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點時間工作室

    核 心 要 點

    ▪ 蘋果釋出會乏善可陳,並沒有推出真正具有創新性的硬體產品;

    ▪ 創新缺位背後是創新機制不存、領軍人才流失;

    ▪ 服務板塊業務或許能給蘋果帶來新的希望。

    在剛剛結束的秋季新品釋出會上,儘管庫克拿出了能力範圍內的最大誠意,但蘋果還是讓人失望了,又一次。

    iPhone11系列釋出,3款手機,最低5499元。

    Apple Watch更新功能,支援常亮,還新增了鈦合金、陶瓷版。

    iPad也更新了入門款,10.2英寸螢幕,2699元起。

    服務方面,蘋果則帶來了遊戲訂閱服務Arcade,以及視訊訂閱服務Apple TV+。

    這場原本以“致創新”為主題的釋出會,幾乎沒有什麼亮眼的創新。

    今年1月,庫克在致投資者信中表示,由於中國等市場意外放緩,下調營收預期8%左右至840億美元,這也是近20年來蘋果第一次下調業績預期。而五月份釋出的二季報顯示,iPhone的收入同比下滑17.3%,創下了連續十個季度以來最大跌幅。在七月底的三季報裡,iPhone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收入佔比首次低於50%。

    2001年iPod誕生顛覆音樂產業、2007年iPhone誕生顛覆手機行業……這些蘋果式奇蹟似乎再也不會發生於蘋果。作為一家有著43年曆史的科技巨頭,蘋果老了嗎?在iPhone不及預期的艱難時刻,可穿戴裝置、服務板塊業務以及5G的歷史機遇能否創造蘋果的“第二增長曲線”?解決其基業長青的時代天問?

    蘋果過去五年的股價走勢

    硬體傳奇不再

    硬體方面,蘋果本次首先發布了iPhone XR的升級:iPhone 11,它共有6種配色,拍照是最大的亮點。

    iPhone 11共有6種配色

    “前菜”過後,真正主角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登場亮相,有4種配色,搭載的A13處理器整合6個CPU核心,一秒鐘可以處理10億次運算。而四核處理器與節能設計也讓續航能力翻倍:iPhone 11 Pro比iPhone XS續航多4個小時,iPhone 11 Pro Max比XS高5小時續航。

    和之前外界預測的一樣,iPhone 11 Pro的相機有三顆攝像頭,在攝像頭模組中呈三角形分佈。有了1200萬畫素廣角鏡頭、1200萬畫素超廣角鏡頭和1200萬畫素長焦鏡頭的組合和系統演算法加持,iPhone 11 Pro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拍攝創新玩法。Deep Fusion新功能則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改善低光拍照細節,連拍九張並長曝光合成,也就是計算拍照。

    售價方面,腎還是夠的:

    ▪ iPhone 11國行售價 64GB 5499元、128GB 5999元、256GB 6799元;

    ▪ iPhone 11 Pro國行售價為 64GB 8699元、256GB 9999元和 512GB 11799元;

    ▪ 而iPhone 11 Pro Max國行對應的售價是64GB 9599元、256GB 10899元和512GB 12699元;

    包括iPhone 11、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在內的三款全新iPhone將於本週五開始接受使用者預訂。

    除此之外,蘋果還發布了10.2英寸的第七代iPad,除了螢幕尺寸更大之外,它還搭載了A10仿生處理器,效能比之前提升2倍,同時攝像頭也有所提升,起售價為329美元(國行售價2699元),而教育使用者售價只要299美元。

    Apple Watch 5則採用新的顯示屏,可以永遠保持亮屏,支援顯示器動態重新整理,內建指南針,提供3種顏色的同時增加了新的鈦合金錶殼材質,普通版本Apple Watch 5系列售價399美元,蜂窩資料版本售價為499美元。

    但這一切都不再讓人驚訝,給人一種“吃老本”的感覺。

    蘋果曾經是一家以超出想象的產品獲得使用者青睞的創新型公司,在傳奇人物喬布斯的主導下,iPhone、iPod、iPad和iMac,一次又一次地顛覆了行業格局——iPhone“重新發明了電話”;iPod顛覆了唱片行業;iMac讓比爾蓋茨心驚膽戰;iPad打敗上網本。

    可惜的是,庫克繼任CEO的8年來,蘋果公司的創新機制建設停滯不前,不再像早前那樣對技術狂熱追求,研發和設計人才也陸續流失。

    今年4月,蘋果零售業務副Quattroporte安吉拉·阿倫茨(Angela Ahrendts)宣佈從蘋果離職。作為一位蘋果內部少有的女高管,阿倫茨曾經擔任 Burberry 公司的 CEO,多年來一直領導蘋果的實體零售部門,工資甚至高過CEO庫克。

