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子ng

    第一,我們要確認一點,習鑿齒所著的《漢晉春秋》有不小的歷史價值。

    第二,我們要看到習鑿齒作品中不嚴謹的地方也是很多。例如裴松之評價習鑿齒,不僅有《高貴鄉公傳》的差有次第,也有其他的史實不符,甚至還有《王凌傳》中習氏造史的評價,總結就是治史不嚴謹。這也是《漢晉春秋》被列為野史的很大一個緣由。更甚至於,習鑿齒襄陽記中記載,習氏先祖漢時被封為襄陽侯,這個襄陽侯查遍歷史,卻沒有任何記載。

  • 2 # 斷鷹攀崖

    諸葛亮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不容被否定、被篡改。

    一、習鑿齒否定三國,認為漢以後是晉。

    二、習鑿齒記敘歷史,一是自己製造歷史;二是前後矛盾,《晉書-習鑿齒傳》和裴松之注《三國志》有論述。

    三、諸葛亮躬耕地本無爭議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150年後,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說“亮家於南陽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是“襄陽說”的起源。

    2、“南陽”非“南陽鄧縣”,諸葛亮沒說南陽郡,“南陽”可能是南陽城(宛,習鑿齒也是承認的),也可能是南陽郡。而“南陽鄧縣”之“南陽”即南陽郡,有篡改《出師表》的嫌疑。

    3、《三國志—孫堅傳》在記載孫堅之死時,明確說鄧縣、樊城在漢江以北。

    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破之,追渡漢水,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射殺。

    可見漢江以北的鄧縣管轄不了漢江以南的隆中。

    4、另外,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漢置襄陽郡,原南陽郡南部(瞎鄧縣)和南郡北部被劃入襄陽郡。劉備收荊州後,任命關羽為襄陽郡太守。可見諸葛亮也是認可襄陽郡的。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做《出師表》時,把【襄陽郡之鄧縣】寫成【南陽】,匪夷所思。

    5、其實,習鑿齒說的“亮家”實為古人(諸葛亮)故居,記錄故居時,要用現實的行政區劃。如我們說孔子故居在山東曲阜一樣。

    而習鑿齒時代,鄧縣屬義陽郡、鄧城屬襄陽郡,南陽(國)在義陽郡、襄陽郡以北,它怎麼也管轄不了漢江以南的“隆中”的。

    6、“號曰隆中”的“號曰”真有意思,大家可以揣測意思。

    四、有人說南陽(宛)絕非諸葛亮躬耕地,因為宛不是“南陽”,且劉備不敢到曹操的地盤去三顧茅廬。

    1、這句話說的好像“襄陽”、“隆中”當時叫“南陽”似的。

    2、宛屬於“南陽”,更叫“南陽”。《後漢書》、《三國志》比比皆是。諸葛亮承認,他在《後出師表》中說“曹操……困於南陽”。習鑿齒也承認,他在《漢晉春秋》中說“南陽城南九十里……”。

    退一步講,諸葛亮說的“南陽”是南陽郡,宛也是有可能是躬耕地,因為宛屬於南陽。

    3、南陽(宛)不是曹操的地盤,如果宛是曹操的地盤,建安七年(202年),劉關張豈能從新野出發,跨越宛,火燒博望坡?湖北襄陽認為他們可以繞路,如此宛一圈都是劉備的地盤,於是劉備把曹操“困於南陽”,於是“南陽=宛”,某人自己打自己嘴巴,

    退一步講,宛是曹操的地盤,劉備也敢去。你開啟地圖看看,劉備從河北袁紹投奔荊州劉表,中間路過多少曹操的地盤啊。

    五、還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叔父、老師、老婆、朋友……都在襄陽,所以諸葛亮躬耕地也在襄陽。

    1、請問:諸葛亮為何說“躬耕於南陽”,而非“襄陽”。

    2、再問:他們是不是一輩子都待在襄陽,死了更葬在襄陽。

    3、諸葛亮遊說東吳、南征孟獲、北伐曹魏……都幾千裡了,我漢丞相豈能被你們“困於襄陽”?

