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2
回覆列表
  • 1 # 懷念淺時光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伐曹魏,而曹魏與東吳暗中聯手,關羽遭吳魏前後夾擊,丟掉了具有戰略地位的荊州,終敗走麥城,後欲從麥城逃亡時被孫權部將馬忠擒獲,關羽最終被孫權斬殺。

    如果不是因為孫權破壞蜀吳聯盟,勾結曹魏,關羽必定能夠掀翻大半個曹魏。蜀國在當時已經逐步推進中原,而鎮守極具戰略地位之荊州的關羽也是坐不住,劉備便命他攻打襄陽和樊城。

    於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領大軍出發攻打襄陽、樊城,關羽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佔據了明顯優勢,關羽巧妙通過水陸進攻,圍困襄陽、樊城,曹操見勢不妙便派大將於禁前來救援,不過於禁的部隊在關羽面前實在是不堪一擊,關羽一舉將其擊潰,生擒于禁,又斬殺了曹操的大將龐德,把曹操嚇得一身冷汗。

    關羽的精銳部隊全部投入到了攻打襄陽、樊城上,這導致了後方荊州空虛。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曹操走了一步險棋,曹操明知吳蜀是聯盟,卻派使者前往吳國遊說孫權攻擊關羽的後方,以解曹魏之困。孫權實際上也是有一統中原的野心,對荊州覬覦已久,所以不惜破壞吳蜀盟約,出兵奪取荊州。

    孫權派出呂蒙、陸遜兩員大將領兵突襲項羽的後方,而由於關羽過於信任吳蜀聯盟,便沒有佈下重兵把守荊州。在襄陽、樊城激戰正酣的關羽不得不撤兵回救荊州。呂蒙、陸遜偷襲荊州的同時,曹操也派出了徐晃前來增援。所謂急兵必敗,關羽急於援救荊州,在與徐晃的交戰中敗了下來,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關羽敗走麥城,荊州失陷,這才有後面大意失荊州的說法。劉備聽聞關羽丟掉了荊州,也是狂拍大腿,即使想增援,已經太遲了。

    關羽丟掉荊州敗走麥城之後,也想重奪荊州,怎奈損失慘重,而孫權這邊則想招降關羽,於是派使者前來談判,關羽假意接受談判,讓呂蒙等退兵十里,而關羽趁機帶人逃出麥城,可惜關羽還是中了孫權的埋伏,被孫權部將馬忠生擒。孫權本意是想策反關羽為其效力的,不過關羽對劉備的忠貞迫使孫權不得不斬殺關羽,以防後患,一代武聖最終落幕。

    而另一版本是關羽敗逃,遭到呂蒙埋伏,被呂蒙圍困,而關羽自知難逃一死,寧可自殺也不願被俘,最終拔刀自刎,呂蒙將其頭顱砍下祭奠東吳大都督。(電視劇新三國)

    上述說到了關羽的死因,而問題中提到了張遼,關羽被殺時,張遼為啥不求情?

    張遼是曹魏大將,關羽曾經在曹操帳下做事的時候關係最好的一個人,兩人稱兄道弟。曹操想要勸關羽留下為己用,都是派張遼去試探關羽的想法,這也說明了關張二人的關係確實很好,不過關羽跟張遼透露鐵了心跟定劉備,所以如果讓曹操知道關羽的真實想法,那麼曹操肯定會殺了關羽除去大患。張遼幫關羽圓了場,關羽才能活了下來。後關羽千里走單騎,張遼確也幫了不少忙。

    但是,如果說關羽被孫權斬殺時,張遼怎麼不去求情的問題確實讓人有點懵,關張二人關係雖好,但是關羽落入的是孫權之手,而張遼作為魏國大將,除非曹操派他去東吳,他壓根就沒法去求情。還有就是兄弟歸兄弟,上了戰場就是敵人,而關羽攻打曹魏,如果曹操派張遼來迎戰,那麼拼個你死我活也很正常。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武將之死再平常不過了,張遼肯定不會拋棄自己的大好前途甚至性命,跑去敵國那裡為關羽求情。

