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別山的輝哥

    在大多數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感覺,心裡面始終認為自己和舅舅,姑姑兩家走的更近些,相互之間更親些,同樣姑姑和舅舅一直以來也是對侄子侄女挖心掏肺的!

    首先來說說舅舅,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一般家庭出現矛盾都是找親戚之中比較有輩分德高望重的前來調解,毋庸置疑,舅舅就是這類人,在一個大家庭內,舅舅插手外甥家的事似乎是一條不成文的加法,幫助調解矛盾,財產分割等等。一般來說只要孃家有事,舅舅就會幫其討回公道!因此在民間有“舅舅是母親的主爺”之稱。

    老話常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姨娘作為女性是嫁出去的人,在農村人看來親戚之間的這種關係僅僅維持兩姨這輩。因此關係不算太親。

    其實“姑舅親輩輩親,兩姨親不算親”下半句是精華,更值得得深思,這下半句就是,“死了姨娘斷了親”,是吖,有姨娘在,雙方之間的頻繁來往,關係甚密,可一旦姨娘去世的話,那麼後輩親戚就不穩定了,親屬關係就斷了。

    不由的讓人感嘆“一代親,二代表,三表疏,四代了”,難道親戚之間的關係僅僅靠血緣的遠近來維持嗎?其實在老農看來,不能這麼說死了姨娘就斷了親,親情也不僅僅是靠血緣的遠近來定,更多的是相互走動,經常溝通出來的

  • 2 # 海之平靜

    為什麼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答:孃親舅大,這是句老話。為什麼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呢!

    這首先要弄清什麼叫三親,和三不親。三親是指的姑舅姨,這三親和自己都有血緣關係。三不親指的是“姑父,姨夫,舅媽”是屬於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只是親戚關係。

    因為這三不親沒有血緣關係,假如這三不親不在了,那麼雙方親戚之間的溝通也就少了,慢慢的就斷了親。這也是“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的含義。

    表親就是對同輩的妻系、母系親屬而言。舅舅家的哥就稱表哥,對姨,姑家的哥也稱是表哥的而至於親不親,就看走動的怎麼樣了。

    姑姑和舅舅這方面,他們孩子的孩子,不管到哪一輩,這種親屬關係都是存在的,姨家的親屬就不一樣了。姨表兄之間的關係,僅限於姨娘在世的時候,一旦姨娘過世,這種關係就斷了。

    “姑舅親”是以父親為中心,也就是父親兄弟姊妹之間的親戚。而“姨表親”是以母親兄弟姊妹之間的親戚,這都是一樣的關係。

    在農村,從父親方面看,“姑表親”來走親戚是走孃家的,而“姨表親”來串門是走“姐妹”家的。這當然有遠近的。

    在農村老話說的好“姑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而對於姨表親俗話則說是:“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不了了”。

    總之,對於“姑舅親”與“姨表親”是有遠近的,是以血緣關係而定的,而“姑舅親”也是有孃家關係的,自然就比“姨表親”更近一些的!

    所以說,姑舅親,輩輩親,砸斷骨頭連著筋。姨表親,不算親,姨娘死了斷了親。

  • 3 # 花新南

    不管姑親舅親,不是姨親。天下有個老話:說親戚籃把籃,鄰舍碗把碗!說的就是你來我往。孔孟之道: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非禮下!教導我們往來是雙方的,如果一方付出,另一方不知還情!那麼誰也不是二傻子吧!

  • 4 # 林5461

    因為這種說法是一種封建文化,是一種傳統觀念,認為父輩這邊的親戚比母輩這邊的親戚要親些,也就是說男的地位要高於女的,說白了就是男尊女卑。而且不管父輩這邊,還是母輩這邊都是以男為主。所以老話有這種說法:孃親舅大,父親這邊的親就是叔為大。

    老輩還有種說法就是姑表親才是親,姨表親不是親,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好,至少對於現在人來說是不太好。因為不管是姑表親,還是姨表親,都是我們的親戚。

    就是從血緣上來講也是一樣的。姑是父親的姊妹,舅是孃的兄弟,姨是孃的姊妹,這三種血緣有區別嗎?他們生的子女跟自己都是表姊妹關係,只是來往的多少不同而已。現在是新時代,男女都一樣,有必要分得這麼清楚嗎?

  • 5 #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血緣更近。

    按以前的風俗習慣,姑舅親的來往更密切,很多場合和事件中是不需要姨娘一方的人出現的。

    所以次之。

  • 6 # 岱嶽王哥

    你這裡說的姑舅親輩輩親,是指血緣關係,不是說走動的遠近問題,談血緣姑舅最親,姨表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不親,當今社會不管姑舅,還是姨表來往密切了同樣都親。

  • 7 # 文筆苑

    姨姨和你媽是姐妹關係,他們的孩子就是姨婊親,沒有絲毫的血緣關係,所以沒有姑舅的關係親近。

    在現實生活當中,基本是靠雙方的相處上,有的姨婊親相處的很好,而姑舅親也有相處不好,互不來往。

    從血緣關係解釋就是這樣,在北方,外甥是舅舅的人主,舅舅、舅媽過世,外甥是重量級人物,舅舅的兒女過世,姑姑的孩子依然是人主。人主如果覺得舅舅的家人對舅舅不孝順,得病期間沒有經過很好的醫治,就會舅舅的家人進行數落,或指責。而姨婊親就沒有這個資格。

