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影響,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是便有了避五毒的習俗。
古時中國中原地區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老天津衛曾經有一項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餅,五毒餅是用模子刻好後蒸烤出來的,模子形狀不一,裡面刻有五種“毒物”的圖案。
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影象(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每到端午節,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由於古時人們自然知識匱乏,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民間習俗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浣溪沙.端午》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數年前,蘇軾被貶惠州、觸景生情,便寫下端午感慨:“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在這首詩中,包含了“沐浴、午葉符、纏五彩線、懸掛菖蒲、”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極深的節日講究。
除此之外,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端午節當日的天氣、環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語,這句俗語流傳至今,婦孺皆知。關於它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們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麼?
不同於其他節日,端午是“悲喜交加”的節日,這一天既有祈福迎新的滿心歡喜、也有祭祀古人的一腔傷悲。很多人在這天不會說“端午快樂”,而會說“端午安康”,一個“安康”承載了眾多不言中的祝福,因端午的特殊性,眾人只希望這天可以安然度過、健康無憂。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端午節的來歷,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報國無門,在一腔憂悶中投江身亡、以死明志,這種愛國情懷感動了很多不願淪為亡國奴的愛華人士,歷朝統治者認為屈原是愛國模範的不二人選,為了紀念屈原、鼓勵眾人學習屈原的愛國情懷,便將其作為“節日標杆”不斷宣傳,後期的發展中,端午節不斷的被完善,全國各地有了不同的“祭祀”方式,這天在古人心中不僅是“節日”,更多的是“毒日”。
《黃帝內經》對五月曾這樣描述:“農曆五月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透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五月份是天地交換之日,天地氣場不正,從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到二五、二六、二七,這九日是“最毒”日。那麼,五月初五作為五月毒日的第一天,被稱為“五毒之首”並不為過。
既然五月是“毒月”,端午是“毒日”,那“規避毒氣”的習俗有依據嗎?
古人何等聰明智慧,既然透過觀察得知了節氣講究,必定會有解決方式,所以端午這天,形式多樣的節日活動開始“閃亮登場”。像眾人熟知的“划龍舟、吃粽子、採艾草、射五毒”等,都在彰顯著古人的智慧。
《論衡》曾記載:“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
這天出生的嬰兒陽氣過正、克父克母,視為不祥,很多人在這天會把嬰兒放到外公外婆家,以此躲避災難。
《灤州志》曾記載:“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這天是天地交泰之日,邪氣過正,不適合夫妻久待,為防止引入邪氣、帶來禍患,女子會被孃家人接回家中,視為“歸寧”。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鬱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
《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洩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掛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洩盡之意,意為“倒災葫蘆”。 [7]
五毒耳枕,青蛙來保佑老人孩童安康,並把它作為禮品贈送親友,特別是老人和孩子以表示吉祥、和善、友愛。辟邪,保平安。
當然了,端午作為“九毒日之首”之首,必定會衍生一些“毒物”,這些毒物令人望而生畏、頭皮發麻。很多人喜歡在端午這天“射五毒”以此來驅邪,這五毒並非凡間之物,它們五個個個都是“頂級毒”,接著就來普及一下五毒。
在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封建時期,古人所總結的五毒自然是常見之物,那些稀奇古怪的“毒物”不會經常出現,他們也沒機會去見識。即使有人會見識,估計也沒機會將其記錄其中,畢竟,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故此,古人的五毒都是常見的毒物!