    兩個月後,蘋果的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y Ive)也宣佈將於年內離職。他在1992年就加入了蘋果,曾經與喬布斯合作設計了蘋果Mac、iPod、iPhone、iPad等產品,也是目前全球最受尊敬的工業設計師之一。

    而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翻版庫克”的現任蘋果營運長傑夫·威廉姆斯,則在今年接管了蘋果的硬體和軟體設計團隊,成為了僅次於庫克的二號人物。傑夫·威廉姆斯的履歷和庫克高度類似,同樣在IBM任職十餘年,有出色的供應鏈協作和運營能力,甚至今天擔任的職位也正是庫克接班前的營運長位置,並因此被認為是庫克最可能的繼任者。但他和庫克一樣,都不像喬布斯。

    而放大到歷史洪流中,蘋果似乎也該到瓶頸期了。縱觀百年科技史,AT&T、IBM、英特爾、微軟、思科、雅虎、谷歌、Facebook……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很長的時間段裡,它們代表著科技前沿,收穫著讚譽,直到下一波浪潮來臨。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做到基業長青,單是踩中一次浪潮還不夠,如何“勝而不驕”,在下一波浪潮中抓出機會,才是真正的“天問”。

    IBM因為沒有抓住資訊革命的浪潮,把個人電腦時代的領導者位置拱手讓給了微軟;而當個人手機風起雲湧,iPhone橫空出世,時任微軟Quattroporte的鮑爾默卻掉以輕心。

    現如今,通訊行業的主流趨勢是從 4G(第4代行動通訊)躍遷到 5G(第5代行動通訊),手機的升級換代也是必然趨勢。

    但壞訊息是,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蘋果在 5G 手機的釋出節奏上可能慢於競爭對手接近一年,在其他廠商普遍降價清 4G 庫存為 5G 手機鋪路的情況下,蘋果此次推出幾款的 4G 手機難言創新卻價格昂貴,開啟銷量都比較困難,而如果在短期內大幅降價又會影響品牌形象。

    8月10日,中國市場第一款5G手機中興天機10上線銷售,緊隨其後的是華為Mate 20 X 5G版、三星Note 10+ 5G版,以及IQOO Pro 5G版;9月6日,聯想在2019年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其5G電腦,而包括戴爾、惠普等在內的其他頭部PC廠商也已公佈了生產5G電腦的計劃。但關於蘋果的 5G 手機或電腦的生產計劃,市場上卻少有傳聞。

    就在今年夏天,蘋果將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制造商的頭銜拱手讓給了華為。

    誰是蘋果的新增長點

    目前看來,服務業務可能會成為蘋果新的增長機會——蘋果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則顯示,公司服務業務的營收為115億美元,在總營收佔比21%,成為iPhone業務下的第二大支柱型業務。

    在今年春季的釋出會上,蘋果罕見地沒有釋出任何硬體產品,而是釋出了Apple News+(雜誌訂閱服務),還宣佈將在今年推出Apple TV+(視訊訂閱服務)、Apple Arcade(遊戲訂閱服務)等一系列新服務。

    而在本次秋季新品釋出會上,蘋果也更新了與服務業務相關的最新進展:

    首先是在AppStore上面推出遊戲訂閱服務Arcade,該服務可以在iPhone、iPad或者Apple TV上使用,平臺目前已經有上千款遊戲上線。

    其次是視訊訂閱服務Apple TV+,可覆蓋100多個國家,上面有蘋果的原創節目、電影和紀錄片,比如《晨間秀》《狄金森》《See》等,這項服務將在iPhone、iPad、Apple TV、iPod touch、Mac和其他平臺上的Apple TV應用程式上提供。

    雖然蘋果對於服務業務的具體構成披露並不詳細,但是整體而言,蘋果服務的增長未來應該主要有賴於使用者訂閱付費的增長。

    而顯然,蘋果已經開始逐漸豐富訂閱服務產品,擴大訂閱服務的地理範圍——今年夏天,蘋果開始對美國使用者推出信用卡服務、本次釋出會推出了遊戲訂閱服務 Apple Arcade和Apple TV+流媒體服務、已推出的新聞訂閱服務即將從北美地區往英國和澳洲拓展。這些新服務在剛推出時會經歷爬坡期,但是屬於完全的增量業務,有望推動服務板塊的增長,而當前 iOS 之外服務的獨立增長故事當前佔比仍小,需要慢慢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此前的訂閱服務一直和iPhone、iPad、Mac等硬體繫結在一起,這是蘋果整合自身生態系統的策略。只是最近,蘋果試圖將訂閱服務全面拓展至非蘋果平臺,以吸引更多使用者,為蘋果帶來持續的收入來源。