    這就是姑舅親和姨婊親的區別。至於說輩輩親,全憑大人指教,雙方的交往。

  • 8 # 海邊漫步人

    題主有問題,筆者來回答。

    封建餘毒源遠流長,坑害中國幾千年。而“子為父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尊女卑思想,至今影響一代又一代中中國人的思想。

    姑表親近,姨表親遠,則是這種思想的具體表現。姑表親源自父系,姨表親源自母系,人們就認為姑娘親,輩輩親;姨娘親,死了姨娘斷了親。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親情的淡化,人口的減少,人們會摒棄這種觀念。

  • 9 # 一杯清茶182860292

    一堆屁話,姑舅親姨表親血緣關係上都是一樣的,之所以不一樣就是世俗觀念決定的,現實生活中關係走的怎麼樣完全看自己,親兄弟也有成為仇人的

  • 10 # 紫氣東來Y

    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語叫“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倒”,說明無論是姑舅表還是姨表親,都一樣,不存在“輩輩親”的情況。

    姑舅、姨媽之間,是親兄妹,有血緣關係,共同的父母,不叫親,而叫手足之情、親姊仁妹。他們的後一輩之間的關係稱“表”。父母健在,“表”這一輩還行走,關係正常,一旦雙方父母都離去,關係就會淡泊起來。彼此之間走動很少,心裡只有“表”的印象,而真正意義上的親戚關係已經名存實亡。

    孫輩更不必說,上一輩聯絡少,這一輩更淡泊,大家見面,只能說“我們是親戚”,這裡,姑舅表和姨表都一樣,沒有“輩輩親”的說法。

    “只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古人總結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也奇怪僅僅是“本家”和“親戚”兩字區別,情況卻相差這麼大。

    實際上,這與中國祭祀文化息息相關。姑媽和姨媽嫁出去了,為另外一個姓傳宗接代,祭祀的祖宗不同,長此以往,思想感情和祈願也就不同。而舅的姓亙古不變,自家的祖墳代代相傳,一層族紙把關係隔開,親的字眼就在時間的消逝裡慢慢淡去。

    其實,親不親,在於相互之間的走動和“利用”。姑舅表或者姨表的後人,即使是隔了幾輩,只要出現有錢有勢的,趁這層關係,巴結的要緊,以此達到自己的目的。

    親不親,這要看平時相處的關係來定。親兄弟之間為了一點家產分不均勻,彼此之間互不相讓,大打出手,兄弟之情從此蕩然無存,不僅影響了下一輩,而且讓父母痛心。這種親不認倒罷!

  • 11 # 研語涵

    這句話的的原話應該是:“姑姑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姨親不算親,姨娘死了斷了親。”

    我先說一下姑姑親,為什麼說是輩輩親呢?姑姑和父親是同父同母,是血脈相連的。姑姑雖然嫁人了,可她身體裡流淌的血液依然是孃家的血液。對於兩家的關係,那是上了祖宗板的,是屬於最近的親戚。姑姑家以及姑姑生的孩子可以與叔伯家以及叔伯家的孩子同等。叔叔家的孩子那是疏兄弟,姑姑家的孩子那是姑表弟,姑表弟即便是姓氏不同,也依然於自己有很濃的血緣關係。對於表弟之間的下一代,同樣也含有血緣的存在,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說,姑姑親輩輩親,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姨娘親,我首先要說的是,這種親戚不是上祖譜的親戚,姨娘雖然和母親是同父母,也有血緣關係,可稱為親戚,但不是最近的,對於姨娘她生產的孩子,與你是什麼關係呢?用東北的說法叫兩姨弟,兩姨弟與你沒有血緣關係,即便有,那種概率也是很低的。兩姨弟之間的孩子,血緣關係當然又會下降一步。同時,姨娘的後代,他有他的血緣圈子。作為親戚關係來說,姨娘健在還好,如果不在了,這種親情關係自然是越來越淡了,最後斷悼拉倒。

    假如你面前站著兩個人,一位是你的表弟,另一個是你兩姨弟,你會從骨子裡不自覺地對錶弟更親近,這種血緣親情,用語言很難表達清楚,因為是出自內心的。

    “姨娘死了斷了親”,話雖然是這樣說,實際不論是什麼親戚關係,是遠還是近,最主要的在於走動和勾通,不聯絡不來往,再近的親戚也會變遠的。

    那麼,為什麼父親的姐妹,要比母親的姐妹親情關係走的更長遠呢?有一句老話說:孩子是“爹的骨頭,孃的肉,”骨血關係自然要比肉血關係更深刻。人死了爛了,最後留下的是骨頭,沒有一個人死了,骨頭先爛,留下來的是肉,就是這麼個道理。