1、壁虎
可愛的小壁虎咋就成為了毒物?小壁虎不是能吃蚊子的動物嗎?古人認為壁虎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壁虎作為爬行動物,會爬到人的耳朵、嘴巴里,它那條尾巴會斷在人體體內導致人耳聾耳鳴,這種說法在現在看來是無稽之談,在當時卻被人奉為不容置疑的權威說法,他們眼中的小壁虎乃是鑽人耳朵的“惡蟲”。在沒有分類分科的封建社會中,小壁虎的“斷尾再長”乃是“怪象”。
2、蛇
提到蛇,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吐著蛇芯、冒著綠光”的眼鏡蛇。蛇的種類多種多樣,一旦被毒蛇咬傷、不能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之憂。當然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古人上山採藥、趕路經商,甚至種菜耕耘,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隨時出沒”的蛇,沒有“急救車、急救藥箱”的情況下,人被毒蛇咬傷,想要死裡逃生無異於天方夜譚。五月天氣炎熱、雨水落多,田間地頭常有蛇出沒,這些原生態的蛇在沒我快防護網沒有驅蛇儀器的情況下,“肆意橫行、任意而為”,手無寸鐵的百姓完全不是蛇的對手。因此,蛇成為了人人畏懼的動物之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此可見,蛇對人的影響過於刻骨銘心!無論哪種蛇,對人的傷害都是“終身陰影”。
蛇是大家比較害怕的動物,不過它分為有毒和無毒的,毒蛇的毒性都是會致死的,即使在現代的醫療條件下被毒蛇咬了後也需要及時救治才能有效,古代被毒蛇咬中基本是死路一條,雖然有些草藥可以解毒,但都僅限於毒性小的蛇。
3、蟾蜍
蟾蜍在古文記載中曾是神獸,它帶有靈氣、具有守護作用,但真實的蟾蜍卻是繁殖能力最強的毒物之一。蟾蜍渾身是毒、它的俗名叫做“癩蛤蟆”, 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看了讓人甚覺噁心,癩蛤蟆的毒性有目共睹:一旦被咬中,在古代將會無藥可醫,就是這個“奇醜無比”的蛤蟆讓很多人避而遠之。把它列為“五毒”之一也不難理解。其分泌的蟾酥毒性甚至要強於蛇毒,致盲和致命,但蟾蜍不具有攻擊性,很少會發生中毒現象。
4、蜈蚣
蜈蚣一般都帶有毒性,但毒性很弱,人甚至感覺不到其毒性,但長時間與蜈蚣接觸也會有中毒現象。蜈蚣作為常見的中藥材,對各種癌症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蜈蚣是令人膽寒的一種節肢動物。它能夠長到13~19釐米長,兩顆毒牙會刺入肉裡,令人痛不欲生,甚至蜈蚣還有殺人的案例。
寮國巨人蜈蚣能不耗費大量體力,連續殺死兩隻非洲帝王蠍(統治者懼蠍),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巨型蜈蚣,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更是長到了驚人的25~46釐米。而更恐怖的是:國外它還創造了62釐米的紀錄!殺死一個人完全沒問題,就連蜈蚣剋星———雞恐怕都對這種蜈蚣無可奈何了。而小蛇都淪為了秘魯巨人蜈蚣的食物!如果不是蜈蚣的性格相比於蠍子還算溫和,蜈蚣很有可能會主動攻擊你!!!蜈蚣“晝伏夜出”,雖然體型小,卻毒性極大,這種百腳蟲,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這種動物能幹掉一頭大象,可見其毒性之大。
5、蠍子
蠍子,有著很強的毒性,要是不小心被蠍子尾巴蜇傷後,會有生命危險,特別是世界第一毒蠍以色列金蠍,被蜇傷可以說必死無疑,蠍子的毒性從古至今都有增無減,形容一個人惡毒大多會用“蛇蠍心腸”,蠍子的攻擊讓人防不勝防。蠍子的起源由來已久,它自存在起就有四億三千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中都未能淘汰,可見其生命力的頑強程度。
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除了異蠍屬的成員八重山蠍家族和扁石蠍家族之外,其它蠍子幾乎都是有劇毒的。中國的東亞鉗蠍(馬氏奧蠍)身長僅有3~5.5釐米,一次最多隻可以注射0.35毫克左右的毒液,卻會使人痛苦萬分,還會引起噁心和嘔吐等症狀。不是東亞鉗蠍個頭小、注毒量也少的話,你或許就應該入土為安了。如果換成毒性更強的黑金剛蠍,墨玉粗尾蠍,青玉粗尾蠍或黃肥尾蠍,致死率還是要更高的。異蠍屬成員也可以利用兩隻又大又粗的鉗子獵殺同體型的蜈蚣。所以,蠍子平均每年殺死三千多人。
延續至今,蠍子種類多種多樣,瘦長的身體幾乎遍佈毒性,每種蠍子都帶有毒性,毒性不分大小,毒性不分體積,其他“四毒”見到蠍子都會繞道而行,可見蠍子的毒烈程度。
