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營評教育
-
2 # 秋水文瀾原創
“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遠”你對這句話怎樣理解的?
這句話來取自《論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譯文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曾子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士人(相當於今天的知識分子),必須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需要長期艱苦奮鬥。
朱熹《四書集註》解釋說:“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不能致其遠。”因此,弘而不毅,固難持久;毅而不弘,則氣量褊狹;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遠。
曾子對“任重而道遠”是這樣闡釋的:“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途還不遙遠嗎?其實,曾子既是論士,也是自述其志。
曾子這段話體現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價值取向:士應當以弘揚仁道為己任,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價值之所在。
孟子則主張:“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將踐仁成德貫注於自己的生命意識之中,不僅把“道”視為超越自身生命的最高價值加以嚴守,同時也弘揚了儒家的剛健進取精神,凸顯了儒家“善其身,濟天下”的高尚人格。
我們現在立志走這個聖賢道路,希望什麼?也像曾子這裡講到的,以仁為己任,死而後已。這一生也選擇定了,真的沒有任何的這些其它的考慮,就是一心一意來弘揚聖賢教育,尤其是佛法,還有儒家。而弘揚最重要的,自己行仁。
自己要是沒做到,那個弘揚很有限,僅是皮毛,不可能深入。所以「弘毅」第一表現就在於自己力行仁道,斷惡修善,對聖賢教誨做到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這是你弘毅的表現。
這個『毅』就是講自強不息,哪怕是普天下之人都不去行仁道,我還是要堅持,這就是毅力。他之所以有這分堅持,正是因為他有這種使命感,他負起重大的責任、任務。什麼任務?在天下推行仁道,弘揚聖賢教育,而這條路很遙遠,一生要堅持,所以這裡講『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這是真正一個士人他所做的事業。
深心就是好善好德。「橫豎皆不思議」,這不思議是無邊的、無際的,涵蓋整個宇宙一切時空。這講我們的志向廣大,修行功深。下面又說「但死而後已四字,甚陋」,蕅益大師評價得很中肯,讚歎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這個講得好,但是「死而後已」講得就不夠那麼好了。
這是因為曾子所學有侷限性,他學的是世間的學問。世間學問到他這種地步,可以說很圓滿了。這世間只講一世,從生到死而已,所以他只講死而後已。已,就是停止了。那實際上死還不是已,死了還沒停止,這一生死了,還有來世,生生世世,生生世世都不已,這才是真正的弘毅。
-
3 # 一起快樂人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論語·泰伯章》中曾子說的一句話,原文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這是曾子對於讀書人的期望,也是對於後世我們的期望。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都很大,要繼承古聖先賢的遺志,用我們的知識來喚醒我們現今的人,喚醒身旁的人,讓他們回到道德上、修養上。
我們從現在的網路上可以看得出,現在的很多人,在找尋自身修養,找尋自己的善心、慈心、愛心。這次的疫情,喚醒了很多的善心,從我們身邊的行動都可以看到。對於那些病人都有一顆慈心,願意奉獻自己的愛心對待他們。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要肩負起喚醒人本性的責任。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我們本性是善,現在的社會讓很多人,本性變成了惡,隨著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而行,例如:這次疫情的黑商家,在全中國人民戰鬥疫情期間,這些人在幹什麼?在哄抬物價,在製造假的口罩,在用不良的手段危害人民大眾。他們缺少了“仁”,缺少了人的本性。還有一些人在製造謠言毀謗我們的政府,要讓社會動盪不安。這些人的存在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需要喚醒他們,讓他們迴歸正心,不能迷茫下去,走上一條不歸路。
各位朋友們!我們的任務很重,我們要成為現時代的聲音,現時代的正義化身。不能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變成銅臭漫天的世界。要變成一個和諧、有愛、幸福快樂的世界。這也是先賢們的夢想,也是他們的志向,我們要努力去完成。只要我們努力了,我們相信會有所改變,我們沒有完成,後代子孫也會繼承我們的遺志繼續喚醒人的本性。
-
4 # 高山流水gyj
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不能致其遠
《論語》中“士”字共出現十五次,其義有三:(一)泛指一般人士,如“雖執鞭之士”(《述而》第七);(二)指讀書人,如“士志於道”(《里仁第四》);(三)特指有一定社會地位及影響或有較高修養的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就是指這種人。這種士不是一般的讀書人,而是以實現仁為己任,死而後已的人,推而廣之,是有抱負、有作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遠。