  • 12 # 缸子Vlog

    題主上面提到:為什麼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

    我一共有兩個姑姑,我大姑嫁給了我們本村的我大姑夫。我老姑嫁給了離我家臨縣的有30公里外的村子的老姑夫。由於我大姑離我們家比較近,因此,我們兩家的關係處的也是非常好的,包括我們姑表姐妹和姑表兄弟的關係也都特別的好!由於我老姑在外地。回來的次數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對老姑的感情也逐漸的疏遠了,包括她家的兩個姑表妹,自從我老姑去世後,現在我們和她家的兩個孩子都沒什麼聯絡了,更別說我的那個老姑夫了。

    再來說一說我們家和我老舅家的關係。

    由於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老舅就和我的姥姥去了黑龍江雞西,他離開老家後,就再也沒有回老家,因此在我的頭腦中,我的舅舅也沒有留下什麼印象,他也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倆都比我小,我應該叫他們為姑舅弟弟和妹妹。我的舅舅在四十幾歲,遭受意外,被折斷的電線,給電死了,也是非常不幸的!由於那時候的資訊和交通都不發達,我老舅去世的訊息也都沒有告訴我們。我們也沒能參加他的葬禮。我老舅去世後,直到現在,我的那兩個姑舅弟弟和妹妹,幾乎和我們就很少有聯絡了。

    我四姨也嫁給我們一個村的四姨父。因為我們兩家都在一個村,因此不論兩家有什麼事兒,彼此之間都會互相幫助,給予支援。我們兩家的關係於是走的也是非常近的,我和她們家的我的表哥和表妹的關係也處的非常好,從小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玩耍,一起上學,一起調皮搗蛋等等!因此我們兩家的關係,到現在處的還是非常好!不論是上一輩的,還是我們這一輩的,或是我們下一輩的。

  • 13 # 小荷才露

    我認為這句話不安全對,這句話可能是古時候留下來的,那時候女人嫁的遠,姐妹們也就見面機會少,那麼姨表親接觸機會少,自然沒有姑舅親,然而現在社會姨表也很親,姐妹之間來往的更多一些,孩子們的感情也會很好!

    相反,我的姨媽離我們家住的很遠,母親一輩子沒回去幾次,可是每次回去,姨媽都給我們帶回很多好東西,有好吃的,還有被單,床單,衣服之類的,我們那時候生活不太好,也沒給過姨媽什麼像樣的禮物,可是姨媽家的表姐表哥卻從來沒有說過什麼!我內心裡感覺還是姨表親!

  • 14 # 圍爐趣談

    這個話題真的挺有意思。

    大家知道,姑舅親,是指有著母系血緣的兄妹或姐弟關係,姨表親也是同樣有著母系血緣的姊妹關係,他們子女之間的關係,皆被稱作表親。

    按照常理來說,既然都是表親,不應有什麼厚此薄彼的區別。可坊間為啥卻流傳著“姑舅親輩輩,姨表親不算親”的說法呢?

    畢竟,咱們國家有著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即使到了現在,仍然有些殘餘流毒尚未肅清。

    那時是男權社會,女性飽受岐視與壓迫,奉行的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倫理道德,嫁出去的女兒,猶如潑出去的水,視同外人一般的,婆家孃家兩邊都沒有什麼地位。

    姨表親雖說是親姊妹關係,但嫁人後都成了夫家的人,甚至於連名字都改了,大都是前面為夫姓,後面綴上本姓,比如姓張的女子嫁給趙姓男子,便稱作趙王氏。

    所以,這種由於姊妹嫁人而結成連襟之親,人們並不十分看重。姊妹在世時,也許還可能會有一些走動,百年之後,後輩子孫就鮮有來往了。

    因此,坊間便有了“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門親”的說法兒。

    而姑舅親則明顯不同了。

    姊妹出嫁後,父母年事已高後,兒子自然撐起孃家的門戶,成為了一家之主。不僅說話辦事很有份量,更是姊妹孃家的主要依靠。

    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孃親舅大”、以及“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等等,都是在表達姑舅親不同一般的意思。

    在許多農村,舅舅是外甥家最有權威的長輩,不論是婚喪嫁娶,還是瑣碎小事,當舅舅的都是責無旁貸,坐鎮指揮,盡心竭力地操持一切。

    尤其是外甥女婚禮宴席上,孃家舅舅往往會安排在首席位置,備守尊崇。

    不僅是平民百姓認同姑舅親,就是歷史上的帝王之家也是如此。“國舅爺”的名號那可是響噹噹的,連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會給幾分面子。

    不過,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早己今非昔比,這種“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的說法兒,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了。

    我認為,親戚之間的來往,更看重的是相互幫扶,和睦相處,只要談得來,走得近,其他的真是無關緊要。

  • 15 # 凡人小觀點

    與血緣有關,但也與傳統有關。漢語裡這種俗話,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藏民裡確有:舅為大,姑為親的俗語。大多數舅和姑做人真能服人,有的舅為了自己的姐或妹,終身不娶,有的姑為了自己哥或弟,終身不嫁,因此姪兒姪女嫁娶舅說了算,姪兒姪女聽舅的按排,舅姑在小輩中信譽很高。怪不怪?所以說與血緣傳統都有關。見笑當個民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慈禧太后17歲進宮,為何一輩子只回過一次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