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蘇武牧羊是一個非常悲壯感人的故事。他本是漢家大臣,出使匈奴向新任單于表示友好,答謝單于一貫對大漢的支援。意外的是,在出使期匈奴間,遭遇一次匈奴內亂,蘇武也因此遭到審訊,並被流放至北海牧羊,直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歸漢。蘇武始終沒有屈服,在邊境受盡煎熬,忍飢挨餓,甚至以野鼠儲存的爛果為食。

    ——因此,人們很好奇,為什麼蘇武寧願吃死爛果充飢不殺公羊充飢呢?

    可是,正好其出使期間,匈奴發生動亂,緱王與虞常舉兵謀反,試圖綁架單于的母親投奔漢朝。而虞常等人這一次的叛變投漢,是此前在漢朝時與蘇武的副將張勝談妥的,並得到了張勝的口頭承諾。哪知虞常等叛變失敗,緱王當場戰死,虞常也被活捉,並供出了張勝。

    蘇武越是堅貞不屈,單于就越是欣賞,越是想招降他,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用盡了各種各樣的酷刑(傳說連“坐冰凳”都用上了)。可不管怎樣,蘇武始終不肯屈服。無奈之下,單于只好將其流放至北海牧羊,聲稱公羊生下小羊後便放他歸漢。

    蘇武到北海後,由於沒有糧食供應,加之氣候惡劣,生存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但是,他每天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始終不肯殺公羊為食。

    或許有人會說,那些公羊單于都是有數的,吃掉一隻,單于派來的官員立馬就會發現,會遭到更殘酷的懲罰。可是,羊也有生老病死,蘇武要吃羊,完全可以以羊死為由。單于也只是隔很久才派人來一次,羊死便扔了,如果蘇武想吃掉這些羊,可以說非常容易。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況且,單于根本就不在乎這些羊的數量,比如蘇武的牛羊被丁靈人盜走後,也並未受到懲罰。事實上,單于讓他到最貧瘠的北海牧羊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忍受不住飢餓時,把那些羊殺來吃掉。吃了,就代表屈服,單于就能名正言順的迫使他降服。

    蘇武卻一直堅守氣節,寧願吃爛果充飢,甚至餓著肚子,也不肯吃近在眼前的食物。就用這種方式,表達了“永遠不可投降”的持節不屈的民族氣節。整整19年過去,蘇武沒有吃掉一隻牛羊,終於讓單于死心,也向漢庭證明了其忠貞不二的節操。

    重返漢家朝堂後,蘇武被賜爵關內侯,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苦守19年節操,終究守得雲開見月明。若是吃了那羊,恐怕也就沒有後世對他的追捧了。

  • 2 # 董江波

    蘇武牧羊現實過得並不苦,而是精神上的苦和對當地氣候的不適應:

    第一,蘇武在物質待遇上,其實並沒有受屈。

    蘇武剛被扣留在匈奴後,待遇確實很一般,就像書中像的,渴吃雪,甚至吃草根,老鼠等等。但匈奴人,也按時供給他東西,並不斷的要求他投降,為匈奴國效力,這些,蘇武都拒絕了。

    綜合各種情況來看,蘇武在匈奴,只是被迫放棄了原來的錦衣玉食,過上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吃粗茶淡飯,也跟當地匈奴女人結婚,並生下了兒女。

    我們所理解的苦,跟權貴明星理解的苦,不一樣。最近,有個明星就說:我有段時間,實在窮的不行的,最窮的時候,只有一百萬現金。

    呵呵,你說,這叫窮嗎?

    第二,李陵無奈投降匈奴後,被扣的漢朝使臣人員待遇大幅度提高了。

    李陵本來是假投降,尋機再回大漢的,結果,漢武帝把人一家一百多口人,全誅殺了,並大肆宣傳,李陵是叛徒。

    結果,李陵真投降了。

    李陵為匈奴王效力後,匈奴對漢人的態度大大好轉,所以,蘇武留在匈奴14年,前大概6年,過著粗茶淡飯生活,後邊8年,卻又恢復了良好的待遇。

    第三,蘇武是精神上的苦。

    一是苦,大漢朝,始終解決不了匈奴這個北方邊境的侵襲,自己也回不去;二是苦,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被敵人軟禁在這裡,這多苦啊;三是苦於見不到妻兒父母和兄弟姐妹,這麼年輕就被困在這裡了,現在,都快老了,也回不去;四是苦匈奴王天天派來來勸降他,對他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因此,蘇武這種有節氣和傲骨的人,怎麼可能不苦,那可是整整十四年啊。至於問主最後說的吃羊,蘇武在匈奴生活14年,確實吃了不少羊,歷史記錄,不可能記錄這種細節的,親。

  • 3 # 人間鳥語

    蘇武的故事流傳很廣,蘇武牧羊,苦熬時光,決不向單于低頭,代表著堂堂大漢使節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氣節。

    當時單于讓他放羊,其實就是一種考驗。給他一批公羊,說如果公羊生了崽,那麼他就可以結束放羊生涯,迴歸漢朝。這實際可能嗎?就好像一句永遠兌現不了的諾言,而蘇武並不屈服,他堅持牧羊,等待雙方和解的一天,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迴歸漢朝,為此,他願意受盡艱辛。

    其實蘇武出使的機會是很好的,當時單于有意與漢室修好,蘇武帶去的使團,應當是和平團隊,只要簡單地履行一下籤約手續,就可以完成使命而歸。但他偏偏遇到了個豬隊友,使團的副便,這是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居然想在單于的眼皮底下挑動謀反,結果被發覺而失敗,單于暴怒之下,將蘇武送往北海牧羊。其實,單于對蘇武的觀感不錯,他也知道蘇武並未參與這一策反行動,認為這是個真人君子,不想要他的命,只是用嚴酷的生活條件,逼他就範,投降單于,從而以此羞辱漢朝。

