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能自動導向攻擊目標便不能叫導彈了,“導彈為什麼能自動尋的”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根據導彈的型別和功能來區分,不同的導彈有不同的制導方式。

    比如說戰機使用的空空導彈,它們並非完全靠自己來尋找攻擊目標,這個目標的搜尋是由戰機的火控來負責的。戰機火控系統與各種機載電子裝置如:鐳射照射機、火控雷達、EOTS等裝置相連線,然後為導彈提供攻擊引數,當鎖定好目標後,導彈才會被髮射出去。

    實際上大多數戰術導彈與飛機的火控發射方式很近似,無非是索敵——追蹤——鎖定——攻擊這一套路。目前的導彈實際上做不到完全自主的尋找——攻擊,它們的扳機掌握在人手裡,而且必須先鎖定好目標,導彈才能對這個被鎖定的目標發動導引攻擊。

    用某些網路術語可以引申為——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

    像熱尋的導彈這類,如美國的AIM-9系列,它們擁有紅外導引頭,會對飛機的噴口熱源、機體紅外輪廓產生反應,進行分辨與鎖定繼而做出攻擊策略,最後飛上去將目標摧毀。

    除了AIM-9這類空空導彈外,像地面的“毒刺”單兵防空導彈、“紅箭12”反坦克導彈等等,使用的都是紅外導引頭,它的好處是發射可以不管。紅箭12連CCD感光元件都用上了。

    不過完全的發射不管也不盡然,比如美軍在AIM-9上進行的資料鏈整合,令其能接受飛機的電波資料,可以在雷達的輔助下達到“視距邊緣攻擊”和修正目標的能力,可以看做是複合型制導。

    其它的如鐳射制導導彈、雷達制導導彈都是差不多的路數,它們無非一個通過鐳射器照射鎖定,一個通過雷達波進行鎖定,為導彈提供打擊的目標,然後導彈就追著這個鎖定的目標射過去。

    所有的這類導彈都有個必須做到的條件,即“維持照射”,它們無法做到紅外熱尋的導彈那種根據熱源的自主攻擊,必須將目標維持在鐳射照射機或火控雷達波的照射範圍內(五代以下戰機皆只能機頭前照),如果敵機脫離這個範圍,那麼便可以逃脫導彈的攻擊。也正因為如此,更自主的紅外彈往往被用於做格鬥彈。

    地面、海上的導彈與空戰的空空導彈差不多,制導原理都是通用的,僅在設計和導引儀器上有區別。比如一些反艦導彈,它們的鎖定方式源於艦船的探測雷達,以及與艦船資料鏈相連的衛星、偵察機、其它軍艦和探測器等等,發現目標後,軍艦會根據對方的型號選擇反艦導彈及攻擊形式。

    技術上反艦導彈與巡航導彈無限接近,但巡航導彈的地形導航功能因為大海沒有參照物的緣故往往很難實現。因此反艦導彈習慣採用衛星加軍艦電磁波制導的方式,再配合導彈上的“末端複合制導”來實現攻擊。

    說簡單點,就是軍艦、衛星的偵察訊號負責將導彈送到要打的東西附近,然後導彈再自己開啟更多樣和靈敏的偵搜功能,對目標完成最後的鎖定攻擊。

    所謂“末端複合制導”指的就是這個末端尋的階段,反艦導彈會使用很多種索敵模式,比如紅外、雷達(主、被動)、電視等等等等聯合偵搜目標,最後甚至還能通過資料庫對比,尋找敵方艦船的弱點進行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反艦導彈制導對衛星定位技術的依賴性非常大,美國採用突然關閉GPS的方式坑過不少“使用者”。

    地面用的反坦克主要使用“鐳射駕束”和“紅外”兩種制導,像電磁波制導反倒不適合較混亂且敏感的地面。紅外上面說過就不細談了,無非是利用熱像儀讓導彈對熱源和特徵進行反應,然後攻擊目標。

