從,只得跟他一起去死。我們看花榮是怎麼回答的。

    花榮道:軍師即有此心,小弟便當隨之,亦與仁兄同盡忠義。

    花榮沒有辦法,只得隨吳用一起去死。然後兩人大哭一場,雙雙懸於樹上,自縊而死。

    《水滸傳》電視劇,花榮,李逵是隨宋江一起死的,花榮不是吊死在宋江墓前。

  • 3 # 機哥聊野史

    個人認為,解讀水滸人物,最大的難題,就是他們的結局問題。因為結局關係到整個人物的發展邏輯。當我們對人物缺少正確理解的時候,我們自然就不懂,作者為何如此設定人物的結局。

    現在很多人經常提一個詞——“人設”。

    在欣賞小說的角度來說,人設,這個詞無疑是讓人反感,或者說,毫無意義的東西。因為這個詞,表現出人物的形象和行為,都被限制在某種圈子裡。換種方式來說,人設,就表示作者創作出來的人物,僅僅是一座好看的,卻無生氣的雕像。甚至連雕像都不如。

    小說人物的發展,必須符合邏輯。而“人設”這種行為,則是強行設計某種形象,而不顧忌基本邏輯。咱們別忘了,小說不是網路遊戲。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可以人設。用來做幫襯和背景。但是,對於主要人物,若是抱著這種態度來寫。那麼寫出來的小說,結局就是扔垃圾堆裡。看都不會有人看,更別指望成為名著。

    某位作家就曾說過:當他創作出一個人物之後,根本無法把握這個人物的結局。因為,人物必須以符合邏輯的狀態發展。

    武松的結局是出家。魯智深的結局是坐化。宋江的結局是毒酒。柴進的結局是無疾而終。花榮的結局是墳前自盡。。。。。據我觀察,大多讀者,對宋江的結局,很容易理解。其次,是柴進,再次,是花榮。而最難以理解的人物結局是——吳用。

    吳用為何與花榮,一起在宋江的墳前自盡?

    一些評論者,很籠統的把花榮與吳用的行為,歸納為,封建時代的愚忠。可以說,這是一種敷衍的評論。用政治性的愚忠,來評價他們之間的關係,顯然會誤導我們,對宋江與吳用之間真實關係的理解。

    封建時代的愚忠行為,是可以隨時隨地出現的行為嗎?是必然行為呢?還是偶然行為?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時候,堂堂大明帝國有五千萬人口,怎麼沒人愚忠?怎麼沒人陪著一起上吊?

    愚忠行為的出現,除了當事人,必須有某種信仰以外,還必須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感情。

    當他們對自己的信仰無法放棄的時候;當他們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充滿了熱愛的時候;或者,對自己的君主充滿熱愛的時候;才會隨之而死。這時候,因某種歷史時代的限制,我們稱之為——愚忠。

    沒有感情,誰會陪著你死?有了感情,也未必陪著一起死。這才是宋江與吳用關係的複雜性所在。

    所以,用愚忠,這種政治性詞彙,來評價宋江與吳用的關係,非常的粗糙,非常的不準確。他們之間的關係,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情感關係。並且,包含了各自的人生態度。

  • 4 # 西嶽頑石

    謝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吳用非常明白,只有跟著宋江混,自己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他們的價值觀是一致的。而晁蓋這樣的大老粗,雖義薄雲天,卻永遠走不進吳用的內心世界。換句話說,晁蓋和吳用根本就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晁蓋根本不知道吳用最想要的是什麼,這也是吳用最終和晁蓋漸行漸遠的根本原因。

    人與人之間就是如此奇怪,有些人即使朝夕相處,也是同床異夢,而有的人卻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可心有靈犀。宋江也非常明白,吳用想要的是什麼,也知道怎麼樣才能讓他發光發熱,二人都是封建士大夫,一個德性。

    在原著中,宋江在還道村得到九天玄女娘娘賜予的三卷天書,九天玄女曾囑咐宋江,除他自己和天機星可看外,其他人一律不能給看。天機星就是“智多星”吳用,老天也開眼啊,知道二人是一對意氣相投的好基友。

    梁山每逢戰事,只要宋江領兵,吳用必追隨左右輔佐協助,梁山上每一次重大的決策,都是由二人共同策劃制訂的,配合的相當默契,真是一對黃金搭檔。我想,在吳用的心中,一定感謝上天,讓他遇到宋江這樣的伯樂。而在宋江的心中,也一定會感謝上天,讓他遇到吳用這樣的千里馬。

    我們可以看出來,吳用這個人是有大抱負的,他不想碌碌無為的蹉跎一生。所以,當晁蓋找到他劫取生辰綱時,他一口就答應了,還主動自告奮勇的說服三阮入夥,以前的他是龍困淺灘,一直伺機而動,終於等來了天賜良機。

