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球老張

    白堊紀末期,是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全球85%的動植物慘遭滅絕,其中包括恐龍,以及其他陸生和海洋生物類群。大滅絕發生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大型的外星體撞擊導致。

    白堊紀後,是新生代的開始。在新生代泛大陸分離,進一步發展和產生了一系列的海陸變化。古近紀的哺乳動物迅速輻射演化,除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多種方式外,還出現了天空飛翔的蝙蝠類和重新適應海中生活的鯨類。海生無脊椎動物中以有孔蟲類、軟體動物、六射珊瑚和貨幣蟲等為主。

    大西洋在古近紀繼續向北擴張,海洋下的地殼被來自深層的地幔的“熱點”頂起。隨著地殼四散分裂,大股熔岩從裂縫中噴發出來,從愛爾蘭南部的丁格爾到蘇格蘭東部,分佈著一系列的大型火山。此時冰島形成,格陵蘭島從斯堪的納維亞分離。

    中國的古近系以陸相為主,盡在邊緣地帶,如臺灣,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積。

    海平面繼續從白堊紀中期的最高點下降。但從細節上來講,在整個新生代的時期海平面一直起伏不定。古近紀時期全球氣候逐漸變得溼潤,使得熱帶和副熱帶氣候延伸到了高緯度地區。然而從始新世末期開始,全球逐漸變得乾燥寒冷,這對海洋生命的整體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後,隨著生命的恢復,動植物群包括海洋生物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海洋環境中,生命迅速振作起來,並呈現出更具現代感的面貌,硬骨魚中的真骨魚類和軟骨魚中的鯊魚成為主宰。另外,還出現了最早的海洋哺乳動物——原始的鯨類。

    在約5000萬年前的巴基斯坦留下了最古老的似鯨類動物化石。流線型的身體和長有蹼的小型後部鰭狀肢,讓它們有些類似水獺。在約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末期,世界上大部分海洋裡都有鯨類的身影,其中部分成員的體形和海豚相仿,以魚類為食。

    在白堊紀末期,硬骨魚已經成為世界上海洋和河流、湖泊的主宰。硬骨魚首次出現在約2.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的海洋中,在中生代結束之前它們已經演化了超過1.5億年。它們最初是鯡魚型的魚類,有著對稱的尾巴和靈活的頜,與真吻魚等高階的新鰭亞綱魚類極為相似。但到了白堊紀中期硬骨魚進入了演化爆發階段,由此出現了現代鮭魚和鱒魚等更為高階的魚類。這些魚類迅速分化,到了白堊紀晚期和古近紀出現了第二波演化高峰,產生了如今高度發達的硬骨魚——有著棘鰭條、形似鱸魚的魚類。

    在恐龍滅絕的白堊紀末期,地球被星體撞擊之後,海洋中微小的浮游植物可能是第一批死亡的。它們的死亡擾亂了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然而有證據表明可能由於洋流發生變化,它們在隕石撞擊之前就已經開始衰落,而隕石不過是加快的這個過程。據估計,撞擊不僅阻止了Sunny的照射,還導致了大規模的野火和酸雨,這些都會對陸地和海洋生物產生不利影響。

    海洋生物滅絕的規模比陸地生物更大,其中包括海洋中生活了近3億年的菊石類生物,還有大型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和蛇頸龍都滅絕了。海洋中的硬骨魚12%滅絕。在白堊紀末期和古近紀期間,第二波演化產生了高階硬骨魚,鮭魚和鱒魚是該演化階段的倖存者。所有現代硬骨魚種類都是從這些祖先演化而來。

    以下圖分別是阿氏巴基鯨復原圖、早期硬骨魚復原圖和菊石化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豐田7座車10萬左右自動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