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88712790350558

    好像是會夾尾,尾開叉,爛尾,爛鰭等.下面這篇帖子或許對你會有所幫助.   孔雀魚仔出生之後的照顧方法(轉載)   各家養殖的方法不一,有人採用無為而治的方式也是把魚養的建健康康。只要抓到原理,孔雀怎麼養都不會掛。以下說明我的養殖方式。   假設狀態:1呎缸、50只仔魚。   以下所提到的換水,15天以下小魚是指滴流法換水,15天以上小魚沒有特別要求。   當母魚生產完之後,先放置繁殖缸數天休養。以小魚的立場來說,母魚越早離開越好,小魚才能夠放心覓食,這段時間需飼養者自行拿捏。但若只是以養活為標準,母魚何時離開都是無所謂的。   並且,母魚生產完之後當天馬上要換水。若沒有換水,2~3天內小魚可能會發生第一次的夾尾,若發生夾尾,則馬上換水並加鹽3/1000~5/1000,若發現的早,且沒有併發其它疾病,2~3天可以完全痊癒,若已經演變成針尾,治癒率低於五成。   以一呎缸50只小魚,每天喂兩餐豐年蝦為例,最好2~4天換1/3~1/4水(即多次少量換水),如果你是初次當魚保(孔雀魚保母),更要戒慎恐懼,小心為之。等待小魚長到1cm~1.5cm左右時(正常發育10~20天),會出現第二個危機。   此時正值髮色期間,多數飼養者都會加強餵食,以期能收到表現極佳的孔雀魚。但此時孔雀魚的體型比十幾天前大了三到四倍,排洩量也多了許多,本來兩天換1/3~1/4水的頻率早已不能降低水中的硝酸鹽濃度,如果沒有增加換水頻率到每天1/2以上,就非常容易發生疾病。   避免此危機的方法就是分缸,有許多人都忽略了分缸的重要性。分缸不只是為了要分公母而已,同時也是為了減低魚只密度至魚缸的容許量,降低魚只生病的機會,還可以降低你換水的頻率,用不著天天換水。若沒有分缸,會因為魚只碰撞機會過高,出現爛尾、爛鰭等症狀。(分缸的好處是魚可以長比較大)   若不幸因為沒分缸出現了此問題,治療只是治標,還是以分缸為根本解決之道。   有人因為發病整缸治療,但沒有分缸,導致魚仍然不停死亡,到了死到某個數量之後,剩下的魚即馬上痊癒,即因魚只密度降低到容許量的緣故。   治療爛尾爛鰭的方法,各家說法不一,但大略不脫重鹽黃藥甲機藍,狠一點的福爾馬林、過錳酸甲來一些,抗生素藥效極佳但不建議用。不管使用哪一種藥,第一次遇到的治癒率大概都在3成以下,所以還是別遇到的好-_-。   即使分缸了,並不代表此問題就不會發生。在分缸的途中因為碰撞、緊迫、新缸不適應等等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爛尾爛鰭,所以在移至新缸時,先在新缸中加入5/1000的鹽,可以有安定魚只、減少細菌量的功效。   現在魚缸的密度是:1缸/25只,培育至30~40天時,魚長超過2cm後,可以再分一次缸,理由同上。至1缸/12只左右,即可以一路養下去囉。   其實只要超過一個月的魚,很少會在因為水質不良掛點。因為剛開始的2天換一次水,已經造就了小魚極佳的水質適應力,這是此種飼養法的優點。

  • 2 # 辛守wan水族

    對水不適應孔雀魚就容易患病,如水黴病,白點病等這些魚類常見的病就容易發生。這是因為早晚溫差大,孔雀魚較為敏感,所以我們在季節交替時要隨時注意觀察它們的狀況。為了安全起見,恆溫加熱(製冷)裝置一年四季每天24小時開啟也是正常的,雖然費電。

  • 3 # 豆豆143074347

    孔雀魚不喜歡水流過大的環境,它們在原產地的時候,就是生長在相對靜止的水中。如果水流過大,它們就需要不停的遊動來對抗水流,從而出現體力衰竭的情況。水流太大的話,它們的身體也無法保持平衡。

    靜水的環境能不會影響它們正常的活動,而且在靜水中生長,可以使它們更好地休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通,可以保留原來的號碼,換別的資費套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