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店好生意
-
2 # 水果店早讀課
開水果店能有多少的利潤,怎麼把水果店的利潤做得好一些。只要是開過水果店的人都知道,現在開水果店的利潤不一定大,甚至很多基本上都是微利,勉強生存而已,而且很多是負利潤,艱難地維持著。
雖然現在吃水果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開水果店的人也越來也多,競爭也越來越大。水果店行業,比較簡單粗暴,也是比較愚蠢的就是相互打價格戰,反而導致水果店利潤越來越薄,很多做水果的人也越來越難做。
特別經過疫情之後,整體的行情都不如以前,行業景氣要恢復都還要有一定的時間。我這裡行業裡面的人,基本上都在說不太好做。
所以如果說想新開水果店的人,如果還認為現在開水果店利潤很大,這種想法太不合適了。現在開水果店想做好利潤,都要兼顧成本與市場行情,能做到30%的淨利潤已經是非常的不錯了,大部分都在20%以下,也有很多人基本上沒有利潤,直接一直虧,一直在找突破口,如果找不到基本上也是關門了。
而水果店的利潤能不能做好,大概要考慮兩個因素。
一個是成本。除去前期房租,裝修,採購一些固定常用工具,裝置的成本,日常運營所消耗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要付工資。水果損耗成本,水果賣不掉,水果週轉慢,天天都壞。活動成本,每次活動不一定能提高銷售,而且每次搞活動要麼就讓利,要麼就送東西,這些都是在減少水果店的利潤空間,要是活動效果沒有做到銷售額利潤大於成本,那麼基本上都是在賠錢賺吆喝。
第二個就是盈利能力。盈利能力首先就是看定價,水果的定價不可能一刀切。很多人認為水果利潤很大,就是可以對半定價,或者以為可以翻倍定價。就現在的行情來看,你想做到平均翻倍或者50%的毛利,想想就行了,一家新店想做到這樣的成績,非常難。
而水果的定價本來就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定,比如說自己想賺30%,就直接加價40%,然後扣除相關的成本10%,就做到了30%,這完全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定價,去試過就知道了,顧客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賣得動,直接就反應了定價失敗。
在定價上,首先就要出去走走看看,看什麼呢,看別家怎麼賣的,每個品類價格多少,多看幾家,第一,可以看出別人家的定價範圍,第二,可以知道周圍顧客的消費能力,消費價格接受水平。而且出去走走不僅僅能看到價格,還有其他經營的思路借鑑對比,所以開水果店不要悶頭想。
定價第二個要看自己選品能力。選到好貨是開水果店的基礎,什麼甜度,什麼酸度,果面怎麼樣,果子大小怎麼樣,這些自己都要慢慢學。選水果都是嚐出來的,都是看出來的,多跑批發市場很有好處,很多人很喜歡找網上的渠道,其實有不一定好,在選品這件事情上,成長速度絕對多跑市場的人學得快。為什麼選品跟定價有關係呢?因為如果鮮度好,甜度都很不錯,價格相對賣高一點,顧客都會接受,而水果店的利潤就相對要好一些。而天天都比價格,賣次果的店,利微口碑差,這不是個長久之計。
還有看水果店的利潤能跑多少就是看水果店的營銷手段。搞營銷,搞渠道都要很大的精力,不是說搞了就能把利潤做高,不一定。迴歸到生意的本質,就是收益減去成本,當投入的下去的成本,帶不來覆蓋住的收益,基本上就是虧的。搞營銷哪些成本呢?隨便說一說,比如說建群,每天都要促銷文案,圖片,處理訂單,售後,這些都要人力人本,文案要有人去寫,圖片要有人去做,客服要時刻有人去回覆。再比如線下活動,搞店內活動場景,前期宣傳材料,活動方案設計,贈品讓利等,都需要付出精力。如果一家店就兩三個人,線上線下一起搞,絕對每天都要累趴下。
總結一下,現在行情上,新手開水果店能帶來很大利潤的概率都不大,能保本存活下去就很不錯了,顧客需要養,老客養起來,利潤會慢慢做起來,新店有很多的未知經驗要總結學習,前面不要抱太大希望,心態要放好。