    關羽之死,導致了蜀國的衰敗,讓人大為惋惜。如果關羽不那麼自負,大意失荊州,有可能劉備的興復漢室大業能成功。

  • 2 # 豹眼看歷史

    喜歡《亮劍》的友友,都記得有一對歡喜冤家李雲龍和楚雲飛。

    在抗戰時期,面對外敵入侵,他們有矛盾、有摩擦,但本質上是一個戰壕裡的盟友,英雄惺惺相惜,這很好理解。

    在解放戰爭期間,拋開道義、信仰不說,僅從不同集團的利益出發,他們是死敵。但他們依然惺惺相惜。

    他們的關係,用一句很俗套的話說,就是感情歸感情,生意歸生意。

    關羽與張遼這段情義,也很類似於李雲龍與楚雲飛的友情,非常感人也很值得品味,這為身處江湖的人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在曹營,關羽有張遼、徐晃兩個朋友

    建安五年(200年),衣帶詔事件發生後,曹操親征徐州劉備,擊敗劉備,擒獲關羽。

    在曹營內部,關羽有兩個好朋友,一是張遼,一是徐晃。

    據《關羽傳》記載: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當初,曹操很器重關羽的為人,但經過觀察認為他並沒有久留之意,就委派與關羽交情不錯的張遼去探問他下一步的行蹤。

    關羽感慨地說:“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很厚,然而我受劉將軍的厚恩,發誓與他共生死,不忍心違背。我終究不能留下來,等我報效曹公恩德以後就會離去。”

    張遼就把關羽的話如實彙報曹操,曹操認為關羽很仁義,並沒有難為他。

    這裡有兩點值得稱頌:

    一是關羽很坦誠,推心置腹,有啥說啥毫不隱瞞,可見關羽與張遼交情非同一般,否則這樣的話豈能直言;

    二是曹操也很仗義,能放關羽走人,並沒有強留,值得稱道。這可不能用強扭的瓜不甜來解釋,不能為己所用就該直接殺掉,這沒有任何問題,但曹操並沒有這麼做。

    曹操借題發揮,大做文章的意圖是有的,但能有曹操這個境界也是很難得的。

    但還有一點,一般很容易被忽視,卻很值得稱道,那就是張遼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

    傅子曰:“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遼曰:‘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傅子記載:張遼得知關羽必將離去的態度後,十分為難。如果據實彙報曹操,擔心曹操會因怒殺掉關羽;如果隱瞞不彙報,就不是臣下事君之道。無奈之下,張遼嘆息說:“曹公,君父也;關羽,兄弟也。”

    於是,就把關羽的想法如實報告了曹操。

    忠孝不能兩全時,舍孝而取忠也;忠義不能兩全,舍義而取忠也。

    面對兩難選擇,張遼選擇了事君的忠誠而放棄了兄弟情義。好在曹操大度沒有殺掉關羽,試想曹操一怒之下殺掉了關羽的話,張遼就難以做人了,但張遼又何罪之有呢?如果張遼因私情隱瞞不報,關羽不辭而別,張遼如何跟曹操交代?

    關羽與劉備,不僅僅是兄弟情義,更有君臣之分。但曹操畢竟代表朝廷,漢室是天下唯一的共主,關羽選擇離開曹操投歸劉備,行為很感人,但畢竟高度不夠。

    特別是演義把關羽歸降曹操這個橋段,虛構為降漢不降曹,實在是畫蛇添足。這不僅是無中生有,而且弄巧成拙。

    關羽是忠義的化身,但漢家皇帝就在身邊,你不替他出力,還到處跑啥呢?

    曹操認為:“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這不僅僅是在稱頌關羽,也是在褒獎張遼。

    這就是說,人不僅要講感情,更要將原則,不能以私情而廢國事,忘記君臣大義。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關羽斬殺顏良之後,曹操知道他將要離去,於是更加重賞賜。關羽把曹操全部的封賞封存,拜書告辭,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殺關羽,曹操說:“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臣鬆之以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

    裴松之認為:曹操知道關羽不肯留下而稱頌其志向,關羽逃走不派人追殺以成全他的義名,自古以來,不是有王霸之氣度的人,哪裡能做得到呢?這實在是曹公的美善之處啊!

    羅貫中先生把這一橋段,弄成了“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熱鬧歸熱鬧,但境界全無,實在是大煞風景哦。

    張遼為何不為關羽向孫權求情

    張遼與關羽交情不錯,為何不替關羽求情呢?

