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淮上房
-
2 # 藝樹憶書
王小波的一生很短,僅僅只有45個春秋,但他用筆創造的文學世界卻會一直生生不息,在很多人的心中落地生根——自己也是其中一個。
經常會胡思亂想:如果王小波還活著,喜歡他的人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些作家,遇見了就會喜歡,只需要幾百字,就能闖進讀者內心,再也出不來。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作家。
在《曉說》中,高曉鬆直言王小波在自己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很遠。
喜歡王小波,痴迷於他的幽默幽默的作家很多,但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只此一家。王小波之前沒有,王小波之後可能也沒有——至少目前沒遇見。
讀他的作品,會忍不住的偷著樂——傻笑、傻傻的笑。一邊會忍俊不禁的笑,一邊還不忘發自內心的讚歎。
喜歡王小波,欽佩於他的純真和勇敢王小波像個孩子,天真無邪,內心單純。他營造的世界簡單、有趣、真實,不是童話,卻勝似童話。
面對現實的世界,他卻敢於說出別人不敢說的真話,用自己玩世不恭的智慧訴說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社會現象。
如果王小波還在,因為他的一些真話,想必會收到“網友”贈送的一些不友好的帽子。
喜歡王小波,感動於他愛你就像愛生命的浪漫 “你好哇,銀河” “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 “(我)一千八百多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王小波的浪漫,是自己和很多男性一輩子都學不會的,只能羨慕的仰望了,誰讓自己是理工直男呢!
-
3 # 小Bai的讀書筆記
我覺得,
大多數男生喜歡王小波是因為他的小說與雜文,
而女生更多的是因為《愛你就像愛生命》,這可能是他們入坑的最重要的引子,
然後越瞭解,越喜歡,最後就在坑底出不來了。
他活潑平實,幽默又嚴肅,犀利深刻,但又溫情善意的寫作風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一直沒有讀他的作品,影響力就淡了很多,直到大二書荒時,拿起《黃金時代》來看,當時看了沒多久就很嚇到了,讓我大跌眼鏡,從來沒想過還有如此寫小說的,重新整理了我對小說的看法,書中不僅到處到充滿著性與生殖器官的直露的描寫,而且裡面的情節,我根本就搞不懂,感覺邏輯不通,與認知完全不符,更不用說是現實了,非常荒誕,而且一般小說的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但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完全是個流氓,還有他所謂的偉大友誼,他所謂的證明自己無辜,證明自己清白的方式都讓我悶頭悶腦,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另外還有複雜的倒敘,插敘,亂序更讓我雨裡霧裡,一會兒20年後,一會兒20年前,總之就是看了一遍,完全沒看懂,而且當時覺得文章有點黃,所以就這樣就過去了,也沒想著讀第二遍看能不能稍微讀懂一點(昨天又重新看了一遍,又看了很多書評才明白那麼一丟丟,是在是頂禮膜拜,小弟佩服)。
他說,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虛偽,這種東西比墮落還壞,不能只講崇高,不講道理。
他對中國的文化,國學持懷疑,貶低的態度。
他說儒學是一種哲學,但是聖人說的那些話都是些斷語,既沒有什麼證據,也沒有什麼邏輯,假如不把統計的魔力估計在內,很難相信大家會堅定不移。他覺得儒家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缺少對自然科學知識必有的尊重,以致於在自然科學的發展落後於發達國家數百年。
對中國傳統文化持“不認同”,不“誇大的”看法。
他認為中國文化對於物質生活的困苦,提倡了一種消極忍耐的態度,不提倡用腦子想,提倡用肩膀扛,結果不但是人,也驢與豬都深受其害。
中中國人對證明自己種族優越性從來就不很在意的,他們真正在意的是想要證明自己傳統文化的優越性。
他從整個中國某一個巨集大時間長河裡的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異常犀利的指出了中國社會的弊端,對社會道德倫理,國學,新儒學,個體尊嚴以及小說,藝術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就衝王小波敢說敢批判的自由主義思想就很難讓人不喜歡他。
哈哈哈哈,重點來了,真正讓我徹底喜歡上王小波的是,讀完《愛你就像愛生命》之後, 這是王小波與妻子李銀河之間的書信往來,他那柏拉圖式的愛情,以及信中大量熱情,熾熱,直白的告白,還要他在信中一直拼命撒嬌的勁,顛覆了之前對王小波的認知,書從頭到尾也處處給我驚喜,哎,這還是我認識的王小波嗎?果然啊,戀愛中的人呀!真可愛,他完全是個小孩子呀!