-
3 # 雜貨店老趙
首先做水果生意還是可以的,在前幾年我就有這個想法,我有幾個朋友現在做了水果生意,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下面我來告訴大家。
當時他們就是去考個駕照,買一臺小型貨車,他們的進貨渠道主要是在大型水果批發市場裡面,有可能去到水果產地,兩三百公里的地方拉貨。這樣相對來說價格要便宜很多,而且他們是拿車子上面賣,根本就不要卸下來,每天就拿到一個地方賣,賣不完了,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我朋友他是江西的,他在廣西這邊娶了老婆,之前他是開貨車的,然後他覺得貨車生意不好做,把貨車賣掉以後就買了一個五菱巨集光的那個貨車來做水果生意。
這幾年做的還是比較好,我看他兩口子在賣水果,而且他賣水果,這幾年又買了一套房子。他告訴我是這樣的,他說賣水果的話,你必須要到源頭源產地拉水果,或者去那些大型批發市場拿第一手價。
水果這個東西,它就是有一個不好的原因,就是開始賣的,你賣的水果是新鮮的,後面賣到最後一定要是大甩賣,便宜虧本賣。所以賣水果賺錢是坐在前面新鮮的價位上面,為什麼像一些芒果,拿來的是兩塊錢1斤,之前剛開始賣的時候要賣五塊,最後便宜虧本賣的時候一塊錢都要賣掉剩下那一點。
水果生意是可以做的,而且是一個相對來比較單一品種,不是那麼複雜,關鍵是你自己要能吃苦去擺攤的話,每天要起早貪黑,利潤空間也是很大的。
-
4 # 電商小靈
核心:水果生意可以掙錢,而且利潤非常高,很少有利潤可以像水果一樣可以超過30%,甚至50%的小產品。
水果貴的原因不是大家傻,也不是賣方市場整體控制得好。而且水果的應季週期太短,而且不耐運輸,損耗太大,所以天然的拉高的成本價以及表面的利潤。
水果生意的一條曲線,還是小買賣的時候很好掙錢,一旦上規模虧的概率很大。
三個環節:品控、損耗、銷售。每個環節出問題,都可以讓這個表面掙錢的生意虧本。
1,品控
口感、果實大小、果實色澤,這是不可控的,同一棵樹下來的水果口感都不一樣,更不要說批發了。
2,損耗
多數水果不耐運輸、不耐儲存是所有人的共識。10斤果子壞了1斤很正常,但是你1斤的損失,可能就需要5斤的銷售來彌補。
3,銷售
4,總結
我說水果生意小規模時可以掙錢的原因就是數量少,變數可控。產品品質和損耗都能控住,就算有點問題,都不影響整體結果。
-
5 # 釐生商業策略
做水果生意,利潤如何?回答是:從商超角度,進行專業的分析一下水果生意的利潤。
第一、水果的分類沒有做過水果生意,或者正在做水果生意的人,也未必很仔細的關注這個問題,實際上,水果的分類還是比較有必要的。
水果從種類上可分為:瓜類、柑橘類、漿果類、核果類和仁果類等。比如常見的蘋果,就屬於仁果類,葡萄則屬於漿果類,桃和杏則是核果類等。還可以按照季節分為:四季果、時令果和熱帶果等,比如蘋果就是四季果,冬棗則是時令果等。
這樣分類雖然比較複雜,但是從水果的管理方面卻是提供了較大方便,比如在水果陳列的時候,可以根據分類進行陳列。在控制損耗的方面,也有所區分。
第二、水果的利潤如何這裡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批發商,一種是終端店。較為合理的毛利分配是批發商毛利率在15%—25%左右,終端店也就是超市或者市場,毛利率在20%—35%左右相對合理。
水果雖然看起來毛利率不算低,但是其成本和損耗是比較高的。這裡成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房租:這是經營水果必須的場地,如果是批發商還需要做成凍庫,這就讓一部分想經營水果批發的人,提高了門檻,進而退出了這行。
物流成本:這裡主要指批發商,至少要投資貨車,還要配備相關的司機。當然也有自己開車進貨、送貨的,有朋友做這一行,經常看到其發信息,比較辛苦。
人力成本:如果是店鋪,經營一個60平以上的水果店,至少得3、4個人才行,夫妻店尚可,如果換做全是招聘的人員,可想而知,費用非常的大。