6、蜘蛛
蜘蛛不是“五毒”之一,說蜘蛛是五毒之一是因為金庸武俠小說中關於“五毒教”的設定用有毒的蜘蛛代替了壁虎。因為壁虎之中,雖然很多品種有劇毒,但也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品種無毒或者毒害不大。所以一些後來的小說、或者遊戲作品,在設定時常常有意或者無意將壁虎改成蜘蛛。在漢族世居地的蜘蛛種類基本是無毒或微毒,僅對小型昆蟲具有威脅性。
但以嚴謹的態度來說,蜘蛛不可能替代壁虎成為五毒。因為五毒有個基本標準,就是為中國民間所用的可入藥的劇毒生物。蜘蛛不論在古代還是今日,一般都不可入藥。因此將其列入五毒是十分不嚴謹不科學的做法。
那麼現在就開始評比五毒之首!首先壁虎確定墊底;然後,蛇以體型和毒性雙重優勢碾壓了蠍子和蜈蚣,確定居於第一;然後再用蠍子,蜈蚣,蟾蜍來比較。蟾蜍不主動攻擊,對人的威脅也最小,所以排倒數第二;而蠍子也略勝於蜈蚣,排在蜈蚣前一位。
所以排名出來了:
1.冠軍:蛇
2.亞軍:蠍子
3.季軍:蜈蚣
4.蟾蜍
5.壁虎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影響,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是便有了避五毒的習俗。
古時中國中原地區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老天津衛曾經有一項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餅,五毒餅是用模子刻好後蒸烤出來的,模子形狀不一,裡面刻有五種“毒物”的圖案。
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影象(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每到端午節,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由於古時人們自然知識匱乏,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民間習俗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浣溪沙.端午》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數年前,蘇軾被貶惠州、觸景生情,便寫下端午感慨:“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在這首詩中,包含了“沐浴、午葉符、纏五彩線、懸掛菖蒲、”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極深的節日講究。
除此之外,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端午節當日的天氣、環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語,這句俗語流傳至今,婦孺皆知。關於它的真實含義卻鮮有人知,“五毒”指的哪五毒?人們口中的“五毒之首”又指什麼?
一、端午安康
不同於其他節日,端午是“悲喜交加”的節日,這一天既有祈福迎新的滿心歡喜、也有祭祀古人的一腔傷悲。很多人在這天不會說“端午快樂”,而會說“端午安康”,一個“安康”承載了眾多不言中的祝福,因端午的特殊性,眾人只希望這天可以安然度過、健康無憂。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端午節的來歷,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報國無門,在一腔憂悶中投江身亡、以死明志,這種愛國情懷感動了很多不願淪為亡國奴的愛華人士,歷朝統治者認為屈原是愛國模範的不二人選,為了紀念屈原、鼓勵眾人學習屈原的愛國情懷,便將其作為“節日標杆”不斷宣傳,後期的發展中,端午節不斷的被完善,全國各地有了不同的“祭祀”方式,這天在古人心中不僅是“節日”,更多的是“毒日”。
二、五毒月,九毒日,端午為何成為“毒王”?
《黃帝內經》對五月曾這樣描述:“農曆五月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透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五月份是天地交換之日,天地氣場不正,從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到二五、二六、二七,這九日是“最毒”日。那麼,五月初五作為五月毒日的第一天,被稱為“五毒之首”並不為過。
既然五月是“毒月”,端午是“毒日”,那“規避毒氣”的習俗有依據嗎?