    這時的蘇武,沒有選擇。他接受牧羊的安排,並且願意遙遙無期地承受折磨,總相信漢朝一定會記得他,一定會通過外交周旋,讓他覆命而歸。可一等就是十九年,漢朝的皇帝都換了茬,差一點就忘卻了蘇武的存在。

    殺羊而自足?原則上不算失大節,但蘇武對自己定的標準很高,他不想授人口實,他寧願挖鼠洞食野菜,也不願殺一頭羊,這其中有漢代知識分子的信仰包含其中,堂堂大國之使,代表著國家形象,需要講求信義,既然答應牧羊,一定不能因小節而失大義,餓死也不會吃一頭羊的。

    他開始自謀生路,織獵網,做箭弩,在困境中野外生存,事實上做得還不錯,連單于的弟弟都知道了,專門來請教這些代表著當時較高技術含量的生存法。甚至給他送來了一批羊,可見,蘇武在單于等的眼裡,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他們就好像在做一個賭局,一個遊戲,只要你蘇武說一句軟話,服了單于,OK,你可以享受單于所能給予的高規格待遇。

    蘇武很孤獨,甚至當地一個姑娘受上了他,他也接受了,並且還生了孩子。這讓他孤苦的牧羊生涯有了一點生活的亮色。孩子的名字叫蘇通國,對於漢朝、對於家鄉,有深深的思念。後來,漢將李陵降了單于,專門來勸說蘇武,這讓蘇武更加增強了堅守的決心,他認為李陵儘管受了漢朝的誤解,家人也受了株連,但對於國家的忠誠是不能丟棄的。由此,他不但沒有聽從李陵的勸解,還讓慚愧的李陵除了留下一些羊以幫助蘇武之外,在勸降一事上無所作為。

    單于看來是個很可愛的執著性格的人,蘇武人格能夠承受什麼樣的挑戰,單于似乎很想看到結局,所以他在執著地等待蘇武屈服的那一天。儘管漢朝皇帝換了,也派使節來了,還打聽蘇武的下落,他居然說,蘇武已經死了,就回不了漢朝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漢使節終於打聽到了蘇武的下落。在絕對的困境下堅守了19個年頭,終於迎來了漢朝的召喚。而單于也對收降蘇武終於無望之後,許可了他回到漢朝。對於兩國交好的形勢而言,蘇武這樣的典型太有震撼力了,單于可以此為例,讚揚大漢朝使節的忠誠人格,漢室可以蘇武為例,證明大漢子民的優秀品格,只要史官願意,可以寫成兩國交好中的一段佳話,添上種種的讚詞,至於蘇武個人承擔的種種艱辛,在和平交往的時代,就一言以蔽之:蘇使節,為了大漢朝與單于國的友好,你辛苦了!

    對於浩浩蕩蕩的時代,個人的付出恰如一粒塵埃。不過,其中折射出的精神,卻是彌足珍貴的,今天我們來敘述蘇武的經歷,仍然能夠感受到一名普通漢使的偉大忠誠。

    再說不好聽的話,即便他吃過一頭兩頭羊,甚至吃過一群羊,那有什麼呢?我們記住了蘇武的精神,對於細節就不必這麼苛求了。當然,我們從心裡希望,蘇武的歷程更完美一些,沒有吃過一頭羊,顯得更加地偉岸。

  • 4 # 香姐逛歷史

    蘇武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被囚匈奴十九年,凜然不失民族氣節。他被匈奴人放逐於北海牧羊,生活極其困難,有時甚至以老鼠、野菜充飢。有人會問,蘇武不是有一大群羊嗎?為什麼他寧可吃老鼠,也不吃羊呢?

    匈奴發生動亂,政權不穩,蘇武一行人牽連其中,被扣押在了匈奴領地,要求他們投降匈奴,蘇武不肯屈服。匈奴王單于派蘇武曾經的同僚衛律對蘇武進行勸說,許以高官厚祿,金銀財寶。蘇武毫不心動,並且大罵衛律賣國求榮,背主忘恩。

    匈奴人見蘇武不受利誘,便想用嚴刑逼迫蘇武就範。寒冬時節,匈奴人將蘇武扔進了地窖之中,而且不給他水和食物,希望以此來逼迫蘇武投降匈奴。蘇武以雪和羊皮襖充飢,瀕死也絕不屈服。

    單于敬重蘇武的氣節,但也不願意放他回漢朝,就將蘇武流放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一說是貝加爾湖附近,一說是甘肅白亭海)讓他去放羊,什麼時候羊生了小羊,才讓蘇武回朝。

    據《漢書·蘇武傳》記載:“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蘇武被流放之後,沒有人給他送吃的,飢餓時就只好挖掘野鼠,吃草和果實,喝點雪水,沒有禦寒的衣物就和羊群睡在一起,以此取暖。每天拿著自己的節杖放羊,幾年之後,蘇武鬚髮皆白,連節杖上的旄牛尾裝飾都脫落了。

    但蘇武也不是一直這麼活下來的,在流放地五六年之後,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在打獵時遇見了蘇武,此時的蘇武能織網捕魚,又自己製作了弓箭打獵,於靬王十分敬愛蘇武,給了他一些衣服和食物。但好景不長,三年後,於靬王就病死了,沒有人再幫助蘇武了。而且在冬天的時候,蘇武的牛羊被丁令人盜走,蘇武又陷入了窮困的境地。

    其次,蘇武沒有忘記他是大漢帝國的使臣,要知道這些羊實際上歸屬匈奴,倘若蘇武在糧食不濟時,拿幾隻來下肚,固然快意恩仇,匈奴人會怎麼看待蘇武?還能保持對蘇武的敬重麼?

