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雄鷹展翅長空

    首先是元朝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只有98的時間,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存在時間較短的朝代。元朝是遊牧民族,元朝建立後大多數時候都處於戰爭狀態:徵緬甸、日本、爪哇、越南。在元朝時中國社會大多數時候都處於動盪之中。

    其次是蒙古族漢化程度低,其主要史料一直都用蒙古文記錄,而且還先後用了畏兀、八思八兩種蒙古文字,這給後來的明朝根據元史來編寫史料帶來了很大困難,在翻譯蒙文時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明朝當代都對《元史》存疑,如謝縉的《元史正誤》、朱右的《元史拾遺》等。《元史》是二十四史中最被人詬病的一部史,清代學者汪輝祖的《元史本證》指出《元史》3700多處錯誤,例如速不臺、雪不臺本就是同一個人,但是卻有兩篇列傳(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八、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九),還有完者都、完者拔都一人兩傳,這主要是因為譯名不同導致的。另外元朝在編寫本朝的歷史史料就不全面,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下令編修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而《元史》的資料、素材主要來源是《元實錄》、《元經世大典》兩部元代時期的著作,前局說的就是元朝,元朝和其他的朝代不同,不怎麼著作當代史記錄,沒有設日常記錄、起居注之類的文字記載,元朝一共十五個皇帝,而《元實錄》中也僅僅記錄了十三個皇帝,再就是《元實錄》是沒有大臣的傳記的,只是在其中少量的記載了部分后妃、功臣的列傳。《元經世大典》記載的是元代的典章制度等歷史資訊,成書與1331年,而元朝亡於1368年,後面三十多年是資料缺失,所以元朝歷史的原始資料就不是很完整。

    最後元朝統治者在統治全國時採取民族歧視政策,漢族人的地位低下,在朝廷中書省漢人官吏佔少數,南方漢人被列為四等人。這就導致了民間對元朝歷史記錄的文獻很少,談到元朝歷史時都是避之不及。

  • 2 # 假語勿言

    ——有關元朝的史話,民間記述的確實不多,這是有著多重因素所決定的;

    ——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遊牧民族,他的統治方法,除了攻擊,再攻擊之外,要治理好眾多人口,一時之間根本想不出好的對策來。再加上元朝當時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且又人種複雜。騎在馬背上打天下,那時的蒙古人有這個能力。但想騎在馬背上治理天下,就顯得困難重重了。

    ——元朝的統治者喜歡騎著馬打仗,而被他消滅的宋朝人喜歡的且是讀書;但治理天下,還真的必須需要用讀書讀的好的文人來幫助。所以元朝的統治者雖然懼怕有文化的漢人,但又不得不用有文化的漢人,讓其做官幫助朝廷來治理百姓。但是給當官的漢人及其志百姓設有嚴格制度;規定漢人不準聚會,不準打獵,不準夜間外出,晚上不準點燈,不準擁有能當武器的物件,就連切菜的菜刀也只能五戶人家合用一把。

    ——更為奇特的是,一般漢人家庭,是不準為孩子取響亮、或顯體面的名字。如此情況,元朝的歷史怎能在民間流傳呢!

  • 3 # 史海悠遊閭春暉

    這個問題並不存在!首先需要明確元朝這個概念,狹義的元朝定義為元世祖忽必烈到元惠宗之間的專制王朝;成吉思汗、窩闊臺、貴由、蒙哥等所謂“前四汗”,雖然在《元史》中被稱為元太祖、元太宗、元定宗、元憲宗,實則他們在位時,根本沒有漢制,也沒有給先汗賦予這樣的諡號。因此,在學術上把前四汗時期稱為大蒙古國時期,客觀地說,大蒙古國政權是一個定都於喀拉和林的不屬於中原王朝的“外國政權”,直到忽必烈定都於大都與上都,統治中心於漢地後的元朝,才算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既然自元世祖起,就基本施行了以漢製為中心的統治制度,那麼修史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元朝與之前諸王朝一樣,歷任皇帝時期都有專門的史官進行編纂,稱之為“金冊”。其中,在拉施特的《史集》曾提到,他自己奉伊利汗合贊之命修撰《史集》時,對於蒙古黃金家族早期事蹟不太清楚,合贊就遣使奏請元世祖派員指導,後來孛羅宰相自大都前來波斯,專門攜帶了《金冊》裡的相關部分,以供拉施特撰書之用。

