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畫中人
-
2 # 大國布衣
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祖母,這裡麵包括了皇帝的嫡祖母、宗法上的祖母和親生祖母,是對還在世的先帝母親(嫡母和生母)的尊稱,先帝在世時,稱皇太后,新帝即位後,晉升為太皇太后。
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主張“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子在整個皇位繼承體系佔據最尊崇、最高貴的地位。所以嫡子繼承皇位,只有皇帝的生母才能被尊為皇太后,繼而被尊為太皇太后,但是歷史上庶子即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庶子即位,而生母、嫡母又同在,則嫡母肯定要被尊為皇太后,生母一般被尊為皇太妃,當然也有被尊為皇太后的例子。因此能夠被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不但要看繼承人和被尊者之間的血緣關係,更要視彼此的宗法關係而定。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能夠活到八十歲以上的已屬鳳毛麟角,活到七十歲以上的同樣稀少,相對來說,皇帝的后妃因為不用處理政務,悠居於後宮,故而長壽者也較多,因此歷朝歷代都有出現過經歷三朝四朝甚至五朝的長壽后妃,中國歷史上總計有太皇太后54人。
中國古代主張以孝治天下,也就是說以孝道治理國家,教化百姓,這五個字的出處源自《孝經.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東漢和帝時期,議郎楊孚首先提出治國治吏,當以孝為先,他還以西漢末年篡國建立新朝的王莽為例子來說明孝道的重要性,說:“王莽不服喪,天下誅之。”和帝深以為是,並採納楊孚的建議,將三日服喪改為“三年通喪”,此後歷朝歷代的官員士子、民間百姓,凡父母過世,必堅持在家服喪滿三年。
孝道之大,也是皇帝非常重視的,歷史上的皇帝,凡是心智正常者,都是極為重視孝道的。從宗法關係上看,太皇太后不管是皇帝的嫡祖母,還是宗法祖母或生祖母,其身份的尊貴性,都決定了皇帝不能隨意隨意廢黜甚至處死太皇太后,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有違“以孝治天下”的國本,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也不敢做出有違綱常義理的事情,皇帝不孝,臣民就會認為皇帝難堪“人君之表”,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結果。
但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太皇太后遭到廢黜的事情也並非沒有,可是被賜死,那就更不可能了,連北齊這樣臭名昭著的禽獸王朝,雖然病態皇帝一個接一個,尚且不敢隨意賜死太皇太后,其他王朝的皇帝就更不敢這麼做了。
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太后遭到皇帝賜死。
第一位就是晉武帝皇后楊芷,晉武帝死後,白痴兒子晉惠帝即位,武帝的岳父楊駿以顧命專權,引起皇后賈南風的不滿和忌恨,賈南風聯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八王之亂的亂源),殺死楊駿並夷滅其三族,失去了母家依靠的楊太后又被賈南風誣告謀反,晉惠帝將司馬衷將她廢為庶人,並幽禁於金墉城,並斷其飲食衣物,楊太后最終凍餓而死。
另一位就是金朝皇帝完顏亮的嫡母徙單氏,徙單氏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子完顏宗乾的正室,也是海陵王完顏亮的嫡母。天德二年(1150年)正月,徙單氏與完顏亮的生母大氏一同被尊為皇太后,徙單氏居東宮,號永壽宮,大氏住在西宮,號永寧宮,兩宮並尊本應是相安無事。但是完顏亮因為生母大氏與嫡母遷徙單氏有嫡妾之分,心中常常不安。熙宗完顏亶在位時,居右丞相的完顏亮發動政變弒殺了他,徙單氏大驚,對完顏亮弒君的做法大為不滿,兩人嫌隙漸生。完顏亮遷都汴京,徙太后強烈反對,於是完顏亮頓起殺機,命護衛高福等人在寧德宮諡殺了遷徙太后,還命宮中焚燒太后的屍體,將她的骨灰棄在水中。
-
3 # 樾檬侃歷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那就是不能。皇帝對待太皇太后只能敬,不能廢、不能貶,更別說殺了。
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當中,為爭奪皇位父子、叔侄、兄弟相殘相殺的事情屢見不鮮,卻很少出現子殺母的事情,至於孫殺祖母的事情更是沒有出現過。
那麼,在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禮法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曆來注重孝道,百善孝為先的的觀念更是從小便被貫注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這是孟子提出的五方面道德倫常,而在這五方面的倫常之中孝悌乃是核心。這些方面更是成為了封建君主施仁政以孝為先的統治思想。
孔子、孟子、曾子都曾將孝道思想發揚光大。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家,這一思想便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工具。如此一來,皇帝更是會以身作則,將孝道體現在祖宗家法中,以傳至眾人之中。
在此種情況之下,每位皇帝都會絞盡腦汁、想盡一切的辦法來表現出自身的仁孝形象,哪裡還會出現賜死太皇太后這樣的事情。
甚至為了體現尊長的差別,很多朝代的後宮供養制度都規定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奉養規格,除了皇后為了體現國母儀容的衣冠配飾以外,在其他方面太皇太后永遠是最高級別。
-
4 # 煮酒溫史
古代是君權至上,關於皇帝可不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皇帝如果願意這樣做就完全可以,但是古代講究“百善孝為先”,遵從禮法制度,所以作為一國之君,考慮到自己的名聲,皇帝一半不會輕易作出賜死太皇太后這樣“大逆不道”之事。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如果太皇太后的存在威脅到皇權,那麼皇帝依然會“痛下殺手”,不過在歷史上皇帝殺太皇太后這樣的事還真沒有發生過。
完顏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認的皇帝,沒有廟號和諡號,他的皇位也是通過政變得來的。
當上皇帝后,儘管不願意,但礙於宗法制度,完顏亮還是將嫡母徒單氏冊封為了皇太后,生母大氏則為太妃。
當上皇太后的徒單氏並沒有安分守己,享受太皇太后的榮光,而是處處與完顏亮做對,在徒單氏看來,完顏亮弒殺金熙宗是為天理不容,且完顏亮生性殘暴,所以徒單氏每見完顏亮都是多加訓斥。
後來完顏亮想要大舉進攻南宋,遭到徒單氏的激烈反對,早就對徒單氏心懷怨恨的完顏亮怎麼能夠容忍徒單氏把手伸到朝堂上來,於是派人將徒單太后,殺害於寧德宮,連她身邊的十幾名奴婢也一起殺光。
事後,完顏亮仍覺得不解氣,又把徒單氏的屍骨,扔進河裡以洩憤!
-
5 # 尼采講歷史
太皇太后可是皇帝的奶奶,古代人最講究“孝”雖然這是一種愚孝。但是你不孝就會遭世人唾罵,更何況是皇帝,皇帝是天下人的表率。如果一個皇帝“不仁不孝”百官難以臣服。因此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百姓效仿,有些家事就不能單純用對錯衡量,因為涉及孝與否?
如果太皇太后犯錯了咋辦?
當然避免不了皇帝的長輩因為和皇帝存在矛盾,於是扶持別的子孫上位的這種情況。比如秦始王時期的趙太后,漢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他們的結局都是被圈禁。
如果真有賜死的現象,我覺得離不開這些發生因素離不開:
亂世之中,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就是這麼一位弒母的皇帝,他殺母、殺舅、殺妻、殺子、殺大臣。結果自己反死在太子手上,太子又死在重臣手裡,朝政落入外戚手中,而外戚又被李元昊的另外一個兒子所殺。所以說善惡終有果,因果迴圈,父不孝還能奢望自己兒子孝順自己?
