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東漢末年,漢室垂危,群雄逐鹿,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連年征戰不休,比拼的是雙方的實力,誰的實力雄厚,誰就可以獲勝。然而,有五場大戰比拼的卻是雙方的運氣,誰的運氣好,誰就可以獲勝,到底是哪五場意想不到的好運之戰呢?

    第五:魏滅蜀之戰

    公元263年,司馬昭令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征討蜀國。當時蜀國雖然早已衰落,連年征戰,後主劉禪荒淫無度,但是還有大將姜維、廖化、霍弋、羅憲等名將,足以擋住魏軍的多次進攻。魏國發動大軍征討蜀國,也不是以滅蜀為目標,司馬昭只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順便樹立他的威望,為下一步代魏做準備而已。鍾會大軍久攻劍閣不下,已經失去信心,準備撤兵,鄧艾突發奇想,想偷渡陰平,直入蜀國腹地,與鍾會前後夾擊姜維蜀軍。但是鄧艾的想法被人們所嘲笑,認為鄧艾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蜀國早已是強弩之末,鄧艾成功進入蜀漢腹地,陷江油,戰綿竹,到達成都城下,後主劉禪綁著自己出城投降,蜀漢遂亡。司馬昭、鄧艾、鍾會、姜維等人,誰都沒想到,蜀漢這麼容易滅亡。蜀國諸葛亮、姜維十幾次伐魏,魏國穩如磐石,而魏國僅僅發動第二次征討蜀國之戰(第一次是曹爽伐蜀,無功而返),蜀國就滅亡了。鄧艾運氣太好了,一戰成名。

    第四: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劉備是進攻方,曹魏夏侯淵是防守方,雙方勢均力敵,僵持數年,誰也奈何不了誰。蜀國老將黃忠突然找到突破口,奇襲魏軍陣地,出其不意斬殺正在修補鹿角的魏軍主帥夏侯淵,魏軍潰敗而逃,奠定了劉備一方的勝利。

    如果不是曹營主帥夏侯淵突然戰死,漢中之戰雙方再打三五年也可能分不出勝負,劉備也無法奪取漢中。

    第三: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從曹袁雙方來看,無論是兵力、地盤、勢力來看,袁紹均佔據優勢。尤其是在戰爭中後期,曹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早已在崩潰的邊緣了。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曹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在叛袁的許攸的幫助下,奇襲袁紹糧草大本營,一把火燒了袁軍的糧草,奠定了勝利。可以這麼說,曹操贏得非常僥倖。

    第二:水淹七軍之戰

    關羽憑啥被稱為水陸兩棲作戰奇才,他最主要的戰績是白馬之戰和水淹七軍之戰。其中水淹于禁七軍,堪稱水戰中的經典。即使周瑜復生,也不過如此。

    關羽是山西人,一個標準的北方旱鴨子,在到荊州之前,從沒接觸過水戰,他擅長的是騎兵作戰,如千軍萬馬之中斬顏良。然而,關羽是一個軍事天才,在到達荊州後,接管了水軍,經過數年鎮守南郡,深諳水戰之道,成為一個優秀的水陸兩棲作戰奇才。他利用漢水暴漲的時機,水淹了于禁和龐德的七軍,差一點就淹塌曹仁的樊城立下不世之功。關羽之所以能夠水淹七軍,老天也在幫他,連續十幾天下暴雨,這才有了水淹七軍。換句話說,是老天幫了關羽,幫助關羽水淹了于禁七軍。

    第一: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一樣,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同的是,曹操從人少的一方變成了人多的一方。此戰,如果單論雙方人數、戰鬥力,毫無疑問曹軍佔據極大的優勢。

    然而,由於周瑜和諸葛亮運籌帷幄,先後使出一系列計策,扭轉了勝利的天平。如果不是蔣幹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曹操也就不會殺了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如果不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和借東風,周瑜的火燒赤壁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周瑜赤壁之戰之所以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曹操,正好刮來東風(諸葛亮提前算出來,只是故弄玄虛借東風)這個好運氣不可忽略。

    結語

    戰場上,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有人天生運氣好,能夠化險為夷,轉敗為勝。以上五個令人意料不到的好運之戰,便是如此,突然飄來一個好運氣,就可能改變戰局結果。其中運氣最好的是赤壁之戰,突然風向轉變,刮來了東風,使弱小的孫劉聯軍戰勝了強大的曹軍。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 2 # 劉坤忠120

    三國演義中,依照羅貫中先生的神來之筆,當然是三大戰役中有意料不到的好運,決定了魏蜀吳三家之間的命運。。。首先是官渡之戰,為了彰顯曹操的統帥能力和軍事才能,把袁紹的勢力突顯得十分強大,對比曹操力量十分懸距,曹操在戰前還十分猶豫,在郭嘉和荀彧的準確判斷下才決心一戰。其實曹操當時的地盤比袁紹大,兵力比袁紹多,不過當時河北軍兵精糧足,曹操軍心渙散,嚴重缺糧倒是真的。。。勇猛的河北先鋒大將顏良連斬曹操二將,又速敗徐晃,曹軍慄然。但後來請來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重挫袁紹。但袁紹勢力尚存,決心孤注一擲,