    我們現在覺得元朝史料有些散亂,主要還是因為元末戰亂中的散失,以及明初宋濂等編修《元史》時過於匆忙,對收集到的包括《金冊》在內的元朝官方和民間史料,沒有仔細考訂,迫於時間緊張,可能也放棄了部分材料、沒有使用。更讓後人扼腕的是,煌煌《金冊》在明朝前期竟然沒有得到儲存,在世間絕跡了,這是不是明朝官方的行為也無據可查了。

    令人安慰的是,恰恰是由於宋濂等的敷衍,他們編修的《元史》中絕大部分都是抄襲於《金冊》,所以反而給我們今天一窺《金冊》的內容,提供了方便。此外,陶宗儀的30卷《南村輟耕錄》等民間史料,也補充了大量元朝的軼事掌故、典章制度,東南地區農民起義等狀況。所以說,我們不能說元朝的歷史沒有記載,今天的元史研究一直是中國古代史中的顯學,中外研究專著非常多,幾成汗牛充棟。

  • 4 # 河邊居士

    1.主要因為時間短,元的時間比較短,92年(中國的記載,宋恭帝出降、元軍攻佔臨安),我們經常說唐宋元明清,是歷史上後期的幾大王朝,但是元是一個異類。唐存在289年,宋如果南北都算上,319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而元朝只有98年,這裡還包含滅宋8年,農民起義18年,真正統一而穩定的存在只有不足八十年,自然留不下太多的記載。

    2.文字不同,很多文獻歷史為元的官方資料,很難在民間被流傳,很多都是未經核實的傳說.他們也沒有滿清的包容豁達,可以和漢人共治.

    3.自宋以後,沒有如史記,資治通鑑等詳細記載各朝代歷史事件的通史.

    4.嚴格意義上元並不是我們的華夏文明,也就是不應該屬於中國正史範疇,如滿清一樣在當時大部分漢人認為自己是亡國奴,並不接受元的統治,時刻反抗和推翻他們.所以當世之人並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他們的文化,自是後來人去總結和整理.這正如抗日時期的偽滿洲國,為南京政府一樣,至今也沒人會把他們作為正統加以記載一樣.只不過現在的官方教科書大言不慚地唐宋元明清.

    5遊牧民族本身的歷史文獻和藝術文化流傳就少,而且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中原的華夏民族格格不入,所以被記錄和流傳下來的就更少.

    6攻城略地後的屠城,對於當時社會來說,那還有什麼人有時間和空間去了解研究元的文化,避之猶恐不及.

    7.還有元朝時候漢人地位低下,文化普及程度差,留下的文獻也少。

  • 5 # 記錄歷史人生

    元朝屬於遊牧民族統治,本身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度,歧視漢族,漢族與少數民族隔閡嚴重漢族屬於定居民族,文化更為發達,儒生反抗元朝統治,不願進行記錄元朝不重視文化發展,對文化記錄不感興趣

      衍生知識點——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範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憲宗九年(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徵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帝為大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一全中國 ,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的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元朝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順帝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氾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 6 # Keung黎明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忽必烈建立,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曾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並且橫掃歐亞大陸,被稱為一代天驕。後來忽必烈登上汗位後,於1271年建立元朝。當時,蒙古軍隊幾乎勢不可擋,1279年,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力量,至此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了中國。可沒曾想到的是,強大的元朝在1368年就滅亡了,僅僅只存在了98年便消失在歷史的滾滾浪潮中,是什麼原因呢?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崖山戰役之後,南宋朝的精英士大夫階層幾乎損失殆盡,文化遭到斷層。

