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獵奇動物社
-
2 # 吳哥玩遊戲吶
鱷魚是這個世界上最兇猛的生物之一,在淡水中可以說找不到鱷魚的對手。中國的揚子鱷看起來非常的可愛,其實它也是個十分兇猛的生物。鱷魚見證了地球上大多數生物的演變,遠古鱷魚個頭都十分的巨大,那麼巨型鱷魚的代表普魯斯鱷和帝鱷誰厲害呢?
帝鱷魚生活的那個時代,是恐龍統治的時代。恐龍到哪都是飛揚跋扈的,在陸地上它們幾乎沒有對手,不過水中霸主是身體巨大的帝鱷,堪稱史前五大恐怖鱷魚之一。帝鱷喜歡生活在淡水湖泊裡面,陸地上的恐龍想要喝水必須提防著帝鱷的襲擊。它喜歡潛伏,伺機
二、頭骨巨大的普魯斯鱷捕殺。
普魯斯鱷是曾經南美洲的霸主,現在南美洲最大的鱷魚凱門鱷在它的面前簡直是一個小不點。普魯斯鱷的身長能夠達到十幾米,身體靈活可以在南美的沼澤裡自由的穿梭。但是它們的四肢卻很短,來到陸地上十分的不靈活,這點和帝鱷有很大的差別。
普魯斯鱷最著名的是它強壯的頭骨,從考古的化石可以發現,普魯斯鱷作為地球最大的鱷魚,頭也是已知鱷魚中最大的,頭大就說明咬合力大。不過,更要命的是,擁有如此咬合力的普魯斯鱷它的牙齒也是鱷魚中最鋒利的,最短的一顆牙齒也有七釐米長,一口下去動物就斷了氣。
三、普魯斯鱷和帝鱷誰厲害
普魯斯鱷和帝鱷各有各的長處。帝鱷是恐龍殺手,它的嗅覺靈敏可以在水中嗅到恐龍的到來,然後一擊必殺。但是相對於普魯斯鱷,帝鱷顯得很單薄,在水中帝鱷肯定不是普魯斯鱷的對手,普魯斯鱷一口下去尖利的牙齒就把帝鱷撕碎了。
來到陸地上,帝鱷魚也不見得是普魯斯鱷的對手。這兩隻鱷魚的外殼差不多厚,雖然普魯斯鱷的四肢短小,在陸地上行動不便。但是在強大的咬合力和鋒利的牙齒面前,再靈活的移動也無濟於事。如果這兩隻鱷魚相遇了,最後的贏家一定是普魯斯鱷。
-
3 # 跑來跑去的牛兒
從體型來說,帝鱷和恐鱷比普魯斯鱷要大,根據爬行動物的特點,普鱷肯定打不過帝鱷和恐鱷。而從身體結構來說,帝鱷類似於恆河鱷,與恐鱷爭鬥,咬合力雖然差不多,但估計是打不過的。
回覆列表
灣鱷的咬合力高達1900公斤,是現存咬合力最大的食肉動物,但是這個咬合力如果放在整個鱷魚家族中(包含已滅絕的鱷魚)就不夠看了,尤其是在帝鱷、恐鱷以及普魯斯鱷這三種史前巨鱷面前,根本就是“關公面前耍大刀”。
那麼,這三種史前巨鱷的咬合力究竟有多大呢?論綜合實力,誰又是最強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三種巨鱷的咬合力
提到咬合力,許多小夥伴認為就是食肉動物犬齒的咬合力,所以斑鬣狗的600公斤咬合力被認為是食肉目下動物咬合力的天花板,但其實咬合力是指動物裂齒在閉合時釋放的力量,裂齒在犬齒後面,通常是臼齒或者是前臼齒,其主要作用是撕裂和切割獵物(犬齒是用來搏鬥的)。
而鬣狗的600公斤咬合力其實就是它的裂齒咬合力,相比較其他食肉目下的動物,鬣狗的裂齒咬合力確實強悍,超過了老虎的500公斤。
不過,像鱷魚這種爬行動物,它們是沒有犬齒、裂齒之分的,它們一共有60-80顆牙齒,這些牙齒大小、長短不一,不過都比較的粗壯,末端相對尖銳,所以它的咬合力就不分犬、裂齒了,就是上下顎閉合時透過牙齒釋放出的力量。
畢竟鱷魚不會像其他食肉動物那樣轉動脖子撕開獵物,它們更擅長咬住獵物的一部分後,翻轉身體(死亡翻滾)將獵物的部分身體扯下來,然後整塊吞下。
弄清楚了咬合力,我們再來看一下三種史前巨鱷的咬合力:
首先是帝鱷。帝鱷又稱帝王鱷,屬於大頭鱷科帝王鱷屬下的動物,它們生活在距今約1.12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帶(當時還不是沙漠)。關於帝鱷的第一塊化石,是由法國的古生物學家兼牧師於20世紀40年代在撒哈拉沙漠發現的,只不過當時只有少數的大型牙齒。
直到1997年,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保羅·塞爾諾(Paul Sereno)才發現了它的部分顱骨,隨著該鱷魚顱骨不斷的被發現,古生物學家們開始了對其正式的研究並且將該鱷魚命名為帝鱷(Sarcosuchus imperator)。
之後,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多個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對帝鱷顱骨的復原發現,它們的口鼻形態類似於長吻鱷,因此研究人員利用形態學、骨骼學以及如今長吻鱷的咬合力與體型的關係,用計算機對帝鱷進行了建模,最終測算出帝鱷的咬合力約為8165公斤(18000磅),這個咬合力數值是灣鱷咬合力的4倍還要多。