    與曹操決一死戰,曹操還是有點心虛。恰好袁紹眾多謀士爾虞我詐,爭相邀功,審配檢舉了許攸兒子在冀州貪贓枉法。許攸又是曹操發小,常在袁紹面前嘮叨,雖然許攸很有才能,還是遭到袁紹的嚴厲訓叱,許攸知袁紹成不了大事,乾脆投曹操吧。曹操聞許攸來投,赤足相迎,知大事可成。許攸為袁紹重要謀士,深知袁軍機密,許攸建議曹操襲擊袁紹糧草重地烏巢,曹軍火燒烏巢,並斬大將淳于瓊,袁紹在官渡一敗塗地,曹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運。。。赤壁之戰,曹操聲勢浩大,東吳怕了,諸葛亮代表劉備過江結盟,戳力同心,共破曹操。周瑜與諸葛亮心有靈犀,用火攻曹軍,但周瑜不知天文,不識地理,為無東南風發愁。好在諸葛亮坐鎮東吳,周瑜派魯肅隨時向諸葛亮探索戰事,周瑜無奈,只得請諸葛亮借東風相助。劉備在荊州也沒閒著,打探曹軍情報,阻止曺軍陸路南下,孫權劉備赤壁之戰雙方付出了3/5與2/5的兵力,諸葛亮給東吳帶來了好運,但赤壁之戰劉備方毫無寸功,至今無人認同,還有天理麼?諸葛亮的付出,至使周瑜豎子成名。。。彝陵之戰,蜀軍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先後大敗孫桓、周泰韓當,東吳震驚。孫權求和不成,只得最後派儒將陸遜迎敵。陸遜堅守不戰,來煩躁劉備,使劉備決策失誤,屯兵七百里避暑,還是陸遜利用東風,火燒連營。至使陸遜挽救了東吳,自此聲名大震。彝陵之戰是陸遜遇到了年老心亂的劉備,關羽張飛之死使劉備神志錯亂,在軍事上出現了致命錯誤,使陸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運,若是劉備趁勝佔領宜都丘陵地區,前面就是一馬平川,直達荊州,陸遜又怎能阻止得了蜀軍的攻勢呢?劉備若是得了荊州,會向東吳縱深推進。要是陸遜遇到諸葛亮統軍,肯定就不會有好運,會被揍得臉青鼻腫,只能俯首認命。

  • 3 # 中行偃

    《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根據《三國志》,《曹仁傳》、《武帝紀》、《于禁傳》、《龐德傳》、《曹植傳》、《關羽傳》、《溫恢傳》以及《資治通鑑》記載:

    《三國志·溫恢傳》: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三國志·武帝紀》: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三國志·曹植傳》: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從以上記載中發現,關羽初戰襄陽受阻後(會蜀將關羽猖獗為寇,常御之,羽不能克),並沒有馬上轉向樊城!而是在曹植喝醉了不能受命的情況下,曹操令于禁、龐德前往增援曹仁,並先與關羽交火:

    《龐德傳》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此時的孫權尚在合肥發起進攻。溫恢意識到了!合肥並不緊要,曹仁的襄樊才是危機重重。因為,大水已經來臨且就起自樊城。但是,曹仁卻大意了,這就成就了出乎關羽意料的天大的好運!!!

    《三國志·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

    怎麼會形成這種局面呢?曹仁可是不可多得的天人級戰將,何以犯下如此荒唐的錯誤?

    《三國志·龐德傳》: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資治通鑑》:仁使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樊北。

    如果說曹仁沒有意識到大水將要來臨,情有可原。但是,明明是他知道可能會出現大水?見:

    《三國志·龐德傳》: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

    龐德軍至少是有小船的!!!說明曹仁做了一定的準備。然而,這個準備和不做也沒什麼兩樣,準備的不夠充分才導致了于禁、龐德遭受水淹。

    《三國志·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

    到了這個份兒上,根本就不用打了,關羽坐享其成!就剩到水裡去撈俘虜……。唯一一個在大堤上抵抗的龐德,手下的將領們也紛紛地投降(吏士皆降),《三國志·龐德傳》:“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連續十幾天的洪水早就把于禁、龐德的大軍泡爛了。

    關羽擒于禁、斬龐德之際就是兵圍樊城之時。于禁、龐德地處樊城以北,所以關羽乘勢就把樊城給包圍了。

    正如司馬懿所說:“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

    誠如是,一個擁有絕對優勢兵力卻連呂常鎮守的襄陽都拿不下來的關羽,何德何能何以擒于禁、斬龐德、兵圍曹仁且威震華夏呢!