古人何等聰明智慧,既然透過觀察得知了節氣講究,必定會有解決方式,所以端午這天,形式多樣的節日活動開始“閃亮登場”。像眾人熟知的“划龍舟、吃粽子、採艾草、射五毒”等,都在彰顯著古人的智慧。
《論衡》曾記載:“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
這天出生的嬰兒陽氣過正、克父克母,視為不祥,很多人在這天會把嬰兒放到外公外婆家,以此躲避災難。
《灤州志》曾記載:“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這天是天地交泰之日,邪氣過正,不適合夫妻久待,為防止引入邪氣、帶來禍患,女子會被孃家人接回家中,視為“歸寧”。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鬱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
《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洩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掛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洩盡之意,意為“倒災葫蘆”。 [7]
五毒耳枕,青蛙來保佑老人孩童安康,並把它作為禮品贈送親友,特別是老人和孩子以表示吉祥、和善、友愛。辟邪,保平安。
當然了,端午作為“九毒日之首”之首,必定會衍生一些“毒物”,這些毒物令人望而生畏、頭皮發麻。很多人喜歡在端午這天“射五毒”以此來驅邪,這五毒並非凡間之物,它們五個個個都是“頂級毒”,接著就來普及一下五毒。
在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封建時期,古人所總結的五毒自然是常見之物,那些稀奇古怪的“毒物”不會經常出現,他們也沒機會去見識。即使有人會見識,估計也沒機會將其記錄其中,畢竟,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故此,古人的五毒都是常見的毒物!
1、壁虎
可愛的小壁虎咋就成為了毒物?小壁虎不是能吃蚊子的動物嗎?古人認為壁虎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壁虎作為爬行動物,會爬到人的耳朵、嘴巴里,它那條尾巴會斷在人體體內導致人耳聾耳鳴,這種說法在現在看來是無稽之談,在當時卻被人奉為不容置疑的權威說法,他們眼中的小壁虎乃是鑽人耳朵的“惡蟲”。在沒有分類分科的封建社會中,小壁虎的“斷尾再長”乃是“怪象”。
2、蛇
提到蛇,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吐著蛇芯、冒著綠光”的眼鏡蛇。蛇的種類多種多樣,一旦被毒蛇咬傷、不能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之憂。當然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古人上山採藥、趕路經商,甚至種菜耕耘,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隨時出沒”的蛇,沒有“急救車、急救藥箱”的情況下,人被毒蛇咬傷,想要死裡逃生無異於天方夜譚。五月天氣炎熱、雨水落多,田間地頭常有蛇出沒,這些原生態的蛇在沒我快防護網沒有驅蛇儀器的情況下,“肆意橫行、任意而為”,手無寸鐵的百姓完全不是蛇的對手。因此,蛇成為了人人畏懼的動物之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此可見,蛇對人的影響過於刻骨銘心!無論哪種蛇,對人的傷害都是“終身陰影”。
蛇是大家比較害怕的動物,不過它分為有毒和無毒的,毒蛇的毒性都是會致死的,即使在現代的醫療條件下被毒蛇咬了後也需要及時救治才能有效,古代被毒蛇咬中基本是死路一條,雖然有些草藥可以解毒,但都僅限於毒性小的蛇。
3、蟾蜍
