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品侍衛
-
2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此外十月革命中而且還得到了資本主義協約國的支援,協約國甚至組織10多萬人的軍隊進行西伯利亞干涉,蘇聯能夠存活下來也是花費了大力氣的。
在戰後,蘇聯又遭到了協約國嚴峻的封鎖,並且被排除在巴黎和會之外,不過此時德國同樣遭遇排擠,兩個棄兒很快抱團取暖,德國曾經也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海軍強國,對發展海軍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很多都教授給了蘇聯,也讓蘇聯迎來了海軍新的發展。
而戰前日本海陸不和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陸軍要北上,海軍要南下。但日本陸軍自從諾門罕戰役後便沒有繼續向北發功攻勢,而是一直處於守勢,而蘇聯因為忙於蘇德戰爭,也沒有精力向日本關東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至於海軍,為了與美軍爭奪太平洋島嶼,除了少部分留在中國等地,日本基本上壓上了幾乎全部海軍,中國方面艦隊之第一、第三遣華艦隊等海上部隊被先後撤銷番號,人員編為陸上守備部隊,僅保留駐香港的藤田類太郎中將率領的第二遣華艦隊和海南警備府,基本全都成了旱鴨子。更別提跟蘇聯打海戰了。所以蘇日雙方在二戰之中並沒有發生像樣的海戰。
裝備各型主要作戰艦艇276艘,其中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領艦7艘、驅逐艦52艘、潛艇218艘。
護衛艦22艘、淺水重炮艦21艘、炮艦5艘、佈雷艦18艘、佈網艦4艘、掃雷艦80艘、作戰快艇477艘(魚雷艇269艘、裝甲艇近百艘、獵潛艇77艘、掃雷艇53艘以上、護衛艇18艘以上等)。
此外還在建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15艘、掃雷艦25艘、淺水重炮艦6艘、潛艇91艘(大型12艘、中型46艘、小型33艘)、獵潛艦12艘、佈網艦10艘等。
官兵人數最多曾經達到140萬人,至少也是一支非常有實力的海軍部隊。
當然相比日本來說就完全不夠看了,到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海軍總噸位已經達到106.8萬噸,擁有10艘航母、12艘戰列艦、37艘輕重巡洋艦、130艘驅逐艦及數十艘潛艇,共編為10個艦隊,而且船型更新,你要說打不過確實也是事實。
-
3 # 職場風雲眼
蘇聯的海軍主要集中在黑海波羅的海,當時的二戰期間,蘇聯海軍遠東艦隊實力非常的一般。而蘇聯的主要戰略壓力跟戰略重心都在西線東線人少,地廣對於蘇聯整個戰略佈置來說就是以防禦為主,實力絕對比不上日本,日本主要進攻就是在東亞戰略佈置,除了對抗美軍進行太平洋戰爭以外,其他的1/5的兵力就佈置在西北太平洋。以弱對強自然拼不過,而蘇聯歷來就是大陸軍思想,對於海軍的建設實在是捉襟見肘。
-
4 # 牽狗郎
這個觀點是悖論,因為蘇聯是二戰尾聲,也就是1945年8月9日對日宣戰的,同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事實上,蘇日海軍從沒有交戰過,所以談不上打過或打不過的問題。
-
5 # 興趣亦然
薄弱的底子
以前讀書的時候歷史老師就說了,沙俄是帝國主義列強當中最薄弱的一環,而沙俄的海軍更是薄弱中的薄弱。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和沙俄在北韓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爆發了一場海戰,這就是著名的對馬海峽海戰。這次海戰俄羅斯的太平洋第二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本僅僅損失了3艘魚雷艇。
