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最重要2097

    看到這個題目,我的回答是先弄清幾個概念:‘君子’、‘小人’、‘得罪’。搞清楚了這幾個詞意之後,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般的,君子與小人是相對而言,對比而生的。 聖人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求助己,小人求助人”。通俗的講:君子講究的是道義,小人講究的是一個利字 ;君子以陽為主,小人常陰損;君子以道義服人 ,小人以損招害人;君子胸懷坦蕩,小人心胸狹隘;君子以德報怨,小人以怨報德。

    得罪:我個人認為,得罪一詞應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自己的言行在某種程度上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從而給他人的人格、利益、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而令他人對自己產生了不滿或懷恨的一種行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得罪人了。

    如果你得罪的是君子,可能會得到諒解。因為你必定是無意識的,不是出於本心,是行為上的失誤。諒解你,可以從道義上獲得更多。 如果你得罪了小人,則會招來他(她)的瘋狂報復,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因為小人只看重利益,他(她)受不得利益上的半點損失,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從你的無意到他(她)的故意,不擇手段。從而雙方更加結怨,於人於己都不是一種好的行為,利益、道義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

    所以才有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之說。但我認為,每日三省乎己,力圖做到不得罪小人,也不得罪君子。增長自己的能力、才幹,而有助於他(她)人,在助人中求其樂,在有利於社會中得其道,這才是最好的。

  • 2 # 夏天雨荷1969

    君子為人處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而小人是陰險狡詐,暗箭難防,聽說過啞巴蚊子咬死人嗎?與君子爭論,釘是釘卯是卯,能說個明明白白,與小人講道理,無疑是對牛彈琴,埋下仇恨。如果必選其一,答案一目瞭然,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敬君子,遠小人最為明智。~~~

  • 3 # 山台山三哥

    古人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重情重義,小人重利輕義。現實生活中,得罪君子,不叫得罪,而是觀念不同,可以相互磋商,可以相互保留,更多的是各取所長、相互成就。這也叫“君子和而不同。”

    然而,小人則不能相互包容,一言不合就怒髮衝冠,甚至撥刀相向。有的小人,表面上奉承迎合,實則是隱忍不發,攻於心計,一旦有了合適的機會,就會站出來給你致命一擊,讓人防不勝防。有的則狼狽為奸,以利相交,拉幫結夥,排除異己。

    君子以義相交,能與周圍保持和諧健康的關係,在接人待物上,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附炎趨勢。小人則以利相交,風大隨風、雨大隨雨,牆頭草兩邊倒,只要對自己有利,毫無原則地奉承附和。在實際生活中,小人往往令人防不勝防,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這些小人,保持社交距離,惹不起,躲得起,讓小人自生自滅。

  • 4 # 友愛星球8

    君子不會報復你,不會使陰招,啥都放到明面上,光明正大。而小人陰到可怕,不會吃一點虧,吃一點虧他就可能暗地裡用多少辦法報復你讓你防不勝防。

  • 5 # 楷書

    這恐與境界與品位有關。古代王安石跟司馬光政見不同,王安石曾當此寫過《答司馬諫議書》,此文曾選作語文教材。

    王跟司馬氏,可以為變法爭得不可開交,但決不人身攻擊。對事不對人,襟懷坦白,絕不夾帶私貨,這就是君子之爭。

    而小人,就不指名道姓了,反正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總以為自己是一朵花,誰若秉公執言,一定怒髮衝冠,千方百計尋找機會打擊報復。

    不過,沒有交集,誰知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只要遇上了,請坦然面對。君子是享受,小人也是享受,而且是更好的享受。因為後面的享受雖然不好受,卻能令自己更透徹地瞭解社會,更完整地應對人生。一句話,把小人當貴人,一切釋然。

  • 6 # sunjin6278

    一天,大唐汾陽王郭子儀正在家中左擁右抱抱著姬妾們飲酒作樂,突然家中僕人傳報說:“御史中丞盧杞來訪”。郭子儀聽了,面色劇變,馬上催促姬妾們趕快躲避起來,並吩咐廚房抓緊準備一桌美酒佳餚。同時,自己穿好官服,親自出迎。

    盧杞看到郭子儀親自出迎自己,並備美酒佳餚熱情招待自己,就覺得郭子儀很看得起自己,也對郭子儀很是敬重。

    盧杞相貌奇醜,心胸狹窄,但很有辯才,深受太子李適的喜愛。不過他這時卻只是個御史中丞,與汾陽王郭子儀的職位差得很遠。

    送走盧杞後,小兒子郭映大為不解地問:“您可是汾陽王,皇帝還呼您為尚父。盧杞不過是個御史中丞,何必要對他那麼敬重呢?”