一想到你,我的醜臉就泛起微笑。
我的靈魂有很多地方玩世不恭,對人傲慢無比,但是它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害怕黑暗,柔弱的像綿羊一樣。只有頂平等的有愛才能使他得到安慰。你對我是屬於這個核心的。我是愛你的,看見了就愛上了。我愛你捱到不自私的地步。我還不愛你嗎?不愛你?不會。愛你就像愛生命。
看完也特別驚歎,為什麼這麼簡單樸素的語句,在他嘴裡說出來就那麼浪漫又讓人臉紅呢?
王小波反對教條主義,世俗必不可少的東西他都不樂意去做,他是個追求自由靈魂的人,他不愛被改造,卻樂意被李銀河改造。哎呀!果然是愛情的力量啊!
我是因為-他是一個特立獨行,自由的“流氓”作家,畢竟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而且還是這麼一個有才華的靈魂。
最後以《黃金時代》王二的內心獨白結束: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忽明忽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變老,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遇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
4 # 千年疏影
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沒有人喜歡聽你抱怨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這世界願意傾聽,習慣沉默的人,難得幾個。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王小波
大部分人認識王小波都緣於他的作品《白銀時代》或《黃金時代》。王小波的《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這些反烏托邦小說都凸顯出作家對中國人生存狀態的關懷。張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義思想。魯迅曾說過一個鐵屋子的隱喻,說大部分人都在鐵屋中沉睡,偶有醒來的人,他們的疾呼卻惱怒了旁人,因為他打攪了大多數人的好夢。王小波就像那個拒絕沉默的人。他的文字有時讓人不愉快,人人心知肚明卻不願說的事,你為何偏要戳穿?
人權意識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反烏托邦小說所揭示的正是“個人”的危機。無論《白銀時代》, 還是《黑鐵時代》,主流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已失去了一個個體的地位, 處於一種被奴役的地位。人性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這是極權, 是那種被置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造成的。王小波以這個文革這個特殊的時代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傳統文化中存在的荒謬的生存體驗, 作者對這段荒唐歷史進行了反思與批判。
王小波的小說,第一次集中地用“愛情”,特別是“性愛”,公開挑戰了革命邏輯。王小波既繼承了年代對愛情與革命權力關係的思考,具有強烈啟蒙意味,也順應了年代世俗化潮流。他的“革命+戀愛”小說中,愛情,特別是性愛,不僅是日常化的慾望力旦,更被賦予了超凡脫俗的主體價值,進而成為”人性再啟蒙”的重大倫理支撐點。這些小說中愛情的價值,就在於對抗革命敘事對人性的戕害、革命集體道德主義對人性的遮蔽。他筆下的“性”,雖有大膽直白的描寫,卻不指涉頹廢的日常化生活態度,而是精英化的價值倫理。他固執地去探索“革命+愛情”的複雜表現形式,批判性地在諸如“虐戀”、“權力關係”等視角下挖掘革命話語對人性造成的創傷,以及革命與愛情多變複雜的組合關係。
由“性”及“情”,由肉慾到愛情的昇華,達到性情交融、靈肉一致的美好境界。由其作品不難看出這樣的意向:“性”是最低綱領,“情”是最高綱領。“情”的“昇華”與否不能作為對“性”實行禁忌和剝奪的前提條件。但一種僅僅發自本能且止於本能的兩性關係是殘缺和可悲的,若固執於“性”並氾濫開去,則極有可能從個人悲劇衍生為傷及他人、腐化人性、汙染世風的罪惡。所以,西門慶式的“行淫死於肉”和賈寶玉式的“意淫敗於靈”,皆不足以構建“性”與“情”兩翼的和諧、均衡、幸福。在《黃金時代》中,“性”既是被拯救的物件,也是實現拯救的手段,使其恢復自明和自為的本相,也是破除性別和人際之間有形無形的“藩籬”、破除身內身外的“牢獄“的武器。可以說,王二和陳清揚超越了他們身處的時代,成為啟動和踐行“(性)愛情多元化”的先鋒。
王小波在給《性社會學》一書寫的書評中指出:“事實上性在中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中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既然它重要,自然就要討論。嚴肅的文學不能迴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然而社會要在這方面限制它,於是,問題就不再是性環境,而是知識環境的問題了。
對於王小波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極端。一部分人對他推崇備至,將他推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覺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學,有點兒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統的人們所不喜歡。但你終究會深切地知道,有人一直活在黃金時代,浪漫如雪,生活如詩,智慧光芒萬丈。這大概也是大部分人那麼喜歡王小波的理由。