    只不過,晁蓋只不過是吳用鹹魚翻身的跳板,因為吳用很清楚,晁蓋這個人目光短淺,格局不大,只知道守著一畝三分地大口吃肉,大碗吃酒,成不了大事。良禽擇木而棲,既然晁蓋滿足不了吳用的胃口,那麼吳用必定尋找一個識貨的主,這時宋江適時的出現了,兩人在幾次的接觸後,竟然驚奇的發現他們之間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所以,當宋江死後,吳用所有的夢想破碎了,他想要洗白,像那些封建士大夫一樣為朝廷效力的夢想本就是牢牢的捆綁在宋江的身上,現在宋江死了,他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他的老大死了,朝廷指不定還會拿他開刀呢,還不如在宋江墓前自裁,落個忠義的美名划算呢。

  • 5 # 四為堂主人

    吳用吊死宋江墓前這個問題,愚以為應該這樣看——

    一、從梁山好漢起義這樣一個大事件的發展來看,這叫:“絢爛至極,復歸平靜”,符合自然規律,看似悲壯,卻是最好的結局。

    二、從梁山眾好漢的天機使命來看,這叫“功行圓滿,眾星歸位”。大哥天魁星宋江託夢感召,天機星豈有不從。

    三、從吳用個人命運來看,所有事情業已完成,再留下來已是正應了他的名字——“吳用”,這叫“瓜熟蒂落,實至名歸。”就算勉強留下來,兄弟們都不在了朝廷能給他什麼好果子吃嗎?與狼共舞不如見好就收。這是明智之舉。也只有這樣才符合智多星的個性特點。

    多有讀者常喜歡拿吳用和諸葛亮等歷史上的智囊人物比高比低,對吳用百般挑剔,愚以為大可不必。吳用就是吳用,諸葛就是諸葛,時勢造英雄,上天會按照需要讓他們各有其該有的亮點和亮度。諸葛亮好比月亮,那個時代就需要這樣的大智者,智多星就是一顆星星,✨亮度夠用就好,太亮了反會奪去宋江天魁星的頭彩,或者會讓宋江的招安幻滅,或者會讓大宋的江山易主,那樣歷史都會改寫,《水滸》就不是水滸了。我們用平常心對待他就好。

  • 6 # 遙遠的星12

    吳用是宋江推行招安的積極支持者和參與者,在他的努力下達到了招安目的,本以為能博得個封妻廕子,但其結果事與願違。致使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征討方臘中死傷十之七八,宋江也被當朝奸臣毒死。宋江一死,吳用的理想落空,想著自己推波助瀾的把梁山禍禍成這樣,他自己也覺著沒臉活著,也就追隨他哥宋江去了。

  • 7 # 鄭非夢妙文

    只能理解為士為知己者死,吳用作為宋江集團的軍師,核心人物,關係相當密切,可以說是兩個人彼此成全彼此成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人多少有些像《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

    宋江率領的一百單八將,武盛文弱,手下擅長衝鋒陷陣打打殺殺的好漢不在少數,但大部分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一介武夫,例如李逵之流。而有頭腦有智慧的好漢則寥寥無幾,宋江手裡也只有吳用、公孫勝、神機軍師朱武而已!

    結語:吳用選擇為宋江殉葬是必然的結局。面對自己跟宋江一起製造的梁山悲劇,吳用無顏苟活於世!死亡才是吳用最好的結局!

  • 8 # 小號哥

    這句話好像有問題,我記得好像記得吳用是重回梁山吊死在晁蓋墓前,實際上這是吳用謝罪的一種表現,也是他參與宋江詔安事件破產絕望體現。這時的吳用是懷著深深愧疚之情,他覺得對不起梁山眾弟兄,本來起初針對朝廷詔安之事吳用是有所顧慮的,可針對宋江的堅決態度,他只能無話可說,隨大流下山詔安,這時他還抱著一線希望,希望朝廷真正接納他們。可最後成為一場夢,他本人的前途也破碎了。所以他只能絕望的在晁蓋墓前自殺以謝罪-最終體現了他對宋江的不滿和對晁蓋的愧疚。

  • 9 # 長河遺浪

    梁山軍師吳用當然無用了。一生只會出些害人的餿主義,哪有計謀。梁山義氣為先,他卻在晁蓋生時勾上宋江,晁天王死後從未有為晁報仇之望。唯宋江馬首是瞻。宋江一死,這廝已急急如喪家之犬,無處可逃,無朋可依,無親可靠,只有在其墳前悽悽慘慘慼戚

  • 10 # 我是張英俊

    是大義凜然的死呢?

    還是等朝廷找個機會弄死你呢?

    吳用作為梁山的三把手,實際二把手,趙家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他的!

    吳用上吊的原因主要是怕死,怕想盧俊義宋江這樣被整死

    與其那樣,還不如留個好名聲!為了義而死!

    吳用在蓼兒窪哭的很傷心

    也許是因為情義,也許是因為後悔,更也許是因為自己未知的未來!

    可以說吳用對詔安是絕對後悔了的,雖然如願以償做了官,但是又能怎樣?

    大多數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

    自古以來反水起義的將領有幾個是安然無恙的?

    對於政治家來說,你即使立了再大的功,你也是有前科的!也不會被重用的!

    一朝落草,終身為賊!

    就像最近弒母的那個12歲男孩兒,我真的不敢想象他的餘生該怎樣度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些年,有的人受過欺騙,快過年了,總結總結,把自己上過的當說說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