    2)在此之前,中國的北方曾經建立過若干少數民族政權,不過這些政權建立後,便開始逐漸接受漢文化的薰陶,從文化教育、行政機構等方面進行漢化改革,比如學習儒家文化、進行科舉考試、改革行政機構、任用漢族官員,使政權融入進漢文化當中。

    而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軍隊四處發動對外擴張的征服戰爭,其戰爭目的主要以四處掠奪和滿足征服欲為主,並沒有對征服後的土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元朝建立以後,朝廷雖然施行了一些漢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推行科舉,尊崇儒家,設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等一些措施,但是,由於施行得不夠徹底,因此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3)元朝將全體中國人分成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規定漢人不得持有兵器、不得打獵、不得集會、夜間不得出行,幾戶人家才能共用一把菜刀,名字只能用數字來編號,如果殺了一個蒙古人就得償命,而殺死一個漢人只用賠一頭毛驢的錢。

  • 7 # liu校

    元朝期間,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整體衰落期,其主要原因是統治國家的蒙古人,在執政期間仍然固執地使用草原上的那一套統治方法,企圖把整個中國都變成草原,進行放牧。

    並且蒙古人非常歧視漢族人,在中國實行四等人制度,把漢族人擺在最底下殘暴地進行壓迫。

    這種落後的社會管理方式,理所當然遭到代表著先進文化發展的漢族人的抵制,而蒙古人對這種矛盾卻根本不想辦法緩解,而是採用野蠻的殺戮來平息矛盾。

    於是就可以看到,在蒙元統治時期,中央政權曾經計劃對漢族中的劉、趙、王、李等漢姓全部殺光,國家的軍隊居然大規模屠殺自己的無辜國民,這樣殘忍的事情也只有在蒙元時期才能看到。

    這就是為什麼在整個蒙元統治時期,中原地區會不斷的爆發大規模的武裝起義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說元朝是否存在這個基本上可以確定,但是要是問蒙元在當時的中國是否建立了穩固的政權,這個就有疑問了。

    如果真的政權穩固了,那麼貫穿整個朝代的漢人武裝起義是怎麼出現的?

    蒙元時期,由於蒙古軍隊對漢族精英進行了殘酷的屠殺,導致了漢民族文化的整體衰落,這種衰落即使到了今天都沒有被恢復過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文化上的東西值得歷史記載了。

    元朝的疆域是一個不穩定的疆域。

    有時候看見有人對於蒙元打下來的龐大疆土沾沾自喜,蒙元時期的疆土確實是大,但是當時全世界的蒙古人口也不倒1000萬人(純粹的蒙古人就更少了),這點人口說實話撒在東到白令海峽,西到多瑙河流域的廣袤土地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蒙古人根本就沒有辦法有效的管理打下來的疆土,很多地方,都還是處在原始的臣服、羈縻、進貢的管理狀態下。

    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中央政權對於地方來說可有可無。說到底,蒙古人能夠完全管理的,還是隻有中國北方那點草原。

    對其他地方的管理,除了使用軍隊進行恐怖統治以外,根本就沒有有效的地方機構進行直接管理。

    同時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後,蒙古人建立的敵國立刻就開始了分裂。最終蒙古人也分裂成為幾個大汗國加蒙元王朝。彼此之間還相互征戰。

    由此可見元朝的疆域究竟是不是那麼大,也是很讓人懷疑的,這個可不是說隨便拿筆在地圖上一劃就可以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蒙元王朝對於我們中國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 8 # 有來有去

    一、政權存在時間短

    元朝從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開始,到1368年徐達北伐、元順帝逃出北京為止,歷時98年。其中建立八年後才滅掉南宋,如果從滅掉南宋開始算起,元朝統一的時間有90年,與中國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存在的時間太短了。

    二、皇位繼承亂、政變頻繁

    從周朝開始所有封建王朝,在王位的繼承上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規矩來的,雖然篡位的事情不在少數,但大部分都是按規矩來,繼位都是平穩的。