沙俄海軍本來就不是很強,之後在經歷一戰和內戰後,蘇聯成立的時候繼承的老本沒有多少了。
二戰中的蘇聯海軍到了1941年,蘇聯海軍水面艦艇的排水量總和達到了10萬噸以上,水下的潛艇中排水量也超過了五萬噸,不夠這個數量和英美日這些海軍強國相比還是差了不少。此外蘇聯海軍的人員可是達到了140萬人,這種情況可謂是人多船少,甚至有不少蘇聯海軍士兵長這麼大都還沒見過海。
除了上岸作戰,蘇聯海軍還負責了水路的後勤運輸任務,並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說,二戰時期蘇聯海軍並非“無所事事”,只是他們被蘇聯陸軍的“光芒”掩蓋住了罷了!二戰的勝利,也有蘇聯海軍出的一份力。
-
6 # 王玉潔507
由於“二戰"之前蘇聯內部的動盪不安和“清洗"運動,使蘇聯的海軍力量很薄弱。
反觀日本身為一個島囯雖然面積很小,但它四面環海且海軍力量比較集中和強大,所以在二戰中蘇聯海軍打不過日本海軍也是正常的。
-
7 # 榮華之武器堂
二戰時期蘇聯海軍與日本海軍完全不是一個實力等級。
1917年11月,布林什維克獲得政權後,接手的整個俄國海軍底子理論上擁有艦船1100餘艘,不過經過4年內戰,實際到了1924年底,紅海軍全部力量也就是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等,而且它們主要部署在波羅的海和黑海。至於面對日本海軍的遠東海軍,在1923年只是擁有驅逐艦3艘、淺水重炮艦3艘、炮艦3艘、佈雷艦1艘等。顯然,就憑這點實力,根本無法與日本海軍較量。
在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時,太平洋艦隊的實力為2艘驅逐領艦、 12艘驅逐艦、91艘潛艇91艘、各類艦艇362艘、飛機1183架和岸炮456門。在戰爭期間艦隊實力又有了增強,到1945年8月遠東戰役前,艦隊擁有2艘巡洋艦、1艘驅逐領艦、12艘驅逐艦、78艘潛艇、1549架飛機。而此時的日本海軍雖然在水面艦只上還是擁有一些所謂的威脅,不過在當時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出海,所以也就無從談起對艦隊的威脅了。
-
8 # 大馬哈魚12
蘇聯的海軍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蘇聯沒有出海口,所謂的黑海艦隊對於地球上各個大洲大洋來說,就是一個內陸湖。這樣地方出來的海軍。缺少駕馭各個大洋的風浪的能力。蘇聯是一個傳統內陸國家,除了黑海之外的其它的海港封凍期長。沒有進行海軍的建設。而日本的海軍在太平洋是除了美軍之外,最強的海軍。
-
9 # 世界史圖鑑
蘇聯海軍曾經世界聞名,但是在二戰時期,蘇聯的海軍確實拿不出手。沙俄是傳統的陸地帝國,也一直尋求自己的出海口,所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擴張。但是這種擴張很快遭到了西方其他國家的抵制甚至聯合打壓。雖然總體來看在沙俄時期也獲得了幾個像模像樣的出海口,但是距離世界海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蘇聯建立最初的那幾年,遭到外界的全部封鎖。
而且在政權成立初期,並沒有建立自己的海軍,而是以恢復國家經濟為主,同時又出現了很多彎路,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代價,剛走上正軌列寧便去世了,之後斯大林又開始清洗內部,當蘇聯開始真正發展自己海軍力量的時候已經是30年代,而且蘇聯當時海軍的發展還與納粹德國有一定的聯絡。這也是為什麼在二戰之後,西方國家在討論二戰爆發原由之時,會將蘇聯與納粹德國聯絡在一起。