    9月6日,蘋果釋出了 Apple Music 的全新網頁版,並開始公測,訂閱使用者可以在瀏覽器上登入Apple Music,而無須安裝App。蘋果還表示,未來新使用者將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註冊,這無疑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門檻,而且可以在 Windows 等非蘋果平臺上使用。

    其實蘋果此前的商業邏輯不難理解——以 iPhone 為核心,通過硬體銷售變現,再用軟體、服務和產品研發鞏固護城河。研發能力、供應鏈能力、 疊加 iOS 軟體與服務生態中的使用者粘性,蘋果很容易就完成了增長飛輪,銷量和客單價雙向提升,又反過來推動 iPhone 為主的硬體業務持續向前。

    而最近幾年,手機硬體創新速度放慢,而邊際創新從供應鏈角度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更大,加上競爭的加劇,蘋果對供應鏈的議價能力下降,導致以往量、價、利潤齊升的邏輯不再成立。

    有意思的是,本次釋出會開始介紹iPhone後不久,蘋果股價由漲轉跌,但收盤時蘋果股價最終轉漲飄紅,上漲1.18%報收於216.7美元,說明資本市場對蘋果釋出會大體還是認可的。

  • 2 # 筆墨旅途

    我們在使用iPhone11 1200萬畫素手機時,在拍照時,只所以更出色,源於蘋果手機的1200萬畫素的成熟技術 ,這就是為什麼1200萬畫素的手機,拍出的實際照片效果甚至遠超中國產機動輒4800萬畫素或者6400萬畫素鏡頭的原因。只所以蘋果手機不斷地更新換代,但一直沿用1200萬畫素的鏡頭,其底氣就在於其技術相當成熟,能適應各種複雜環境拍攝,且能保證實際拍攝的效果。

    其實手機畫素的高低只是影響成像質量的一個方面,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影響成像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畫素只是其中一個。實際上,畫素高只是解析度提高了,也就是說照片放大後可以輸出更大尺寸的照片,還可以將照片解析為更小的單元,所以高畫素的優勢就是照片放大後更清晰。

    所以,如果單從解析力這個方面來理解,高畫素的肯定要強於低畫素的,也就是說4800萬畫素的肯定要強於1200萬畫素的。但像 IPS、感測器面積等也是影響成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像整體成像效果還和ISP影象處理、感測器關係密切。ISP就像是相機的大腦一樣,對於感測器輸入的訊號進行運算處理,最終得出經過線性糾正、噪點去除、顏色插值、白平衡矯正等處理後的結果。而蘋果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提練、總結、提升,其ISP是非常強大的。

    另外,蘋果的感測器方面也是極其出色的,一直都是業內最頂尖的。光圈大小影響著攝像頭的光線通過,所以大光圈的手機在弱光環境下也能拍出清晰靚麗的照片,而蘋果也一直沿用大光圈鏡頭。當然蘋果的AI能力也不錯,從另一個方面也能較好地保證了拍照的優化。

    所以說,儘管蘋果的攝像頭一直都是使用1200萬畫素的,但他們不斷地在技術更新,在優先保證提升鏡頭光圈大小、感測器面積品質的同時,並積極運用AI演算法,使蘋果的最終成像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上。

    在怎麼拍的問題,以拍攝理論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現場選景、精準構圖,再釋以相關拍攝操作技巧,就能拍出滿意的照片。

  • 3 # 宇宙有個洞

    你好 我是52 回答該問題

    我們可以來看看iPhone11的攝像頭 你可以來和其他手機比較一下

    或許沒有其他手機配置高 可是為什麼iPhone的相機拍的好看的

    其實這點還是要歸功於蘋果手機的相機調教 相機調教的很好 是其他手機都比擬不上的

    所以拍照更好看

    拍照app有很多

    foodie 拍美食的照片

    nomo膠片感

    fishi 魚眼鏡頭 等等都很好

    有些照片還需要調色vsco等

    多方面來拍出一組好看的照片

  • 4 # PM宋先生

    2K解析度的手機螢幕,包含的畫素點也不過區區400萬不到,所以1200W畫素是足夠的。

    在如今相機動不動三攝四攝的年代,當我們評判拍照的時候,首先還是要去想一下:到底三攝四攝是怎樣協同工作的?這裡我們就拿iPhone 11系列的鏡頭舉例子,來看看成像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