損耗:水果的損耗範圍在銷售額*5%左右算是比較好的,有的高的可以達到10%。實體水果店一般都會對賣相不好的水果進行清倉,出清的價格大部分都是負毛利的。
銷售:批發商主要看其網點的多少,水果店則需要看客流量和客單價,一般情況下平均客單價在15—25元左右。要想達到一天銷售2000元,每天的客流量也要七八十人,除非選址在學校和醫院,客單價和毛利率才會有保障。
綜述,水果屬於生鮮類。保質期較短、儲存和管理較嚴格,而綜合毛利率不高,對週轉效率有較高要求,扣除上述各項費用後,水果的利潤還是很低的。
-
6 # 芳華1982
水果生意利潤不錯。但是要注意進貨與壓貨,有些水果利潤高,但是保管不易,並且佔用資金會大。還有,經營場所的位置很重要。如果選擇做了,就加油,不要怕吃苦,有些經驗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時間長了就知道怎麼進貨才更容易賺錢。這世上賺錢的方法很多,踏踏實實的,勤勤懇懇的,都會多少賺到。
-
7 # 厚金說
水果生意可以說是2010年“突起”的一個新商業模式,並且逐漸深入城市的各個角落,以連鎖、品質為主。那麼,做水果生意的利潤,到底如何呢?
一、水果生意看看各個環節的利潤率。通常水果到達消費者手中具有的環節是:產地種植戶-承銷商或者水果販子-批發商或者地域經銷商-零售商店-消費者。其中,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率都不同。承銷商或者水果販子將手中的商品銷售給批發商、地域經銷商的毛利率約在10%-25%,批發商、地域經銷商將產品供給零售商店的毛利率大約也是15%-30%,零售商店將產品賣給消費者通常毛利率能夠達到40%-60%。
整個環節的銷售數量、速度不同,所以呈現著各個環節的毛利率不同。承銷商或者販子的銷售量大,並且售賣速度很快,所以毛利率會低一些。批發商賣給零售店的速度與數量在下降,可能存在著一些損耗,所以毛利率也會升高。而零售商呢?零售商的售貨速度就更加慢了,甚至可能存在20%的水果損耗。
做水果生意,各個環節不同,利潤也就不同。
二、水果生意的零售商,有著大商機。從毛利率的角度看,零售商的毛利率其實是最高的。但是,從銷量的的角度看,承銷商或者水果販子的毛利率是最大的。在這種背景下,生意需要對比。對比什麼呢?就需要對比各自的優劣勢。個人認為,各個環節能夠改進的:
1、承銷商、批發商等,如果能夠走進零售市場,勢必能提高自身毛利率水平,擴大收益;
2、零售商日常售賣的量並不大,如果能夠提高銷量,勢必能提高收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生意人都能接觸到承銷商、批發商環節,特別是在如今成熟的市場中,就更難“站穩腳跟”,一則是沒有貨源,二則是沒有銷售的網路,初入者很難生存。
而對於零售商呢?個人的觀點,具有著大商機。零售商的毛利率雖然高,但並不能真正的“落袋為安”。為何呢?就是因為存在水果的損耗,以及同等時間下的售貨數量少,真正能夠賺到的利潤大概也就25%左右。
所以,要想提高利潤,只有將這兩點更好的解決,才能更好的創收、盈利。
三、零售商的利潤如何提高呢?現在是什麼時代?是資訊化時代,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每一人都有手機,更有自己的移動網際網路“世界”。要想提高零售的銷量以及利潤,就給搭上移動網際網路。
1、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能夠幫你銷售更多的水果。
在日常銷售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新增朋友的方式,一則是能更好的聯絡客戶,二則是能更好的促進銷售。
通過滾動宣傳的方式,能夠告訴周邊甚至是其他地域的朋友,自己有哪些產品。久而久之就能夠培養相互之間的信任關係,客戶也會經常來訂購水果。有效的提高零售銷量。
2、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能夠幫你消化可能損耗20%的水果。