  • 5 # 澳古說歷史

    蘇武不吃羊?這從何說起?

    蘇武剛剛到北海牧羊時,他的生活卻是很苦,《漢書•蘇武傳》載:“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前100年,蘇武因誓死不降於匈奴,被匈奴單于流放至北海。到了北海,因沒人補給食物,再加上北海的環境又十分惡劣,因此蘇武的生活可謂是十分艱苦。他到了北海,為了生存,餓了只能是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渴了只能是喝雪水。

    但是,這種局面,在單于的弟弟於靬到來時,得到了較大的改觀。因蘇武很有學問,而且動手能力也十分強悍,會編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所以於靬很是器重他。由此,此時於靬見蘇武的生活條件如此差,是時常賜予他衣服、食物、馬匹、牲畜、服匿、穹廬,《漢書•蘇武傳》載:“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

    如此,試問於靬為了照顧蘇武,都賜予他牛羊來改善其伙食了,如此,你說於靬都給蘇武牛羊了,蘇武會不吃這個羊?當然不可能,肯定吃過啊!

    此外,《漢書•蘇武傳》還曾記載:“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當時早前投降於匈奴的李陵也曾讓其匈奴妻子贈與劉武牛羊數十頭。因此,從種種記載可以看出,蘇武牧羊期間,其絕對是吃過羊的。

    當然,蘇武所吃的羊,只是於靬賜予他的羊,而非匈奴單于交予他放養的羊。

    熟悉蘇武的讀者,肯定熟悉“牧羊北海”的故事。前100年,因追隨蘇武出使匈奴的使臣張勝參與到緱王與虞常反叛的事件當中,所以蘇武被匈奴單于囚禁,不得回漢朝。此時,匈奴單于憐惜蘇武的才能,因此為了招降於他,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匈奴單于先是派遣使者衛律前往勸降,衛律以性命逼迫蘇武投降,可蘇武卻是不為所動,誓死不降,他怒罵衛律:“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女為見?”,意思是你為人臣,不顧恩義,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蠻夷,做了俘虜,我見你做甚?而後,單于見勸降不成,就索性來硬的,他讓人將蘇武囚禁於大地窖內,不給他吃喝,想利用飢餓來逼迫蘇武投降。但是,蘇武卻依舊不投降,他渴了就喝雪水,嗯就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

    此後,單于見用何種方法都不能讓蘇武頭像,但這時,單于又捨不得殺蘇武,他只能是將蘇武流放至北海。而為了為難蘇武,讓他主動的投降於匈奴,單于是給了蘇武一個念頭:“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就是讓蘇武放公羊,只要等公羊生小羊,蘇武就能迴歸大漢。

    試想,公羊怎麼能生小羊呢?單于這般做,只是不想蘇武迴歸大漢而已。

    但是,蘇武又怎麼會認命呢?他知道,自己只要不投降,他就能有回去的一天。因此,他在明知公羊不能生小羊的情況下,他依舊是努力的放羊著,不讓這些公羊有任何的損失,“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為了以示自己對大漢的忠心,以示自己對大漢的一片赤膽忠心,他是時時刻刻的手握著漢節,無論是牧羊,還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都全部脫落。

    當然,故事的結局,我想大家都知道,蘇武最終等到了迴歸大漢的時候,前81年春,蘇武回到了長安。此時,當政的昭帝,他命蘇武為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並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讓其安享榮華富貴。

  • 6 # 小姐姐講史

    導語:

    他是班固《蘇武傳》裡的主角蘇武,文章記載的字字句句既是蘇武曲折坎坷的一生記錄,也是對他身為漢臣的大義愛國之心的歌頌。

    這是北海牧羊的第N年,嚴寒冰霜,大雪紛飛,但羊群中卻待著一位手持漢朝符節的男人。如此酷寒的自然環境裡,連生命力頑強的雜草都難抵酷寒,男子是怎麼生存的呢?

    想象一下自己身處那種環境中,飢寒交迫,而一群羊就擺在自己眼前,自己又怎麼會和蘇武一般渴飲雪,飢吞氈呢?

    難道他(蘇武)是不喜歡吃羊肉,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嗎?因為單于(匈奴首領)感嘆賞識蘇武的大義,他就給了蘇武一群羊,告訴他待羊生小羊羔之日便是蘇武回漢之時。於是蘇武開始了漫長的飼養之旅,他渴了,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好像真的沒說到吃羊肉來充飢?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個:帶你走進蘇武的世界裡來了解一下事實吧。這是蘇武來到北海牧羊的當天,蘇武為向單于表示自己絕不臣服的決心,他開始了牧羊,但單于卻給了他了不可能實現的諾言。明明這些羊全都是公羊,公羊又怎麼能生小羊羔,所以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局,一個單于想讓他屈服的局。

    而他去吃羊,就意味著他失去了博弈的資格,意味著蘇武願意踏入這個被迫屈從的陷阱。他是蘇武,生為漢家臣,死不改其職。

    民族氣節是支撐他苦忍飢寒,漢心不改的力量。我在想:已經度過無數孤苦日夜的蘇武,如果讓他可以回到奉命出使匈奴的那一日,他一定會義無反顧。他說“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也就是說他早已準備好把生命給了自己的國家。