其實從沙俄開始,如果換另一種角度想,俄國的海軍並非以無事處。總體而言,在世界排名上也算靠前,中流偏上水平,但是不論是從技術訓練等等都依靠西方國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俄國確實有自己的海軍優勢,但是與當時的殖民國家相比,很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由於沙俄統治末期以及蘇聯建成前半期,彷彿世界都在與這個國家為敵,再加上自己內部的動亂以及破壞力大的革命和清洗運動,也使得俄國的海軍力量更為薄弱。
在二戰之前雖然很多國家都對納粹抱有敵意,但是雙方依然相互防範。美國曾經依靠自己的工業基礎和軍售企圖擺脫經濟危機,但是對外軍售根本不考慮蘇聯,即便在某一些問題上蘇聯給的價格比某些國家還高一些。
為了發展自己的海軍,斯大林不得不求助與納粹德國,而當時的德國也答應轉讓給蘇聯一個巡洋艦,但這一轉讓並非真心實意,艦船也根本沒有完工,但是雙方之間的軍事合作並未因此而停滯,蘇聯也並不止於納粹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有軍事往來,包括義大利等一些其他國家,蘇聯也希望與其加深軍事合作。但是納粹國家與蘇聯的軍事合作並非真心實意,只是希望穩住這個大塊頭,所以在核心技術上蘇聯的海軍發展還是依靠自己的,尤其是對於斯大林本人而言。
斯大林的野心遠遠不止於蘇聯。在加盟國地區也辦理了很多軍工廠,專門致力於海軍以及艦船的建設。總的來說,蘇聯的科學家們任務繁重,甚至還出現了行政逼迫的事件發生。結果對於蘇聯而言進展迅速,很快蘇聯的海軍就在1939年左右成為世界第四。但是對於蘇聯這幅員廣闊的陸地領土而言,海軍依然是其薄弱環節。若是與日本海軍公平對戰的話也未必很快落於下風。
但是日本島國國土面積較小,海軍力量集中,而蘇聯則至少要分出兩大戰場,所以在當時蘇聯海軍打不過日本也屬正常現象,畢竟國情不同。尤其是在蘇德戰場爆發以後,蘇聯的主要戰場在陸地上,而非海洋。面對敵人猛烈的軍事進攻,以及自己殘暴的內部清洗,蘇聯很難再有任何餘力去發展自己的海軍。畢竟國家的生存問題迫在眉睫。同時之前的一些心血成果,因為德軍的猛烈進攻,為防備落入敵軍之手,只能親自炸燬。
對於蘇聯當時的研發人員和科學家而言,也心痛至極。但比較幸運的是蘇聯和日本並沒有展開正面交鋒,尤其是海軍方面,日本的真正對手是美國。所以蘇聯即便當時海軍力量薄弱也不必因為這一短板而後怕。即便之後日本大勢已去,蘇聯對日宣戰,所謂的戰場也是在陸地上。而戰爭結束以後,蘇聯則開始全力發展,其海軍和空軍這一短板也因為獲取了大量的德國資料,以及自身科技人員的瘋狂研發獲得提升。
也就沒有人再說蘇聯的海軍是其軍事體系當中的薄弱環節了。 -
10 # 海鏡清
因為蘇聯海軍底子差、起步晚。
從1917年立國到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不過短短24年。而蘇聯的戰爭徹底結束,則要到1922年,也就是說蘇聯真正用來搞建設的時間,只有19年。
而這19年時間,初期的重中之重不是建設海軍,而是恢復被八年戰爭摧毀的生產。真正等到有能力大搞海軍,已經是30年代初的事情了,距離戰爭爆發不到10年。
在沙俄時代,俄國海軍在世界上排名不算高,也就是七八名的樣子(當時有海軍的國家也就不到二十個),而且技術上對英法有嚴重依賴。可經過內戰和外國干涉軍的折騰,這支本來排名就不高的海軍經歷了叛變、自沉、戰損、事故,也損失得差不多了。
沙俄的遺產:“甘古特”級戰列艦,12門305毫米主炮,火力弱,航速低,防護差,在二戰參戰國戰列艦中敬陪末席
而且這些碩果僅存的軍艦(以三艘“甘古特”級戰列艦為核心),只有一戰時期的技術,即使經過現代化改造,也僅僅是能用,而不好用。蘇聯自身海軍技術積累不足,而英法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採取了極為嚴格的軍事禁運措施,即使在美國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期,美國仍然拒絕了為蘇聯建造新式戰列艦的訂單,可見一斑。