    除非是有意料不到的好運之戰。

  • 4 # 茫茫長夜

    夷陵之戰,是孫權意料不到的好運之戰。

    赤壁之戰是劉備意料不到的好運之戰;劉備窮怕了,一直以來窮的連插根燒火棍的地方都沒有。這下好了,揀了些戰利品,什麼矛呀盾呀,就連臭襪子也不丟下,只要是能用的傢伙全都要啊,什麼都可以揀,就連這個荊州也一起給揀了。

    司馬懿的好運之戰,莫過是上方谷的一把大火沒把他燒死,好運就好在老天為他下了一場及時雨。

    諸葛亮的好運之戰,莫過是一出空城計了,竟活脫脫地忽悠了司馬仲達。哈哈哈

  • 5 # 小駱叔叔

    基本沒有了,每一場戰役結束,我看到的都是士兵的生命的結束,家中的婦孺又少了一個親人……處處皆是不堪回看的場面

  • 6 # 古河洋橋

    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古代,我們想一想,一個人被刀劈斧砍,是怎樣慘烈的狀況。“上兵伐謀”,“上兵止戈”,“止戈”合起來就是“武”。回到主題,所謂好運之戰,也是建立在實力之上,“時來運轉”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曹操的官渡之戰,是因為袁紹集團的官僚主義嚴重--互相拆臺,曹操集團卻是上下一心。劉備孫權的赤壁之戰,主要原因是曹操“名不正言不順”,當時,大部分尊儒尊孔的讀書人都不站在曹操一邊。

  • 7 # 中林之木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大生死決定性戰役,最好運的是《夷陵之戰》。為什麼?《官渡之戰》其中有張合的應對和阻撓,只建議大軍救烏巢糧草的建策關係重大,還有烏巢主將不喝醉酒,曹操若得不到情報等,有著各種條件混雜在一起,比較複雜。《赤壁之戰》首先要有黃蓋到前線示察看出曹軍問題,看出用詐降和火燒好。曹操等眾兵將又太樂觀了把“黃蓋降軍“當自己人了,情願讓他們靠近。既便吳蜀不用燒,曹等把大船鎖連在一起,行動不便,真打起來也易被吳軍逮著機會,所以當中也需要各種因素的集中才方便行事。唯《夷陵之戰》一把火來的最便當,人不睡覺肯定不行,只等蜀軍半夜睡著了,按風向放一把把的火;就讓他們亂的連衣服也穿不好,就得慌亂的四散逃命…,所以簡單實用一些。只需蜀軍布廣哨,他們難得逞,可是劉備忽視了,從此也一蹶不振,身體也垮了,一切走到終點。其它戰役比如動水需要把水源集中,傾瀉而下,敵人才跑不脫。漢中退敵,殺一主將還有他將補上,需兩軍全面“競爭競技"結果。賺敵人上當麼,還有醒著的曹休無他人"指領",自己也意識模糊…。總之;得"千車"也罷,俘萬軍也罷,都趕不上正好打至敵人主公不行了,劉備身體先垮臺了,難以翻盤。

  • 8 # 夏雨風

    三國演義中,"三個皮鞋匠,湊成一個諸葛亮"。原來真有原型。

    草鞋匠劉備和殺惡霸的"殺人犯"關羽、手握殺豬刀的張飛,三人響應幽州太守劉焉"勤王令","勤王令"任命盧植、皇甫嵩、朱雋為將,號令天下勇士投入沙場之中。劉關張三個帶領一個營的敢死隊衝鋒陷陣。

    三人出道即巔峰,連續在戰場中屢立奇功,還為董卓解了圍。劉備在戰場中遇見恩師盧植時,已被朝廷冤入囚車,張飛欲救,劉備止住了:"朝廷自有公論,何必造次?"

    劉備因戰功只列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因不滿督郵傲慢、挖苦和索賄,索興鞭抽督郵,辭官而去。投奔了朱雋。

    在同窗好友公孫瓚推薦下當上了平原令,又帶進了十八路諸侯同盟營。

    董卓前鋒華雄在氾水關,一夫當關,萬夫莫擋。已連續斬殺各路先鋒,氣勢正旺,無人敢上。

    做為嘉賓加座的劉備手下關羽冷笑眾人:"區區一個華雄,何足道哉!"

    眾人皆驚,當聞知僅是一個馬弓手,仍群嘲帶罵,甚至要打出總部。唯前敵指揮官曹操欽佩,捧酒激勵。

    關羽大聲說:"待我斬了華雄,再喝不遲!"

    馬蹄聲去,鼓樂齊鳴。鼓樂未終之時,關羽已手提華雄首級歸來,其酒尚溫。

    華雄自恃華刀蓋世,不斬無名之輩,讓其先進攻,殊料關刀神武,快似閃電一擊斃命。

    十八路同盟營眾諸侯看得目瞪口呆,一個游擊隊的馬弓手,竟能百萬軍中取上將軍頭顱如囊中探物,羞煞眾人。劉關張斬露頭角,一下平步青雲。劉備就此迴歸皇叔,關張身價百倍,名震天下。

    不是金剛身,怎敢充先鋒。

    關羽有神運,妙殺一華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柯,女生。起名。清新有氣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