用於現代社會中有識之士不能不胸懷廣闊、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家國建設的重任,而且個人發展和理想實現的路途,又必將遙遠艱辛。
-
5 # 語留人
有理想的人就應該不畏艱辛,勇於擔當,死而後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出自《論語·泰伯章》曾子的言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讀書人應剛強且有毅力,因為他們的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不重大嗎?死了以後才罷手,難道不遙遠嗎?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可謂是個典型的例子。暫時的失敗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是不夠剛強沒有毅力,因為自己有復國的責任,便忍辱負重,韜光養晦,被釋放後又臥薪嚐膽,磨練自己的意志,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記經歷的苦難,歷盡千辛萬苦,最終獲得了成功。餡餅不會自天而降,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努力。奮鬥不一定就會成功,但是不奮鬥一定不會成功。
所以,做事決不能報僥倖心理,以為輕輕鬆鬆就可以完成任務,一定要有著斬荊披棘的決心,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
6 # Sunny0221
人生都不易,但都想做個成功者,但是要積累經驗和知識的,還要有機會。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都需要時間的沉澱,很多人不願意去努力,覺得短時間看不到回報,就不再付出了,結果是半途而廢,離成功的目標越來越遠。
有的人卻依然堅守,不懈努力,終於實現了“破繭成蝶”,人生的昇華。
人缺少了沉澱,缺少了積累,就像水中的浮萍一樣,始終無法確定自己的去處,只能隨波逐流。
竹子雖然可以長得很高,但它前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 在第5年開始,卻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生長,僅僅用了6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
這前4年的時間,竹子把根放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無聲無息地積蓄著力量,直至第5年的爆發。
做人就應該像竹子一樣。
-
7 # 菱風躍
這句話說讀書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即胸懷大志;意志必須堅定。
胸懷大志,就是要求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長路之中必須有所追求,當有了這個目標之後,要堅定不移地去堅持。畢竟在通往這個偉大目標的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常常和我們相伴,實現這個目標就是我們在人生中的任務。
在現代社會,為了過上幸福的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要不斷地輸入新的東西,或者是不斷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為了融入大城市,我們需要拼搏,但日益增長的物品價格逼著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這時我們就得有遠大的目標,不滿足眼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在初目標的支援下,我們需要強大的意志去磨礪我們自己,不斷地將自己變得更好。
-
8 # 豬悟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論語·泰伯章》中的一句話,原文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肩負重大使命,且道阻路遠。以實現仁德為己任,任務不沉重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道路不遙遠嗎?
這句話具有極大的鼓舞鬥志的作用,立大志,弘大義,擔重任,奮終生,並且在困難中磨鍊意志,不怕苦,不怕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與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論語中的人更強調個人在前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個人要擔重任,同時在此過程中遇山開路遇水架橋,為理想奮鬥終生!孟子憂患篇則重點強調的是個人要在困境中明白,所有的磨難是“天降大任”的預兆,要懂得堅持,略有安於現狀的意思。
-
9 # 鳳山布衣
這是古人對讀書人的鼓勵或是自勵,也應該是古代讀書人的人生目標或者價值觀。但現代學者忘記了這句古話又卻牢記了另一句古語"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
10 # 如廁時分吐故納新
士農工商按照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士是排在勞苦大眾最前頭,排在世襲制官僚的最後,這句話給了要想成為一個當時社會公認的士的標準!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士為知己者死,壯士斷腕等無一不是這個標準的衍生!
