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75963114267320

    一外形特徵編輯

    頭像小鯉魚,形體黑胖(也有少數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達一、二斤重。棲息在柔軟的淤泥中,能補胃。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魚子多,味道很美。鯽魚是魚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體長15~20釐米。呈流線型(也叫梭型),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嚥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 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100~200。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根據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

    腹部為淺白色,背部為深灰色。天敵從水上方往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難被發現;天敵若從水下方往上看,由於白色魚肚和天顏色差不多,故也難被發現;經常看到有些文章裡形容清晨時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就是這個道理。屬於保護色。

    二生活習性編輯

    鯽魚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水中穿梭遊動的姿態優美。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在一般的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但氣溫、水溫較高時,也要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遊動、覓食。

    成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每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

    富的營養物質。矽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它們也很愛吃。

    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鯽魚適應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裡湖,仍然能生長繁殖。

    採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採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採食;夏季採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採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採食。

    喜歡群集而行。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到水草豐茂的淺灘,河灣,溝汊,蘆葦叢中尋食,產卵;遇到水流緩慢或靜止不動,具有豐富餌料的場所,它們就暫棲息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

    也是擇食而居。尤其在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們貪戀草根,多數也不游到無草的深水處過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鯽魚

    它們是遇流即行,無流即止,擇食而居。冬季多潛入水底深處越冬。[

  • 2 # 老王28527

    鯽魚是中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廣泛分佈在除青藏高原的各大水系中。鯽魚品種不一樣,外形也不一樣。主要分,1.土鯽,魚體呈紡錘體狀,魚鱗較小。

    2.白鯽,體型較大,體色銀白色。

    3.高背鯽,因背脊高聳得名。

    4.工程鯽,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為白色。

    5.彭澤鯽,體側有5~7條灰黑色蘆葦似的斑紋亦俗稱蘆花鯽。

    6.方正銀鯽,體型短,體側扁而高。

    7.淇河鯽,脊背寬厚。

    8.黑鯽,體色呈黑褐色。

  • 3 # chao286315274

    體形細長,多呈金黃色,魚身側線只有28個側線點,從側線數只有28匹魚鱗,腹腔內腸子細長,野性大,肉身緊,偏瘦,背部是青黑或黃色,腹部是白色,尾鰭薄而顏色較身體顏色淺,魚唇非常薄,鰓殼上少肉或無肉,頭部較圓且小,魚頭和魚身的過渡處平滑,不會出現魚身較突出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與水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