李元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下場,全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沒有禮儀綱常的家庭背景中,由於這種環境的影響他變得沒有安全感。因為舅舅叛變所以連同母族所有人都沒放過包括母親以及他的妻子腹中的胎兒。
還有在參加太子寧令哥大婚,本來好好地婚禮,李元昊見到太子妃的美貌。李元昊不顧倫理,強娶太子妃並且立為皇后。費了太子的母親廢掉野利皇后,
公元1048年一個夜晚,太子闖入李元昊禁宮,持刀割去父親的鼻子。翌日早上,李元昊因失血過多而死,外戚沒藏氏之兄又以“弒君之罪”,殺了太子。最後新君諒祚登基。太后沒藏氏(原來的太子妃後來的皇后)垂簾聽政。
因此一個皇帝都不顧倫理綱常,這個國家就會亂。
孔子說過:“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如果一個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冒犯長輩和上級,是很少見的;
如果一個人不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卻喜好造反作亂的人,是沒有的。
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產生了。所謂“孝”“悌”,是“仁”的根本吧。
-
6 # 澳古說歷史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那就是被尊為太皇太后的女子,她並不一定是當朝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宗法祖母和生祖母),也有可能是曾祖母,歷史上曾有三位法定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分別是漢昭帝劉弗陵元配皇后上官鳳兒,她是漢元帝劉奭的宗法曾祖母,劉奭即位尊她為太皇太后;漢元帝劉奭的元配王后王政君,她是漢孺子劉嬰的宗法曾祖母,王莽攝政時,曾代替傀儡“皇帝”劉嬰尊她為太皇太后;宋高宗趙構繼室皇后吳芍芬,她是宋寧宗趙擴的宗法曾祖母,趙擴即位尊她為太皇太后。
直入正題,皇帝可以公開處死太皇太后嗎?
答案其實很明顯,那就是不能。
對於太皇太后,皇帝只能敬,卻不能廢,不能貶,更不能殺。
雖然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史中,為爭奪皇位,是時常出現子殺父,父殺子,兄殺弟,弟殺兄,叔殺侄,侄殺叔的事情,但卻很少出現子殺母的事情,更是沒有出現孫殺祖母的事情。
為什麼沒有出現孫殺祖母的事情呢?這之中雖然有著祖母做不了皇帝的緣故,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受“禮法”的薰陶。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詩》言:“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禮記》亦言:“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因此,在老祖宗的諄諄教導下,華夏民族自古就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講一個“禮”字。
而在“禮”當中,尤以“尊老”最為人所重視。中國自原始社會開始,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就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因此,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社會,均以輩分最高的長輩為尊,因為他們輩分高,地位自然也就高,想想看兒子的地位能和父親比嗎?古代的尊老,是對整個中國而言的,並非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去奉行“尊老”,為此更是形成了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禮制。
《禮記·祭義》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意思就是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不必親往打獵,但在分配獵物時,還是能獲得最為優厚的一份。同時,在古代,古人不但在行動上尊敬老人,更甚者對於同長者說話時的聲量,也作了明確的要求,《養蒙便讀·言語》載:“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就是說跟長輩說話,不能嚴肅,要細聲細語,恭恭敬敬的,即使是長輩不對,也不能大聲的跟長輩說話。
想想看,一個如此禮敬老人的民族,一個世代受到要“尊老”教育薰陶的民族,你認為他會去對自己的祖母,乃至是曾祖母動手嗎?皇帝雖為九五之尊,但他同樣也是人,也是從小就學習四書五經的皇帝,即使他再殘暴,他也不會對自己的祖母幹嘛。
畢竟能做到太皇太后的,她肯定是家中輩分最高的,是整個皇族的家長,一旦他敢對她下手,不說百官會群起而攻之,就單單是皇族的那些皇子、王爺、公主就能弄死他。況且,多數太皇太后對皇帝都沒啥威脅,她們做不了皇帝,自然也威脅不到皇帝,所以皇帝完全就沒必要去為難她,從而給人留下話柄。想想看,連為難都難,更何況是殺呢?
當然,因為皇帝的尊崇,一般時候,太皇太后是能得到善終的,地位也是無比尊崇的。但是,如果這位太皇太后是亡國的太后,那她的結局恐怕就不怎樣了(歷史上有位太皇太后運氣實屬逆天,亡國後依然被尊為太皇太后,這就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元配王政君,西漢亡國後,她被王莽尊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當然,她會被這樣禮遇,主要是因為王莽是她的族弟,是親戚,再加上當時西漢所滅,但其影響力尚在,因此她才會被如此禮遇)。
運氣好的,最多就是被貶,但好歹還能活命,如宋理宗趙昀元配皇后謝道清,南宋亡國後,她被元朝降為壽春郡夫人。而運氣差的,是連命都沒有了,如北魏宣武帝元恪充華宣武靈皇后胡氏,北魏權臣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時,她被沉入黃河而死。
總得說,如果這位太皇太后不是亡國太后,那她絕對是能善終的,因為在禮法的限制下,即使皇帝對她再有意見,皇帝對她也是貶不得,廢不得,更是殺不得的。
-
7 # 老爹有話說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很沒有技術含量。
對吧,老爹估計所有回答這道題的小夥伴們,都會只有一個答案:皇帝不會,也不可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即便太皇太后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也不會賜死她,最多就是架空她手中的權力,讓她自此頤養天年。
01.太皇太后和皇帝的關係:我們知道皇帝的老婆叫皇后,皇帝的母親叫太后。那麼,皇帝的祖母,叫什麼呢?
沒錯,就是太皇太后。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和太皇太后的關係,就是孫子和奶奶的關係。
據《漢書·外戚傳》的記載:“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
比如,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他的妃妾薄姬,就是漢文帝劉恆的生母。漢文帝死後,由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繼位,故尊薄姬為太皇太后。
02.從道德的層面,去分析皇帝公開賜死太皇太后的行為:假設,太皇太后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比如參與謀反之類的。
結果謀反失敗,皇帝會不會公開賜死太皇太后?
老爹認為,依舊不會。
第一,孫子要公開賜死奶奶,這在道德層面,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有悖人倫,是要受到道德上譴責的。再者,如果皇帝真的處死了太皇太后,那麼,勢必民心盡喪,皇帝的聲望直線下降,誰會效忠一個不孝之人?
第二,皇帝和太皇太后,都是皇室宗親。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事關皇室顏面的事,更是不可能大肆宣揚,更別提公開賜死了。
所以,假使太皇太后犯了大罪,最多就是從此被軟禁在後宮之中,好吃好喝伺候著,根本不可能被賜死的。
03.總結:縱觀歷史上的很多事件,弒父弒兄的,有過這種事件,而且在春秋戰國時期,會比較多。
但是,你發現了沒?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它越文明,越注重禮教,就越少出現這種有悖人倫的行為。
-
8 # 歷史逸事
首先說太皇太后本身就是一個殿堂級別的存在。女人在後宮裡能熬到太皇太后。活的久是一個最大資本。
太皇太后相當於太上皇的后妃,皇帝的奶奶,歷史上太皇太后很多。感覺漢朝特別多,原因就是漢朝皇帝短命的多。
比如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劉邦妃子),景帝時為太皇太后。
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上官氏,不過她沒有兒子,她的稱號屬於宗法上的,15歲就是太皇太后了。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宣帝劉詢的皇后王氏(即邛成太后),元帝養母,成帝時為太皇太后。
元帝劉奭的皇后王政君(元帝皇后),哀帝、平帝、孺子嬰及王莽新朝時為太皇太后。為中國歷史上第二位法定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榮升為太皇太后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第一,一定是太子的正妻或者是皇后。
第二,要有兒子,沒兒子也行,繼位的要承認她的太后身份。
兒子做了皇帝,而且皇帝活的還不能很長久。如果順治帝能象兒子康熙那麼長壽,估計孝莊太后只能是太后了。
第三,太皇太后必須要活得久。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武則天,如果不是權欲很強的話,以她的年齡,也是可以做到太皇太后的。武則天不稀罕太皇太后,直接坐到了皇帝寶座。
皇上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顯然不能。這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不符啊。中國自古“百善孝為先”,長輩即使有錯,也只能委婉規勸,賜死,還不覺得千秋罵名。
何況太皇太后身份何其尊貴,皇帝作為天下表率,只能是竭盡孝道,還公開賜死,皇帝腦子正常都不會。即使祖母有錯,估計只能得過且過。
-
9 # 藤樹先生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比如說《還珠格格》的第三部裡面,乾隆帝想納一個歌女當貴妃,結果太后出來堅決抵制,並且矛盾一度不可調和。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真實歷史上,皇帝和太后到底哪個權力大?並且,皇帝是否可以賜死太后乃至太皇太后?