“基洛夫”級輕巡洋艦,蘇聯在二戰前唯一完工的新式大型軍艦
德國答應轉讓蘇聯的“歐根親王”級重巡洋艦四號艦“呂佐夫”號,結果最終未能完工,只能作為水炮臺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只能與虎謀皮,與兩個法西斯國家謀求軍事合作,特別是自己底子最差的海軍方面。當然,戰列艦這樣的國之重器依然是不可能的,雙方都清楚未來會刀兵相向。義大利主要為蘇聯提供驅逐艦和巡洋艦級別的技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塔什干”號驅逐艦和“基洛夫”級輕巡洋艦。德國則表面慷慨,為蘇聯海軍建造了一艘重巡洋艦,卻故意脫鹽,到戰爭爆發仍未完工。
“蘇聯”級裝備9門406毫米主炮,排水量高達5.7萬噸,裝甲總重達23306噸,甚至超過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但沒有雷達,防空較弱
所以戰列艦隻能靠蘇聯自己。在喜歡大海軍的斯大林支援下,紅海軍倒是也制訂了龐大的海軍計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義大利提供的設計方案謀劃的“蘇聯”級戰列艦,“蘇聯”、“蘇維埃俄羅斯”、“蘇維埃烏克蘭”、“蘇維埃白俄羅斯”於1939年同時開工,此外還有“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如果這些大傢伙能夠完工服役,紅海軍的實力就可以達到世界第四(次於美英日)的水平,當然不至於日本海軍的五分之一都打不過。
“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排水量3.2萬噸,主炮為9門305毫米炮,可以換裝380毫米炮,這樣將是二戰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理論上)
然而蘇聯的造船業本來就薄弱,連日本都不如,更達不到美國可以用“下餃子”的速度造軍艦的程度。按照計劃,這些大傢伙要到1943年才能全部服役,而衛國戰爭爆發後,面對德軍的高歌猛進,這些船臺上的半成品只能紛紛自行炸燬以免落入敵手,永遠失去了完工服役的機會。
再加上戰爭時期,對蘇聯來說最重要的是坦克飛機大炮,而不是軍艦,只能生產廉價的驅逐艦、潛艇、魚雷快艇等裝備,所以紅海軍直到二戰結束,依然是一支實力較弱的海軍,完全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好在這時候也不用擔心這個了,日本海軍已經是昨日黃花,最後蘇聯對日本宣戰之時,紅海軍太平洋艦隊只是出動了一些驅逐艦、佈雷艦和魚雷快艇就完成了使命。
回覆列表
雖然沙俄時期曾經擁有著比日本海軍更強大的艦隊,但是二戰時期這片土地已經屬於蘇聯。蘇聯革命成功是因為陸軍,而在蘇聯掌權之後同樣是優先發展陸軍,畢竟海軍這個軍種實在是太費錢了,對於剛剛成立不久的國家來說,海軍的建設一定要排到退後。
可是日本海軍不同,伴隨著日清戰爭、日俄戰爭等一系列勝利,還有島國本身的地域模式,相對於陸軍的建設,海軍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這也就是為什麼海軍七大佬中根本就沒有蘇聯的原因。
等到了二戰爆發的這個時間點,蘇聯這邊只有驅逐艦以及潛艇,而日本這邊卻是航空母艦、戰列艦、輕重巡洋艦等重型水面艦艇。在這種實力懸殊的前提下,蘇聯海軍竟然還能跟日本海軍稍微比劃兩下,已經算是不錯了。畢竟當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升級到遠洋作戰了,而蘇聯海軍卻只能做到領海防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