    三攝工作機制

    首先目前旗艦手機來說,一般至少會標配三枚鏡頭:一枚是超廣角鏡頭,用於拍攝風光照片;一枚是廣角主攝鏡頭,用於多數場景的成像;一枚是長焦鏡頭,使用者拍攝物體和人像使用,同時可以協助變焦。三枚鏡頭實際上是協同工作,共同來完成拍照任務的。

    我們拿iPhone 11 Pro的三攝來舉例子:當用戶使用13mm超廣角鏡頭拍攝的時候,其實26mm主攝和52mm長焦鏡頭也在工作,這樣他們的畫面可以使得中心畫面的成像質量更好,拍下的照片也會儲存26mm和52mm鏡頭採集的資料,使得照片有更大的後期空間。使用26mm拍照的時候也是一樣,13mm鏡頭工作,畫面可以彌補邊緣畫質,52mm也可以彌補中心畫質。所以三攝是共同工作,相輔相成的。

    那麼總要有一個鏡頭說了算對吧,三枚鏡頭畢竟硬體素質不同,感測器不同,如何確保呢?實際上三枚鏡頭工作時,所有的測光和對焦引數都是以主攝像頭為準的,這樣就確保了三枚鏡頭成像的畫質是相似的。這也是為什麼主攝像頭會配備更好的感測器,配備更好的對焦系統,也就當之無愧對得起“主攝”的稱號了。

    背後的軟體方案

    硬體只是成像的基礎,實際上決定最後成像質量的,其實是最終的軟體方案。

    當光想非常好的環境下,成像是比較簡單的,無非就是記錄下三攝的鏡頭成像資料,做好拼接,軟體微微調色,最多就是虛化的時候實現機器演算法的摳圖彌補,識別出物體之間的前後關係,把主物體提取出來,背景適當虛化掉。華為採用了一枚景深鏡頭來實現,iPhone這一次則是單純使用的演算法。

    當光線比較陰暗的時候,也就是室內環境或者陰天,此時為了獲得比較好的成像,就需要使用到多幀合成技術了,也就是三枚鏡頭同時成像,而且是一次多次成像,比如說iPhone 11 Pro每枚鏡頭會記錄下三張,一共9張照片,做堆疊。這時候就需要有優秀的演算法處理能力了,也就是不僅僅要分辨出物體關係,還要明白物體是什麼?天是天,人是人,山是山,樹是樹,然後給每個物體匹配相應的顏色實現正常曝光。

    當光線極度昏暗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夜景成像。三攝鏡頭就不僅僅是多張記錄,還會適當增加曝光時間來提升光線的接收數量。但是手機畢竟是手機,感測器很小,再怎樣接收的光線也不多,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真正需要用到機器學習了。也就是鏡頭採集的畫面,可能只能夠識別出輪廓,但是很多地方是沒辦法看清楚的,怎麼辦呢?那就只能“機器腦補”了。也就是機器自動來彌補出畫面......是不是很牛X?

    處理器和演算法才是背後的功臣

    想要完成這樣的使命,光靠ISP圖形處理模組是不夠的,核心還是硬體和演算法的進步。

    拿硬體來說吧,iPhone 11搭載的A13晶片,在CPU上新增了兩個“機器學習模組”,其實就是用來處理演算法問題的,作為地表最強效能的A13晶片,處理能力可以達到萬億次每秒,一方面可以實現更高效的運算,另一方面則是減少使用者的等待時間,可以按下快門就得到照片,提升使用者體驗。

    至於演算法層面,就是谷歌前幾年一直在做的演算法革命了。比如彌補臉部的演算法,其實是實驗室階段學習了百萬張人臉在這個光線環境下的狀態得到的,這樣一來即便沒有抓取到清晰的畫素,但是依舊可以依靠演算法“腦補”出正確的影像和光線。看似簡單的背後,都是長久以來演算法工程師做出的努力。

    為什麼iPhone 11能夠拍出更好的照片,這樣看來,你覺得跟1200W畫素關係大麼?

