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阿雷動物匯

    我是80後,在我讀小學時,女排、體育,已經不是人們業餘生活的中心,市區的文體中心,文化館都慢慢改成商業場所了。

    我對電影裡那種,女排獲勝後,人們舉著燈籠、火把、紅旗上街歡慶的場面完全沒有印象,也不知家裡人有沒有帶著還不記事的我去湊過熱鬧,但我記得我的初中政治課上,老師說,奧運會賽場上是綜合國力比拼,說白了就是一個微縮版的戰場。

    可是我是如此不思進取的初中生,老師這麼說了,我的業餘生活依舊還是金庸、古龍、席娟、日本漫畫,夾雜著世界名著,記得初中最轟動的事是《泰坦尼克號》上映,人們津津樂道里面大膽的鏡頭,當然那種級別的鏡頭,其實在當時的少女漫畫中已經不怎麼少見了。

    所以你看,女排精神,別說現在,90年代,千禧年前就已經“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坐在電影院裡,那些場景還是熟悉的,畢竟中國的大建設90年代才轟轟烈烈拉開序幕,只是事情對我來說很陌生,電影裡一再追問女排精神是什麼,我邊看也邊在想。

    吳剛老師扮演的袁偉民教練說,他第一次帶隊去美國比賽時,才在美國的賓館裡見到彩電、冰箱,所以,這個答案是“貧窮”嗎?

    我想應該是的,落後要捱打,戰爭的陰影如此龐大,即便硝煙已盡,走出這片陰影卻並不容易,可能需要30年、50年。

    這樣長的時段,在歷史中其實很常見,翻開史書,一個朝代戰後復興通常需要兩三個皇帝才能完成,中間還指不定出些土木堡之類的么蛾子。

    女排精神的時代,戰爭的陰影已經很小了,但尚未完全散去,如果不能在體育這個戰場上勝利,人心、士氣就無法提振,很有可能就會被人乘虛而入,再加上那個時代電視機還不普及,電視節目不豐富,可能最新鮮的節目,更新最勤快的節目就是體育賽事了。

    但今天,世界的賽場,綜合國力比拼聚焦到了科技上,眼下晶片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體育這個戰場自然而然也就退出關注中心,影片開頭就有這樣一個伏筆,早在80年代,美國已經將電腦運算運用到體育賽事上了,那時中國的電腦需要卡車裝,而到2016年的賽場,一個手提電腦就可以運算軌跡,運算概率,輔助賽事決策。

    看到這裡時,我忍不住開了個腦洞,是不是未來的體育賽事,會引入即時沙盤?那樣的話,真的就要拼5G和晶片運算了,可能還要加上難以破解截獲的量子通訊,越想越朋克,所以你看,至今為止,體育其實還是綜合國力比拼。

    至於郎平本人的經歷看著也挺唏噓的,我突然有些理解了,當初為什麼好多電影人非要跑去國外拿獎,因為有些真香就是先要到外面香一香,國內才會發覺,哦,原來真香——這大概可以稱之為真香第二定律。

    好在去年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降世魔童》大家可以漸漸感受到,中國變了,可以先在國內香,再香出國界了,包括華為、抖音,雖然現在遇到狙擊,但女排的精神沒有亡,我相信,會在未來的科技大戰中還會再續輝煌。

    曾經的奪冠是為了防守,為了不捱打,為了撐住一口氣,卯足一股勁,如今的中國,造就了90後、00後更為強大的內心,如果要給這股力量這股精神尋找一個新目標、新定義,我想應該就是人民的幸福,我們愛國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衷就是要給人民溫飽,要給人民幸福,這種目標看起來或許土土的,卻是這片土地最有活力的生命,這種生命可以長出女排精神,也可以長出華為精神,長出許許多多種令人民幸福的精神。

  • 2 # 白、發

    看完電影,全程飆淚!