    而元朝繼位制度是“忽裡臺大會”來公選,歷代皇帝即位都要召開忽裡臺,舉行儀式,頒發賞賜。但是忽裡臺大會很多時候都不是具有實權的議事會,元朝大多數皇帝都是通過權臣擁立、武力爭位或流血政變即位的。

    在忽必烈死後的四十年裡,連續換了十個皇帝,幾乎沒有一個皇帝的政策能夠安穩的執行下去。所以導致了元朝中期,整個國家就沒有穩定過。

    三、民族政策

    如果說皇位繼承問題是元政權的內部矛盾,那麼民族矛盾就是元朝的外部矛盾。統治者把百姓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雖然這不是一項成文的制度,但卻是普遍的社會原則。總之,元朝社會充滿了各種不平等和腐敗,導致了漢化遲滯、發展不前。

    四、選拔人才

    元朝曾經廢除過科舉,在選拔人才方面更傾向於“門閥制”,即便在1315年恢復科舉制度後,由於等級制度的存在,漢人在科舉時也被限制。不管怎樣元朝文人的地位也非常低,甚至連煙花女子的地位都不如。“臭老九”這個名詞就起源於元朝

    總結

    元朝政權存在時間短、政變頻繁、政策執行困難、歧視文人、漢化遲滯和嚴重的民族歧視等原因,都是造成了元朝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比作為少的因素,所以相關於元朝的記載也自然就少了。但元朝的意義是很重要的,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了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等等。

  • 9 # 世界全史羅銳

    元朝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只98年,時間短,加上戰爭多,是元朝文獻記載少的主要原因。

    元朝文學以元曲與小說為主,對於史學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對的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容比較貧乏,但是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傳統的詩詞雖然也產生了一些優秀或較好的作品,但整個說來,成就不高。而戲曲出現了偉大作家和許多優秀或比較優秀的作品,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

    元代文獻記載少的原因:

    1、元史留下的文獻材料過於殘缺:從忽必烈建國開始算起,僅僅持續了九十八年便宣告破滅。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元朝重武輕文,對舞文弄墨的文人視為不務正業的下等人。很多有才華的文人得不到重用。因此朝廷中的史官也就沒什麼動力或者權利去詳細記載元史事件了。

    元朝覆滅於農民起義,僅有的文獻資料消失於戰火和無節制的破壞之中,元朝國難當頭,更是對修撰史書沒多大興趣。

    2、元墓飄渺難尋:蒙古族的殯葬風俗不同於漢人,蒙古人往往在死後要被密葬,皇室成員死後,往往墓穴眾多,令人不知真假,這樣的話就對後來的考古人員造成了很大的難度係數,墓穴不開,很多珍貴的史料就得不到考察,人們對元朝的瞭解就越少。

    3、蒙古族自明朝以後就邊緣化,清朝時更是被削弱的沒有崛起希望。後代人丁不旺,自然少文獻記載。

    元朝屬於遊牧民族統治,本身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度,歧視漢族,漢族與少數民族隔閡嚴重漢族屬於定居民族,文化更為發達,儒生反抗元朝統治,不願進行記錄元朝不重視文化發展,對文化記錄不感興趣

      衍生知識點——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範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憲宗九年(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徵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帝為大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一全中國 ,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的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元朝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順帝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氾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 10 # 六安小胡

    我覺得是因為元朝歷史短,貢獻小,管理嚴。

    元朝我記得它的歷史是從1279到1368,不到一百年,這個朝代給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疆域很大,野蠻征戰和粗暴管理。元朝最大的貢獻就是統一中國,創立了行省制度,西藏併入版圖,這幾點雖然不錯,但說來說去就那幾點。元朝的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偏袒他們,把人分為幾等,得罪了我們漢人士大夫等階層,管理又嚴格,別人也不敢亂寫,寫也是黑化。

    我們也知道元朝的皇室墓葬一個沒發現,沒人看到沒人寫書沒有流傳後代?管理這麼嚴,可想而知平時的歷史又有多少人敢寫或者流傳下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生病醫院看老不好,你們會用偏方嗎?偏方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