    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困樊城曹仁,曹操派遣徐晃救援。

    根據《蜀記》記載:關羽與徐晃一向關係很好,兩軍陣前,遙相問候,說了許多家長裡短的話。之後,徐晃就下馬宣佈了命令:“得到關雲長首級者賞金千斤。”

    關羽一看,驚恐異常,說:“老大哥何出此言哦?!”

    徐晃說:“此乃國家之事也。”

    意思很明白,個人感情歸感情,但在國家大事面前來不得一絲馬虎,決不能以私廢公。

    這說不得對錯,在國家大事面前決不能徇情枉法,這是大道。

    這是徐晃與關羽對陣的情況,如果換作是張遼的話,一樣會如此,張遼也絕不會以私廢公。

    據《張遼傳》記載: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

    當時,孫權欲乘關羽進攻樊城時圖謀荊州,就向曹操稱臣,歸順漢朝廷。曹操為了解除孫權的顧慮,就把張遼及諸軍從防禦孫吳的前線撤回,一方面表明不會進攻孫吳的意圖,另方面加強襄樊前線的力量。

    張遼還沒有撤回到襄樊,徐晃就已經擊敗了關羽,曹仁之圍被解除。

    從張遼行事風格以及徐晃擊敗關羽來看,即便是張遼作為與關羽交戰的指揮官,張遼一樣會以國家大事為重,毫不猶豫的與關羽交戰。

    這是作為一個軍人,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沒有任何可以猶疑的地方。

    不過,如果關羽再次被曹軍俘獲的話,張遼很可能會為關羽求情,請求曹操不要殺掉關羽。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俘獲關羽的是孫權部將,張遼就說不上話了。如果張遼千里迢迢去向孫權求情,不僅沒有可能,而且孫權也不會買張遼的帳。張遼與孫權既沒有交情,級別也不夠,也就是張遼在孫權那裡沒有話語權。

    就算曹操親自出面,孫權也未必給曹操這個面子。

    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蜀記》記載,孫權派遣潘璋等襲擊關羽,俘獲了關羽父子。孫權想留下關羽以對付劉備、曹操。

    左右的人說:“狼子不可養,否則必為其害。曹公當時不除掉他,以至於自取其禍,差一點就要遷徙都城。現在怎能讓他活下去呢?”於是,孫權就下令把關羽父子殺死。

    從利害關係來看,的確如此,但絕不能把關羽看作是狼子野心。關羽背棄曹操,並不是反叛,人家說好就沒想留下,想殺就殺,不殺就走。

    而且曹操放關羽走人,也不是愚蠢的行為,實在是想給天下所有打工者樹立一個楷模。

    裴松之也引用吳書的另一個說法:

    “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

    這裡看,潘璋截斷了關羽的退路,抓住關羽後,直接就把他給殺了,並沒有帶回江陵,交給孫權處置。

    同時,又說“權欲活羽以敵劉曹”的說法,不過是孫權心眼多,想以此堵塞一些聰明、舌辯之人的嘴巴而已。也就是說,孫權裝裝樣子罷了。

    因此,張遼沒有為關羽求情,主要是不屬於同一利益集團,儘管孫權當時已經對朝廷稱臣,但張遼級別不夠,交情沒有,在孫權那裡沒有話語權。

    孫權是有想留下關羽的話,但其左右的意見才是孫權真實的意思,就算張遼替關羽說話,孫權也不會採納。

    張遼能說啥呢?

    總不能說,我跟關羽關係不錯,孫將軍看在我的面子上放他一碼吧。孫權心想,我殺你的心早就有了,豈能看你的面子再留下關羽。

    張遼總不能對孫權說:“關羽是萬人敵,別殺他,你留著他對付劉備、曹操不是很好嗎?”

