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吳王闔閭弒君篡位後,立志“西破強楚”。

    然而,這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楚國兵力達20萬人之多,且“楚之為兵,天下強敵”,戰鬥力很強,而吳軍卻只有3萬多人。

    而且,楚國疆域遼闊,吳國如果只是一直在邊界地區來回爭戰,耗不過人家。但要想給予楚國致命一擊,需要深入楚國腹地,師行千里,犯下“勞師襲遠”的兵家大忌!

    然而,最終,吳軍卻成功完成了這一壯舉,甚至險些一舉滅楚!

    這是怎麼回事呢?

    從長計議

    吳楚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60多年,雙方爆發了十次較大規模的戰爭。

    因此,吳王闔閭早早將破楚作為其主要目標。

    闔閭上臺後,求賢任能,崇簡去奢,興修水利,制甲練兵!

    前512年,吳王闔閭見國力漸盛,人才漸齊,遂決心大舉攻楚。

    然而,初任吳軍之將的孫武卻指出:民勞,未可,待之!

    儘管吳國漸強,但與楚的差距仍然很明顯,立即大舉進攻,最多像此前的十次戰爭一樣,打成曠日持久的角逐,不可能從根本上大敗對手!

    只有從長計議,沉著冷靜,等待時機,才能尋達機會,給敵致命一擊!

    當然,所謂“待之”,並不是消極地守株待兔,而是“多方以誤之”,主動出擊,創造時機!

    小規模出擊,情況摸底!

    吳國沒有立刻發動大規模進攻,但小規模出擊是必須的!

    吳軍先是連續發動小規模出擊,滅掉了依附楚國的徐、鍾吾、束等國,並攻取了楚養邑,蠶食楚國之地!

    小規模衝突中,楚國的兵力優勢無法施展,吳國將帥的指揮才能卻足以充分發揮。

    前508年,吳人讓桐國背叛楚國,讓舒鳩氏引誘楚軍出擊。吳軍趁機襲擊楚軍,大破楚軍於豫章地區!

    連番的中小規模衝突,不僅使吳國控制了一些位置重要(尤其北面)區域,為以後對楚的決戰創造了良好的側翼安全。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衝突,使吳軍對楚軍的運動規律有了進一步認識!

    如此,吳國開始實施其第二步:疲楚誤楚。

    疲楚誤楚

    大家都知道,以楚國之大,吳國要想靠這樣的蠶食滅楚,如同一隻蚊子想把大象叮死一般不現實。

    因此,關鍵還要“多方以誤之”,給楚國陷入更大的麻煩,才可能真正改變局勢!

    早在吳王闔閭上臺之初,就曾請教伍子胥方略。

    從楚國投奔而來的伍子胥,獻出了“疲楚誤楚”之策:楚國軍令不一,政出多門。沒有一個人願意獨自承擔楚國的憂患。因此,我一軍出擊,他們只能全軍來迎(扯皮後常見的解決方法)!如此,我分三軍輪番襲擾,你進我退,敵退我進,必能使其疲憊!在疲憊的調動中,敵人一定會出現破綻,到時候,我軍再一舉破敵!

    當然,伍子胥所言,只是一個基本思路,要真正落實到位,還要對敵人的運動規律有進一步瞭解。

    在前期的小規模衝突中,楚軍集結、機動緩慢,“一師至,彼必皆出”的規律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因此,吳國遂開始第二步:疲楚誤楚。

    接下來的六年裡,吳國頻繁出擊,連續襲擊了楚國的夷、潛、六以及豫章等重地,使楚軍疲於奔命,鬥志沮喪!

    由於吳軍每次都淺嘗輒止,因此,疲憊不堪的楚軍漸漸“摸清”了吳軍的“規律”:都是騷擾!沒必要那麼急著做出反應!

    既然如此,絕殺的時候到了!