古代皇權確立古代皇權想要穩定,就需要制定一套潛移默化、人人接受的規矩。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皇權的認可和喜悅,於是,從漢朝開始,到近代,儒家思想影響著中華帝國的方方面面,不論是行政還是司法。
對於中華帝國來說,皇帝是帝國至高無上的存在,太后和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和祖母,因為皇帝的關係,也受著至高無上的尊敬。不過,按照封建政權的設計,太后和太皇太后只是一個受尊敬的角色,並不具有對帝國發號施令的權力——當然,緊急情況下,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可以在群臣的建議下,廢黜無道君王。
而太后和太皇太后如果失德或者違法,皇帝出於帝國穩定考慮,可以祕密幽禁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但不能公然廢黜太后、太皇太后尊號,更不能殺害。當然,制度設計的很完美,但是,在實際執行中並非如此。
皇帝與太后博弈事實上,皇帝和太后之間,誰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完全取決於誰的政治手段和威望更高一些。
先說太后可以壓制皇帝的例子:漢朝初年的呂太后,壓制漢惠帝,以及漢朝的前少帝和後少帝,都被呂太后所操縱。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前少帝甚至是被呂太后殺害的。呂太后對劉姓諸王實現了有效壓制,直到呂后死後,劉家人才有翻盤機會。
再說皇帝可以壓制太后的例子:三國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繼位後不久就逼死當朝太后——吳景帝的朱皇后,並且在此後繼續對吳國進行有效統治——如果不是西晉滅吳,很難想象孫皓的統治會繼續延續多久。
當然有時候,皇帝和太后的名頭,只是一件工具而已——比如,朝廷出現權臣掌權的時候。
典型的例子有司馬懿廢黜曹魏皇帝曹芳。司馬懿要求當時曹魏的太后出面,頒佈詔書廢黜曹芳——之後曹髦被司馬昭的人殺死以後,司馬昭也脅迫曹魏的太后頒佈詔書,宣佈廢除曹髦的皇帝尊號。
此外,還有西晉初年,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和太后楊氏爭奪權力,最終賈南風佔據優勢以後,以晉惠帝的名義,廢黜並軟禁楊太后,並且事後將楊太后暗殺。
總之,皇帝公開賜死太后的現象尚且不存在,更何況賜死太皇太后?不過,如果皇帝想要謀殺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
10 # 蟶子歷史
先來說說問題,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
第一,公開賜死,第二,賜死太皇太后。
個人認為皇帝的權利很大,有權利可以處死任何人。但在仁孝治天下的情況下,是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更何況是公開賜死太皇太后。
我們先來說一說太皇太后一詞。一般是君主祖母的稱呼。有記載的最早的是秦孝文王王后華陽夫人,秦莊襄王時為太后,秦始皇時為太皇太后。近代大家比較熟悉就是清朝的孝莊太皇太后,還有就是慈禧太皇太后。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不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
第一,骨肉至親。太皇太后一般都是祖母與孫子共同存在,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不會出現孫子公開賜死祖母的事情。即便不是親生的,因為禮法的原因,繼承皇位的人是要過繼給上一任皇帝當兒子的。自然要奉養太皇太后。
第二,仁孝。自古都在發揚仁孝二字,又怎麼會出現賜死祖母的忤逆大罪呢!更何況是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這就相當於公開說明皇帝不孝順,會讓天下人恥笑的。
第三,太皇太后本身。身為一國的太皇太后,歷經三朝,早已經暗查朝廷幾十年,與朝臣得關係更是緊密。對於朝堂之事洞若觀火,是不會製造出讓皇帝賜死的事情來的。
綜上這三點,就足矣看出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
11 # 子由拍案驚奇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問的是比較突兀,據子由所知,在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當中,敢於賜死太皇太后,而且還以公開的形式去這樣做的皇帝,子由遍尋百宋千元,掀翻三墳五典,都找不到這樣的事情。
因為,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當中,即使是五代十國,戰亂頻繁之時,壓倒多數的封建統治者也還是要標榜自己為以孝治天下,所謂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這樣悖逆人倫的事情,是沒有一個皇帝敢公然如是,不然,還是人的世界嗎?
但是,從理論上來說,皇帝的地位是無人能夠企及的,絕對權利本身,使得他能夠直接消解掉太皇太后的威勢,但是,基本就沒有皇帝去這樣做,因為在封建王朝當中,歷代統治者基本都秉持儒家思想,講求為臣則忠義當先,為子須順孝終生。
可是,當皇帝與太皇太后發生了勢同水火的矛盾之時,事情怎麼解決呢?或者換一種極端的提法,亦如題主所問;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皇帝即使身份再與眾不同,他也是與太皇太后有血緣和撫育多年的關聯,僅僅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就不可能有這樣的行為發生。
秦始皇秉政之初,因為其母趙姬的很多事情,也是憤懣已極,甚至誅殺嫪毐,撲殺太后幼子,可謂之辣手兇心,為當時至極。
可是,他也不敢進一步傷害自己的母親趙姬,而且,就因為他軟禁了太后趙姬,已經就惹得朝臣和輿論的指責和非議。
做為皇帝的母后,即使不是親生母親,只要有這個名分,尊貴如皇帝本人,也不敢偺越這一步。
當然,也有對於自己的母后行廢黜之法的皇帝,這個人就是唐朝的末代皇帝李柷,史稱唐哀帝。時值唐天祐二年十二月,膽大妄為,且兇狠異常的軍閥朱溫殺掉了密謀再興唐祚的唐室臣子,又殺心大起,竟然指示部下,宮中縊死何太后,隨之逼迫唐哀帝下詔書,稱何太后因穢亂宮闈而自殺謝罪,並且以皇帝名義把何太后廢為庶人。
在這一起事件當中,朱溫的暴虐不仁可鑑一斑。
而以皇帝身份,下詔追廢母后為庶人,這也算開了這種惡劣風氣之先。
綜上所述;子由認為,皇帝可以廢黜皇后,但是廢黜太皇太后地位這就是不可理喻,至於說公然以皇帝名義,賜死太皇太后,這種提法,就不僅僅屬於匪夷所思,當為大逆不道了!相反,在宋朝,宋高宗等幾位皇帝的合法繼位,反而必須借重太皇太后的地位才能夠得以在法理上被朝臣和世俗所承認。
甚至太皇太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對皇帝行廢立之事,這是既合乎情,也在乎理的事情。
-
1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賜死太皇太后的還真沒有,但是殺皇太后的有,雖然不是自己的母親,但是也能下得了手。這個人就金國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顏亮,他是金太祖阿骨打之孫,太祖庶長子遼王完顏宗幹第二子,母大氏。
完顏亮自幼博覽史書,滿腹才學,漢化很深。自己一生有三大志向:
一、國家大事皆自我出;
二、得天下絕色而妻之;
三、帥師伐國,執其君長問罪於前。
等他登上皇位之後,決定統一天下。正隆四年(1159年),完顏亮派出翰林學士施宜生等為賀宋正旦,讓畫工隱藏於使臣中間。這些畫工將臨安城的城郭和西湖的景色畫了出來,完顏亮看了之後心曠神怡,欣喜若狂,想不到江南還有這麼好的景色。
於是詩興大發在畫上提了一首詩:“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屯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以表明自己滅亡南宋的決心。完顏亮的心思是 “舉兵滅宋,遠不過二、三年,然後討平高麗(今天北韓和南韓)、西夏,一統天下。”