-
5 # 清瑜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人:
和你喝酒聊天的時候妙語連珠,抖機靈講葷段子,無所不能,很會活躍氣氛;而在你遭遇難題或者傷心事的時候,又可以非常有說服力地開導你,還不會招致你的反感;甚至於當你陷入深思,關心那些常人並不在意的星空和人類的時候,他也能理解你的感受,和你一起探討。
這樣的人,你喜歡他嗎,你願意和他做朋友嗎?答案一目瞭然,而王小波正是這樣一個鮮活的人。身為作家的王小波,給我的印象並不是書面的,相反他非常生活。
或者說,他可以在各種狀態裡自如切換。他可以在頭等艙裡坐而論道,也可以在三等艙裡喝酒划拳。
他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幽默都是情商的體現。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喜歡這樣的句子: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即便是不能透徹理解他的意思,僅僅是文章的表面功夫,也足夠讓很多人喜歡。所以,讀王小波的文起點不高的人,也可以讀下去。看王小波的熱鬧,也有熱鬧可看,因為他這個人真的能鬧。
你必須按所想去生活,否則只能按生活去想。
什麼都不是愛的對手,除了愛。
假如我們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
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
所以我說他不只是書面的,他也說一些俏皮話,就像如今的雞湯,可以憑藉一面之緣的直覺進入感受。他說,“中國為什麼沒有這種幽默,道理是明擺著的:這裡的權力不容許幽默,只容許假正經。”
他拒絕假正經。
但實際上,他又表達了更多的東西,這大概就是深入淺出吧~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他必然不是膚淺的,也不只是幽默的,他有一個自己的詩意世界。而這一點,是我個人如此喜歡他的最大因素。
相對於很多人喜歡的,《黃金時代》裡的那一段經典語錄,我更喜歡的是這樣的王小波:
“傍晚時分,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淒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
“似水流年是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只有這個東西才真正歸你所有,其餘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轉眼間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裡去了。”
這樣的王小波: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他是如此地在生活之中,卻又如此地在生活之上。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就在於他——起點看似很低,高度卻很高。他說的那些莫名情緒,在我讀來很有共鳴。他讓我確定,我不是無病呻吟,他讓我確定,這些問題值得關心。
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裡,活著之上的東西一再被消解,被稀釋,我很懷念那些逝去的東西,正如王小波在《孤島訪談錄》中所說:
“我說的是70年代世界青年們所共有的一種精神,都想改變社會把社會改變得更美好,讓大家的未來變得更美好。不光是中中國人,當時全世界的青年都是這樣。這個精神現在可能越來越少了,越來越淡了,可那個時代想起來還是讓人感動的。”
他能首先做好自己,同時心裡也裝著很多人。他不是隻顧自己生活的人,儘管他看起來是多麼努力地在宣揚自我。
在我看來,春天裡一顆小草的生長,它沒有什麼目的。風起時一匹公馬發情,它也沒有什麼目的...我要抱著草長馬發情的偉大真誠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的表演。在我看來,人都是為了要表演,而失去自己的存在。
他活出了自己,活得明白,活成了每一個普通人該有的樣子。很多人對王小波的評價,都在說他也不過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人,的確如此。所以,我們才會如此喜歡他。
他應該是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兄弟,我們的知己~
-
6 # 流雲藝朵
你好!
我覺得,很多人喜歡王小波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王小波及其作品所透露出來的真實,純粹,忠於自己的內心和認識,都是社會層面一般情況下所缺乏的。他不圖名不圖利,以追求真理,表達自己為己任,這在我們這個世俗社會裡也是難得的,因為難得,所以喜歡。
二,王小波所表達的,其實也是許多人內心有湧動,卻由於各種原因沒能表達出來的,這種暗合也是喜歡的原因吧。
三,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中國當代學者、作家,出生於中國北京市,畢業於美國匹茲堡大學。
先後在北京大學,中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
7 # 春城文揚
王小波就是那個鼓吹性自由李銀河的老公吧,這些人都極端的,自以為是的人。有人喜歡是很正常的,蒼井空也有很多人喜歡,我分小區裡的垃圾也有很多人爭的。沒什麼奇怪的,魔王也有無數的魔眷屬。
-
8 # 一如心靜菜根香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王小波?
