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來講故事

    86版《西遊記》在80年代資金那麼緊張的情況下,能夠拍出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一個奇蹟,現在很多電視劇在資金充足,科技發達的情況下,缺少了很多韻味。

    86版《西遊記》把《西遊記》更加生動活潑的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很多80年代的小夥伴,小時候最大的樂趣莫過於看到這部電視劇,對很多劇情更是倒背如流,也讓很多人更好的瞭解了西遊記這部作品,如果說讓人去讀西遊記,肯定很多人包括孩子都不會產生興趣,但是電視劇的出現,卻讓很多孩子更加直觀的瞭解了這部作品,為《西遊記》的推廣起來很重要的作用。

  • 2 # 盧老皇

    好在適合大眾娛樂,老少皆宜唄。

    這個真的沒啥好說得了,要是把西遊原著拍下來 根本過不了稽核,哪個國家都過不了。

    遍地人骨,血流成河,每一集都是一個恐怖故事,真實的西遊記可比我說的暗黑,血腥的多了。

    所以,閹割了它的深刻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六小齡童扮演美猴王也確實帶給我的童年很多樂趣,不可否認,他的美猴王是最成功的形象。

  • 3 # 日日悅讀

    一直以來對西遊記的認識就是83版的電視劇,後來發現電視劇還是有很多改編的地方的,如何看待這些改編?

    改編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快去請如來佛祖!”

    在原著裡面,猴子鬧天宮壓根沒有打到玉帝面前,也沒把玉帝打到桌子底下去喊這句話,並且玉帝也不至於向如來求救。再比如:“若有來生……”

    看唐僧這一臉的春心萌動……很多人還很喜歡這一集,一個理想與愛情的纏綿悱惻的故事。可是,這個真沒有,原著裡唐僧從頭到尾很堅定,女兒國王是個很豪爽的辣妹,不是電視裡這個溫柔小女人樣子,而且女兒國也不是個溫柔鄉。

    還比如:

    這四個形象,都多少有出入。

    其實猴子就是猴子,兩腮無肉瘦小枯乾,扮相沒這麼俊美;

    豬是頭長獠牙腦後有鬃的野豬,電視劇裡明顯是頭家豬;

    沙僧濃眉大眼一臉的正義,演個大俠都不用化妝,其實原著是個晦氣臉,人見人怕那種;

    唐僧外表挺符合原著,但是整體形象在電視中極其偉光正,而原著裡其實是個很普通的人,有人的很多缺點:膽小怕事,先入為主,固執己見,嘴裡尖酸刻薄,等等。

    而且,猴子和唐僧兩人,電視劇裡一個得道高僧,一個頑劣猴子,原著中恰恰相反

    ,唐僧經常出現懦弱、失落、沮喪等情緒,猴子就用佛法點化,一路上唐僧在猴子的教導下長進不少。到底誰是師誰是徒啊……

    再再比如:

    三打白骨精是老西遊當中非常精彩的一集,令人印象極其深刻,但其實原著裡並沒有花費很長篇幅描寫,電視劇本對這一段進行了很大程度的填充,使之成為一個非常豐滿的故事。

    類似改編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

    至於如何評價這些改編,四個字:

    合情合理

    現在每天陰謀論的解析著西遊的各位,批評86西遊(實際是82年開拍的)不符合原著或者太膚淺像兒童劇的時候,想沒想過西遊記開拍和播出的三十幾年前,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樣的?

    1977年剛恢復高考,之前經歷的十年浩劫不用我詳述了吧。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理論,人們對於目不暇接的外來文化衝擊還處在瞬時接收巨大資訊量的麻木狀態。人們在忙著分辨對錯,在忙著“

    給開啟的窗戶關紗窗

    ”,那場浩劫抹除了太多的文化痕跡,讓人們丟失了很多東西,讓人們無所適從,整個國家的文化記憶在慢慢地甦醒。

    在這個時候,1982年西遊記開拍,在那個國家精神和文化百廢待興的時刻,你覺得它承載著什麼使命?它把西遊原著裡的東西不加修飾的表現出來,會對社會起什麼作用?

    可能嗎?

    所以,美化唐僧,弱化玉帝,去掉了那些師徒間的勾心鬥角互相奚落。西遊原著的有些內容,不適合當時的社會和民眾,那時的電視媒體,也是要面對廣大的群眾,和現在的自媒體想自己怎麼玩別人管不著,開個影片可以直接表演脫衣服,誰都能寫首歌罵罵看不慣的社會陰暗面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改編是必然的。

    86西遊的改編,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恰當且出色的。

    它在完成了歷史時代賦予的特殊使命的同時,也完美呈現了當時民眾心中所渴望的一眾經典的藝術形象。作為原著粉的我,深知這部電視劇在深度上與原著的差距巨大,但我仍將它奉為經典,並且,我要告訴站在三十幾年後的今天的文化觀點上批評86西遊的技術缺點的人說一下:如果沒有86西遊,你也許根本就不會有興趣有機會有條件去讀西遊原著和讓你奉為神作的那些改編小說和解讀文學。文化進化的方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更高更遠去看,而不是走過前人鋪的路之後回頭否定前人的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歷了該經歷的人生感悟,如何面對那些出現的真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