    人是活的,可是某地的心是死的,一心想把諸葛亮“困於襄陽”,把三國“困於襄陽”。

    六、兩句話

    1諸葛亮說的“躬耕於南陽”中的“南陽”就是南陽,不是襄陽。“躬耕於南陽”不容被否定、被篡改。

    2、諸葛亮無論在南陽什麼地方躬耕,都和南郡、襄陽郡、襄陽縣無關,更和1800年後的湖北襄陽無關,

  • 3 # 明眼觀世界

    下面再次列出隆中是躬耕地的證據,再次給予南陽噴子迎頭一擊。

    198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等北京地區各歷史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史學專家共27人,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論證會。3年後(1992年),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出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舉行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專家論證會的結論意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舉行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專家論證會的結論意見

    近年來,國內有的報刊發表了一些關於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陽還是南陽的討論意見,並由此影響了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某些決策。這一情況,引起了史學界的關注。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於1989年12月6日聯合邀請北京地區各歷史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史學專家共27人,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論證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

    一、歷代史籍文獻記載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在襄陽隆中是始終一致的;

    二、東漢末年,南陽宛(今南陽市區)一帶戰亂頻仍,中原士人避亂荊州(襄陽)。劉備三顧茅廬時,宛屬曹操的地盤。荊州是劉表治所。諸葛亮的叔父同劉表是故交。因此,他和他的叔父只能住在荊州(襄陽),而絕不可能住在宛縣(今南陽市區);

    三、諸葛亮在襄陽結交了眾多的名士師友,他的親戚全都住在襄陽。諸葛亮的親友中,沒有一人住在南陽宛縣;

    四、元代以前,今南陽市區沒有任何有關諸葛亮隱居的文獻記載和文物古蹟。元代以後,今南陽臥龍岡才出現了武侯祠紀念性建築;

    五、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在古今中外史學界,是一個沒有任何疑義的問題。所有有關三國史的論著,均認定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在襄陽城西20裡之隆中。在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的檔案中,亦明確指出襄陽為“隆中諸葛亮故居”,而南陽則為“武侯祠”,這對兩處名勝地的內涵作了科學的表述。

    鑑於以上理由,論證會一致認定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而決不可能在今南陽市區臥龍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章)

    1992年7月5日

    一、最早記載諸葛亮生平事蹟的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傳曰:“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治所在襄陽)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出山之前的活動軌跡一直在荊州牧劉表附近,躬耕時和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交往,當時他們都在襄陽學習。相反,諸葛亮傳中除了諸葛亮說了句“以向宛洛”以外,沒有提到半點宛城,諸葛亮的活動範圍也離宛城幾百裡。  

    二、最早明確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隱(陳郡陳縣人,今河南淮陽人)的《蜀記》。《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殞其夕。……今我來思,覿爾故墟’”。  明顯提到“至隆中,觀亮故宅”,和“昔爾之隱,卜惟此宅”很明白的指出隆中就是他家,也是當時躬耕的地方。另外《晉書 劉弘傳 陶侃傳 李密傳》裡都對這段的歷史背景有所記載,包括《資治通鑑》,很明顯永興中劉弘駐的是襄陽(南陽說領軍人物、博物館副館長張曉剛撰文故意篡改史料說劉弘當時駐宛,令人不齒)  石小生對此腦洞大開,寫了4片臭文,妄圖顛覆至隆中,觀亮故宅的史事。下面是他的雷語:  1、傳所謂伏龍、鳳雛,正在於此,亦隆中也。該碑文也可作為上述推測的一個輔證。(傳字很重要)  2、當然,上述幾點都只是推測,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後世的碑文只能參考,不能作為定論的證據。但“南陽說”的解釋顯然比“襄陽說”的祭拜兩段論和“沔之陽”即為隆中的解釋更靠譜些。(亦隆中比真正的隆中更靠譜?)  3、《河南等處承宣佈政使為乞賜祀典題額》碑有:…. 亦隆中也。 在西晉以前襄陽附近沒有“隆山”、“隆中”的地名。(小生該不會想的是西晉比《河南等處承宣佈政使為乞賜祀典題額》碑時代晚吧?)  4、劉弘“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的祭祀活動與勉縣一帶武侯遺蹟的地理方位十分接近。(他忘了“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之後的“惜爾之隱,卜唯此宅”吧,想把三顧地也搬到定軍山去吧)  5、至此,對《蜀記》“沔之陽”的解讀就有了隆中、南陽、勉縣三種說法了,應該說三種說法都不能以現有史料肯定“於沔之陽”為其中之一地。依我之見,三說中勉縣說為五成,南陽說為三成,襄陽說僅兩成矣。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全靠猜測,個人看法就成了五成、三成、兩成。不知道他這比例得來的。考證劉弘至隆中,竟然通篇不引用有關劉弘的歷史記載。)  6、“隆中”一名開始出現在一些野史之中:《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引東晉王隱的《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在他的眼裡《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漢晉春秋》、《太平御覽》、《水經注》、《晉書》、《資治通鑑》...都是野史,但好像他忘了臥龍崗到元代才和諸葛亮因“傳”才聯絡的,之前沒一個“野史”記載)  7、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小生考證這件事竟然通篇忘了主角劉弘,對晉永興中劉弘動向不加任何考證!!!  8、這些記載表明,劉弘這次奉“天子命我”的官祭,如不去諸葛亮葬身之處的沔陽武侯祠,而去他年輕時的尚無任何紀念場所的隱居、躬耕之地尋訪舊宅,是不可思議的。(他又忘了“至隆中,觀亮故宅”!!胡扯把觀亮故宅說成去諸葛亮葬身之處,這是多大的BUG啊? 奉“天子命我”的官祭,竟然碣文通篇不提“官祭”之事)  小生的腦洞是多麼的發達啊,僅僅依靠一句話就杜撰出幾篇長文,可他忘了碣文後面的內容,忘了前後照應。想想也正常,他前面撒的謊,後面要不斷的去圓謊,怎麼能不出差錯呢?  