完顏亮錯了,他這個時候滅宋是不合時宜的,“紹興和議”之後,宋金勢力逐漸均衡,完顏亮繼位之後,這種均衡的局面並沒有被打破,金朝也沒有足夠滅亡南宋的絕對實力。因此完顏亮想要討伐宋朝的想法遭到許多人反對,他向尚書令耨碗溫敦思忠何時可以滅宋,溫敦思忠答以十年為期,進而指出:“太祖伐遼猶且數也。”說當年太祖完顏阿骨打討伐遼國用了十多年,你現在想要兩三年打下宋國是不可能的事。
完顏亮見得不到女真族大臣的支援,就去找漢族的大臣商量,翰林學士翟永固則指出陛下剛剛遷都不久,老百姓要休養生息受不了折騰,而且南宋又沒有毀壞和約,每一年的歲幣該給多少一份都沒有落下,他給你錢你要滅他,這不合道理吧。
這時候太后徒單氏也來找完顏亮說了這話,結果完顏亮頓時起了殺心。
前面說了,完顏亮庶出,登基之後,將生母大氏,尊為永寧皇太后,而嫡母徒單氏為永壽皇太后,徒單氏居東宮,大氏居西宮,兩宮向來比較和睦,徒單氏對完顏亮也蠻不錯的,視如己出。
但是完顏亮的生母大氏依舊以妾禮對待徒單氏這讓完顏亮感到頗為不滿。有一次徒單氏生日,宮中大擺宴席,酒至半酣之時,大氏起座,跪著給徒單氏敬酒。徒單氏當時正與公主皇妃交談沒有看到大氏下跪敬酒,大氏跪了好一段時間才被徒單氏看見,於是起身接受了大氏的敬酒。
完顏亮正好看到這一幕,懷疑是是那些王公貴嬪們在故意為難自己母親,當時臉色就變了,隨即憤怒而出。第二天,完顏亮傳召昨天來參加宴席的公主嬪妃們,問他們昨天我母親下跪你們幹嘛還在那裡嬉笑,是不是沒有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說完不管三七二十一將他們一一施加杖刑。
大氏聽說這事情之後,連忙過來阻止。完顏亮忿然說道:“今日你兒子我是皇帝,還能跟以前一樣嗎?”因為完顏亮是殺了金熙宗之後才當上皇帝的,所以那些受刑的公主嬪妃們也只好是啞巴吃黃連忍痛而去,完顏亮看到這裡反而大笑道:“好教她們知道知道我的厲害。”
這一次徒單太后過來勸說完顏亮不要南下攻宋,完顏亮最耿耿於懷的就是,我是爹小老婆生的,所以我早就對你心懷不滿,你這個時候敢勸我?
完顏亮聽完太后的勸說後,回答道:“行,你先回去吧,我考慮考慮母親的建議。”徒單太后回去了,完顏亮就趕緊召自己的近侍,來說說這徒單太后,有沒有失節的地方,這些大臣們說有啊,她老跟宮外的男子私通。好,賜死。這些大臣一聽就傻了,皇上能賜死太后嗎?從古以來有這種事嗎?不管,賜死。
他讓徒單太后身邊的一個宮女,和他的侍衛長叫大懷中,讓他們倆去把太后給我幹掉。於是這個宮女和侍衛長大懷中就來了。來了之後,說皇上有旨意,太后跪接。徒單太后一聽就傻了,從古至今哪有母跪子的道理?皇上有旨意,皇上應該跟我這兒跪著,皇上怎麼讓我跪接?
徒單太后在驚愕的時候,大懷中上來一腳,徒單太后就跪地上了。徒單太后剛一跪下,那個被完顏亮收買的侍女,拿起桌上的鎮紙,照太后後腦勺就一下。但畢竟女人的力氣小,這一下砸上去,徒單太后沒嚥氣,還在地上抽搐,大懷中上來,解下腰帶,勒住徒單太后的脖子一使勁,太后就死了,就把太后給勒死了。
從輩分上說,是完顏亮的母親,太后因為勸諫被勒死了。而勒死太后的完顏亮最後也落得個被殺的下場。
真的是“十里荷花三秋桂,立馬吳山勢崩潰。”
-
13 # 墨雪問心
當然不行,皇帝雖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卻不能賜死太皇太后,公開賜死更是不可能。
太皇太后這個稱呼的由來太皇太后是打從西漢叫出來的。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每次父親劉太公見到自己也要下跪,因為皇權,這是沒辦法的事兒。可劉太公畢竟是劉邦的父親,孝順的劉邦心裡不忍,於是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封為“太上皇”。既然有太上皇,那麼太皇太后也就應運而生了。
此後的唐、宋、明、清一直效仿漢朝做法,太皇太后的叫法就這麼沿襲下來。
皇帝不能賜死太皇太后有兩個原因一、跟“孝”有關係
中國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古代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一直佔統治地位,而孝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重要指導思想。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奶奶輩兒,皇帝權力再大,他首先是太皇太后的孫子,其次才是皇帝。
所以如果皇帝為了自己的統治,為了得到全華人民的擁戴,即使太皇太后有什麼不軌行為,他也不可能為難她,只能是對其孝順有加。
而且太皇太后這個名稱的由來,也是因為劉邦對其父親的孝順才有的。因此皇帝必須孝順太皇太后,否則會受到滿朝文武和老百姓的詬病。
二、太皇太后一般都積威厚重,有很大的權勢
太皇太后久居深宮,其能夠從殘酷的宮廷鬥爭中坐到這個位置,能力和手腕當然不可小覷。這就意味著,老太太雖然不管事,但不代表她不能管事。
而且太皇太后一般出身都很不一般,其家族肯定和皇族緊緊相連,家族勢力盤根錯節,皇帝要動太皇太后,怎麼能不考慮自己皇位的穩定,不顧太皇太后背後龐大的家族勢力呢?從這一點來講,別說當眾賜死了,懲罰她都不可能。比如漢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皇帝還得看她臉色行事,何談敢賜死她。
綜上所述,所以說盡管皇帝有莫大的權力,但於孝道和皇位的安穩這兩方面來說,皇帝都不可能當眾賜死太皇太后。
-
14 # 尋根拜祖
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義上的母親和奶奶,對應的就是生母和親生奶奶,按照古代繼承法,這兩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國講求孝道,禮儀綱常是國家基石,皇帝必須垂範,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現違法犯罪行為,一般都不能處罰,更不能賜死。
不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們首先是政治的產物,既然是政治人物,就不可避免陷於政治鬥爭。由於政治鬥爭,被皇帝賜死的皇太后至少有兩位,太皇太后還真沒有出現過。
皇太后、太皇太后與皇帝的關係古代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位男子可以有多為妾,但是隻能有一位妻,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妻,即皇后,其她的嬪妃統稱妾。妻,亦稱嫡妻,妾,亦稱庶妻,妻所生兒子稱嫡子,妾所生兒子稱庶子。嫡長子是家族政治遺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只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
自然,皇帝去世後,隨著新皇帝上位,原來的皇后就升任皇太后,原來的皇太后就升任太皇太后。從太皇太后、皇太后,到皇帝、皇后、太子,統稱嫡系,身份是君。
也就是說,從法律意義上講,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是平等的,是法統唯一承認的親緣關係。假如皇帝跟太后、太皇太后不存在血緣關係怎麼辦?對不起,你必須承認,因為你繼承皇位的前提條件就是嫡系,必須與原來庶系生母割斷母子關係。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基後,都不敢對親生母親有超越禮儀的封賞,更談不上承認母子關係,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其實遠離生母恐怕也是避免尷尬的最好辦法,否則母子相見,母親還得給兒子叩頭。這就是宗法制的死板,帶來的負面效應。按照這個規定,皇帝賜死皇太后、太皇太后,就等於殺了親生母親和親生奶奶。在古代,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上講,都是不被允許的。
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可是,萬一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處罰還是不處罰?