    張遼唯一能說的是:“關羽是曹公的仇人,就把他交給曹公處置吧。”孫權想:“我襲取了荊州,讓關羽無家可歸,關羽恨死老子了,如果交給老曹,老曹放了關羽,他還不找我拼命啊。”

    所以,張遼不會也沒有資格替關羽求情。

    張遼、徐晃當然也包括關羽,他們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們是有原則的人,在國家大事面前絕不會以私廢公。

    一個人只有堅持原則,才能夠成就自己。

  • 3 # 任天遊9

    孫權殺關羽,張遼做為曹操的部屬,他怎麼會丶怎麼能向孫權替關羽求情。

    這個問題很奇葩。

    提一些弱智的問題,把看官當弱智。

  • 4 # 邢臺大管家

    雖然李總理表態,中國的網費應該提速降價,但是真心沒有感覺到,這網速有啥改變,似乎移動端網費更貴了,以前還有個不限流量,現在沒有了,速度那就更不要提了,我們這卡的要命,反應了,回覆說打算升5g。4g裝置幾乎沒有了。

    但是相比較與現在,比三國的通訊和網路強多了。

    第一,孫權殺不殺關羽是不會發到網上的。

    第二,就算張遼知道孫權要殺關羽,他也打不起電話的,因為他根本就買不到電話,就算僥倖拾了一個穿越的手機,還會打,也打不出去啊,那裡連1g訊號都沒有。

    所以,不是張遼不去求情,是愛莫能助啊。

    就算不打電話,張遼打算現場去求情,騎馬也要幾天啊,不說孫權想要殺關羽,就刀起頭落了,就是放到午後問斬,也來不及啊。

    就算來及了,張遼丫的是曹操的人,是孫權的死對頭,不一起殺了都謝天謝地了,那還有替關羽求情的分。

    所以,不管張遼知道孫權要殺關羽了,想不想求情,是都不能求情的。

    最多,張遼知道了關羽的死訊後,可能會上柱香,撒一杯好酒而已。

  • 5 # 歷史深度揭祕

    關羽和張遼的交情是建立在劉備在徐州、小沛和呂布盤桓之時,當時張遼在呂布手下,因此相熟。屯土山約三事時,正是因為張關有交情,曹操才會派張遼上山談判。1.正史上張遼並未被俘,三國志對張遼降曹只說,呂布死,遼將餘眾降。應該是白門樓時單獨領兵在外,聞呂布死訊,率眾主動降曹。2.正史上並無土山三事,就是關羽被擒降曹保命。3.同樣正史上並無華容道放曹。4.三國志對張遼徘徊一夜是作為歌頌其深明大義正面描寫的!

    無及之談,關羽蜀將,張遼魏將,孫權東吳之主,那有文遠說的話,當年白門樓雲長救了文遠,關羽兵敗土山,文遠為報當年救命之恩,主動請纓勸降雲長,把成破利害告知雲長,雲長醒誤,后土山約三事,文遠以報當年救命了,孫權殺雲長,張遼無能為力,孟德殺雲長,文遠可以求情。白馬之戰曹操聲東擊西,關羽、張遼突擊河北軍,陣斬顏良突圍而還,無人能擋。

    這是典型的騎兵突擊戰術。襄樊之戰,曹仁出城與于禁七軍會合,出戰關羽。雙方激烈交戰,龐德在突擊時射中關羽額頭,荊州軍震怖。但最終仍是荊州軍佔據高地,曹軍不能攻克。曹仁被水淹,幾乎全軍覆沒逃回城內,樊城於是被包圍。龐德是陣斬郭援的一流以上騎兵名將,最終被關羽擒殺。顏良、龐德兩個人頭,足以證明關羽是當時最頂級的騎兵的名將。

    第一:想殺關羽的是呂蒙屬私仇,孫權、曹操根本不想殺關羽,孫權殺關羽根本不存在。 第二:孫權吳國國主,張遼魏將根本不滿足求情條件。 第三:關羽屬追剿,當場自殺。根本沒有求情的時間。問一個問題,一共14個字主謂賓沒一個沒毛病的。首先,本來劉備有的只有半個荊州。其次,關羽被偷襲和關羽被殺,哪個抱負力度更大還用想?最後,最差結果孫權大不了把荊州還回去就足以平息劉關張的怒火。但是還荊州可平息不了死了兄弟的劉備的怒火,孰輕孰重分不清?

    我看新三國演義是呂蒙偷襲荊州,殺了關羽,孫權連發軍令不準呂蒙追殺關羽。但呂蒙不聽,在麥城殺了關羽,還割了關羽的頭向孫權請功。沒想到,孫權害怕劉備報復,毒殺呂蒙。少一個名將無所謂?襲取荊州,是呂蒙主將,陸遜副手,才打出的無損戰績。要是換一個人,能不能想出白衣渡江這個點子都是個問題。夷陵之戰,一半的功勞都在主將陸遜身上。這就是名將的作用。關羽是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軍事才能屬於頂尖的那一批人。把他放回去,到時夷陵之戰,陸遜面對的就是劉關張三人組。還活著放回去?當真是異想天開!