    這是張勝和人密謀殺害歸降匈奴的衛律,卻事情敗露的那一刻,蘇武得知此事認為必會受牽連,他覺得受到侮辱去死更對不起國家便想自殺。

    這是張勝被匈奴人抓住卻求榮投降的那一刻,這是怯懦的張勝,這是說著‘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漢!’拿隨身佩刀自刎的蘇武,我想他的民族氣節各位有所感受了。

    事情的真相就是:

    ‘牧羊北海邊,渴飲雪,飢吞氈,氈落猶未還,心存漢社稷,大節不稍虧,終教匈奴心驚膽碎,拱服漢德威。’

    這也是《蘇武牧羊》中的歌詞,笳聲和著漢關飛的雁群,蘇武想家,想為漢社稷能出謀劃策,而自己只有守住漢朝臣子之心,不變民族氣節,才能在無望的等待裡有繼續堅強抗爭飢寒的力量。

    有一些研究蘇武的學者說,那是一群公羊,如果蘇武吃掉公羊,數量上就不對,就稱了單于的本意。其實本質上還是告訴我們這些羊不是一般的羊,它們只可以看,不可以吃,它們代表著蘇武不會屈服投降單于的決心。(即使我在想那樣殘酷的自然環境羊是否能被養活,蘇武有沒有嫻熟的養羊技術。當然,這都不是重點)

    還有一種說法:其實蘇武有吃羊,只是班固為彰顯蘇武的氣節並未記載。在我看來,這羊吃不吃不重要,不吃正可以應作者的本意,吃了蘇武可以飽一頓肚子,人們對蘇武的印象不會有任何變化。因為其中部分精華的傳承告訴我們的這是一種民族氣節,一顆炙熱的愛國之心,無關其他。

    結語: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蘇武告訴了匈奴忠義是什麼,民族氣節是什麼。也希望學過《蘇武傳》的現代人可以擁有真正的民族氣節,正確的民族觀念,愛國你我他,中國也能德威於世界!

  • 7 # 史研

    蘇武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人,他本來可以在兄弟那邊過上非常好的生活,甚至很多人都來勸告他,這些人都是他曾經的兄弟,只要他能夠投降起來,就能夠和自己的兄弟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是素是熱愛自己國家的,就算自己的父母孩子都已經死了,妻子也改嫁了,但是他對祖國的忠誠是我們現在依然能夠崇拜的。

    在中國歷史上,蘇武要是真的投降了,中國歷史上又會少了一個有節氣的人。素我不吃羊並不是代表他不願意吃或者是不餓,而是他一旦吃了就是真的倒下了,他的意志就會崩潰,將會失去真正的底線,而匈奴人也會嘲笑他,所以蘇武寧肯吃草喝雪,也不願意吃羊。

    但是這樣的艱苦的環境,反而是讓蘇武意志更加的堅定,終有一天有一個漢朝的使者聽到了這樣的事情,然後編造了一個謊話說皇帝打獵,皇帝打到了一隻鳥,身上有一封信說蘇武在北方牧羊,他沒有死,匈奴見到這樣的情況,最後放蘇武回去。

    當時的長安人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所有人都已經來迎接孫武,他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官職,也沒有什麼勞苦功高,但是它是一個精神的象徵,那天長安下起了白白的大雪,蘇武又拿起了那個脫毛的使節,所有人都感動得痛哭流涕了。

  • 8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蘇武牧羊”是一個很著名的故事,但有的同學可能會感到困惑的,當時蘇武被放逐到北海放羊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餓的只是能吃野菜,那他為什麼放著眼前的羊肉不吃呢?

    彰顯氣節——“不食周粟”

    為了氣節而不吃匈奴人的羊肯定是第一個原因,因為這些羊群屬於匈奴人的財產,當時匈奴人故意刁難他,告訴他只有這些公羊產下羊羔才會放他回去,那這基本上等於是在變相的為難和囚禁他了,目的自然是逼迫蘇武就範,投降匈奴人。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漢書》

    但蘇武當然知道如果投降了匈奴人自己會落得個什麼下場,況且當時匈奴部落裡就有一個李陵(李廣之孫)是前車之鑑,所以蘇武必然不敢,也不願投降匈奴人。古代有一個故事叫做“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講的是伯夷叔齊這兩兄弟是商朝後裔,周朝建立後,他們不願吃周朝的糧食,最後活活餓死,雖然行為迂腐,但是氣節可嘉。

    所以當時蘇武不吃匈奴人的羊,其效果和“不食周粟”是一樣的,都是在表達寧願餓死也不願用匈奴人的食物來活下去。不過話是這樣說,但是後面蘇武還不是接受了匈奴首領的弟弟於靬王送來的食物,在往後幾年生活的相對安穩。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漢書》

    所以還有一個原因大概就是蘇武不敢吃。

    原因之二

    我們都知道匈奴人的文明發展是相對落後的,中原地區進入農耕文明時,且社會禮儀和制度文化都相對發達的時候,匈奴人還停留在部落文明以及飲毛茹血的時代,沒有什麼生產力的匈奴社會只能通過從漢朝的手中搶奪物資的方式來壯大自己。

    他們沒有生產體系,既不能織布,又不能耕田,所有的財產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人和畜牧;

    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這段資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凸顯匈奴人的落後:

    匈奴人的主要生產活動就是打獵;

    匈奴人的飲食主要以肉類為主,衣服是獸皮改造;

    匈奴人沒有孕育出相對文明的社會制度,所以強壯的人擁有優先的生存權,食物要先供給他們,所以形成“貴壯健,賤老弱”的習俗;

    匈奴人中存在著“收繼婚(轉房婚)”制度,意思兄長的妻子或者父親的妻妾可以被他們的兄弟或後代一起繼承(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前提下),譬如兄長去世後,他的妻子就會被其它兄弟或後代作為財產繼承,父親亦然。如王昭君後來就下嫁給了丈夫的兒子。