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與假太監嫪毐私通生子,甚至陰謀作亂。再比如鄭莊公的母親,暗中幫助公子段謀反。
當然不能用法律直接處罰了,因為在古代禮法才是根本大法,按照禮法,子為父隱是合法的,也就是說,長輩犯法,晚輩有義務替他隱瞞,不算犯罪。自然,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也不能處罰,否則反而是皇帝違法。
所以,鄭莊公和秦始皇只能發誓與母永世不相見,作為對母親的精神懲罰。
臣民會不會有意見?沒人會有意見,因為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光是皇帝的母親和奶奶,她們還是天下臣民,所有人的母親和奶奶,誰敢說三道四?皇帝想處罰,天下人還不幹呢!
歷史上死於皇帝之手的皇太后凡事都有特殊,雖說皇帝不能公開賜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但是她們的身份畢竟不同於普通百姓,她們首先是政治人物,逃不脫政治利益的糾葛,當她們與皇權產生矛盾衝突時,結局恐怕就不一定按理出牌了。
晉武帝第二任皇后楊芷,是第一人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是晉惠帝的生母,楊豔去世前,憐惜兒子年幼,懇求晉武帝立堂妹楊芷為後,以照顧晉惠帝。晉惠帝登基後,楊芷被尊為皇太后。
可是,楊芷的父親楊駿,與皇后賈南風陷入了殘酷的政治鬥爭,結果楊駿失敗被殺,家族一千多人被滅口。楊芷也被牽連,剝奪太后尊號,反過頭來給兒媳賈南風磕頭,求她饒過自己的母親龐氏。
後來楊芷被圈禁於金墉城,連續八天不給供食,被活活餓死!楊芷之死,雖然賈南風是幕後黑手,晉惠帝的默許罪責難逃。
如果說晉惠帝殺母還有點遮掩,海陵王完顏亮殺嫡母徒單太后,則非常露骨並極其殘忍!
海陵王完顏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認的皇帝,沒有諡號和廟號,後人只能稱他為海陵王。完顏亮靠政變殺害金熙宗上位,按古代法律,完顏亮登基後,冊封嫡母徒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大氏為太妃。
不過徒單氏對完顏亮殘暴的行為並不認可,多次訓斥他弒殺金熙宗,及酒後失德的行為。本來就對生母不能立太后就很不滿意的完顏亮很生氣,多次威脅要殺掉嫡母皇太后。好在大氏與徒單太后關係良好,在大氏的勸阻下,完顏亮隱而不發。
後來,完顏亮決定發動對南宋的全面軍事行動,徒單氏激烈反對,惹怒了完顏亮,他惡狠狠地說:“非朕母,乃梁宋國王之小妻也。”於是派人將徒單太后,殺害於寧德宮,連她身邊的十幾名奴婢也一起殺光。
事後,完顏亮仍覺得不解氣,又把徒單氏的屍骨,扔進河裡以洩憤!
這可能就是歷史僅有的皇太后被皇帝殺害事件,太皇太后被殺還真沒發生過。
可見,作為地位最尊貴的女性,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哪怕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會遭到皇帝的殺害,相反,由於政治鬥爭,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反而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那時候,皇帝再也顧不了孝道了,也不在乎天下人的指責了!
-
15 # 寄暇學宮
皇位是以嫡長子來傳承的,也就是說皇太后是皇帝的母親,太皇太后是皇帝的奶奶。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說皇帝無嗣或者權臣廢立,這麼一來皇帝有可能和皇太后、太皇太后就沒有了血緣關係。
在只有嫡系才具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的前提下,非嫡系要想繼承皇位,就必須先過繼到原先皇帝一系,也就是認老皇帝為父親。如此一來,在宗法制度上,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也就成了皇帝的母親和奶奶。
所以不管是有沒有血緣關係,在王朝的整個律法和倫理上,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就是皇帝的母親和奶奶。
賜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就是皇帝殺死自己的母親和奶奶。這在以宗法制度為核心的社會,必然會遭到千夫所指。
皇帝如果殺掉自己的母親和奶奶,必然會遺臭萬年。弒母的惡名比一個暴君的名聲還要惡劣。
人們可能會接受一個暴君,但是沒有人會接受弒母的君主。所以皇帝是不會公開賜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
不僅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即便是皇后也是不能隨便賜死的。因為皇后不僅僅是皇帝的妻子那麼簡單,皇后需要母儀天下,同時也是天下臣民的母親。
歷史上被賜死的皇后有很多,但是在賜死之前也要先把皇后給廢掉才行。如果皇后沒有被廢掉,皇帝也是不能隨便就殺掉皇后的。
由於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這種特殊身份,必然也會處於殘酷的權力爭鬥之中。那麼怎麼處理已經處於劣勢的她們呢?
皇帝雖然不能公開處死她們,但是可以把失去權力的她們軟禁。既然已經徹底剝奪了她們的權勢,也就沒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賜死她們了!
權力鬥爭是真得殘酷無比,如果必須要殺死她們怎麼辦?那還是沒有不能公開下旨賜死她們!
太皇太后忽然偶感重疾,皇太后思念先帝而去,也不是沒有的事兒!
反正歷史上還沒有公開下旨賜死太皇太后的事兒!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6 # 惜緣小歷史
分不清的親孃媳婦
公元1161年的八月,華北的天氣是秋高氣爽,城外的金黃色麥子波浪滾滾,誰也無法想象血腥的屠殺,正在金國都城北京上演。只見一隊荷槍實彈的侍衛,黑壓壓的押著數十人奔赴菜市口處決。而同時皇宮是驚人的濃煙滾滾,定睛一看著火的地兒是寧德宮,再找旁人打聽著實心寒,因為住在裡面的人是當朝太后徒單氏。
因此接下來有必要分析,徒單氏究竟是何人?殺掉她的皇帝又是誰?據《金史》記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庶長子叫完顏宗幹,他總共有三個媳婦,大媳婦就是上文的徒單氏無子,二媳婦名李氏生鄭王完顏充,三媳婦名單氏生育了海陵王完顏亮。而海陵王的前任皇帝是金熙宗完顏亶,他是金太祖的嫡長孫。
——海陵王完顏亮「1122.2.24——1161.12.15」
想必各位透過上文的人物關係,得出了完顏亮與完顏亶的矛盾。而太后徒單氏是完顏亶忠實的粉絲,並且時常欺壓完顏亮的生母大氏,故而在金正隆六年的八月,因阻止完顏亮南伐大宋,使矛盾迅速激發導致太后徒單氏被皇帝完顏亮所殺。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
說完關於上面大屠殺的表面原因,接下來扒一扒鮮為人知的因素。婦孺皆知女真人的祖先在唐朝為肅慎,若把時針再往回撥數百年驚訝的發現,肅慎又起源草原霸主匈奴。據《史記》記載,匈奴人的禮俗頗為奇怪,老爹死了兒子娶老孃為妻,哥哥掛了弟弟可奪嫂為妻。待到輪轉至大唐盛世之時,他們的習俗變得更加怪異,據《隋書》載明他們是賤淫醜事屢禁不絕,究其原因竟然是帶綠帽子的丈夫,通常會怒不可遏把姦夫及告密者一同殺死,從而導致沒人願意揭發賤淫的兩人!
其俗淫而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者,夫輒殺妻,殺而後悔,必殺告者,由是姦淫之事終不發揚。——《隋書》
透過詳細的闡述,不難得出這樣一個道理。毫無人倫禮法可言的女真等少數民族,只要阻攔了自己的前進道路,哪怕是自己的親孃媳婦,對其舉起屠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子殺母的慘劇絕不會發生在漢族人建立的朝代,因為漢族人的孝順是出了名的!
生性狡黠的完顏亮說起完顏亮的處境,與大明朱棣還有幾分相似。其爹完顏宗幹本來是完顏阿骨打的次子,如此算下來完顏亮只能屈居庶孫的位置。但不巧的情況出現,完顏阿骨打的長子早夭,完顏亶的生父完顏宗峻上升為長子,不過很快於天會二年死於攻打天祚帝的戰鬥中。可完顏阿骨打併沒按慣例,將完顏亮的生父完顏宗幹升為長子,反而是確立完顏亶為皇長孫,這就導致完顏亮一直不服他!
