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沒有出現過一次地理位置上的錯誤,讀者之所以說施耐庵地理知識淺薄,是因為沒有讀懂《水滸傳》,自己出現了差錯。

    《水滸傳》隱寫的明朝的靖難之役,所有故事都是圍繞南京、北京展開的。所有好漢走過的地方,以及梁山好漢所攻打的州府、集市堡寨,其實都是燕王朱棣對南京發起的攻擊。而且,書中絕大部分地方,包括誤走妖魔的龍虎山,傳授天書的九天玄女廟,等等,都是寫的南京、北京。

    以下,我舉幾個被讀者誤讀的幾個地方,簡要解讀《水滸傳》所隱藏的歷史真相。

    從渭州到汴京大相國寺,魯達魯智深一直在南京

    史進從史家莊前往延安府尋找師父王進,卻稀裡糊塗地走到了渭州。渭州,就是現在的平涼,平涼之“涼”,其實諧音梁山之“梁”。《水滸傳》中的梁山,其實不是寫的現在的山東梁山,而是隱藏了南京、北京。書中的“延安府”,其實寫的是燕王府,燕王朱棣藩地就在北京。也就是說,史進原本是要去北平(永樂遷都改為北京)的,卻來到了南京。

    在“拳打鎮關西”的故事中,金翠蓮告訴魯提轄,他們家原本是來渭州投親眷的,沒想到親眷去了南京。金翠蓮說的是“親眷”,親眷就是眷屬之意。這一筆,隱寫的是元至正二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把家眷安置在太平府,然後揮師攻佔了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北宋時期,南京在河南商丘,也叫應天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建都南京。

    南京城歷史悠久,以鐘山而曾經叫做蔣州,鐘山即為蔣山。所以,“蔣門神”就是鎮守南京的門神。鐘山之西有清涼山、五臺山,其西南門則有韓府山、將軍山、翠屏山等。

    北宋李思聰所著《堪輿雜著》中說南京(金陵):“將軍山,過黃泥岡,起祝禧寺,至安德門,生雨花臺,前至架岡門、上方門而止”。

    簡要列舉南京的幾處名勝,列位看官是否見到了《水滸傳》中的梁山、五臺山、翠屏山和黃泥岡了呢?實地中的五臺山,其實也叫清涼山,鐘山之西也有清涼山山。而“涼山”,不就是“梁山”嗎?

    東京大相國寺,其實也是寫的南京。《水滸傳》中是這樣描述東京的:

    千門萬戶,紛紛朱翠交輝;三市六街,濟濟衣冠聚集。鳳閣列九重金玉,龍樓顯一派玻璃。花街柳陌,眾多嬌豔名姬;楚館秦樓,無限風流歌妓。豪門富戶呼盧會,公子王孫買笑來。

    朱翠,就是南京的翠屏山,是朱家皇城根下的山。金玉,就是說的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說他們家本是金陵句容朱家巷人,元籍“淘金戶”。而且,朱元璋所確定的朱家皇統字輩就是“金木水火土”,《水滸傳》中的金公,其實隱寫的是朱元璋。

    魯達是在潘家酒樓遇見的金翠蓮,如此,就把潘金蓮、潘巧雲隱伏了進來,潘巧雲死於翠屏山,不就是南京城中建文帝“削藩”嗎?“藩”字去掉草字頭,就是一個“潘”字。武松殺嫂,其實也隱喻的是建文帝削藩,因此,景陽岡、陽穀縣便都是南京城。為什麼?請看下文。

    楚館秦樓”,其中的楚,就是魯達、史進、李忠喝酒的“濟楚閣”,濟,諧音“棘”,與魯智深所住持的酸棗門外菜園之“棗”是一個字,楚的字頭是“林”,與“棗”、“棘”共同隱藏了“重八”,又是朱家木字輩的重“木”。秦樓,指向就更清楚了,那就是南京的秦淮河。

    魯達、魯智深沒有離開過南京城,所以,無論他怎麼走,都不存在地理位置上的錯誤。那麼,史進是不是走錯路了呢?也沒有,他同樣是要去南京的。書中以王進的視角,寫到了史進家外邊二三百株大柳樹,又寫到了打麥場。

    柳樹,既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柳宿,象徵了建立在燕雀湖上的朱家皇城,又是大明國運的奇妙預言。打麥場,就是《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的“舍南麥場”,也就是朱元璋家。朱元璋祖籍金陵,做了皇帝之後定都南京。從“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中解讀,這顆被拔掉的大柳樹,暗喻的是南京皇城東南牆外的柳樹灣。史進從史家莊到渭州,難道不是“回家”了嗎?