    當然這個原因並不是絕對的,有各種各樣的因素,這其中可能既有出於氣節的原因,也有實際現實的考慮,還有一個原因恐怕是因為當時蘇武一個人生活在荒涼的北海,既沒有火種,又沒有刀具,缺乏相應的生活工具。

    而他總不能吃生肉,當然了也有可能是他老了,牙口不好了。凡此種種,大抵就是蘇武不吃羊的原因。

  • 9 # 袁衛宇

    其實問題也不是很複雜,因為蘇武是代表大漢的使臣,他有使臣的尊嚴和素養,斷然不可能去偷吃匈奴人的羊,那樣未免還掉價了。

    蘇為何武牧羊

    漢武帝在位時期,曾派蘇武帶領一支使團出使匈奴。當時蘇武是團長,副團長叫張勝、他們來到了匈奴以後,本來雙方談得挺好的,但是因為張勝參與匈奴宗室的一起謀反案件,卻讓整個大漢使團遭殃,蘇武也被牽連,被匈奴單于囚禁。

    蘇武從此在貝加爾湖,過著十分悽慘的生活,缺衣少食,飢寒交迫。當缺少食物時,蘇武就地取材,要麼抓老鼠充飢,要麼挖野菜充飢,但就是不吃匈奴人的羊。

    蘇武牧羊,為何不吃羊

    蘇武畢竟是漢朝使者,他奉命出使匈奴,在匈奴人面前,他代表是的大漢的形象。

    雖然蘇武並不清楚,也沒有參與張勝案件,但是他作為大漢使團的團長,多少要負有一些責任。蘇武出使匈奴的任務,意在促進兩國和平,而非顛覆匈奴政權,但是漢朝使團中居然有人,參與匈奴的謀反案件。蘇武對此卻完全不知情,不能說沒有失職的嫌疑。

    在貝加爾湖額日日夜夜,蘇武體驗著人生最艱難的那些灰暗。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漢使身份。匈奴人逼蘇武牧羊,如果他沒有忍住,在食物短缺時,吃了幾隻羊,那麼匈奴人會怎麼看待漢使和大漢呢?他們還能尊敬漢使嗎,還能敬重漢朝嗎?漢使出了國門,就是代表漢朝的形象。蘇武如果為了填飽肚子,就殺了幾隻羊吃,無異於給漢朝抹黑。蘇武作為漢使當然應盡心竭力維護漢朝形象,而非給漢朝丟臉。

    蘇武拄著漢節牧羊,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全部脫落。這就是他在努力維護大漢形象的明證,他當然不可能去吃羊了。

    蘇武牧羊的結局

    在貝加爾湖的生活,是非常艱苦和艱辛的。但蘇武卻不改其志,堅持信念不動搖。表現出了偉大崇高的民族節氣。時窮節乃現,日子越是苦難,越能突顯蘇武高貴的品格。

    漢昭帝登基後,曾派人向匈奴索要蘇武,但是匈奴不想放蘇武回漢朝,就假意聲稱蘇武已經死了北海。漢朝不太相信,於是再派使者出訪匈奴,漢使來到匈奴後,玩了一個小計謀,對匈奴單于說,“我們漢朝的皇帝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說蘇武等人還活著,而且就在北海。”

    匈奴一聽這話,無言以對,只好放了蘇武,於是蘇武才得以被釋放回國。

  • 10 # 簡單平凡123123

    說起漢武帝時期,你能想起什麼?漢武帝劉徹?衛青、霍去病?絲綢之路?還是蘇武牧羊?

    漢武帝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打匈奴的時間卻有44年,以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漢軍讓匈奴感受了大漢的強大實力。當然,雙方除了戰爭外,也有互派使者訪問。在這44年的時間裡,漢朝和匈奴多次互派使者進行暗中偵察,雙方也都扣留了對方一些使臣。

    北海艱辛磨其志,蘇武牧羊展節操。

    蘇武一行人原先出訪很順利,可當蘇武要離開的時候,卻意外地捲入副使張勝的事件中,蘇武遭殃了,他被匈奴給囚禁起來。

    一開始,匈奴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地窖裡,不給他吃的和喝的,想讓蘇武捱餓,最後迫於無奈屈服。可讓匈奴感到神奇的是,蘇武靠吃雪和氈毛來充飢,居然撐了好幾天。

    匈奴讓蘇武去牧羊,實質是還是想讓蘇武屈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匈奴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了目標給蘇武:他們給了蘇武一群公羊,說等到這群羊中有小羊出生,就能放蘇武回漢朝去。

    公羊能生出小羊?這恐怕是基因突變也做不到啊!即便是這樣的不可能做到,蘇武也毫不動搖,十九年的艱苦生活,最終還是被蘇武給熬過去了。

    蘇武為什麼不吃羊?

    匈奴為了能讓蘇武屈服,自然是製造了艱苦的條件給蘇武去“享受”,比如不提供食物給蘇武,在這種情況下,蘇武為什麼不吃羊呢?

    一.堅定信念,不向匈奴低頭。

    首先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蘇武不願意向匈奴低頭。

    沒有給蘇武吃的東西,但給了一群羊,理論上說,蘇武完全可以靠吃羊來生活下去,但是蘇武做不到,因為他不願意向匈奴低頭。

    二.蘇武自己找到了食物,不至於餓到吃羊。

    匈奴沒有給蘇武食物,蘇武又沒有吃羊,那麼蘇武靠吃什麼活下去呢?