    大迂迴

    要給楚國致命一擊,僅靠邊疆來回衝突不行,要深入其腹心之地,調動並殲其主力,攻破郢都。

    然而,吳楚已交兵6、70年,自吳楚邊境深入楚地,尋其主力,恐怕是自殺行為。

    伍子胥、孫武指出:大王要伐楚,“必得唐、蔡乃可”,要拉攏唐、蔡。

    自唐、蔡入楚,可以直逼漢水,瞬間逼近楚國的心臟!

    同時,由於唐、蔡都是蕞爾小國,對楚國沒有什麼威脅,因此,楚國在這個方向基本上沒有什麼防禦。

    楚國搞霸權主義這麼多年,唐、蔡也確實深受其害,因此,他們很快投入了吳國一方。

    於是,前506年,也就是蔡、唐與吳結盟的同一年,吳國發起了奇襲!

    吳軍水陸3萬人,乘坐戰船,沿淮河西進,隨後又失船上岸,以勁卒3500人 為前鋒,在唐、蔡兩國軍隊的配合導引下,迅速通過了著名的冥阨三關,直逼漢水東岸!

    楚國見此,驚恐不已,被迫在戰略被動之下倉促迎戰,發兵日夜兼程奔赴漢水西岸!

    如此,吳楚之間的戰略決戰,在吳軍掌握戰略先機的情況下展開了!

    “鼓勵”對手的錯誤

    吳楚隔漢水對峙。

    此時,吳軍人少而精銳,利在速戰,一舉破敵;而楚軍人馬眾多,且在“主場”,補給充分,利在持久。

    因此,楚左司馬沈尹戍提出了一個絕殺之法:您在這裡帶兵與之相持,我去方城集結部隊,襲其後方,阻塞冥阨三關,斷絕其補給。然後,我們夾擊之,必能一舉破吳!

    楚將囊瓦答應了這個建議,沈尹戍立刻去方城集結部隊去了。

    然而,正如伍子胥所說,楚軍軍令不一,政出多門,內部矛盾極大。

    武城大夫黑和史皇慫恿囊瓦:您以元帥的身份統帥這麼多人,已足以立功!為什麼讓沈尹戍分享功勞?

    於是,囊瓦立刻渡河進攻!

    其實,囊瓦的做法,很“聰明”:如果出擊不能取勝,再退回來執行原計劃不就好了?如果出擊取勝,那我就能獨得全功!

    這樣的“智慧”、小聰明,實在太常見了!

    然而,吳軍喜歡的就是這種“小聰明”。

    吳軍可不會急著把你趕過漢水去,他要的是全殲!

    因此,吳軍利用楚軍的“小聰明”,“配合演出”,連連後退,引誘楚軍前進。

    到了大別山南麓的柏舉,吳軍認為:決戰決勝的時候到了!

    夫概的指揮

    堅決提出決戰的是闔閭的兄弟夫概:囊瓦不仁,手下沒有必死之心。我為先鋒進攻,必能打亂敵人,然後大軍齊出,必然能取勝!

    夫概得出這樣的判斷,是有依據。

    整個撤退過程中,從小別到大別,夫概一直率領吳軍與楚追軍進行小規模交戰。

    一方面,在這些交戰中,楚軍總是失利,且士氣越發低落,疲憊不堪。

    另一方面,夫概對楚軍各部的情況已有掌握。

    因此,只要選擇好出擊方向,是可以給敵人制造足夠混亂的。

    同時,當時,楚又有援軍抵達,但彼此相互輕視,互不協作,各自立營。

    這樣的部隊,兵力雖多,在混亂中根本無法協調,很容易演變成大崩潰!

    然而,闔閭還持重,否決了這個意見。

    熟料,夫概卻表示:“臣義而行,不待命也!”直接率軍衝擊,並很快擊潰了楚軍。

    闔閭見狀,立刻揮動大軍,引發了楚軍的崩潰!

    楚帥囊瓦果然垃圾,拋棄軍隊,去投鄭國了。而其他幾位楚將則戰死沙場!

    群龍無首的楚軍,崩潰了!