    武松是清河縣人,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

    最受讀者詬病的,就是武松繞道到山東陽穀縣境內,打死了一隻白額吊睛虎。因為,“清河”縣在河北境內,武松從滄州柴大官人家回清河縣看望兄長武大郎,根本就不需要繞道到陽穀縣。書中卻明確寫的是,清河縣是陽穀縣鄰郡的一個縣,那就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說,武松的家在山東境內。

    有的讀者卻說,清河縣就是前臺清河鄉,武松回家沒有繞道。其實,無論是景陽岡、陽穀縣,還是清河縣,寫的都不是實地,而是借這幾個地名隱藏發生在南京城中的靖難之役秘史。

    所謂清河,指的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以三座小山頭填平了燕雀湖,建造了南京皇城。李白筆下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景觀就此消失。同時,又清理秦淮河,美化了南京皇城。這就是所謂的“清河縣”,“三山聚義打青州”中的三山。

    王婆在告訴潘金蓮年齡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那娘子屬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歲”。這一筆,寫的就是靖難之役前發生的建文削藩。戊寅年,指的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這一年,朱元璋去世,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過了新年,朱允炆改元建文,建文元年就是大明王朝的新年,朱允炆恰好二十二歲。

    上文講到,武松殺嫂與潘巧雲死於翠屏山,都是隱喻的建文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在黃子澄的慫恿下,向叔叔們開刀,終於導致了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打響後,老將耿炳文奉命出征,討伐燕軍。建文元年是農曆己卯年,卯,是書中的“柳”,又是月的象徵,這年的中秋之夜,燕軍偷襲建文軍,耿炳文慘遭敗績。這也是《水滸傳》寫中秋之夜梁山好漢殺人放火,大鬧中秋的緣故。耿炳文敗退固守,黃子澄又進讒言,以朱元璋外甥李文忠(打虎將李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率大軍五十萬平叛

    李景隆不僅沒有打敗燕軍,卻做了“欲保四(鬱保四)”,涉嫌暗中折斷帥字旗,輸給了幾乎被活捉的燕王。所以,鬱保四在梁山“專一把捧帥字旗”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鎮守在金川門,也就是南京西北門的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啟城門,迎接燕王進城。朱棣策馬進入南京城,街道兩旁早就跪滿了文武百官,山呼“萬歲”。這種場面,彷彿是預演了燕王登基慶典,這便是“西門慶”。

    景陽岡之“景”,就取了李景隆之“景”。陽穀縣之“谷”,則是谷王之“谷”。武大郎叫做“三寸丁,谷樹皮”,其實就暗藏了兩個“李應”,也就是被建文帝殺掉的徐增壽,以及成功幫助燕王奪位成功的谷王朱橞。這其中的隱喻,我將在專欄中細細解讀,此處擱下不表。

    陽穀縣有紫石街,就是紫金山(鐘山)、石頭上(石頭城)的縮寫,而鬥殺西門慶的獅子樓,卻是在獅子橋下。獅子橋,就在南京城中。

    武松從北往南,便是燕王南下靖難的路線,從北京(北平)打到了南京,走錯了嗎?絕對沒有,是因為我們沒有讀懂《水滸傳》隱藏的故事,這才認為施耐庵是地理盲。

    江州不是寫的江西九江,而是寫的北京、南京

    梁山,實際上寫的是北京梁山,也就是石景山。梁山大聚義,眾好漢齊聚於此,那是永樂遷都的暗喻,打贏了靖難之役,朱棣於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所以,梁山好漢結束最後一場戰鬥,便完成了大聚義,一百單八將排定座次。

    《水滸傳》中的梁山就是石景山,書中還有很多隱喻,此處也不多講。但發生在江州的故事,卻是隱藏了北京(北平)的一段真實歷史。同時,也暗示了靖難之役的終結。

    江州這個地方,施耐庵寫得很奇怪,明明寫的是潯陽江,卻又扯出了無為軍,揭陽鎮,假如江州寫的是江西九江,對岸有這麼兩個地方嗎?無為軍,是在今天安徽無為縣,怎麼又憑空飛到了九江對岸呢?