    蘇武肯定是有他的辦法的,魯濱遜能夠在孤島中生活27年而不會餓死,蘇武當然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野外生存,蘇武是怎麼做的呢?班固在《蘇武傳》中寫道:

    因此,蘇武雖然在北海生活得很辛苦,但他還是選擇不吃羊。

  • 11 # 西堤說文史

    蘇武在匈奴呆了十九年,如果靠吃羊肉活著,他早就死了,不是被匈奴單于弄死,就是餓死。

    蘇武在匈奴這十九年是怎麼度過的呢?

    蘇武是個官二代,他爹蘇建,是漢武帝早期有名的武將,多次跟著衛青打過匈奴,還曾因功封平陵侯。後為代郡太守,死在任上。

    蘇武兄弟三個,靠著他爹蘇建的功勞,直接被推舉到朝廷裡當官。

    當然,蘇武本人也很有才華,後來升任“弼馬溫”,即栘園廄監,在漢朝皇宮裡的栘園中管理御馬。

    雖說衛青、霍去病多次北擊匈奴,霍去病還封狼居胥,把匈奴給打殘了,可是你懂的,遊牧民族打不過就跑,根本沒法徹底消滅他們。

    到了漢武帝后期,匈奴休養生息了一二十年,再次強大起來,匈奴和漢朝又連年打仗。而衛青和霍去病早就死了。

    為刺探軍情,雙方多次互派使節往來,因此這些使者形同間諜。

    於是匈奴先後將郭吉、路充國等十餘批漢使扣留,漢朝也將匈奴來使扣下,以示報復。

    說白了,就是漢朝和匈奴互派間諜到對方那裡去,結果都被扣押。

    到了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匈奴有個新單于且鞮侯單于上位,他剛當上單于,假裝跟漢朝和好,於是雙方把使者都放回了。

    漢武帝沒那麼傻,怎麼會輕易相信這個新單于呢?

    於是他便升任蘇武為中郎將,派蘇武為使節,帶領一百個精挑細選計程車兵,再次出使匈奴。

    漢武帝的意思很明白,去刺探一下這個新單于的虛實,看他是真的想跟漢朝和好,還是綿裡藏著,隱藏著什麼陰謀詭計。

    於是蘇武與副中郎將張勝,率著手下一百個探子,帶著漢朝準備的禮物,到了匈奴。

    蘇武他們見到這個新單于後,發現不對勁,原來這個新單于年輕氣盛,根本就沒把大漢朝放在眼裡,言語中充滿傲慢。

    蘇武等人自然很是失望,這意味著,漢朝和匈奴又要繼續打仗了。

    正當蘇武和張勝等人準備回漢朝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導致蘇武被匈奴給囚禁了十九年。

    我們都知道,匈奴實際上是一個大部落聯盟,匈奴最大的首領是單于,單于手下有很多小首領,都是各個部落的酋長,他們都稱這王那王的。

    當時匈奴單于手下有個緱王,原先跟隨舅舅昆邪王投降過漢朝,在漢朝大將趙破虜麾下打過匈奴,兵敗後又被匈奴給俘虜了,匈奴一看是自己人,沒為難,還是讓他當王。

    緱王雖然重新回到匈奴,可他到過漢朝,見識過大漢朝的生活,不想再過遊牧生活,便跟一個叫虞常的人,搞陰謀詭計,要背叛匈奴單于。

    這個虞常原是漢朝士兵,兵敗後成為匈奴的俘虜,跟緱王一樣,也不想再呆在匈奴了。

    當時呢,他們擔心,直接回到漢朝,會被當成叛徒,那不划算。

    二人便策劃劫持單于的母親去漢朝,漢朝得到單于的母親,算他們大功一件,不但不殺他們,也許還會給他們榮華富貴。

    這時候蘇武和張勝正好帶著一百個漢朝間諜來到了匈奴。

    這個虞常以前的時候就認識漢朝副使張勝,便偷偷地找到張勝,對他說:“聽說漢天子非常痛恨衛律,我可以替漢朝除掉這個叛逆,設伏將他射殺。

    這個衛律是什麼人呢?

    衛律也是漢朝人,他跟漢武帝的小舅子李延年關係很好,靠著李延年進入朝廷當官,後來漢朝派使者去匈奴,李延年就推薦了衛律。

    結果衛律被匈奴扣押,後來匈奴和漢朝互相放回使者,衛律也被放回漢朝。

    當衛律剛回到漢朝,就聽說他的好朋友李延年被漢武帝殺了滿門,衛律怕受牽連,逃出漢朝,跑到了匈奴那裡。

    衛律這個人,對漢朝和匈奴雙方的風俗民情都很瞭解,而且還有點小計謀,受到了匈奴單于的重用,成為匈奴單于的謀士。

    跟緱王密謀的那個虞常,就是衛律的手下。

    虞常等人認為,單于之所以跟漢朝對著幹,都是這個衛律出的主意,只要除掉衛律,匈奴單于將失去左膀右臂,就沒那麼厲害了。

    張勝聽完虞常的建議,立馬同意了,因為張勝是間諜,專門來幹這個的,豈能不同意。

    但是,這個事兒,張勝一直沒跟蘇武這個正使說。

    一個月後,匈奴單于外出打獵,虞常、緱王等人便開始行動,結果他們的人中出了叛徒,向匈奴單于告密,導致他們全都被殺,只有虞常被活捉了。

    於是匈奴單于把漢朝使節全都抓了起來,派衛律來調查這件事。

    張勝怕被牽連,直到此時,才跟蘇武說出了虞常和緱王的計劃。

    蘇武也很無奈,但是沒辦法,只能對張勝說,這件事事已至此,恐怕我們都會受牽連,與其被匈奴侮辱而死,不如現在就以死報效國家。

    說完蘇武拔出劍就要自殺,被張勝等人攔下才作罷了。

    結果,那個虞常果然是個二五仔,供出了張勝。

    匈奴單于一聽,那還得了,你們漢朝的使者打著和平的口號來匈奴,怎麼倒是在我的地盤搞叛亂啊,他便召集了自己的文武百官,商量怎麼處置漢朝的使者。

    單于手下有個大臣就說了:“謀殺衛律未遂,便要處死,那謀殺單于,又將如何加罪呢?最好是勸他們全都投降。”