    郭子儀說:“你還不知道,盧杞這個人生性是個刻薄小人,又十分會投機鑽營,正適合當今社會,將來一定會發達的。如果我今天不敬重他,他日你們都會受害的。”

    “那您為什麼讓您的姬妾都躲開呢?以前您可都是左擁右抱著姬妾來接待客人的。”郭映不解地問。

    郭子儀說:“我那幾個侍妾,平日裡得我寬容,沒規矩慣了。盧杞的貌相如此醜陋,姬妾們一見必然會譏笑他。他就會因此記恨的。有句話叫,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若因此得罪盧杞,我子孫將無遺類矣!”

    接著郭子儀又進一步解釋道:“我一大把年紀了,什麼名利富貴已都不在乎了。所擔心的,還是你們這些子孫啊。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給你們多積善緣功德,為你們以後的平安打算。你們也要多交朋友,在災難來臨時,也能多一條後路。”

    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又擊退吐蕃入侵,單騎退回紇等等,可以說是大唐的擎天柱,對大唐有再造之功。但他在朝中毫不居功,低調行事,深知自己功高震主,就在朝廷無戰事時,主動交出兵權,歸家養老。為了躲避朝中人對他的陷害,他學漢朝蕭何的方法,主動自汙自己。皇帝封他為汾陽王,他從不顯王威,皇帝問他還有何種要求,他卻讓皇帝賞賜給他美姬嬌妾。郭子儀想告老還鄉,皇帝又不準,郭子儀就只好在汾陽王府,整日飲酒歌舞,與姬妾行樂。

    盧杞出身官宦世家,貌醜如鬼,同僚們都看不上他,經常有意無意地譏諷他,令盧杞受盡了欺凌。慢慢地,盧杞性格變得扭曲、陰狠起來。雖然盧杞貌醜如鬼,但口才極佳、生活簡樸,受到太子李適的好感。後來李適登基當了皇帝,就是唐德宗,便不斷提拔盧杞。

    後來,盧杞做了宰相,把持朝權,就瘋狂排擠打壓異己者。凡是以前看不起他,對他不敬重的,或與他意見不合的,他都睚眥必報,非致人死地方肯罷休。如名將杜希,大書法家顏真卿等很多勳貴之家,都被其迫害致死。只有郭府,盧杞覺得郭子儀對他有知遇之恩,從未加以迫害過。

    君子以義,小人唯利。義就是信義,就是道義,就是仁愛忠誠。要做到講信義,就要按信義的要求去做,這就要求人們約束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來以信義之道行之與世。君子行信義,就要有公心,有濟世救民之心,對己嚴,對人寬。在一些人與人相互交往的事情上,凡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就能多忍讓,以公正之心看待問題;面對別人的惡言冷語、損己之行,在不妨害信義的情況下,一般都能平和對待,一笑置之。而小人是唯利是圖的,做事不以信義來約束自己,滿腦子都是自私自利。妨害自己的,他伺機報復;與己不利的,他伺機打擊;出尖拔萃的,他伺機讒毀。小人行事,都是緊緊圍繞利己思想來做的,有利則上,無利則廢。因此,得罪了小人,就會引來陰謀陷害。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盧杞心胸狹窄,陰賊險狠,得罪了就會得到他的瘋狂報復。在那個少君子多小人的環境裡,郭子儀也只有毀壞自己的名聲,低調處世,假意附和別人,才能自保並護佑家人。

    我常常想,人的自私本性很難改變,但經過文明禮儀的長期薰陶,人心向善成了普遍的趨勢。“世上還是好人多!”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一個人能做到純粹的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先人後己,是很難的,但對人沒有一點同情心,睚眥必報,完全的陰賊險狠,自私自利,也是很少的。絕大部分的我們,尚處在一個半君子半小人的境地,只不過有些人君子之行多些,有些人小人之為多些而已。真正完全的堅守信義,不考慮個人利益得失,純粹的大公無私,這樣的人還是相對比較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在縣管校聘過程中,有的老師年邁體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