    然而,楚軍必然兵力眾多,一時抓也抓不完,如果追擊的姿勢不正確,也是可能讓其重整旗鼓的。

    在楚軍逃到清發水時,爭先渡河。闔閭企圖立即猛攻。

    夫概指出:困獸猶鬥,何況是人?現在急著進攻,敵人背水一戰,我軍還不一定搞得過!不如“半濟而企後可擊”,這樣前面有人逃命逃走了,後面的人羨慕,必然也“努力”逃跑!我們就好辦了!

    闔閭採納其計算,果然以極小的代價斬獲眾多!

    可以說,孫武、伍子胥的戰略謀劃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戰場臨陣指揮,決戰決勝,吳軍還是依靠夫概!

    破郢

    此時,原本跑去抄吳軍後路的沈尹戍見狀,也緊急趕來相救。他們會合敗退下來的楚軍,企圖阻擊吳軍。

    其實,這時候的楚軍,兵力仍也不在吳軍之下,放在平時,勝負難說。

    然而,此時的吳軍,正是殺瘋了的時候,他們沒有停下來對峙,而是立刻發起猛攻。

    老規矩,先打弱敵,引發敵人的崩潰!

    吳軍趁敗退的楚軍正在埋鍋造飯,迅速發起襲擊!士氣低落的楚敗兵迅速崩潰!

    隨後,吳軍又趁連勝之失,對沈尹戍部發起總攻!

    沈尹戍拼死作戰,但畢竟大勢已去,陣亡!

    如此,楚軍全線崩潰,再無力抵抗了。

    吳軍五戰五勝,直逼郢都!

    楚國雖然在郢及周邊要地部署了防禦兵力,企圖負隅頑抗。

    郢都城池堅固,楚國在各地仍然有龐大的地方軍,如果楚王堅持抵抗,未必會敗!

    然而···楚昭王嚇破了膽,帶著妹妹和少數臣子逃走了!

    那還打個屁!

    吳軍一來,楚軍皆各自散去!

    柏舉決戰後的第十天,吳軍一舉破郢!

    功虧一簣

    然而,入郢的吳軍,後續的善後舉措失誤了。

    吳軍入郢後,大肆掠殺,搗毀楚國的宗廟,咂毀楚國重器“九龍之鐘”,火燒楚國糧倉。

    為了羞辱楚國君臣,吳“以班處宮”,吳王闔閭、伍子胥、孫武等人佔據楚君臣的財寶,姦淫其妻女,伍子胥更是將楚平王掘墓鞭師!

    如此,原本對楚統治者不滿的楚人組織起來反抗,“奮臂而企為之鬥”、“各致其死”,堅決抗吳。

    而原本仇視楚國的列國,也為吳國的暴行所震驚,開始同情楚國。秦國開始出師救楚。

    更嚴重的是,勝利後,吳國內部矛盾也激烈起來,夫概回國自立為王,與闔閭抗衡。

    原本想佔據楚地的闔閭被迫回國與夫概相爭。

    而留在楚地的吳軍也在內外交困下難以為繼,被迫撤回了吳國。

    滅楚之事,功虧一匱!

    此戰,吳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堪稱奇蹟。

    在孫武、伍子胥等戰略大師的輔佐下,吳國抓住楚國的弱點,先以小勝剪其羽翼,又以分軍進取疲敵誤敵,為決戰決勝創造了條件!

    其後,吳軍又以遠距離大迂迴,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將戰火直接燒到楚國的心臟地區,贏得了戰略主動!

    其後,在決戰的戰場指揮中,吳軍先是後退誘敵,後是果斷出擊,再是時緩時急的追擊,牢牢把握節奏,決戰決勝,一舉殲敵!

    吳軍在此戰中的創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次革命性飛躍。

    從此,“約日定地”的會戰模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連續作戰、運動殲敵、靈活機動、出奇制勝,成為中國古代戰爭的嶄新特點!

  • 2 # 小橋流水偷西瓜

    先是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攻楚,大敗而回。後秦王付舉國六十萬大軍於王剪,王剪大戰楚將項燕百萬大軍,勝,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空調夏天可以用冬天一開就跳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