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子54249

    這個看怎麼說了,我是一名老師,教學幾十年,經歷過學校分快班和慢班的時候,也經歷過打亂分班,沒有快慢班的時候,從我自身經歷來看,我覺得設立實驗班還是利大於弊的。首先,每個學生的素質不一樣,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知識的快慢,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也許剛開始學習基礎知識,可以大家一起學習,不設立實驗班,而到了一定程度時,確實有一部分同學真的跟不上,而有的同學確遊刃有餘,這時,老師如果為了照顧學習差的同學,好學生就吃不飽,耽誤他們更深入的學習知識,反過來,如果老師照顧學習好的學生,學習差的學生根本就跟不上,結果尖子生拔不出來,差生還跟不上,兩方面的結果都不好。那麼,設立實驗班,好學生聚在一起,大家學習程度,狀態差不多,老師可以更深入的講解,更深入的剖析,大家掌握的知識會更加多,更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出更出色的人才。當然對於差一些的學生,也不可能放棄,可以根據他們學習的狀態,學習能掌握的程度,按照他們能接受的速度,講解分析,所謂因材施教,同樣可以提高他們的成績,而且,沒有那些尖子生的壓迫,他們也會更有信心,每次考試都會有一定的進步,也會在以後的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的。所以我贊成設立實驗班。

  • 2 # 看娃老爹

    如果是高中階段,我是贊成分班制的。

    因為高中是屬於面向高考,面向大學的人才選拔,那麼到了高中階段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習慣。

    如果這個時候還是吃大鍋飯,所有的學生不論學習成績高低,學習領悟能力的高低,把他們放在一個班裡,對每一個同學來說都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

    就舉我上高中時候的例子,當時我們是沒有分班的,所有的學生無論分數高低,都在同一個班裡上課,那個時候我就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老師講完一個知識點之後,那些領悟能力、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早就已經聽懂了,甚至當老師提問的時候,都能夠做到舉一反三了。而有一部分領悟能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還沒聽明白,還沒學會這個知識點。

    這時候對於老師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難的選擇,是要把這個知識點再講一遍,還是接著再往深入講這個知識點,把這個知識點再講一遍,對於那些已經學會的學生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往深了講,對於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到了高中的時候,真的應該實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模式,對於那些學習好、領悟能力強的學生,就應該開小灶,把知識點往深了講。而對於那些相對領悟能力、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就應該讓老師慢慢的,循序漸進的,一點點的去讓學生領悟,這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 3 # 人間正道是倉桑

    什麼實驗班!其實就是把學生按成績篩成幾等,按成績區間分層,編成不同的班級,然後命名,實驗班、博睿班、拔尖班、火箭班……貫以一系列雅名而已!

    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後美其名曰“分層次教學”,是利還是弊?這是題主需要我們探討的問題。

    將學生分層次教學個人認為弊大於利。

    弊如下:

    首先,學生有被“歧視”的標籤。將學生按成績分段後,學生就等於被“明碼標價”,自己被貼上標籤就讀,成績好入實驗班學生自豪,家長自豪,而被進入普通班或叫下線班的,學生垂喪,家長抱怨,有的家長將怨氣撒向孩子,責備孩子“不爭氣”,“別人家孩子多好”,學生自信減弱,有的自認“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安於現狀,破罐破摔”。

    其次,教師也被分成三六九等,挫傷積極性。教師間會暗藏潛在矛盾。工作中,上優等班的工作壓力大,大家死拼死搶時間,死佈置作業,結果是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不開心。而上下線班的老師,感覺學校不認可自己,反正付出再多,成績無望,一切順其自然,勉強把班管住不出事故就算,倒也泰然。其結果是上線班老師管理能力下降,下線班老師教學能力下滑。

    利如下:

    首先,學生有榜樣,一個班好、中、後學生都有,好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會潛移默化著屬於中後學生,多類學生相融,可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其次,教師間少矛盾而多競爭,易於評價考核。同級同類,大家去努力,付出不同,結果不同,而考評過程易操作,老師們也會服氣。

    利如下:

    首先,易招生,穩優秀生源。成績稍好的孩子,家長都想讓孩子讀“優”班,他們覺得“優”班資源好,不辦這種班,家長會把孩子送往辦這種班的學校。

    其次,上課教師好。優等生好管理,不操心。結果是成績好,評優評職會優先,會佔取“好處”。

    其三,班風好,學風好,學生少受後進生特別是“刺兒頭”學生干擾,班級學習環境會好些,利於抓成績。

    但總而言之,不管利於弊,上級部門明文規定:嚴禁辦“重點班”“實驗班”等,既然有規定,就應按規定執行政策!