皇統九年四月的時候,完顏亮從大理卿烏帶處,得知當朝左丞唐括辯與右丞相秉德正密謀廢掉完顏亶。感覺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完顏亮暗地裡找到二人,要求他們擁戴自己為帝。但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原來他二人的心儀的物件是完顏常勝與完顏阿懶。詭計多端的完顏亮指出,這二人可是完顏亶的親兄弟,不怕報復的你們儘管選他好了!
——輔佐兩代帝王的孝莊太后「1613.3.28——1688.1.27」
時間最容易從手指縫溜走,同年的12月一個天衣無縫的陷害開始了,完顏亶的兄弟完顏常勝、完顏阿懶、完顏查懶等皆被除掉,羽翼被剪的完顏亶遂為孤家寡人。幾日之後月明星稀的夜晚,把手皇宮大將興國躡手躡腳的推開厚重的大門,完顏亮帶領唐括辯等心腹殺進去,把驚慌失措的完顏亶砍死在寢宮。
心狠手辣的完顏亮稱帝后,一股腦的把金太宗的子孫全部處死,包括金兀朮的子孫也在內,由此整個朝堂除了完顏亮的人外,其他人都均噤若寒蟬,這也是導致徒單氏太后被殺無人求情的緣由!
綜上所述,徒單氏太后被完顏亮所殺原因有三:一她作為完顏亶的粉絲,沒在關鍵時刻幫襯完顏亮;二是金國的統治者女真人,還殘存著人倫混亂的現象;三是完顏亮生性殘忍,為其母大氏揚眉吐氣。同樣的道理對於漢族朝代來說,斷不會出現太后被皇帝所殺的醜事,畢竟漢族講究以孝治天下,並且有人倫法則完備的儒家經典做治國準繩,所以和金國是兩回事!
——END——
-
17 # 棍哥觀史
在封建社會的繼承製度中,現任皇帝的祖母會被尊奉為太皇太后,也有皇帝登基後,對已去世的祖母追尊為太皇太后的。尊奉的太皇太后往往是先帝冊封的皇太后,但由於繼承關係的嫡庶之別,及“兄終弟及”繼承規則的影響,太皇太后很可能是現任皇帝的嫡祖母,也可能是現任皇帝的宗法祖母、生祖母。但不論血緣關係如何,太皇太后都是國君的“法定祖母”,是正式的封號,所以於法而言,皇帝殺不動,於禮而言,仁孝也約束著皇帝的行為。但由於繼承關係與尊奉規則的影響,皇帝與太皇太后之間可能會產生矛盾,這就會導致“特殊事件”。
繼承規則與文化認同的碰撞據統計,除追尊以外,歷史上在世被尊奉的太皇太后共計52位。一般來說,如果是嫡子繼承皇位,那麼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奉為皇太后,繼而成為太皇太后。如果是庶子繼承皇位,第一順序尊奉皇太后的是嫡母,即先帝的皇后,第二順序尊奉皇太后的才是生母,這是嫡庶有別的體現,從先帝那裡就要劃清界線。當然,歷史上也有同時尊奉嫡母、生母皆為皇太后的例子,如順治帝的嫡母是皇太極冊立的正宮皇后哲哲,生母是莊妃(後來的孝莊),崇德八年(1643),順治帝即位,首先尊奉哲哲為母后皇太后,再尊奉生母為聖母皇太后,莊妃是母憑子貴,哲哲是繼承法則要求,兩宮並尊其實是體現了血緣與宗法的矛盾。康熙帝即位時同樣是尊生母佟佳氏為聖母皇太后,尊嫡母為母后皇太后,與此同時,由於哲哲早在順治六年(1649)就已經去世,故而尊奉孝莊為太皇太后合情合理。如果哲哲還活著,依舊是第一順序太皇太后。(孝莊劇照)
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可以追溯到秦宣太后羋氏,而第一位太皇太后正是她的玄孫秦王政尊奉的華陽夫人羋氏,但名臣是“太王太后”。由於華陽夫人是安國君的王后,是嫡妻,所以在繼承法則上被第一個尊奉為太后。而繼任者秦莊襄王由夏姬所生,所以夏姬被第二順位尊奉為夏太后,到了秦王政繼承王位,就尊奉華陽夫人為太王太后,夏姬亦尊為太王太后。但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並未立後,只是在生母趙姬去世後追奉為帝太后,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太后。到了西漢,劉邦的原配妻子呂雉在漢惠帝時被尊為皇太后,她是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且在前少帝劉恭、少帝劉弘時成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太皇太后。(秦宣太后)
如果說呂雉的太皇太后皆是建立在宗支血緣之上,那麼到漢昭帝劉弗陵的原配皇后上官鳳兒時,就完全按照宗法尊封。漢昭帝去世以後膝下無子,在朝臣的商議下,是以漢武帝庶孫劉賀為帝,這與上官鳳兒沒有半點血緣關係,但她依舊按照禮法被尊為皇太后。劉賀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權臣霍光廢除,另立漢武帝嫡曾孫劉病已為漢宣帝,上官鳳兒又以輩分被尊為太皇太后,此時的上官鳳兒僅十五歲,她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宗法太皇太后,且是最年輕的太皇太后。其實霍光還是上官鳳兒的外祖父,在霍光在漢宣帝時期遭受打擊,上官氏的母系一同遭受滅門,但惟獨這位太皇太后得以壽終正寢,這也說明了太皇太后的地位在封建社會是崇高無比的。(呂雉劇照)
在漢朝的宗法制度中,只有先朝皇后才可尊皇太后,進而尊太皇太后,宗室過繼或庶出皇子即便即位,也不得以生母為皇太后。但到了漢哀帝時期,由於他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承繼帝位,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漢成帝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后並尊的奇景。而按照宗法禮制,輩分又是尊卑有別的另一層概念,即長者為尊,這裡與年齡無關,只論輩分。所以四位太后雖然並尊,但由於嫡庶、輩分上的差別,王政君才是最為尊貴的“老祖宗”。(唐朝帝后服飾)
按照漢朝的宗法制度,皇太后可代行祖宗家法的廢立大權,即使是權臣想行廢立之舉,也要向皇太后請旨,得到皇太后的詔書才行。這也反應了皇家宗法制度與皇帝后宮制度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體系,所謂“天為乾地為坤,皇天配后土”,皇后是後宮制度裡的中宮之主,並統率六宮,地位如同皇帝於朝堂中。所以漢朝奠定了先朝皇后的地位,在晉為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後,又成為宗法制度裡的尊貴象徵。為了體現尊長的差別,很多朝代的後宮供養制度規定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奉養規格,除了皇后體現國母儀容的衣冠配飾以外,老祖宗永遠是最高級別。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開宗明義》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裡講究孝道,孟子曾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為五倫,其中孝悌為五倫之核心,“仁之實,事親是也”更是奠定了封建君主施仁政以孝為先的統治思想。在儒家思想裡,孔子、孟子、曾子將孝道思想發揚光大,並在《孝經》一書中提出“君父”的概念,這為封建君主專制提供了莫大的力量,隨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君如父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工具,那麼封建君主一樣會以身作則,將孝道體現在祖宗家法中。所以,封建君主會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身的仁孝形象,明目張膽的賜死太皇太后不可能發生。(康熙孝莊劇照)