    “鐳射駕束”這種技術目前應用的更多一些,它依靠導彈系統發射的鐳射束去照射和鎖定敵人,然後導彈跟著這條鐳射束追蹤出去,對目標進行打擊。通過不同的編碼方式,鐳射駕束實際上擁有多條光束,對定位的計算也都不同,它們區別於半主動鐳射制導。

    不過現代的坦克裝甲車輛也變得賊精賊精的,它們身上布有鐳射照射的反應裝置,會對照射的鐳射束進行報警,這時候坦克會迅速打出遮蔽彈幕,阻擋鐳射的鎖定。

    “電視制導”也是常用的制導方式,並且這種導彈出現的時間還非常早。人們給導彈安上了攝像頭,然後通過傳回的畫面進行修正攻擊。這種導彈的好處是可以清晰的觀察到目標並實時修正,就像在玩一顆遙控炮彈。但缺點也在這裡——手潮容易打歪,攻擊時不能做別的事。如美軍AGM-65“小牛”導彈就是典型的電視制導導彈,但它同時具備鐳射、紅外導引能力。

    反輻射導彈通常隨著戰機的突擊行動被髮射出去,地面導彈如果要進行防空就必須開機,開機則馬上被反輻射導彈攻擊。美軍的AGM-45“百舌鳥”在越戰中表現的很突出,後來的AGM-88“哈姆”也是美軍重要的裝備。

    巡航導彈採用的也是複合制導,早期的巡航導彈使用的就只有地圖導航,後來這一能力進化為數字化場景匹配(DSMAC)和地形匹配(TERCOM)功能,再加上GPS衛星定位、火控平臺雷達制導、資料鏈資訊反饋、計算機終端智慧判斷等內容,它們能從很遠的地方,像一臺自動駕駛的飛機一樣,飛過去投擲彈頭轟炸對方。

    美軍的“戰斧”已經是一種多功能化的巡航導彈,可以做到空射、潛射、艦射、地射等多種模式發射,完成從對地到反艦到核打擊等一系列任務。

    彈道導彈則是另外一種生態,顧名思義,它們的攻擊方式是“彈道”式的;彈道導彈從發射伊始就已經對準了目標並進行了發射測算,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的太空執行和重啟點火、亞軌道攻擊、投彈等等,統統都在事先的計算機資料運算之中。

    唯一不同的是,發射井裡的導彈只需要按電鈕就可以不管了,而野外機動的、大洋潛艇裡藏著的這些移動式的彈道導彈,它們需要實時演算資料。距離越遠,越考驗一個國家的彈道測算能力。

    現代彈道發射最麻煩的是氣象資料的演算,模擬的越真實,反應的越快速,導彈就打的越準,而且彈道還不能太耿直,因為對方也在算你。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奇葩”存在,比如通過對方聲紋特徵尋找目標的反潛魚雷、通過艦船航跡追蹤艦船的制導魚雷、通過光纖制導的“有線導彈”等等。有些尚處於前沿科技,有些則已經被應用很多年了。

  • 2 # 一生所愛再回首

    導彈是一種可以指定攻擊目標,甚或追蹤目標動向的飛行武器。導彈本身裝有發動機和制導系統。制導系統就好像是導彈的眼睛,它能引導導彈準確地搜尋、跟蹤和命中活動的目標。導彈制導系統能按一定導引規律將導彈導向目標 、 控制其質心運動和繞質心運動以及飛行時間程式、指令訊號、供電、配電等的各種裝置的總稱。其作用是適時測量導彈相對目標的位置,確定導彈的飛行軌跡,控制導彈的飛行軌跡和飛行姿態,保證彈頭(戰鬥部)準確命中目標。導彈制導精度是導彈制導系統的主要效能指標之一,也是決定導彈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打擊固定目標時,導彈命中精度用圓概率偏差(CEP)描述。它是一個長度的統計量,即向一個目標發射多發導彈,要求有半數的導彈落在以平均彈著點為圓心,以圓概率偏差為半徑的圓內。打擊活動目標時,導彈的命中精度用脫靶距離表示,即導彈相對於目標運動軌跡至目標中心的最短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好萊塢往事》導演昆汀拒絕國內對該電影的重新剪輯,並決定暫停在國內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