    於是匈奴單于便派衛律去提審勸降蘇武等人。

    蘇武一行人見到衛律以後,倒也沒說什麼,只是蘇武對他的手下說:“如果喪失氣節有辱君命,即使活著,又有什麼臉面回漢朝去!”

    蘇武說著又拔出佩刀自刺。

    衛律一看蘇武要自盡,嚇了一跳,趕緊過去抱住蘇武阻攔。

    然而蘇武到底是刺傷了自己,衛律立刻派人喊來大夫給蘇武治傷。

    大夫命人在地上鑿了個小坑,坑中放上炭火,將蘇武放在坑上,輕拍其背放出淤血。

    此時蘇武已經昏死過去,半天后才甦醒。蘇武的手下見狀,全都失聲痛哭。

    匈奴單于聽說了這件事,被蘇武的氣節所感動,派人給蘇武送來藥物和食物。

    過了些日子,匈奴單于要再次審問虞常,讓蘇武等漢朝使者來旁聽,目的仍然是勸降蘇武。

    審完虞常,匈奴單于便用劍斬了虞常。這當然是為了震懾漢朝使者,迫使他們投降。

    這時候衛律說:“漢使張勝圖謀暗殺單于近臣該當死罪,如肯受招撫投降單于則可赦免。”說罷舉劍欲刺張勝,張勝嚇得趕緊請求投降。

    衛律一看,他一嚇唬張勝,張勝馬上投降了,便又去嚇唬蘇武。

    蘇武根本不害怕,也不為所動。

    衛律便又用榮華富貴去引誘蘇武,蘇武仍然不為所動。

    蘇武根本就不願投降,還痛罵衛律。

    單于和衛律一看蘇武如此堅決,便把將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中,不給蘇武吃的喝的,要餓死凍死蘇武。

    當時匈奴已經下起了鵝毛大雪,天氣非常的寒冷,蘇武便把雪和著氈毛一起嚼碎嚥下,就這樣,蘇武竟然堅挺了數日不死。

    但是單于不願就此放了蘇武,便把蘇武流放到了極北之地荒無人煙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去放羊。至於其他一百名漢朝使者,被流放到別的地方去了。

    匈奴單于要蘇武放牧的羊全都是公羊,匈奴單于還揚言,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才讓他回去。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這一流放,就是十九年。

    於是蘇武趕著公羊到了北海邊,在這十九年裡,無人供給他糧食的時候,他只好挖野鼠洞中的草籽充飢。

    而且,蘇武還保持著自己的氣節,不忘記自己的國家,每天去牧羊,他都拄著漢朝使者的旄節,天長日久,節上的旄尾都掉光了。

    在蘇武到了匈奴的五六年後,單于的弟弟於靬王跑到這裡來打獵,遇到了蘇武。

    這一供給食物,就是三年,這三年是蘇武在北海過得最好的三年。

    三年後,於靬王病重,他臨死賞賜給蘇武一些牲畜、器具和帳篷。他死後,他的部落也遷走了,於是便再也沒人給蘇武供給食物了,蘇武又開始忍飢挨餓。

    這一年的冬天,一個小部落丁零部來到這裡,把蘇武的羊群和牲畜又給搶走了。

    蘇武的處境更加困難了。

    還好,不久另一個漢朝人來了,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

    李陵在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帶領五千大軍攻打匈奴,結果兵敗,投降匈奴。

    李陵很慚愧,一直不敢去北海見蘇武。

    過了幾年,匈奴單于派李陵去勸降蘇武,他才不得不到了北海邊。

    李陵在北海置辦了酒宴,請蘇武吃飯喝酒,並在酒宴上勸降蘇武。

    李陵為了勸降蘇武,談到蘇武家裡的慘狀:

    蘇武的大哥被治了大不敬之罪,嚇得自殺了,蘇武的弟弟被宦官和小黃門打架的事兒牽連,服毒自盡了,蘇武的老母親病死了,蘇武的兩個妹妹不知死活,蘇武的妻子也已經改嫁。

    李陵跟蘇武說,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你家裡人都死絕了,你還堅持你那氣節有什麼用啊!

    蘇武回答說: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

    李陵見蘇武寧死不降,便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不過,李陵後來還是偷偷派自己的妻子,給蘇武送去了幾十只羊。

    因為蘇武的養已經被一個部落搶走了,如果單于發現,可能會殺了蘇武。

    後來李陵又來見了一次蘇武,那是李陵得到了漢武帝駕崩的訊息,來告訴蘇武。

    蘇武聽說漢武帝死了,面朝南方大聲嚎哭,直哭到嘔出鮮血,然後蘇武一連數月早晚都哭奠漢武帝。

    直到漢昭帝繼位數年後,漢朝和匈奴和親,漢朝使者來到匈奴,聽說蘇武還活著,便要求匈奴放回蘇武。

    匈奴才從北海找回蘇武,李陵再次來見蘇武,併為蘇武設下了踐行酒:

    “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

    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李陵這時候是特別羨慕蘇武的吧,蘇武在匈奴十九年,仍保持著氣節,回到漢朝後,必然揚名朝野,留名青史。

    而李陵卻有國不能回,心中的悲痛悽慘可想而知。

    蘇武回到漢朝後,被漢朝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

    後來蘇武因為參與擁戴漢宣帝,被晉封為關內侯。

    但是,蘇武不愛財,他的財產,都送給了家族中的堂兄弟。

    蘇武在匈奴的時候,娶了一個匈奴妻子,產下一個兒子蘇通國,可是他們都不能跟蘇武回漢朝。

    直到後來蘇武在漢朝的兒子受其他的事兒株連被處死,漢宣帝看蘇武絕後,憐憫蘇武,才知道蘇武在匈奴還有個兒子,便派人出錢把蘇武的兒子贖回,並封了官。

    蘇武八十歲的時候病死了。

    有人就問了,蘇武牧羊過得那麼苦,為什麼不吃羊?

    看完蘇武在匈奴十九年的經歷,問題的答案也就浮現了。

    一、蘇武在北海牧羊,是流放,是坐監獄的一種特殊形式,不是他想吃羊就能吃羊的,匈奴單于哪天派人去檢查羊的數目,如果少了,肯定要懲罰蘇武,甚至殺了蘇武。

    匈奴單于讓蘇武放牧的全都是公羊,不會生小羊,吃一隻少一隻,羊少了匈奴單于會殺了蘇武。

    二、蘇武在北海放羊,幾十只羊能擋幾天飽?光吃羊肉,羊吃完了,蘇武遲早也會餓死,所以蘇武主要還是靠吃草籽老鼠充飢。

    三、匈奴單于之所以將蘇武流放到北海牧羊,目的是要透過這種方式逼迫蘇武投降,但是蘇武有氣節,不願投降,所以他要跟單于較勁,你讓我牧羊,我就好好給你牧羊,但是決不投降。

    所以蘇武不吃羊,即使羊被別的部落搶走了,也絕不妥協,絕不認輸,他不吃饅頭吃包子——蒸(爭)的就是這口氣 。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 12 # 薩沙

    匈奴人不是要弄死蘇武,是想透過艱苦的生活迫使蘇武變節。

    很多人不知道,蘇武其實有一個匈奴的老婆,還生了孩子。

    都有了老婆孩子,可見日常生活還是可以維持的,只是非常艱苦罷了。

    其實,單于最初確實對待蘇武很惡劣:單于越發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蘇武,置於大地窖內,不供給吃喝。碰到下雪天,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幾日不死。

    看看,不給吃不給喝,還讓在受凍,沒想到蘇武不屈服。

    單于不願意這麼弄死蘇武,所以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讓他放公羊,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蘇武到了北海,沒有供應糧食,只能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

    有意思的是: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蘇武會編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淮王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物。三年多過後,於靬王病重,賜蘇武馬匹、牲畜、服匿、穹廬。於靬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冬天,丁零人盜走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再度陷入窮困之中。

    蘇武窮了五六年,但單于弟弟看到他的時候還沒活著,說明蘇武至少能維持基本生活。畢竟蘇武能夠做出使西域的外交官,說明第一他是個聰明伶俐的人,不然根本不能代表國家做這種大事;第二他是個有勇氣的人,不然像秦舞陽一樣看到單于就尿了,也做不了使者;第三他身體很健壯,不然也不能長途跋涉承受艱苦。

    說來說去,蘇武應該是男人中的精英,那麼讓這種聰明健壯的人學學遊牧也沒什麼難度。如果不識字的少數民族都能透過遊牧活下去,蘇武養活自己和妻兒是沒問題。

    受到單于弟弟優待後,蘇武也富裕了幾年,不過後來也陷入貧困。

    不過,貧困歸貧困,正常生活還是問題不大。大家注意,丁零人是盜走而不是搶走牛羊,說明丁零人還是不敢太得罪這個單于流放的重要犯人。

    至於不吃羊,主要兩個原因。

    第一,單于的許諾。

    單于說“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等於是為難蘇武。

    如果蘇武把羊殺了吃掉,等於是認輸加上自暴自棄了。

    自古就算鄉下農民,也是輸人不輸陣,更不要說堂堂大漢外交官。

    就算明知道公羊不可能生育,也要養著賭一口氣。

    第二,也是日常生活需要。

    蘇武不可能只養公羊,肯定是有公有母。

    大家認為古代遊牧民族沒事就殺牛宰羊吃燒烤?

    其實他們很少這麼做,平時主要以奶食為主。所謂遊牧民族的紅、白二食,其中紅食不怎麼吃,白食則是每天都要吃的,是以奶為主的各種奶製品,比如奶油、乳酪、奶皮、奶粉等。

    奶的熱量很高,更重要的是牛羊的產奶量又大,是取之不竭的食物。

    至於紅食,吃的主要不是自己的牲畜:法國傳教士所著《魯不魯乞東遊記》則更詳細地提到,在夏天牧群的泌乳期,蒙古人幾乎只喝奶不吃肉。如果有老死、病死的牛馬,就全部做成肉乾。這樣到了冬天,牧群沒有奶水了,就吃肉乾和小米粥——這些糧食來自南方,是用皮毛、馬匹、牛羊同漢族商人換來的。為了節省食物,蒙古人還會把沒啃乾淨的骨頭收藏好,等停歇時拿出來細細啃食。每天他們都要花很多時間,去抓老鼠和打獵鳥獸。

    所以蘇武牧羊肯定也是以喝羊奶為主求生,殺了羊以後他吃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宿舍裡有一個總是用他人東西並引起公憤的不合群舍友該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