    宋江潯陽樓題反詩,寫的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那就說明江州不是寫的江西九江,而是揚子江邊上的南京。因為題寫反詩,宋江被黃文炳抓住把柄,不得不裝風說風話。書中的“瘋”,是沒有病字邊的,肯定就是裝瘋。這一筆,寫的就是燕王為躲避建文削藩,暗中策劃謀反在北平燕王府裝病裝瘋的歷史真實。所以,宋江說了這樣一番“風話”:

    “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領十萬天兵來殺你江州人,閻羅大王做先鋒,五道將軍做合後,與我一顆金印,重八百餘斤,殺你這般鳥人。”

    這段話不多做解讀,只請列位看官注意黑體字部分,隱藏的就是燕王奉“重八”之天命而靖難,也就是“奉天靖難”的寓意。

    宋江裝瘋被黃文炳識破,蔡九知府為黃文炳所迫,就地處斬宋江、戴宗。黑旋風李逵跳樓劫法場,晁天王率領梁山好漢隨李逵一路殺到了“白龍廟”。所謂白龍,就是暗喻的朱棣。朱棣生於庚子年,庚為金,屬白色。龍,就是指的皇帝,從此,朱家的廟堂就被這條白龍所佔據。

    江州以潯陽江、琵琶亭 、潯陽樓為地標,也不是寫的九江這個地名,而是隱寫的“鬱保四”李景隆。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小名叫做“九江”。而黃子澄、耿炳文,便是與燕王作對的“黃文炳”。黃子澄在靖難之役之後被朱棣施以磔刑,因而,黃文炳被李逵活剮。耿炳文之死成疑,若以《水滸傳》來推測,估計其下場不會比黃子澄更好。

    江州城中的故事,還有很多隱寫北京、南京的細節,此處不再多講。而在“王教頭私走延安府”、“淫婦藥鴆武大郎”、“武松大鬧飛雲浦”等故事中,就以鵝鴨暗伏了靖難之役又一大原因徐達之死,以及燕王在北平以鵝鴨之聲掩蓋打造兵器之聲的真實歷史

    晁蓋從梁山殺到江州,也就是從北平南下到了南京。所以 ,這段故事中的地理位置根本就沒有錯。

    《水滸傳》中的地理位置無絲毫錯誤,只是我們沒有讀懂施耐庵的深意罷了。要說地理盲,不是施耐庵而是五百年以來的讀者。

  • 2 # 陶之灼灼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中國四大名著的地理問題,給後人留下許多謎團,哪怕紅樓夢,也會讓人困惑寫的是北京還是南京還是蘇州。

    至於水滸傳,作者到底是施耐庵還是羅貫中,還是有爭議,水滸傳後半部對杭州地理的描述基本準確,徵方臘的路途準確率百分之八十以上,署名錢塘羅貫中應該是精通江南地理,是後半部的作者。

    至於前半部應該是施耐庵編纂的。這裡面宋江的故事最早記錄是宋朝時期,後來陸續出現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故事集。施耐庵應該是把這些故事的集合者。

    所以作者為把這些人物串起來,到底應該選擇哪裡作為替天行道的梁山泊就是問題了。純粹寫北宋故事,應該圍繞東京開封來寫,寫寫大名府五臺山延安府,就很自洽了。

    很多學者認為明朝的人不懂地理,這顯然說不通,東周列國志,三俠五義等等怎麼沒有地理位置問題?

    明朝的時候,商業中心已經從中原轉移到東部地區,京杭大運河沿岸,商賈雲集,當時的山東臨清已經是繁華之地,也很有可能是故事的流傳之地,包括大名府也在水滸傳出現十幾次,所以大部分故事敘述的都是臨清與大名府一帶的地點。

    在明朝有兩個中心,一個是南京,一個是北京,用運河連線,中間經過臨清一帶的梁山泊。這是符合當時人的邏輯思維。水滸傳裡面,其實也試圖營造一個地理圖,從富庶的大名府,到東京開封,中間途徑梁山泊。

    當然故事發生地的選擇,也有商業利益的考慮。普通人的心理,對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很感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代玉器的斷代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