-
11 # 99優先百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是《論語·泰伯章》中曾子說的一句話,原文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這段話譯成白話文就是:“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意思是說作為一個士人,一個讀書人,一個君子,必須要有寬廣的胸懷、堅韌的品質,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讀書人應該具有堅毅宏大的品格;為什麼呢?因為讀書人要把實行和弘揚仁道作為自己人生的使命,為此要奮鬥終生,死而後已。弘揚人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奮鬥終生,死而後已,路途是很遠的。這豈不是任重而道遠嗎,要擔負這樣的使命,沒有堅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曾子的這句話,杜絕了任何僥倖成功的心態,它宣告一個人如果自認為是儒者 —— 一命之士,通常說一個讀書人,他就要勇敢地挑起那副沉甸甸的重擔,胸懷寬廣,朝著漫長而充滿坎坷的入世之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而這一切的動力都源於儒者的仁愛之心,為了這個信念,讀書人甘願盡力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曾子的這兩句名言後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的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換一種表述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人在顯達的時候能以天下為己任,而在困窘之時還不放棄個人修養,還能心懷天下,這就是君子所為了。在孔子之後,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極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
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教育,都是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教師很少給學生講授做人的道理。而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寬廣的心胸,不論學習什麼專業,都難以達到高深的境界,也無法完成普濟天下的重任。這就是我們現代讀書人應該深思的地方。
-
12 # 言者青青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是《論語·泰伯》中曾子說的一句話,是在說他自己,在自述其志。意思是:作為一位士人(讀書人),必須志向遠大,意志堅強,要深知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曾子是孔子早期弟子之一,對“仁”之思想尤其推崇,宣揚與推行“仁政”之治。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真正的“士人”弘毅所在。
(網路圖片)
這種“有為而治”的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曾子之所以發自內心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為國強民富,與“有為而治”的思想分不開的。
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有為國為民分憂擔責的弘毅精神,雖然道路遙遠。但是,只要我們都行動起來,豎立必勝信心,立下弘毅壯志,那麼,國強民富不是夢,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把這句話當作我們“仁政”的座右銘來激勵自己,還是比較恰當的。但是,作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志向,不一定都是為了國強民富,也許自己就沒去想為國強民富而奮鬥的事,但是,自己做的事不論大小,只要是正確的,對我們的社會是有益的,在客觀上都是為國強民富所作的貢獻。
這種“有為而治”的“仁政”學說筆者是不贊成的。但是,對於這句話很贊成,這句話符合人們為追求自己美好理想而奮鬥的精神。
曾子這句話雖然是表述讀書人,不能沒有弘毅之志,不能沒有為之而奮鬥一生的思想準備。但是,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話中的那個“士”字,理解成所有的人,都應該有弘毅精神,明確實現自己美好理想,更應該知道實現夢想的路之遙之重。
做到或實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要求,既要順其自然,又要努力爭取。
-
13 # 聽訟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指的是,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弘大剛毅,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有每一代人的遠大理想,有必須肩負的時代使命。我們都希望祖國越來越富強,渴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有所作為,用青春踐行責任與擔當。在這條遙遠的人生行進路上,需要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只有意志堅定,不負重任,用奮鬥書寫無悔青春,才能無愧於自己!
回覆列表
本章是曾子對知識分子人格和責任的具體闡述。曾子認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應當胸襟巨集大,性格剛毅,因為他要為國家、為社會肩負起歷史的重任,而且為了完成這一重任要走很長的路。具體說來,就是要把實現儒家所倡導的“仁”做為自己人生理想,這個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這一責任要履行到什麼時候?一直到死為止,難道路途還不遙遠嗎?因此,知識分子如果胸襟不弘大,就無法以“仁”為己任;性格不剛毅,就可能半途而廢,無法做到死而後已。
一般來說,只要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知識分子,但是在儒家看來,知識分子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分。曾子所提出的,是“君子儒”的標準,這樣的知識分子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胸襟開闊,放眼天下;二是要勇於擔當,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三是要堅強剛毅,為了實現理想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司馬光一黨對變法採取了全盤否定的政策,蘇軾則認為儘管新法有不少的弊端,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切實可行的內容,不能僅憑意氣用事全盤否定,而應該區別對待,保留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內容。為此,他多次與權勢熏天的司馬光當面發生過爭論。當然,引來的又是舊黨對他的排斥。
蘇軾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他不懂官場的遊戲規則?還是故意特立獨行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我們可以從其弟蘇轍為其撰寫的墓誌銘中找到答案:“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範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蘇軾從小就像先賢範滂一樣立下了澄清天下之志,為天下社稷、黎民百姓說話是他的人生信條。“苟利天下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因此他不會察言觀色,不會見風使舵,不會韜光養晦,不會曲線救國,而是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為後代知識分樹起了一座人格精神的珠穆朗瑪峰。
教師做為知識分子,雖不能與古代聖賢比肩,但也應力求做到“弘毅”,要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放眼天下,敢於擔當,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要意志堅定,不怕困難,以“攻城不怕堅”的精神,克服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題;要淡泊明志,甘於寂寞,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樂觀情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配得上知識分子的稱號,否則可能淪為“小人儒”,即使辛苦教書一輩子,最終也只能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