移動網際網路之下最有利的則是資訊,你有怎樣的資訊能夠被其他人快速的知曉。不管是新商品到來還是做促銷活動,都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宣傳,進而達到最大化的銷售效果。
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新增好友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提高銷量以及消化可能面臨損耗的20%水平。這樣也就能更好的提高自身毛利率以及銷量。
四、水果零售商的成本,需要壓縮。現在城市裡的水果商店,呈現著低、中、高檔。從趨勢的角度看,會越來越偏向於中高檔水果店。
做水果生意,除了水果的成本還有裝修店面開店的成本。如果是才入行,個人建議不要著急著開店,先尋找一些客源出來,然後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畢竟做生意是做的客源。
開店的成本高。十年前,開水果店只要擺個攤位就可以了。但是,現在人們都講究品質、享受,所以對於裝修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家水果店的裝修費用以及租門面的費用動輒十萬、二十萬、五十萬。這樣的成本較高,還不如用於前期水果質量以及開拓客源方面。只要客源足夠多,生意也就越來越好。
並且,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進行銷售,能夠打破地域性,更加能夠精準銷售,並且可以通過物流發貨。只要客源穩定,開家體面的水果店也是遲早的事情。在前期時,可以先開拓客源,將水果的利潤做出來。
總結:水果生意的利潤要看從事的哪一個環節,每一個環節的利潤有不同。當然,承銷商、批發商往往對於初入者的門檻高,現階段並不容易成功。從毛利率的角度看零售商的毛利率高,但對應著也有自身的問題,只要將問題、困難解決好,也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重要的是開拓客源、維護客源以及保證水果品質。這樣才能真正的保持高利潤以及長久受益。
-
8 # 合偉說
雖然水果是現在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每天都要吃的,銷量很大。但是也伴隨著利潤低、競爭激烈、損耗大、房租高的問題。此外水果的貯藏成本比較高,保鮮期極為短暫,一旦貨物積壓賣不出去,損耗就大了。
具體分析如下:
1.應季水果利潤低應季的水果就靠銷量來盈利了,屬於薄利多銷。並且很難提高價格,因為這些常見的應季水果顧客都很清楚大概價位是多少,你賣貴了人家扭頭就去別家了。
2.反季利潤高與衣服的反季大促銷賤賣不同,水果蔬菜之類的,越是反季越是珍貴,價格也就越高。因此這中間的利潤就比較可觀了。
3.國內水果利潤低跟應季水果一樣,國內的水果比較常見,並且供應量充沛,基本上處於買方市場,因此價格很難提高,利潤低。
4.進口水果利潤高進口水果供應量有限,處於賣方市場。像榴蓮、車釐子這些水果,價格往往很高,中間的利潤相對就高了。
水果店屬於傳統行業,屬於無技術門檻行業,這樣的行業都是微利。所以怎樣想辦法升級,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可以。
單純的只是靠賣水果肯定是難以大額度盈利的,可以考慮將產品升級,例如鮮榨果汁與新鮮水果售賣同時進行,如此一來,利潤肯定能有所提升。
-
9 # 多多說錢