    孫權殺關羽時,張遼一直在為關羽求情,怎奈烏雲密佈山洪暴發,高速全面封閉,飛機不能起飛,高鐵停運。更麻煩的是山洪沖毀了移動塔站,張遼與孫權失去了聯絡,等基站修復後關羽已經人頭落地了,可嘆一代武聖。曹丕當時已經在北線給了孫權壓力了,想做觀孫劉耗的差不多再打孫權,然而誰也沒想到陸遜這麼快能拿下劉備,解了江東的危機,但凡再拖一點,孫權就要亡在曹丕劉備手裡了,我一直覺得陸遜自帶的江東救世主當的比周瑜程普他們含金量要高。

    孫權這個人確實很有政治頭腦,能忍小事,具有大局觀,很能擺正自己位置,從不張狂,能伸能屈。當對自己不利時,總能找到平衡點,化解危機。當曹丕竄漢封帝魏國時,又是孫權第一個甘心稱臣。孫權這個人了不起,很值得研究。曹丕當時已經在北線給了孫權壓力了,想做觀孫劉耗的差不多再打孫權,然而誰也沒想到陸遜這麼快能拿下劉備,解了江東的危機,但凡再拖一點,孫權就要亡在曹丕劉備手裡了,我一直覺得陸遜自帶的江東救世主當的比周瑜程普他們含金量要高。

    劉備這個盟友,就是你感覺他就是一個盟友,但是最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你地盤就是成他的了,而且看上去還是那種你就應該讓他的感覺。還三郡怎麼說呢,南郡這個地方可以說就是江東的咽喉,只要劉備強了,只要他想,水陸先滅東吳真的比北上滅曹操容易。渣權命也是好,年少沒人知道自己的鴻鵠帝王之志時,有魯肅這麼個帝師級別的理解他,伴他修身一展巨集圖,老曹傲視天下時有周瑜魯肅擋在他前面,還有劉備這麼個落魄英雄可以當幫手。屢次在壽春合肥……被爆時有呂蒙為他謀劃,襲取荊州,開拓版圖找回了面子。玩脫了面臨亡國之危時又有陸遜站出來力挽狂瀾。當了一輩子熊孩子,一輩子有被他氣死n回的張昭做他後盾。

  • 6 # 歷史小跟班

    孫權、關羽和張遼兩兩之間確實有著不小的關係,但是三個人放在一起就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了,更不用說張遼在孫權殺關羽的時候替他求情了。

    孫權和張遼

    二者之間聯絡不多,最多就是張遼坐鎮合肥威震逍遙津的時候,將孫權殺的丟盔棄甲了吧。

    一戰讓孫權怕了幾十年,所以即使張遼求情,孫權也未必會聽。

    孫權和關羽

    孫權的小妹孫尚香嫁給了關羽的結拜大哥劉備,這是二人僅有的關係。還有就是劉備伐蜀時,派關羽坐鎮荊州。後來在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孫權招降了糜芳,派遣呂蒙偷襲了關羽,關羽兵敗如山倒,最後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潘璋給俘虜了。

    傲嬌了一生的關羽就是這一次失敗,就丟掉了性命,被孫權殺了。

    關羽和張遼

    眾所周知,關羽曾經在曹操手下待過一段時間,不可避免的和曹操帳下的大將產生了交集,其中最有名交情最好的就是徐晃和張遼了。

    徐晃是關羽的老鄉,兩人都是河東解良人。而張遼呢,和關羽可以說是有過命的交情。

    白門樓上,呂布既死,他手下的大將高順拒不投降,慷慨赴死,還有一個大將就是張遼了。

    張遼不像高順一樣愚忠,他還沒活夠,還有抱負沒有實現。關羽也覺得張遼死了可惜,於是一向傲嬌的二哥居然跪下向曹操求情,救下了張遼。

    張遼感激涕零,後來劉備兵敗,關二哥被圍困在土山,四面楚歌。這回輪到張遼報答關羽了,他向曹操求情去勸降關羽,並且“約法三章”。

    由此可見,兩人關係相當不錯的。如果可以,張遼應該是會向孫權求情的。

  • 7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關羽是一個義薄雲天的人,這一點,<<三國演義>>中被渲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雖然,文學式的誇張有過火之嫌,但正史上的關羽,也確是如此。