  • 5 # 帶著愛奔跑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畫素高不一定拍照效果就更好。不說蘋果11就比如蘋果5的時期,1200萬的中國產機也無法超越蘋果的800萬,中國產機畫素高反而照片質量差。

    那拍照效果看什麼呢,手機的拍照效果不是隻看畫素,鏡頭,感測器,後期優化,缺一不可。蘋果手機雖然畫素低,但是其它地方足夠優秀,特別是在系統優化上,可以說做的是非常完美的,在拍照的優化上也是如此。

    同樣蘋果手機的IOS系統大家都清楚,相對安卓開放系統來說就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蘋果手機的硬體水平不是最好的,但是ios系統還是能夠流暢的一直執行,而不像安卓手機一樣用一段時間就會明顯變得卡頓一樣。蘋果的拍攝也是如此,儘管蘋果手機的畫素不是最高的,但是拍出來的照片還是要比畫素更高的手機看著好,這就是依靠軟體處理影象的演算法有直接的關係。

    當前一些國內手機公司也發現了這些問題,比如華為尋找徠卡合作,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影象優化能力。

    因此,雖然蘋果11的硬體配置不高,但是憑藉其優秀的影象處理能力和系統的整體優化能力,它的拍照效果自然就很出色了。

  • 6 # 一剪君1956

    現在的手機,畫素的數字甚至已經超過數碼相機。中國產手機已經普遍將畫素提升到4000萬級別,甚至高階機型已經達到4800萬畫素和6400萬畫素,前不久小米還發布了1億畫素的環繞屏手機MIX Alpha。再來看看蘋果iPhone 11系列,9月份剛釋出的,可是畫素還是非常保守的1200萬,不過成像質量確依舊出色,這是為什呢?

    畫素影響的並不是成像質量

    畫素多少是什麼,說白了就是能夠實現照片的解析度大小,畫素越高,照片的解析度就越高,也就是照片能放的更大。那麼畫素很高影響的是什麼,其實是畫面的細膩程度,換種說法就是細節。

    1200萬畫素和4800萬畫素的照片,不用想就能夠了解到4800萬畫素的照片能夠記錄下更多的細節,也就是放大之後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比如路牌、樹葉等等這些平時不易看清楚的內容。

    但是,並不能夠說4800萬畫素的照片,畫質就比1200萬畫素的照片更好,因為畫質的表現還要參考畫面的銳度、控噪能力,不僅僅是細節方面的表現。

    大家可以這麼理解,如果單純的對比細節,那麼4800萬畫素的手機肯定要更出色,畢竟解析度更高。但是我們在日常手機拍照之後,看到的都是縮圖,朋友圈的照片尺寸更低,因此很難了解到細節豐富的優勢在哪裡。所以1200萬畫素和4800萬畫素的細節,大家其實並不瞭解有什麼差異。

    1200萬畫素的畫質可以很優秀

    1200萬畫素能夠做到更好的控噪效果,也就是昏暗環境下使用同樣的高ISO拍照的時候,畫面的噪點更少,也就是畫面更乾淨,這就是優勢了。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現在的手機都在推出夜間模式,就是拍攝很多張照片進行堆疊疊加操作,這樣的好處是降低噪點,讓畫面更乾淨,同時也更明亮,類似於相機上的長時間曝光操作。

    蘋果iPhone 11系列推出的時候,也配備了夜間模式,同樣的拍攝出來的效果與華為、三星等品牌一樣強悍,也就是說1200萬畫素在4000萬像素面前,仍然沒有輸。

    光圈和感測器的影響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鏡頭的光圈,現在高階手機的最大光圈已經達到f/1.6的水準,iPhone 11的攝像頭光圈為f/1.8,因此高階中國產安卓手機和iPhone的光圈幾乎一致。光圈更大,意味著手機攝像頭有更大的進光量,因此可以在同等場景下使用更低的ISO,對於畫質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

    另外,還有感測器的尺寸也會影響照片的畫質,但是其實現在的高階手機,在感測器尺寸方面都比較類似,而且蘋果選擇的感測器一直是業內最頂尖的,因此畫質方面也有硬體的基礎保障。

    影象處理器也很重要

    我們的手機拍攝的照片,都是JPG直出,因為一般大家都不使用手機拍攝RAW格式照片。對於JPG直出照片,影響最大的就是處理器,也就是手機的晶片。手機的影象處理演算法如果優秀,那麼直出的照片就會調校的非常優秀,自然照片的效果就會更完美。

    都說蘋果現在已經成為軟體/系統公司,那麼調校一款A13深度定製的晶片,自然也就不再話下。在加上iOS封閉系統的深度優化,自然也就能夠保證攝像頭拍攝之後的照片,可以得到最佳的直出處理。

    總結上面的因素,蘋果iPhone 11系列手機才能夠繼續以1200萬畫素的水準,對戰我們中國產4000萬、4800萬甚至是6400萬畫素的手機。實際上,很多人買手機的時候,畫素都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但是千萬不要被攝像頭的畫素大小所左右,因為這個大小真的不直接決定畫質的好壞。筆者自己用了這麼多年的iPhone,還是認為蘋果手機的拍照體驗性和畫質非常給力,絕對不輸給華為、OPPO、Vivo、小米、一加等品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