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
2 # 閒看秋風999
這應該是唐朝詩人杜荀鶴兩句詩;全詩四句,自小刺頭深草裡,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 直待凌雲始道高。詩名是《小松》。
古代詩人常常將鮮花、美女比作自己;雖然是香氣撲鼻的鮮花,婀娜多姿的美女,但是偏偏就得不到明君的賞識,不由得牢騷滿腹。這首《小松》也是如此。
頭兩句,寫了“小松”的與眾不同;儘管在野草(蓬蒿)中不能出人頭地,但是,“刺頭”二字,顯示出了小松的鮮明個性。
後兩句,連用兩個“凌雲”,表面上看起來是犯了詩家的大忌;其實唯有兩個“凌雲”才能表達詩人滿腔的怨恨之情。
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奇缺。當有著凌雲志的“小松”“時人不識”的時候,又有多少這樣的小松被風雪無情摧殘,理想被毀滅呢?
相傳詩人杜荀鶴是杜牧的私生子,在那個時代屬於來路不明的人;說白了就是出身低微,有學識得不到重用,因此借《小松》來發發牢騷吐吐槽吧!
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光陰會創造驚喜和奇蹟,也會摧毀希望與繁華,最初的最初,又有誰會顧一眼“刺頭深草裡”?
七隩之僻,天地不棄。輕荑之微,日月不遺。金子總會發光,但也有滄海之遺珠…時也運也。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唐·杜荀鶴·小松
並非路人不識木,只因生於蓬草故。環境對事物發展有兩個作用: 一有利於自身成長,二外部力量的提攜。鬆枯山中,柏秀市井,同門不同命。
鬆生於草而非草,其堅韌挺拔的本性並非蓬蒿之物可比。大地只是它的根基,天空才是它的夢想,風雪嚴寒鑄就了它的頑強。荒草叢中不寂寞,無人來顧不氣餒。渺小隻是它最初的樣子,高聳入雲才是它真正的模樣。
事物總在發展,我們都知道並仰慕美好之物,又有多少人能在最初時見微知巨、以近知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見。自古趨鶩者盈門,而貴人寥寥。多少小松連同蓬麻收割,多少好馬“駢死於槽櫪之間”……
小編雖對杜荀鶴不太熟,但很喜歡詩裡流露的心態。以小松自喻,詩如小隨筆,有些自信,有些自嘲,有些哲理,有些風趣,如此悠悠淡淡、接地氣地說道嚴肅的人生話題。感性入筆,理性收尾。老杜自稱小松,果然沒錯。
生活總要繼續,或許我們最終做不到“鶴立雞群”,甚至連“鬆生蒿草”都算不上,但至少“小松”的心態我們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