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勝利之路XLz0

    只能說老子是一個出色的思想家而不是什麼聖人境。聖人是後來的人們為了對一些人類作出過大貢獻的人的無上尊稱。如果在末法時代真的出現了聖人境界的神仙,想管凡間之事的話,就會動用無上法力與神通,將一切凡人的邪惡之氣封印還者徹底的斬除。只留下人類靈魂美好的一面,而不是教人講道德立規矩。

  • 2 # 白玉子

    謝謝邀請ヽ(^0^)ノ!不對→_→大錯特錯了-_-||!真正的聖人就是不但聞道,而且得道的,擁有了無漏大智慧,達到了圓通圓融天道人德最高境界的聖者。他超越了天下所有大德大賢,所有絕頂聰明的大智慧者,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科學家的思維層次和思想高度。也就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巔峰境界層次水平。也才能著述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真言鉅著!如果沒有達到巔峰境界的高度,是寫不出《道德經》這一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的驚世駭俗,絕妙圓通,飽含無漏大智慧的真言至理之書的!是以被世人尊奉為“老子天下第一”的準聖人。

  • 3 # 本昌談歷史

    不對。老子在寫道德經時己經達到了聖人的境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於春秋末期,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只所以能寫出《道德經》經典鉅著,是因為他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博學多聞的結果。史書記載,在老子還棄官歸隱寫巜道德經》之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既然孔子是聖人,孔子這位聖人都登門向老子求教,拜老子為師,怎能說老子沒達到聖人境界呢!

    何謂聖人,一是道德高尚,二是學識超人。

    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老子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子是位聖人是名副其實的,他的歷史地位不亞於孔子。

  • 4 # 亦有所思

    關於老子的傳說極多,比如他的母親看見到了一顆巨大的流星,然後懷孕,這一孕就懷了七十二年,比如老子隨母親姓,因為母親並沒有嫁人,在一顆李樹下生了老子,老子生而能言,指著李樹說,以此為我姓。還有傳說老子經歷了多重轉世,三皇時期他是金闕帝君,伏羲時他是鬱華子,神農帝時他是九靈子,祝融時他是廣壽子,黃帝時期為廣成子,堯帝時為務成子,舜帝時為尹壽子,大禹時為真行子,商湯時為錫則子,周文王時為文邑先生。

    據古籍所載,老子是個美男子,眉毛很好看,目星齒白,方口厚唇,額頭有十五道皺紋。他結過婚,至少有一個兒子,兒子叫李宗,是魏國的將軍。李宗之子為李汪,李汪之子李言,李言玄孫為李瑕,李瑕之子是膠西王太傅李解。

    老子壽命很長,從九十歲到三百歲再到上千歲的說法都有,而他的長壽之道按現在的養生之法來說就是清心寡慾,淡泊寧靜。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的學說並非主流,比竟清靜無為不符合亂世諸侯的實際需求,所以只是百家中的一部分而已。

    之所以被抬上神壇,完全是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

    漢滅秦,秦而因何亡?

    不是暴虐,不是胡亥,不是趙高,也不是嚴苛法律,而是“折騰”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急功近利,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常常刷存在感,修路,填湖,建宮,北面還要抗擊匈奴,胡亥也是如此,變著法兒給天下人找事做。

    陳涉說“天下苦秦久矣”,不是恨,不是愁,不是厭,而是苦,何為苦,當政者總想要做事,做大事,絲毫不顧忌秦國及六國之人的感受。

    所以西漢之初,君臣都奉行無為而治,與民生養休息,官府若無吏,亭落若無民,老者息於堂,壯者耕于田。

    也就是說,無為而治契合了老子學說,同時加持了黃帝(其實黃帝一點也不無為),於是黃老學說大興,畢竟真的打造出了盛世。

    老子成聖,乃後世人所封。

    當時他只是一個離職的圖書管理員。

    我寧願相信,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

    突然有一天,老子心有所悟,隨後湧起莫名的悲傷,或悲於國,或感於事,或傷於情,或懷念青春歲月裡某個美麗的身影,總之啞然而笑,於是推開書榻,長身而起,簡單收拾一番,牽過一頭黃牛,看了看天色。

    宜行!

    他當然不知道,就在他推開木門的一剎那,頭頂的天空多出一片紫氣,隱隱綽綽,繚繞不絕,那是文脈,是書魂,是遍閱經典養成的慈悲之心。

    需要傳承!

    他更不知道,遠在百里之外的函谷關關令尹喜擅長風佔之術,看到了這片紫氣,心中斷定必有聖人來,命人清掃道路四十里,終於等到了老子,虛心請教天道之術,於是老子坐而論道,並且留下了道德經。

    說句題外話:無為,好難啊!

  • 5 # 關公精神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聖人境界”?聖人是人間的一種叫法,聖人只是“得道者”在人間的一種統稱,古代得道者很多,包括老子的師父,都是隱居起來的,按照境界來講,早已超越了所謂的聖人境界。

    現代人把“聖人”看成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其實不然,聖人更偏向有為世界的應用,而得道者呢,更偏向在無為世界中生活,不顯山不露水,就像不存在一樣。如何理解呢?

    大家都知道扁鵲,扁鵲治病能夠起死回生,但是扁鵲卻說自己的醫術還不是最高的,它的哥哥那才叫高明,他哥哥能在病人的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治好了,這就是治未病,扁鵲治的是“已病”,能夠起死回生。

    按照這個邏輯劃分,扁鵲就是聖人,他哥哥是得道之人,其境界之別可想而知。但是知道他哥哥的人卻少之又少。這就是得道者和聖人之區別。當今之世,有聖人出,是從聖人的思想能夠幫助世人治病這個角度講的,但是聖人一定是有師父的,只是聖人的師父已經得道,就不再參與世事了而已。

  • 6 # 嘆蘇

    老子是一心在做學問,基本上是處於隱居狀態。故而與“聖人”的稱號無緣。但他卻可稱得上是“神人”也。

    “聖人”,是其在行為上達到的一種至高境地。

  • 7 # 拓展康樂

    身教>>>

    道於無言處

    佛指拈花笑

    儒行變化中

    世人品行高

  • 8 # 穹輝伊凌

    沒有認識自然、社會和思維本質時,須要有人做出理論思辯的解釋,這些古代的智者後人寄於人文總和的意義,所以有了道聖,文聖,武聖之說,代表了古代精神作用的最高象徵。實則人民或人們社會關係總和的創造力,他所反映的自然、社會本質的標的物詮釋的主體是聖人是上帝,一代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送自己一朵花]

  • 9 # 岑家澤根藝

    老子在寫道德經時達沒達到聖人境界這個我不知道,恐怕就連老子自己也不知道在寫道德經時是否達到了聖人的境界。聖人是後人對老子的道德思想,道德理論,道德觀念的肯定。是老子的思想觀念引領道社會文化道德的發展,老子的文化思想觀念受到後人的追捧和推祟形成了一種文化,因而後人才把老子當做了聖人來看待,供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瓜如何保藏時間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