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複製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經驗政策,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模式,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起步區),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是中國北方地區和黃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支援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有利於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示範;有利於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新引擎;有利於吸引集聚優質要素資源,形成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平臺;有利於探索量水而行、節水為重的城市發展方式,形成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區。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基本要求,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著力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深化開放合作,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創新發展,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起步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突破,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超過 1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接近 60%,跨黃河通道便捷暢通,現代化新城區框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到 2035 年,起步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創新驅動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能,綠色智慧宜居城區基本建成,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國領先,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四)功能佈局。
起步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北部,西起濟南德州界,東至小清河—白雲湖溼地,南起黃河—濟青高速,北至徒駭河,包括太平、孫耿、桑梓店、大橋、崔寨、遙牆、臨港、高官寨 8 個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區域、濼口街道黃河以北區域,面積約 798 平方公里。起步區逐步建設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的空間佈局。“一縱”是指起步區與大明湖、趵突泉等濟南歷史標誌節點串聯起來,形成泉城特色風貌軸。“一橫”是指依託水系、林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形成黃河生態風貌帶。“兩核”是指建設城市科創區和臨空經濟區,帶動起步區加快開發建設。“五組團”是指建設濟南城市副中心、崔寨高新產業集聚區、桑梓店高階製造產業基地、孫耿太平綠色發展基地、臨空產業集聚區。
二、著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五)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支援在起步區佈局國家重點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重大科技專案等,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鼓勵優秀創新型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完善創新激勵和成果保護機制,支援起步區科研機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開展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聚焦水安全、生態環保等領域加強科學實驗和技術攻關。前瞻佈局基於人工智慧的計算機視聽覺、智慧決策控制、新型人機互動等應用技術研發。開展氫能技術研發。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
瞄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方向,在起步區搭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平臺,推動產業體系升級和基礎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叢集。推進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強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體、工業網際網路等系統整合應用,發展民用及通用航空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裝備產業,加強新材料、智慧網聯汽車等前沿領域佈局。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先進製造業企業,在上市融資、企業債券發行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援。 (七)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
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諮詢、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資料交易等科技服務業,支援起步區建立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培育設計、諮詢、會展等現代商務服務業,建設總部商務基地。支援起步區推進金融創新,佈局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在科技金融、徵信等領域開展試點,支援建設國家金融業密碼應用研究中心。積極發展航空物流、冷鏈物流等,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發展健康管理等服務業,搭建健康產業資訊服務體系。推動起步區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
(八)充分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複製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經驗政策,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模式,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起步區),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是中國北方地區和黃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支援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有利於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示範;有利於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新引擎;有利於吸引集聚優質要素資源,形成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平臺;有利於探索量水而行、節水為重的城市發展方式,形成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區。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基本要求,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著力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深化開放合作,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創新發展,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起步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突破,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超過 1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接近 60%,跨黃河通道便捷暢通,現代化新城區框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到 2035 年,起步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創新驅動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能,綠色智慧宜居城區基本建成,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國領先,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四)功能佈局。
起步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北部,西起濟南德州界,東至小清河—白雲湖溼地,南起黃河—濟青高速,北至徒駭河,包括太平、孫耿、桑梓店、大橋、崔寨、遙牆、臨港、高官寨 8 個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區域、濼口街道黃河以北區域,面積約 798 平方公里。起步區逐步建設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的空間佈局。“一縱”是指起步區與大明湖、趵突泉等濟南歷史標誌節點串聯起來,形成泉城特色風貌軸。“一橫”是指依託水系、林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形成黃河生態風貌帶。“兩核”是指建設城市科創區和臨空經濟區,帶動起步區加快開發建設。“五組團”是指建設濟南城市副中心、崔寨高新產業集聚區、桑梓店高階製造產業基地、孫耿太平綠色發展基地、臨空產業集聚區。
二、著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五)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支援在起步區佈局國家重點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重大科技專案等,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鼓勵優秀創新型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完善創新激勵和成果保護機制,支援起步區科研機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開展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聚焦水安全、生態環保等領域加強科學實驗和技術攻關。前瞻佈局基於人工智慧的計算機視聽覺、智慧決策控制、新型人機互動等應用技術研發。開展氫能技術研發。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
瞄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方向,在起步區搭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平臺,推動產業體系升級和基礎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叢集。推進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強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體、工業網際網路等系統整合應用,發展民用及通用航空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裝備產業,加強新材料、智慧網聯汽車等前沿領域佈局。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先進製造業企業,在上市融資、企業債券發行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援。 (七)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
發展技術轉移轉化、科技諮詢、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資料交易等科技服務業,支援起步區建立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培育設計、諮詢、會展等現代商務服務業,建設總部商務基地。支援起步區推進金融創新,佈局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在科技金融、徵信等領域開展試點,支援建設國家金融業密碼應用研究中心。積極發展航空物流、冷鏈物流等,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發展健康管理等服務業,搭建健康產業資訊服務體系。推動起步區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
(八)充分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