王小波的才華通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來,很多人喜歡並給人以回味主要有幾點。
一是喜歡他的才華。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華。三部曲包括了王小波生前出版的所有小說,代表著王小波對文學的關懷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達到的藝術水準。
二是喜歡他智慧而幽默的語言。
從王小波經典情話,品味他的語言風格:
1、我喜歡你的熱情,你可以溫暖我。我很討厭自己不溫不涼的思慮過度,也許我是個壞人,不過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好變好呢。
2、我真的不知道怎樣才能和你親近起來,你好像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目標,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來哭了起來。
三是他短暫的生命中豐富的人生閱歷令喜歡他作品的讀者唏噓。
生於北京,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1978年考入中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年僅45歲。
四是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
王小波曾說過:“你知道我對你的愛情是什麼嗎?就是從心底裡面喜歡你,覺得你的一舉一動都很親切,不高興你比喜歡我更喜歡別人,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我把我的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只有一點好,就是愛你,我覺得我們的愛情就像個糖果罐,我們呢,就像兩個圍著這個糖果罐的孩子,不時的從裡面發現一些驚喜”。這是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裡面的一段話,表達了對自己另一半的愛意,總之,愛你像愛生活,藏不住,掖不著,就是要大聲表達出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一輩子不長不短,記得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
9 # 大家小書
提到王小波,就想到了那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是的!王小波很醜。用李銀河的話說:“他的長相...實在是種障礙,很醜,而且醜露凶相!”就是這樣一個“奇醜無比”的人,用自己的幽默風趣和才華打動了李銀河,成為了他的妻子。
王小波說過:“人生這麼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自少年起,王小波便看穿這是個無趣的世界,而有趣卻暗藏其中,他能做的就是把有趣找出來。
他的寫作風格最大的特點是自由,他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有想象力!他的小說中經常貫穿著性愛的描寫,在大多數文學家批判他對性愛的描寫下流、無恥的時候,他不以為然,仍舊特立獨行。他對性愛的描寫不是停留在表面,是為了表達更深刻的思想內容!
太多人喜歡王小波,喜歡王小波就相當於喜歡那個特立獨行、風趣幽默、恪守內心、嚮往自由的自己。
有智、有趣的人從不缺乏他人的喜愛!
-
10 # 農巴圖聯盟鏈
王小波是一個用生命去寫作的作家。他雖長一張醜陋的臉,卻頂著有趣的靈魂。王小波是最反對“心靈雞湯”的人,他也是一位特立獨行,活得很純粹的作家。雖然他生前沒有進入主流的作家隊伍,但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以其獨立的思考和視角,對生命和痛苦的深入拷問,留下很多經典語錄。他的作品不入流俗,得到了很多作家的肯定和讚譽。與其說很多人喜歡他,不如說王小波真實而有趣的思想,影響了很多人。
回覆列表
你一定想與這個人相談甚歡,哪怕他只能活過來一刻。中國現代漢語文學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這就是馮唐對於王小波直截了當的評價。
初讀王小波的書,覺得這真是一個恃才傲物,驕矜孤高的男人,滿嘴說著頂撞社會的俏皮話兒、側目鄙棄活著的大多數,我不知道經歷了文革動盪的他是如何積累的資本始終支撐著他高高揚起的頭顱。他的作品甚至配不上“正能量”三個字,如同幾位老前輩對《黃金時代》的評價,寫得是很好,但是不能夠提升人的靈魂。
多讀王小波的文字,才慢慢體會到,王小波的驕矜是褪去稚氣的熱血,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一身孤勇。他鄙棄一切,並非為了姿態,而是出於熱愛。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英雄定義為無所畏懼的個體,但是個人英雄主義總是顯得狹隘,王小波式的英雄主義絕對不是這樣的,他是超越了階級、跨越了種族、掙脫了了人性侷限、不分美醜貴賤的英雄,這也正是我前面所提到了褪去年少輕狂的熱血,這種驕矜從不無知,從不單純。
王小波的驕矜銘刻在生活上。
