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都是一忍再忍。一週七天,天天我都在忍。給孩子輔導作業常常都是從期望到心塞。期望的是今天比昨天能好一點兒,學習態度能認真一點,做的錯題能少點兒,作業能寫的快一點兒,但是常常事與願違。
-
1 # 木橋故事
-
2 # 瑞銀彩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生龍活虎的,都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思想逼迫的。
每當孩子辛辛苦苦的,活蹦亂跳的告訴你的時候,被當頭潑了涼水。
日久天長,孩子就不聽你的話啦。又無法反駁你。畢竟還要吃飯穿衣。它們幼小的心靈裡盡是陰影啦。
放眼望去,有多少活蹦亂跳的孩子都坐在了書桌前。
城市,像一張大網。
孩子的天地早已沒有。
來,說說我們小時候的事吧。
彈球,跳方,打姥爺。踢毽子,跳皮筋。
我們可以去山坡上看遠景。
也可以在家裡做手工。
我們可以去地裡吃紅薯,蘿蔔。
也可以,在家裡,看雞孵蛋。還有狗狗。
還可以爬樹。
唉,好幸福的童年。
我們那時候看個電影叫四個小夥伴。
看了,我們幾個就是小夥伴啦。
看了打仗電影,我們自己都要演一演。
你知道嗎?
我們的練習本都是哥哥姐姐的試卷,反過來做的。
那時候,窮的,鉛筆盒幾乎是空的。
我們用的叫石板。石筆。
現在還能想起那個味道來。
回家寫作業,的看太陽。
太陽落山,我們就得寫完作業。
晚上停電是家常便飯。
還是煤油燈。
好了,不敢再寫啦。因為這也是一種擺闊。炫富。
-
3 # 螞蟻的理想
我隔壁就有一家,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都火冒三丈,不是摔東西就是打孩子。就我個人而言,輔導孩子做作業,孩子不會做時,你要先明白孩子為什麼不會做,是老師教時沒聽還是忘記了,或者是隻想著玩手機而不想學習,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聰明,但現在得孩子真的不笨,找原因很重要,只有找到源頭才能很好解決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學習不瞭解,同樣也受自身受教育程度影響,不能有效的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輔導,受種種原因導致有的孩子想學而學不好,想學而沒人教的尷尬局面。
假如,孩子因為課堂上老師講解的不明白不清楚,那作為父母不說給孩子講解,但可以鼓勵孩子如果在課堂上聽不明白的可以下課後找老師或者成績好的同學問問,告訴他學習要大膽,要不恥下問。
如果因為忘記了,就教孩子做課後練習,課後練習題基本都是鞏固當節課所講的內容所出的一些基本簡單的練習題,教孩子會用會拓展,對於課本而言,課後練習題一定要做,還要做好。如果我是老師,我會找很多基礎練習題給孩子做,深奧的題雖然有好處,但對公式的理解和作用太過反鎖,很多時候不能鞏固孩子當時所學,如果可以加一道稍微複雜點的題作為拓展,其他的什麼輔導班啊,或者是老師要求買的書本啊都沒太大必要(當然想收入高這是必須要買的)。
假如是因為家長自身受教育程度影響,這個的確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難題,就我們而言,我只接受過高中文化教育,現在很多初中題我解不來的太多。但我覺得能有效的教育孩子學習方法就行,培養他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這樣他自己會好好學習。當然,也有學不好的,有的孩子受家庭因素影響,想學學不好,想學沒有好的環境和條件,這類孩子要麼成績特別拔尖,要麼就會走父母的老路。家庭環境真的很重要。
-
4 # 阿倫1786
以下是經驗之談
①先讓孩子把作業粗看一遍,先把會的做完。
②忍。不指責、不批評、不逼迫。
④糾正拖拉習慣。盯著會做的,隔過不會的。鼓勵一遍過。
⑤做完了可讓孩子先檢查一遍,你再複查一遍。期間不能指責和批評,”假如再仔細一點。。。假如把會的全寫對了,考試肯定多得2分,各次至少提高5名。。。“這種方式孩子更易接受。
⑥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希望考出好成債的。只是方法、尤其是習慣不好而導致”學習“不好,所以,要幫助他們養成”一遍過“的習慣,一般考試都不會差。
-
5 # 無憂草松下客
哎,每天晚上都心驚膽戰,老婆一個晚上都在罵人,沒有一天不罵的,先罵兒子再罵我。家裡沒有一點溫暖,沒一天晚上有好心情!
-
6 # 二手電腦達人
因為你們都不是師範專業的,可以說根本不會輔導,教書絕對是技術活,絕對不是你大學畢業就一定能教書,是一門很高的技術活,你不會教,娃娃當然就不會學,矛盾就來了了,做作業,本來就是娃娃自己做,老師判,判完作業才能知道全班學生有多少沒懂,沒懂的知識點在哪裡,哪裡需要重新複習重新講,
現在的家庭作業全是對的,甚至老師根本不知道學生學到什麼程度了,甚至老師完全不會去複習學生根本沒學會的知識點,
我當過老師,我知道按照這樣下去,中國學生將會一代不如一代,中國教育,完了
怎麼才能不發火呢,家長需要學習幾本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小學教材教法,幼兒心理學,既然學校不想履行學校的義務,就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合格的老師吧
首先明確一點,如果家長一到輔導作業的時候就崩潰憤怒,或者情緒異常,孩子對作業的感受也會越來越差,這肯定不是家長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家長只能選擇控制好情緒,耐心一點。
想要不發火,我個人有幾點建議。
第一,把期望中的孩子和現實中的孩子分開。
不要光想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希望他這樣,希望他那樣,但事實上,孩子就不是家長理想中的樣子。所以先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然後再考慮該怎麼幫助孩子。
《無條件養育》一書當中,作者就曾數次提到,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養育孩子的長遠目標是什麼。比如,家長如果希望孩子將來是個健康快樂的人,那就看看自己現在的作風是否能達到心中的目標。經常提醒自己長遠目標,就不容易現在眼下所謂的養育困境中。
《慢養》一書中,黑幼龍也提到,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成功,那就應該多培養他的溝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強大的自信。而不是單單將眼光放在孩子眼下的成績和作業上面。
想通了這些,再看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失望了。
很多專家都提到過,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可以提供幫助,但不可以本末倒置。與其發火逼迫孩子學習,倒不如引導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只有明白這一點,他以後才會有熱情和恆心堅持努力學習。
最後,多想想孩子的優點吧。
人無完人,家長們是如此,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孩子或許成績不好,但是這並不是否定一個孩子的標準。學習不好的孩子或許親和力強,或許體貼父母,總之會有自己的優點。明白這一點,再看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會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