其次是恐鱷。恐鱷是短吻鱷總科下的動物,它屬於短吻鱷總科恐鱷屬,生活在距今約8200萬年前-7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也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爬行動物。
恐鱷的化石最早是於19世紀50年代的北美洲被發現的(主要在美國多地),與帝鱷一樣最先被發現的也是恐鱷的牙齒,到了20世紀開始,恐鱷的面板、脊椎、肋骨以及部分頭骨化石陸續的出土,給了古生物學家復原這種史前巨鱷的機會。
由於恐鱷的頭骨結構與短吻鱷非常的相似,所以在建模時,古生物學家們參考瞭如今的短吻鱷,最終也時用計算機建模模擬測算出了恐鱷的咬合力,而結果也讓古生物學家們大吃一驚,因為它的咬合力資料與帝鱷幾乎是一樣的都是18000磅左右(約合8165公斤)。
最後是普魯斯鱷。普魯斯鱷也是短吻鱷科下的成員,而且它與凱門鱷最為接近,所以在生物學分類上,它被列入了短吻鱷科凱門鱷亞科普魯斯鱷屬。
普魯斯鱷最早的化石是於19世紀末巴西的科學家巴博薩·羅德里格斯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發現的,之後它將這種史前巨鱷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在這三種鱷魚中,普魯斯鱷是出現最晚的,它們生活在距今約800萬年-13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關於普魯斯鱷也只是停留在少量的化石碎片上,直到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在南美洲發現了一具相對完整大巨鱷類化石,起初,科學家們主張將其放入恐鱷屬下,但是經過對比後,科學家們發現它與已發現的部分普魯斯鱷化石更為接近,因此,這具化石成為了普魯斯鱷建模的希望。
透過參考現存的凱門鱷以及形態學等,科學家們對普魯斯鱷完成了計算機建模,並且測算出了它的咬合力約為16000磅(約合7257公斤)。
三種史前巨鱷的實力比拼
同樣是鱷魚,戰鬥力的強弱判斷主要有三個參考標準:咬合力、體型以及獵物,所以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做一下橫向的對比。
第一:咬合力。咬合力大小直接關係著在戰鬥中對對手造成的傷害程度,關於三種史前巨鱷的咬合力,我們上面已經說過了,帝鱷與恐鱷不相上下,而普魯斯鱷稍微遜色一些,所以單看咬合力,帝鱷=恐鱷>普魯斯鱷。
第二:體型。透過古生物學家們對這三種史前巨鱷的建模看,帝鱷的體長應該在10-11米之間,體重在4-6噸之間,而恐鱷的體長存在比較大的爭議,不過目前科學界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將恐鱷分為東西兩大類,其中東部的恐鱷平均體長在8米左右,體重2.3噸,西部的恐鱷體長為12米左右,體重6.5噸以上。
恐鱷骨骼復原
至於普魯斯鱷的體型其實爭議也很大,在發現之初,古生物學認為它們的體長應該在14米左右,是已知最大的鱷魚,但是後來隨著化石的不斷被發現,它的體型開始“縮水”,到目前,古生物界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普魯斯鱷的體長平均在10.5米左右,體重在5.16噸左右。
最後是獵物。對於獨居動物來說,捕獵的獵物越大,往往能證明其實力越強悍,透過古生物學對帝鱷所在地質層中的生物研究來看,帝鱷的主要獵物是大型的魚類和龜類。而恐鱷的獵物主要是恐龍,這一點從古生物學們在鴨嘴龍科動物的骨骼化石上發現了恐鱷的齒印就足以說明了。
最後是普魯斯鱷,它更傾向於捕獵大型的脊椎動物,比如南方有蹄目(史前代表動物黑格獸)、異關節總目(史前代表物種大地懶)等等。
總結一下
帝鱷、恐鱷以及普魯斯鱷都是最大的鱷魚之一,也是史前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從綜合實力上看,恐鱷是最強的,因為它的西部種群不但是體型最大的,還以大型的恐龍為食,其次就是帝鱷了,雖然帝鱷的食物沒有普魯斯鱷強悍,但畢竟體型的優勢在那放著,最後就是普魯斯鱷了,它的咬合力墊底,體型墊底,只是在獵物方面扳回一城,但也改變不了綜合的實力較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