歷史上的特殊情況“明太祖立國,家法嚴,史臣稱后妃居宮中,不預一發之政,外戚循理謹度,無敢恃寵以病民,漢、唐以來所不及。”——《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八.外戚》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皇后、皇太后還是太皇太后,自古都規定了權力的界限。因為歷史上的政權動亂,往往是因外戚專權、宦官專權而致。漢朝如呂、田、竇、霍、王;唐朝如長孫、武、楊。漢武帝在臨終前特意提到了呂后專政,他說“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這裡雖然提出了外戚的威脅,卻不能形成有效節制,這個問題一直到朱元璋開創大明,才在宗法中做出約束,所以明朝是沒有外戚專政的。這裡也反應了封建君主與皇太后、太皇太后之間存在著宗法以外的矛盾,即政治威脅。加之繼承製度帶來的太皇太后不一定是現任皇帝的親祖母,這又是於宗法內的矛盾。這兩個矛盾任何一個被激化,都可能帶來特殊事件的發生。(竇太后劇照)
懿安皇后郭氏郭氏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孫女,又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孫女,唐德宗李適的外甥女,這樣顯赫的家庭背景,使她於貞元九年(793)就被選為廣陵王妃。永貞元年(805),唐順宗退位為太上皇,廣陵王李純即位,即唐憲宗。唐憲宗在世的時候沒有冊立皇后,郭氏只是被冊封為貴妃。元和十五年(820),憲宗崩,郭氏之子李恆繼承皇位,即唐穆宗,這才母憑子貴封了個皇太后。長慶四年(824),唐穆宗駕崩,其嫡長子李湛即位,是為唐敬宗,郭氏就被尊為太皇太后。在此之後,唐敬宗遭宦官謀害,後由宦官擁立了郭氏小兒子李悟監國,但不久亦被加害。於是郭氏下詔立唐憲宗庶子李昂為帝,即唐文宗,唐文宗立刻尊生母蕭氏為皇太后,這就有了太皇太后郭氏、唐敬宗生母皇太后王氏、唐文宗生母蕭氏“三宮太后”。
唐文宗是出了名的孝順,對三宮太后皆侍奉有佳,也因詔立之恩,對郭氏格外尊重。而至開成五年(840),唐文宗去世,其弟李炎即位為唐武宗,武宗生母韋氏已故,就只是獲得追奉皇太后稱號,對於三宮太后的尊敬依然如文宗時期。唐武宗於會昌六年(846)去世,唐憲宗庶子李忱以宦官擁立而即位,是為唐宣宗,太皇太后郭氏親支皇嗣子孫由此失去了繼承大統的機會。而且唐宣宗的生母鄭氏原本是宮女,還曾服侍過郭氏,唐宣宗即位後尊鄭氏為皇太后,而郭氏從宗法上較鄭氏更加尊貴,這就有了唐宣宗的不滿。大中二年(848年)五月,郭氏可能由於唐宣宗的繼承問題鬱悶至極,與侍從登臨勤政樓時企圖跳樓自盡,而被侍從攔住。唐宣宗聞知此事後大怒,當天晚上郭氏便在興慶宮冷井殿突然去世。這件事情雖然沒有明確記載是唐宣宗所為,但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爭議,唐宣宗弒殺太皇太后的嫌疑和動機皆存在。
哀皇后徙單氏歷史上的太皇太后並不多,所以皇帝殺太皇太后的案例也就更為罕見,但皇帝殺皇太后的案例還是比較露骨的,如金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殺害嫡母皇太后徙單氏。
徙單氏是金國第三代領袖完顏宗乾的正室,但他卻未能生下兒子,只將完顏宗幹次室李氏長子完顏充繼養。完顏宗幹另一位次室大氏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就是完顏亮。完顏充與完顏亮都是輔助金熙宗的左膀右臂,且徙單氏與大氏關係親近,但完顏亮忌憚徙單氏的嫡妻身份,向來提防徙單氏。金皇統九年(1150)十二月,完顏亮發動兵變,殺了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是為金海陵王。隨後將徙單氏與大氏皆尊為皇太后,但徙單氏不恥完顏亮的奪權行為,故受封而不賀,完顏亮至此懷恨。此後遷都中都,也只是將大氏接迎新都,留徙單氏於上京。
至貞元元年(1153),大氏病逝,臨終前懇求完顏亮摒棄前嫌,照顧好徙單氏,於是完顏亮於兩年之後,將徙單氏迎入中都。可當完顏亮伐宋時,徙單氏多有勸諫,後遷都汴梁,徙單氏又抱怨北方契丹作亂是南遷導致。完顏亮因此起了殺心,令人下詔,讓太后跪受,並擊殺太后。徙單氏就這樣跪著被打倒,再由護衛縊死,完顏亮再令人焚燒徙單氏屍體,將其骨灰撒入水中,結局較為悲慘。
武悼皇后楊芷楊芷是司馬炎第一任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於公元274年病危時,覺得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愚笨不堪,此時又逢胡貴嬪得寵,擔心自己死後胡貴嬪入主後位,對兒子不利,於是哀求晉武帝立堂妹為後,這才有了晉武帝第二位皇后楊芷。咸寧二年(276年),楊芷正式被冊立為皇后,併為司馬炎生下一子司馬恢,可惜兩歲時就夭折。但她姐姐的兒子司馬衷卻早已被立為太子,她的父親楊駿也被提拔為車騎將軍。司馬炎為司馬衷選的太子妃名叫賈南風,是為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政權的功勳賈充之女。由於嫉妒,這個賈南風親手殺了懷有司馬衷孩子的宮女,馬上要抱孫子的司馬炎得知後就意圖廢掉賈南風,是楊芷多次勸阻才保全了賈南風。事情過後,楊芷就提醒賈南風不要再有此種行為,而賈南風就誤認為是楊芷挑撥離間,害的她差點被廢,從此開始記恨楊芷。(楊芷劇照)
晉武帝駕崩後,司馬衷即位,楊芷被尊為皇太后,賈南風被立為皇后,楊駿則成了實權在握的顧命大臣,有了外戚專政之嫌。賈南風在此時成了“正義的化身”,他於永平元年(291)策動楚王司馬瑋發動宮廷政變,並策動大臣上書彈劾楊駿謀反,接著宮廷內部開始對楊駿下手,楊芷得知訊息後企圖救父,但救援信被賈南風親信截獲。這就“坐實”了樣芷父女二人的謀反行為。楊芷就這樣先被幽禁,後被貶為庶人。隨著謀反案的進一步徹查,司馬衷的思維完全由賈南風主導,先後將楊駿一族,其妻龐氏一族誅滅。龐氏死後,楊芷就被押送回金墉城,賈南風隨後將其隨侍人員全部遣散,並不予食物,這位皇太后就這樣被活活餓死,時年三十四歲。隨後,賈南風在楊芷棺材上貼了靈符,並使用些鎮邪的符書藥物,以免她的亡靈向晉武帝高密。雖然楊芷並非司馬衷所殺,但楊芷之死與他處理“謀逆案”的態度不無關係。(賈南風,司馬衷劇照)
綜上所述,封建社會在“百善孝為先”的文化認同與統治需求下,並不太可能對皇太后、太皇太后進行迫害,除非涉及到後宮干政,形成外戚專權的威脅時,皇帝會選擇性的應對,但明目張膽的殺伐並不常見。漢唐朝以後,皇帝透過並尊的形式確立生母地位,也解決了嫡庶之別帶來的內心不平衡。如海陵王完顏亮這種弒君之人,更不怕倫理道德的束縛,他對徙單氏動殺念並不足以為奇。而司馬衷這樣的弱智皇帝,受賈南風的擺佈,也成為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奇葩。
參考資料:《晉書》、《新唐書》、《金史》
-
18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瞅著這問題,俺只想樂,這也叫個事?俺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可以!絕對不可以!
