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就談談:如果再給我一次高考機會,你覺得回到科舉考試,還是現在高考好?對於這個問答我是這樣理解的。
回不去的從前,那就往前看,如果再給我一次高考機會,我覺得現在高考好,為啥這麼說呢?
一、從開創科舉取士制度的背景分析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透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
隋煬帝像
(二)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透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後,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
二、從科舉考試製度的改革和發展情況來看
女皇帝武則天
(一)女皇帝武則天統治時期,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相關史事,武則天愛惜人才。駱賓王寫得一手好文章,曾參加反抗武則天的隊伍,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後,感慨不已,惋惜地說:“這麼好的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 !”
(二)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
宋朝科舉考試圖
1.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朝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範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化局面。
2.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相關史事,宋朝重文輕武,主要是為了壓抑武將,防止武將跋扈,但不是輕視武備乃至軍隊。事實上,宋朝對軍隊是極為重視的,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財政支出的七八成,軍隊最多時達到120多萬。
(三)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舉考試的變化,八股取士。
南京江南貢院的科舉考場
相關史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抨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四)清朝統治者非常注重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乾隆像
相關史事,康熙時有人修《明史》,對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紀年,結果朝廷下令把參與編寫、印刷、銷售的70多人全部處死,總共處罰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寫的詩中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看竟說:“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殺,友人也受到牽連。
從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武則天的殿試;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獄與文化專制。以上講了中國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改革和發展情況以及科舉制度帶來的影響及作用。
那麼,現在的高考制度經歷了什麼?現在高考制度有哪些好處?
一、高考制度恢復之前(1966-1976)
高考制度恢復之前大學都不再自主招生。大學新生都是直接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推薦產生,而不是透過高考。報名者條件是必須當過三年以上的工人、農民或士兵。這就是“工農兵大學生”的由來。
毛主席認為這樣做打破了高校主要招收幹部子弟的局面,會給工農子弟更多的上大學的機會。但是,很快,幹部子弟就又佔了新生的多數。因為大學停止招生之後,很多幹部子弟也開始從事工、農、兵行業,大多都具備了大學新生推舉的條件。
二、現在的高考制度恢復(1977-)
(一)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10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擴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
(二)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三)文革後第一次高考時間是1977年12月11-13日。這是現代高考史上濃濃的一筆。
相關史事,當年570萬考生大軍一下子湧進了考場,而被錄取的只有27.3萬人,錄取比例29:1,競爭最激烈。
三、造成的社會影響及作用
(一)它給普通人一個機會,可以透過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表姑是在這一年參加的高考,被華人民大學經濟系錄取。縣領導帶著一幫人敲鑼打鼓送喜報,說是縣上無比光榮的事情。誇獎我表姑是一個才女,這是整個縣的驕傲。縣廣播站連續不斷的廣播我表姑被華人民大學錄取的事。
(二)扭轉了當時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意識到知識改變運命的重要性。
(三)對高等教育後來近三十年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四、新高考模式的探索之路,進入高考新時代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進入高考新時代。我家孩子現在是八年級,正好趕上新高考,成為了高考新時代的見證人。
明天,是2020年高考日,因為疫情,今年的考生註定不凡,讓我們共同祝願莘莘學子:金榜題名,前程似錦。
接下來,我就談談:如果再給我一次高考機會,你覺得回到科舉考試,還是現在高考好?對於這個問答我是這樣理解的。
回不去的從前,那就往前看,如果再給我一次高考機會,我覺得現在高考好,為啥這麼說呢?
一、從開創科舉取士制度的背景分析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透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
隋煬帝像
(二)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透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後,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
二、從科舉考試製度的改革和發展情況來看
女皇帝武則天
(一)女皇帝武則天統治時期,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相關史事,武則天愛惜人才。駱賓王寫得一手好文章,曾參加反抗武則天的隊伍,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後,感慨不已,惋惜地說:“這麼好的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 !”
(二)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
宋朝科舉考試圖
1.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朝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範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化局面。
2.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相關史事,宋朝重文輕武,主要是為了壓抑武將,防止武將跋扈,但不是輕視武備乃至軍隊。事實上,宋朝對軍隊是極為重視的,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財政支出的七八成,軍隊最多時達到120多萬。
(三)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舉考試的變化,八股取士。
南京江南貢院的科舉考場
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註》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否則,考生就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即使文章寫得再好,也不可能錄取。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部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後四個部分為主體,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稱為“八股文”。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相關史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抨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四)清朝統治者非常注重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乾隆像
清朝的文字獄規模之大,次數之多,遠超前代。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致使知識分子從此不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的思想,連遣詞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殺身之禍。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計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並銷燬。僅在乾隆時期,禁書毀書的活動就持續了近20年,許多珍貴的書籍被查禁和銷燬。相關史事,康熙時有人修《明史》,對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紀年,結果朝廷下令把參與編寫、印刷、銷售的70多人全部處死,總共處罰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寫的詩中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看竟說:“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殺,友人也受到牽連。
從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武則天的殿試;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獄與文化專制。以上講了中國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改革和發展情況以及科舉制度帶來的影響及作用。
那麼,現在的高考制度經歷了什麼?現在高考制度有哪些好處?
一、高考制度恢復之前(1966-1976)
高考制度恢復之前大學都不再自主招生。大學新生都是直接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推薦產生,而不是透過高考。報名者條件是必須當過三年以上的工人、農民或士兵。這就是“工農兵大學生”的由來。
毛主席認為這樣做打破了高校主要招收幹部子弟的局面,會給工農子弟更多的上大學的機會。但是,很快,幹部子弟就又佔了新生的多數。因為大學停止招生之後,很多幹部子弟也開始從事工、農、兵行業,大多都具備了大學新生推舉的條件。
二、現在的高考制度恢復(1977-)
(一)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10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擴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
(二)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三)文革後第一次高考時間是1977年12月11-13日。這是現代高考史上濃濃的一筆。
相關史事,當年570萬考生大軍一下子湧進了考場,而被錄取的只有27.3萬人,錄取比例29:1,競爭最激烈。
三、造成的社會影響及作用
(一)它給普通人一個機會,可以透過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表姑是在這一年參加的高考,被華人民大學經濟系錄取。縣領導帶著一幫人敲鑼打鼓送喜報,說是縣上無比光榮的事情。誇獎我表姑是一個才女,這是整個縣的驕傲。縣廣播站連續不斷的廣播我表姑被華人民大學錄取的事。
(二)扭轉了當時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意識到知識改變運命的重要性。
(三)對高等教育後來近三十年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四、新高考模式的探索之路,進入高考新時代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進入高考新時代。我家孩子現在是八年級,正好趕上新高考,成為了高考新時代的見證人。
明天,是2020年高考日,因為疫情,今年的考生註定不凡,讓我們共同祝願莘莘學子:金榜題名,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