    三、是東晉著名史學家xi鑿齒(襄陽人)。xi鑿齒在其著作《漢晉春秋》中說:先主見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和諸葛亮自稱“躬耕南陽”並無矛盾)他在其著作《襄陽耆舊記》中說:“龐德公,襄陽人,居沔水上……諸葛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公於床下,公初不令止。”  “先賢傳雲:‘鄉里舊語,目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德公之題也。’其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  “黃承彥,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對於xi鑿齒如此詳細、明白的記載,是躬耕臥龍崗說永遠的噩夢。於是他們杜撰了:《晉書 習鑿齒傳》中有此文字記載:“齒好著述,而文辭散亂,矛盾相沖。其書意可觀者,皆父兄所代,文體混漫,羞澀難解者,齒之撰也。”故意抹黑xi鑿齒,妄圖顛覆躬耕隆中說。但是《晉書 習鑿齒傳》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相反全是對習鑿齒的稱讚:  鑿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  尋而襄鄧反正,朝廷欲徵鑿齒,使典國史,會卒,不果。  彥威跡淪寇壤,逡巡於偽國  另外《晉書 習鑿齒傳》中也記載了(桓)溫弟祕亦有才氣,素與(習)鑿齒相親善。鑿齒即罷郡歸,與祕書曰:‘吾以去(年)五月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痛惻之事,故非書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東眺北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縱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魚梁,追二德之遠,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撫乘躊躇,慨爾而泣’”。  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習鑿齒關於亮家的描述非虛。 

     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樑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雲:‘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xi鑿齒又為其宅銘焉”。  

    ……  

    之後還有很多,包括《資治通鑑》等在內的歷史典籍都承認“亮家在隆中”“躬耕在隆中”,一直到現代,並沒有任何文獻,任何人對上述文獻表示反對。就在一二十年前,南陽說的幾個代表任務杜撰史料,猜測臆測,只對襄陽說的證據挑刺,不拿自己的證據,說以上史料有誤。妄圖混淆視聽,顛倒是非,弄假成真,但史實是改變不了的,這樣的人只會令人不齒,遺臭萬年!!

  • 4 # 手機使用者60642700642

    諸葛亮躬耕地本沒有爭議,《出師表》說得很清,臣本布衣,躬耕南陽。習鑿齒這傢伙故意把水攪混,讓南陽、襄陽去爭。

  • 5 # 精侃妙評

    提問者心術有問題,習鑿齒的史書及言論現代許多史學專業大家都慎重,唯獨爭諸葛躬耕地的骨灰級南陽說者歷來歪曲、攻擊他。

    其實今殘存該爭辯是因為南陽說者至死都不服且狡辯——企圖(擺南陽情節史料)推翻既有的認定1996.5.8北京專題會定,更早三級官方認定(1982、1986年國務院官方的檔案,河南省南陽市官方也認):南陽武侯祠;襄陽隆中諸葛故居地。小屁民再狡辯、胡鬧也改變不了什麼的,請知趣點!此事不值得再爭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會調查:你願意開著寶馬還房貸,還是全款購房等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