這答案說出來,也許有一些小夥伴們不信。畢竟在大傢伙的認知當中,總是下意識的認為,皇帝這可是全天下權利最大的職業。
不就殺人個人嗎?畢竟有句老話說的好: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這話咱大傢伙不可謂不熟悉。
在加上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翻譯過來就是,但凡他土地上的這片生靈,有一個算一個這都是皇帝的臣子,您就算是太皇太后,要是這麼算起來這也是臣子。
這倆句話一相加,得咧,這就形成了一部分小夥伴們的想法,可以1
如果您真是這樣想的,那就太過片面了。皇帝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這是不假,但皇帝他終究是一個凡人,不是掐著手指頭啥都能知道的神仙。
那麼什麼才是他能統治的關鍵呢?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嗎?拉倒吧,這些個東西只能成功一時,但絕對成功不了一世。
想當年項羽和劉邦制霸天下,項羽的武力值到現在咱不否認吧,但他就是敗在了武力值不如他的劉邦手裡邊,這都沒地說理去。
所以武力恐嚇,這絕對不是一個帝王成就偉業的根本,他僅僅是一條輔助條件而已。
如果這事,還不足以說服你,咱再舉個例子。
歷史上著名的周厲王根據他的事蹟所打造的成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就具有絕對的說服力。
當年周厲王為了自己一己私慾,想著法的收稅。
大傢伙也知道,苛政猛於虎啊!是個老百姓就受不了這個,所以私下裡都議論這事,到最後都開始罵他了。
結果周厲王就利用無上的王權,把議論這事的老百姓抓了,給砍了頭。
打這起,他這輩子都沒能夠回到國都,死在了外邊。
這件事足以說明,武力這絕對不是一個帝王時常拿出來炫耀的資本,他如果要長治久安的統治下去,得用別的途徑。
也就是說,題主說的公開處死一位太皇太后,這絕對不可能,除非他是準備拿自己的皇帝帽子來堵一把大的。
那麼說道這裡,估計小夥伴們就好奇,什麼是皇帝統治的基礎呢?
什麼是皇帝統治的基礎其實這個問題,歷朝歷代所有的皇帝都在研究這事。
咱別的不說,周朝為什麼能夠統治天下八百年之久,這絕對不是什麼運氣的成分。
大傢伙都知道,周朝這絕對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朝代,只要禮儀在,哪怕他存在的基礎極其薄弱,也會無形中延續周朝存在的時間。
當年周朝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就算統治地域連個大夫的地盤都不如,秦昭襄王用不了多大勁就能滅掉周朝,但那也是等到了這位天子去世之後才行動,拿到了九鼎。
那麼周赧王是憑藉武力值嚴守了他天子最後的尊嚴嗎?顯然不是,其中起到作用的依然是禮儀。
雖然這東西看起來有點虛無縹緲,但絕對是一個帝王存在的根本。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你說這周朝後期,按照史書上的說法,已經是禮樂崩壞的時代了!你說的這不對吧?”
您說的沒錯,是崩壞了,但基礎還有,如果要想瞅真真的崩壞,你可以參照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的時代,那才叫禮樂崩壞到了極點。
所以從這些事例當中,咱不能發現,一個皇帝他不能為所欲為,也是有規矩遵守的,不然就不會有那麼的賢臣良將來輔佐他的。
而這些個禮儀,他有很多種,那麼最為重要的是什麼呢?
孝道!
這是在大漢王朝建國之初,首先提出來的。
劉邦自己稱帝之後,他老爹還活著呢,為了解決稱為問題,就首先提出了太上皇的說法。
因為劉邦是皇帝,按理說這是全天下最為尊貴的職業,是個人見了這都得行禮。
但劉邦還有親爹,按照禮法劉邦見了老爹這得行禮。
這個時候,大傢伙就發現了矛盾點了,這到底是皇帝在前,還是皇帝的父親在前呢?
從這裡咱不難看出,大漢王朝是以孝道為先的,至此一個完整的封建王朝的架構可就起來了。
孝道在以後的封建王朝當中,那都是佔據著首要的位置的。
遠的不說,咱就說近的。
清朝時期,對每個皇帝的活動規律這都是有講究的。
皇帝一從床上起來,洗臉,刷牙,衣服套裝都捯飭好了,首先第一步可不是吃飯,而是先去後宮裡邊帶著一幫子嬪妃,給自己的長輩,皇太后,太皇太后請安去。
請完了安,這才開始他一天的活動。
當年雍正和自己的老母親那是有矛盾,就算是這樣,雍正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去給自己的老母親請安。
為嘛這樣呢?這規矩立的,何嘗不是告誡皇帝,每個皇帝要持有孝道才成。
那麼歷朝歷代這樣的事天天都在上演,所以孝道是基礎。
咱迴歸到題主的問題,太皇太后能夠公開賜死嗎?真心不可以,就算是圈禁起來,也不可能公開賜死。
在說一個,當年明英宗一個土木堡之變,把自己個給賠進去了,被瓦剌抓去做了俘虜。
國不可一日無君,隨後大明王朝又立了一個明代宗出來。
瓦剌想要以明英宗要挾大明王朝,這事轉眼就泡湯了。
後來明英宗被那些個有野心的傢伙避著明代宗,偷偷的把這明英宗給請了回來。
一國二主,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明英宗被立為太上皇。
那麼明代宗也僅僅是把明英宗給圈禁起來,殺掉那絕對不可能,就連那有野心的傢伙(這人的行為俺都不想寫他的名字,把個大明王朝攪動的……),明代宗還的獎賞一下。
所以以此類推,題主說的事,這不可能的。
-
19 # 賤議你讀史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太皇太后,是對皇帝的祖母一種十分崇高的稱呼;祖母,是爸爸的母親,因此呢,太皇太后是現任在職皇帝的奶奶。
在古代,即使在先秦時期,孝道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底線;漢武帝“獨尊儒家”後,以孝治國更是社會準則。倘若揹負“不孝”的名聲,那就等同於被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所排斥。
太皇太后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嫡母(這是相對於庶母而言,父親的正妻稱之為嫡母);二是生母。
如果是以嫡母身份,晉升為太皇太后,也還是有危險的;畢竟不是皇帝的親生母親嘛,作為後媽,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疏離感。
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太皇太后受到皇帝迫害的案例,屈指可數,而且無一例外都是嫡母太皇太后。
我在腦海中思索了一遍,也沒找出歷史上被公開賜死的太皇太后。
或許會有人說東漢末年,何進以毒酒賜死太皇太后董氏的例子;在《資治通鑑》中的記載如下:
“六月,辛亥,董後憂怖,暴崩”翻譯過來就是:董氏太害怕何進了,突然猝死。在我看來,古代皇室人員,一旦被貼上“暴崩”、“暴斃”的標籤,那多半是死不瞑目。
作為大將軍的何進,早就看不慣董氏這個攔路虎,我個人認為她的死亡大機率,也是人為。即使是這樣,歷史上也沒有明擺著告訴我們:瞧!這個太皇太后是被人懟死的。
再者說,能做上太皇太后這個位置的,很少是靠熬年齡和資歷上去的,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力和嗅覺。只要不是到處作妖,這裡懟一個、那裡懟一群,惹得天怒人怨的,都會平安落地。
退一萬步講,即使要行非常手段,正常人都不會昭告天下:大傢伙看看啊,朕要處死奶奶了。
明面上來不了,背地裡搞點冷暴力這種小動作,還是有的。
回覆列表
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主張“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子在整個皇位繼承體系佔據最尊崇、最高貴的地位。
所以嫡子繼承皇位,只有皇帝的生母才能被尊為皇太后,繼而被尊為太皇太后,但是歷史上庶子即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庶子即位,而生母、嫡母又同在,則嫡母肯定要被尊為皇太后,生母一般被尊為皇太妃,當然也有被尊為皇太后的例子。因此能夠被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不但要看繼承人和被尊者之間的血緣關係,更要視彼此的宗法關係而定。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皇帝不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因為古代崇尚的是孝道文化,即便是皇帝也要遵循,如果違背的話,就會受到群臣和天下的指責,甚至會導致自己的皇位不保。因此古代皇帝是不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的。而且對於太皇太后來說,雖說處在後宮,不會過問政事,但是太皇太后在朝中也是有勢力的,並且如果皇帝的言行不符的話,太皇太后還是有權利和大臣一起到太廟廢除皇帝的。
如果皇帝在繼位的時候年齡過小的話,那麼作為太皇太后也是有權利輔佐皇帝的。即便皇帝和太皇太后的關係不怎麼好,但是作為皇帝,還是要在天下人面前將孝道作為表率。同時因為祖母是自己的長輩,所以即便是皇帝也要尊重自己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