  • 4 # 老夫說教育

    在中學裡設立實驗班或尖子班實際上不符合教育規律。

    首先,對學生來說,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如果學校所有的班級都是平行班,班裡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有利於學生之間交流和交往,不存在惡性競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心理健康的指數較高。若班級分了等級,尖子班的學生競爭力太大,學生壓力太大,容易造成心理問題;差一點的班裡大部分學生成績較差,得不到優秀學生的幫助,只能破罐子破摔,學生容易沾染不良習氣,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其次,對老師來說也會產生諸多問題,一個是會造成尖子班老師的管理能力下降,同時造成差班的教師教學水平的下降,不利於老師的專業成長;尖子班的老師教學壓力太大,差班的老師管理壓力太大,不利於老師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尖子班的老師待遇高,差班的的老師待遇低,老師之間逐漸會產生矛盾,不利於學校教師關係的和諧。

    三,對學校而言,這樣做是不是一定會提高升學率,實際上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據我觀察前些年一般學校不分好班和差班,都是平行班的時候升學率也不低。

    那麼學校為什麼還要分實驗班、尖子班?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應和部分家長的需求,甚至於現在發展到如果你學校沒有尖子班或實驗班,成績好一點的學生就不在你那上,學校迫於競爭和生存的壓力不得不做出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其實是受到了社會的脅迫失去了教育教學的主動權,這也是一種教育的時代特點,很多校長其實很清楚這件事兒,但是也沒有辦法!

  • 5 # 木筆123

    初中是義務教育的組成部份,且是人生中學知識最重要的階段。因為初中知識作為普通人基本上能受用一輩子了。

    對於在初中分實驗班(實際是尖子班)普通班(又稱下線班),我認為非常不恰當。

    1,挫傷老師的自尊心和教學積極性。不論什麼班級總得有人教,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天差地別的。實驗班的成績優秀,老師受表揚,評優評先進,進職稱,拿獎金,在社會上處處受人吹捧。

    普通班的老師每天忙於差生的紀律,最後的成績不值一提。累了一場,得不到表揚也罷了,最讓人生氣的是還要受領導的批評指責,什麼學校的名聲就是下線班的搞壞的。若是學生掇學了,那更有得批了,差生往往厭學最容易掇學。

    時間長了,下線班的老師也就不努力教學,隨意應付。老師的教學水平也退化了,對學生的要求也放鬆了。

    2,對於學生來說有失受教育的公平。下線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差,按理來說應該更受到重視,老師加班加點的輔導,小考大考不斷加碼,努力提高成績。可事實恰恰相反,加班補課不要下線班參加,甚至月考測試都沒下線班的份。評個優秀班幹部都只能得校內的級別。

    不公平的環境,只能產生奇形的人才。學生上課睡覺,老師獨自在臺上排練。

    高中分層就很正確了。

  • 6 # 鄧君青年博覽

    按照學生的發展來講,分實驗班和普通班時不利於孩子發展的。有人說國家不容許分實驗班,這也是站在一定高度的人想的和考慮的。只有在一線教學人員才有真正的發言權。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就如同人的十指都是有長有短,何況那麼多學生呢?學生的智力存在的差異非常大。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家庭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 7 # 靜待花開zym

    贊同。實驗班的學生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綜合素質都要強於一般班級的學生,而且進入實驗班的學生志趣相投,他們一門心思探究學習不浪費時間,能很快掌握老師所授知識,比較一致,老師也不必要反覆教學照顧學習進度慢的學生。

    設立實驗班可以集優秀學生和優質教育資源於一體,培養優秀人才。也作為社會上進的標杆,讓人們有奮鬥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沒成功前,面子和尊嚴並不值錢”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