    關羽和張遼的交集是在劉備和呂布那一段短暫的蜜月期時,書中沒有過多的交待,以關羽的性情再加同是山西老鄉,張遼的武藝也很不錯,倆人星星相惜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白門樓呂布兵敗被殺,張遼是呂布手下大將,也在被殺範圍內,高順就被殺了嘛。殺高順時,關羽無動與衷,殺張遼時,關羽這個硬漢子給曹操跪下了。

    所以,劉備兵敗,關羽被圍小土山時,張遼自然就會象曹操求情了。過程不管如何,關羽的命是保了下來。以當時,張遼在曹營的地位,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算不錯了。

    至於,後來關羽脫離曹營時,張遼的一番作為,明面上看,他做的不是太好。其實,仔細想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雙方是敵對陣營,要求張遼完全按照江湖義氣去做,也是苛求他了。

    有人會說,華容道上,關羽不是放了張遼一馬嘛。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張遼沾了曹操的光了。畢竟。曹操都放了,那多張遼一人。換一個角度說,華容道攔截的物件如果只是張遼的話,關羽還敢放嗎?肯定不敢。如果是那樣,關羽豈不是成了一個糊塗蛋了嗎?

    關羽是一個講義氣,重友情的人,這個信念,他會用生命去悍衛。別人可能不會象他那樣,做的那麼好。沒辦法,這就是人的江湖。

    所以,即便如此,九泉下的關羽也不會怨恨張文遠的。

  • 8 # 不簡單一點

    孫權殺關羽的時候,張遼正在和我一起打牌呢,讓我給孫權打招呼,給求求情!結果打牌有點晚了,第二天中午才醒,打電話的時候,孫權說人已經砍了,唉,不說了,喝酒誤事。

  • 9 # 冷月鉤沉

    公元195年,徐州牧陶謙病故,借住在徐州的劉備在當地鄉紳的支援下,成為新的徐州牧。

    劉備顛沛流離多年,終於得到了一座城池,嘴上雖然再三推辭,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後來呂布兵敗來投奔劉備,不久雙方矛盾不斷加深。

    劉備外出討伐袁術,呂布趁機拿下了徐州。

    在這個期間,關羽和張遼各為其主,雖然有過接觸但關係並不是很好。

    關羽被曹操大軍包圍後,作為中間人張遼勸關羽投奔曹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由於和張遼和老相識,而且又在同一個屋簷下效命,所以交流的自然多了一些。

    但也僅僅侷限於交流,沒有真正的交心,因為兩個人各為其主,道不同不相為謀。

    到襄樊之戰時,兩個人成為對手,兵戎相見,昔日的友誼蕩然無存。

    關羽這個人的性格過於孤傲,導致四面樹敵就連劉備的大舅子糜芳都投敵了。

    可想而知,當時的荊州處於多麼混亂的局面。

    呂蒙要殺他,其實是鐵了心的,第一是報當年的羞辱之仇,二是為了成功奪取荊州。

    所以,在孫權沒有明確表示處死關羽時,呂蒙就殺了關羽,割了他的首級獻給了孫權。

    這個時候的呂蒙,可以說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連孫權都非常忌憚。

    關羽死亡的訊息,是曹操看到關羽首級時才知道的,更別提張遼了。

    張遼即使能向孫權求情,恐怕也來不及了。

    因為孫權和張遼不是一個級別的,孫權是一方諸侯,而張遼只是一個大將。

    可見,關羽是兩方都希望留下活口的,孫權是這個意思,張遼又何嘗不是。

    —End—

  • 10 # 好嗨喲讀歷史

    孫權殺關羽時,張遼不在孫權身邊。倒是可以寫一封信給孫權,如下:“碧眼兒,汝可記得逍遙津否?還不速速放了我關大哥,如若不然定要在你身上刷個滅敵百萬大軍的經驗出來。”孫權看後,火冒三丈,怒吼道:“孤不是經驗包。”關羽卒。張遼對曹操說到:“大王,關羽已死。”曹操撫須大笑:“孤可高枕無憂矣。”所以張遼去勸孫權,關羽死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識別一個人是不是有抑鬱症以及抑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