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老虎惠惠
-
2 # 比目魚025
辛亥革命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中華民族的服飾進入了新時代。在此之前,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於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於宣統初年,曾上書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國留學生也改穿西裝。隨著中外交流的加強,五彩紛呈的服裝終於沖垮了衣冠等級制度。傳統的袍、衫、襖、褲、裙越來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飾影響,並被許多新品種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國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孫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張,他認為:“禮服在所必更,常賜聽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種“適於衛生,便於動作,宜於經濟,壯於觀瞻”的服裝式樣。於是,孫中山決心自己設制服裝。他經過縝密思考,精心設計,並徵求意見,終於創制了一套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簡便服裝——中山裝。
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
孫中山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裝之所長。它是以廣東便服為基樣,在直領上加一翻領,如同將西裝內襯衣的硬領“移植”過來。這樣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裝上衣、襯農和硬領的功用,穿起來顯得很硬挺。同時,又將便服或一般西裝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如此“雙雙”、“對對”,頗具均衡對稱之感,很符合華人的審美觀點。
又在上下左右四個衣袋上加上軟蓋,並各訂扭扣一枚,既美觀又安全,可防袋內物品遺失。下面的兩個明袋採用能縮漲自如,頗具彈性的“琴袋”式樣,旨在便於放置書本、筆記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證明一代偉人好學心切,隨時不忘讀書的美德。孫中山開始設計上衣的鈕釦有七個釦子後來為了方便起見,改成了五個。這就是小翻領、四袋、五扣的中山裝上衣。孫中山還參照西裝褲的式樣親自設計了中山裝褲子:前面開縫,一律用暗釦;左右兩側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設一小暗袋,俗稱表袋,也可藏用。這種褲子穿起來很方便,褲袋也可放置隨身攜帶的必需品。
此外,褲袋的腰部打褶,褲管翻腳也有異於其他服裝,成為中山裝的特色之一。孫中山親自設制了新服裝,又親自帶頭在各種場合穿著。因為,這種服裝優點很多,主要是外形美觀大方。可以使用高階衣料製作,也可以使用一般布料製作。既可以作為禮服,又可以作為日常使服。因此,很受群眾的歡迎,將它稱為“中山裝”。後來,經孫中山大力提倡,普遍推廣,一時穿“中山裝”,舉國崇尚,蔚為鳳尚。
回覆列表
各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衣著打扮,是這個民族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標尺,也是這個民族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以及民族歷史意識和民族時代意識的體現。服飾問題具有突出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特徵。中國的古代服飾具有強烈的等級觀念,歷代王朝都對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庶民百姓的穿戴,做了嚴格的等級規定。因此,中國的古代服飾不是自由與靈性的體現,而是等級和禮的象徵。
服飾的發展
遠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人們就已掌握了最簡單的縫紉,即以獸骨為針,把幾塊獸皮連線起來,做成可以禦寒的粗陋衣服。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居住的洞穴裡就發現了縫製獸皮的骨針。大約到了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和紡織。人們開始用麻布縫製衣服。黃帝時代的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顏色是上玄下黃,其含義象徵天地,天在未明時為玄色。故上為玄衣;地為黃色,故下為黃裳。這種由"天地崇拜"而來的服色觀念,給予後世的冠服制度以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