1968年王小波在雲南兵團勞動,並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經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創作背景。他在《黃金時代》中寫道:“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慢慢受錘的過程……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為了西雙版納的熱帶風光,王小波放棄了去安徽的機會,前往雲南。在這段充滿飢餓、批鬥、病痛的歲月裡,即使每天都在感受著自己的生命被剝奪,王小波卻沒有質疑過自己的生命力,他不允許生活把自己錘死,他充滿希冀地驕傲地活著。
王小波的驕矜滲透在個性中。
後來《黃金時代》拿下聯合報的文學獎之後,王小波得到了25萬新臺幣作為獎金。從他後來的際遇來看,這25萬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好日子,但是卻給了他辭職做一名自由撰稿人的勇氣。然而命運沒有為王小波開出康莊大道,他的書籍出版頻頻受阻,作品不被人認可。
這是一件不值得太過傷心的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王小波自己在《我為什麼要寫作》中寫道:“我寫的東西一點也不熱門,不但掙不了大錢,有時還要倒貼一些……人類的存在,文明的發展就是個反熵過程。”
你看,他自己早已經看得通透,什麼也不怕。他比誰都清楚,自己停不下來,也不會停下來。在他的作品中,有人讀得出睿智,有人讀得出犀利,甚至有人只讀出了再簡單不過的“哈哈哈哈哈”,但是一定讀不出妥協,讀不出屈服,這一點可以打包票。如同他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對老前輩們的反駁所說:“但是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個,就是我自己。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誠實。”
你可以看你不上他,他恰好不為讓你看得上而活,王小波所有的初心是為了自己,而他的初心就是“為了創造一點美”。既然世俗的價值判斷奈何不了他,他自然可以高傲地固執下去。
王小波的驕矜充斥在文字裡。
“對於生活做種種設定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定動物,也設定自己。我們知道,在古希臘有個斯巴達,那裡的生活被設定得了無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為亡命戰士,使女人成為生育機器,前者像鬥雞,後者像母豬。這兩類動物是很特別的,但我以為,它們肯定不喜歡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歡又能怎麼樣?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上這段文字擷取自《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本書我沒有讀完,但是這段文字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不是簡單的敘述,這是對現實的冷嘲熱諷。
在當時的中國,男人用來生產,女人用來生育,誰也不曾這麼直接地說過,但是有些東西就是因為從不曾被提起而恐怖得深刻,因為這約等於“司空見慣”。
但是王小波說出來了,用“鬥雞”和“母豬”作比,以一種極其隱晦,又具有衝擊力的表達說出來了。他自己也是一隻豬,被圈養在社會的條條框框裡,但是他也特立獨行,因此擁有了思想上的自由,因為這個緣故,他一直懷念那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個男人有著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滿是嘲弄的黑色幽默、稜角分明的個人色彩。你可以在任何時候說他和這個社會脫節,但是必須除去他和李銀河相處的時候。在李銀河面前,他就是王小波,一個渴望和自己愛的人共度餘生的凡夫俗子,為此他甚至不再驕傲,開始患得患失。畢竟,單單是李銀河的名字,就足夠他愛上一生一世了
“我和你就好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祕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這是《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中我最愛的句子。
當王小波開始全心全意地熱愛李銀河,他從成年人的厚重黢黑的殼裡抽離出來,變成了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他從不把“愛她”當作選擇,這是他的命運。像王小波這樣的人,我願意記憶他,不只因為他有風骨,也因為他沒有風骨。
為了好好地愛一個人,他從天馬行空中抽離出來,不惜把自己放進極低極低的塵土裡去。
王小波從頭到腳洋溢著才情,他的個性和文字曾被多少人模仿是數不清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青年人搖著大大咧咧的旗子,嘴上掛著髒兮兮、油膩膩的句子,卻學不來王小波拿著筆鍼砭一切、隱匿在驕矜之後的滿腔熱血,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對這個世界還不夠愛,對特定的人還不夠愛。
談及王小波,很多人知道那句“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但是,我們還應當銘記那句“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我朋友在我的安利下看了王小波的書,也愛上了他。如此有才華的一個人,怎麼能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