    就如電影裡陳忠和教練說的,女排精神,是一種存在於內心的東西。

    從80年代將鏡頭逐漸轉入21世紀,這樣的“東西”正在離人們漸行漸遠,大概物質豐富的同時,都會或多或少失去些什麼。

    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意義,不止在於比賽,而是在於一個國家,一種民族自信。

    電影中,女排姑娘身形矯健,每一個扣殺動作與緊張感並存,直抓人心。

    最大的淚點莫過於影片中教練對姑娘們一個個的嚴苛訓練,不同的女排隊員有不同的內心世界:有的人甘願碎軟骨,有的人滿身傷,有的人信念堅定,更有內心對排球存在真實想法,各種不同心向,最後都厚積薄發於“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中!

    同時,在另一方面,我覺得心理描繪這方面非常細膩穩準,在郎平罰隊員“露營”在訓練場那一段,陳忠和教練的到訪簡直就是一塊強心劑,其說話風格輕鬆幽默,又能在談笑打趣之間點燃隊員熱情,將過去與現在聯結,昇華女排精神!

    只因心中熱愛排球,郎平與陳忠和亦師亦友的交情都匯聚在里約奧運會那個聽國歌的電話中。

    電影中,郎平說,她的醫生告訴她的身體狀態已經是60歲的心臟,80歲的骨頭。

    郎平,中國女排,他們身上的傷,已經超過體育運動的範疇

    抓住每一次機會,向世界展示全新的國家形象,也是當時處於改革開放的中國所急需的

    每個時代都會有一種標誌,郎平,就是時代留在這個集體上的烙印!!

  • 3 # 餅叔看電影

    很多人拿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來和《奪冠》比較。完全不是一碼事。

    “中國女排”,早已不是一項體育運動名稱,而是承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中國人拼搏奮鬥的一種精神,一段時代記憶。

    《奪冠》看起來是一部體育影片,實際上是一部時代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到今天,每一個歷史印記,通過女排這個載體,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是其中一段歲月的參與者、見證者,感同身受,觸景生情。

    有人說,《奪冠》像紀錄片,真人出演電影角色,沒什麼意義,不如直接看球賽。

    似乎有些道理,但看電影和看比賽直播,畢竟是兩種不同的體驗過程。

    舉一個不很恰當的比較:《大決戰》電影,是紀錄片嗎?

    我今天剛看完《奪冠》,第一感覺是:好看。內心悄悄說:比《八佰》好看。

    港臺導演的作品,好看性上,幾乎全面超越內地導演。陳可辛導演這一次,沒有讓我們失望,電影很好看。

    中國女排,我們太熟悉了。這樣的一個題材,時間跨度又如此之大,所有的高潮點,大家也很熟悉,沒有任何懸念空間,全靠導演技巧。用郭德綱的話說:平地摳餅,對面拿賊。到《奪冠》這部片子,很難的。

    如果導演面面俱到,一定會變成流水賬。陳可辛導演做了很殘酷的取捨:將陳忠和帶隊2004年雅典奪冠的故事,一行字幕就帶過了。客觀上傷了陳忠和的心啊。

    在藝術創作中,為了突出郎平,就必須委屈陳忠和。陳可辛夠狠,但他是對的。

    更多劇情就不劇透了,真心建議大家,去影院看看吧。

  • 4 # 天帥說電影

    笑點淚點齊飛,值得一刷

    3場比賽串起了中國女排,郎導是唯一再一線的老女排了

    雖然知道每場比賽的結果,但老女排那種訓練的艱苦還是很讓人動容

    北京奧運和平大戰,是女排的轉折,也希望看到了更加包容的球迷和國際視野

    最後重現里約最親切,也高原度最高,一如既往的很激動

    這部電影,更像是中國女排的一部紀錄片,又加入戲劇化的創作手段

    看到了女排的傳承,看到了女排精神的變與不變,中國女排,一生所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認為詹皇入騎士是過來輔佐他的裡基戴維斯最終混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