要說水果生意利潤怎樣?如果是春夏季,尤其是南方這邊,利潤達到30%—50%是沒有問題。前提是你的水果要會包裝,地段要選的好,水果要選的符合大眾口味或者當地少見少吃的到的。就拿深圳這邊的城市來講吧,晚上沒有城管執法,各個人流量大的路口幾乎都可以看得到賣水果的攤販。他們銷售也很簡單,就是拿個牌子寫著價格放在水果中央。特點非常鮮明,XX塊XX斤。多買更便宜。而且大部分乍一看覺得很便宜,實際上和超市裡的相比,就便宜一塊到幾毛,或者根本就沒有便宜。比如你在超市,獼猴桃論個買,1.5到3塊一個。但路邊的攤販是10塊一盒(一盒7個左右)。人們會更願意買路邊的水果,除了便宜這個因素,還因為這樣的水果促銷模式其實是利用了路人的消費價格預期心理。讓人會有錯覺,以為自己見到了大便宜。其實仔細算下來和超市的也沒差多遠。像前面提到的獼猴桃,算下來價格,每斤大概就是6.5塊。所以如果是按斤算,就會有人覺得貴,不會買。這就是利用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順便還把水果包裝一下的結果。
-
10 # 森果
很多水果老闆不會計算店裡的利潤,利潤不只是一個數字,背後是有很多很多細節點需要核算的。
毛利核算月毛利=月銷售額*月毛利率
通常我們在水果定價的時候,會按照市場平均水平定價30%,各個果品的定價毛利率並不統一,有高有低。
這裡面去掉的部分就是損耗的部分。
老手在細節控制上,損耗控制的比較好,可能只損5個點,甚至更低。百果園對外宣稱是4個點的毛利。
新手入行,做的低毛利率的大有人在。這個榴蓮開口了沒人要,自己吃了吧。一個月下來,自己吃掉、扔掉1萬塊很正常。
舉例:月銷售額18萬,月實際毛利率30%,毛利5.4萬。
備註:實際毛利率是根據你的進貨款和銷售額計算出來的,這個月我總共進貨12.6萬,銷售額18萬,月初的庫存和月末的庫存基本一致,沒有庫存的變化和充值之類的變化,那麼你的實際毛利率是(18-12.6)/18,等於30個點。
當然,這是最基礎的人工計算方式,很多水果的庫存是沒辦法這樣統計出來的,這時需要用到一款專業的水果收銀軟體統計出進銷存,以及毛利的資料,從資料看出經營中需要改進優化的點。
利潤這個月我能不能保本,取決於你的毛利能不能覆蓋住你的成本。也就是說,銷售額*實際毛利率-成本=多少?
一個月賣了18萬,實際毛利率30%,一個月能做到5.4萬的毛利。一個月房租9千、水電3千、工資1.8萬(5個人的配置)、雜費1千,總成本是3.1萬。
那麼我的淨利潤是2.3萬,這裡面不包括你自己的工資。
做生意不是憑感覺,特別是水果行業,一切都要用資料說話。希望這些分析對你有幫助。
回覆列表
我這個號基本只聊開店相關的事,我的綜合觀察,賣得比較好的水果攤毛利是在45%左右。
我看網上有很多人說水果的毛利是在35%,也有的人說是50%,這個完全可以理解,水果屬於易損耗品,毛利的大小取決於進貨渠道、售賣速度、售賣策略當天銷售量!不同的攤位,自然毛利不一樣!
為什麼有些攤販可以賣出40%的毛利呢?
一是進貨量越大,進價越有優勢,這個是顯而易見的
二是賣的速度,一般來說,剛拿貨的水果最新鮮,品相最好,賣價最高,可以達到50%以上的毛利,到中間環節,需要適當的降價,也就30%左右毛利,到最後尾貨,一般只有10%的薄利,甚至虧本甩賣,儘快處理,然後就是徹底的損壞貨,只能扔掉,是店家實實在在的損耗!
所以,你的店面位置,客流量大小,客戶基數,競爭大小都會影響到果攤的水果售賣速度,這會直接影響到毛利!
三是售賣策略,有些店就比較呆板,拿到貨,根據市場定個價,然後從早到晚的賣,但是呢,有些店家就會根據客戶人群,改變售賣策略,提高毛利和營業額!
反季節水果和進口水果自然品質更好,賣價更貴,毛利更高,他可以做成果盤,重點賣給哪些更注重口感和視覺的年輕上班族,可以突出營養賣給那些社群寶媽們!是不是?
有些果攤老闆會每天準備一款當季熱銷產品超低價引流,比如冰糖橘,別人市場賣價3元一斤,他準備300斤,直接送,只要在本店買水果滿20元,每人送2斤!因為價格非常規,容易引起圍觀,從而帶動更多的人進店,實際上300斤的進貨成本只有450元,但是可以誘發150人次的購買,帶動的是幾千元的銷售額!
所以說,同樣是半價進貨,不同的人去賣,不同的位置去賣,不同的店面去賣,毛利都是不一樣的!
補充說明:整個回答我一直說的是毛利數值,毛利不等於純利,真正落入店家口袋的錢才是純利,這個有得考慮到店鋪租金、僱人多少、運營雜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