蟾蜍在古文記載中曾是神獸,它帶有靈氣、具有守護作用,但真實的蟾蜍卻是繁殖能力最強的毒物之一。蟾蜍渾身是毒、它的俗名叫做“癩蛤蟆”, 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看了讓人甚覺噁心,癩蛤蟆的毒性有目共睹:一旦被咬中,在古代將會無藥可醫,就是這個“奇醜無比”的蛤蟆讓很多人避而遠之。把它列為“五毒”之一也不難理解。其分泌的蟾酥毒性甚至要強於蛇毒,致盲和致命,但蟾蜍不具有攻擊性,很少會發生中毒現象。
4、蜈蚣
蜈蚣一般都帶有毒性,但毒性很弱,人甚至感覺不到其毒性,但長時間與蜈蚣接觸也會有中毒現象。蜈蚣作為常見的中藥材,對各種癌症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蜈蚣是令人膽寒的一種節肢動物。它能夠長到13~19釐米長,兩顆毒牙會刺入肉裡,令人痛不欲生,甚至蜈蚣還有殺人的案例。
寮國巨人蜈蚣能不耗費大量體力,連續殺死兩隻非洲帝王蠍(統治者懼蠍),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巨型蜈蚣,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更是長到了驚人的25~46釐米。而更恐怖的是:國外它還創造了62釐米的紀錄!殺死一個人完全沒問題,就連蜈蚣剋星———雞恐怕都對這種蜈蚣無可奈何了。而小蛇都淪為了秘魯巨人蜈蚣的食物!如果不是蜈蚣的性格相比於蠍子還算溫和,蜈蚣很有可能會主動攻擊你!!!蜈蚣“晝伏夜出”,雖然體型小,卻毒性極大,這種百腳蟲,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這種動物能幹掉一頭大象,可見其毒性之大。
5、蠍子
蠍子,有著很強的毒性,要是不小心被蠍子尾巴蜇傷後,會有生命危險,特別是世界第一毒蠍以色列金蠍,被蜇傷可以說必死無疑,蠍子的毒性從古至今都有增無減,形容一個人惡毒大多會用“蛇蠍心腸”,蠍子的攻擊讓人防不勝防。蠍子的起源由來已久,它自存在起就有四億三千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中都未能淘汰,可見其生命力的頑強程度。
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除了異蠍屬的成員八重山蠍家族和扁石蠍家族之外,其它蠍子幾乎都是有劇毒的。中國的東亞鉗蠍(馬氏奧蠍)身長僅有3~5.5釐米,一次最多隻可以注射0.35毫克左右的毒液,卻會使人痛苦萬分,還會引起噁心和嘔吐等症狀。不是東亞鉗蠍個頭小、注毒量也少的話,你或許就應該入土為安了。如果換成毒性更強的黑金剛蠍,墨玉粗尾蠍,青玉粗尾蠍或黃肥尾蠍,致死率還是要更高的。異蠍屬成員也可以利用兩隻又大又粗的鉗子獵殺同體型的蜈蚣。所以,蠍子平均每年殺死三千多人。
延續至今,蠍子種類多種多樣,瘦長的身體幾乎遍佈毒性,每種蠍子都帶有毒性,毒性不分大小,毒性不分體積,其他“四毒”見到蠍子都會繞道而行,可見蠍子的毒烈程度。
6、蜘蛛
蜘蛛不是“五毒”之一,說蜘蛛是五毒之一是因為金庸武俠小說中關於“五毒教”的設定用有毒的蜘蛛代替了壁虎。因為壁虎之中,雖然很多品種有劇毒,但也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品種無毒或者毒害不大。所以一些後來的小說、或者遊戲作品,在設定時常常有意或者無意將壁虎改成蜘蛛。在漢族世居地的蜘蛛種類基本是無毒或微毒,僅對小型昆蟲具有威脅性。
但以嚴謹的態度來說,蜘蛛不可能替代壁虎成為五毒。因為五毒有個基本標準,就是為中國民間所用的可入藥的劇毒生物。蜘蛛不論在古代還是今日,一般都不可入藥。因此將其列入五毒是十分不嚴謹不科學的做法。
那麼現在就開始評比五毒之首!首先壁虎確定墊底;然後,蛇以體型和毒性雙重優勢碾壓了蠍子和蜈蚣,確定居於第一;然後再用蠍子,蜈蚣,蟾蜍來比較。蟾蜍不主動攻擊,對人的威脅也最小,所以排倒數第二;而蠍子也略勝於蜈蚣,排在蜈蚣前一位。
所以排名出來了:
1.冠軍:蛇
2.亞軍:蠍子
3.季軍:蜈蚣
4.蟾蜍
5.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