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飛時尚筆記
-
2 # 悅金城
西遊記裡面的火焰山都聽說過吧,因孫悟空大鬧天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火炭從天而落,便在吐魯番形成了“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而在在蘭州市西出口,沙井驛南平坡村1.5公里處,距離蘭州機場2.5公里處也有一處“火焰山”
遠遠望去紅色山岩熠熠發光,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山體雄渾曲折,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
主要有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且常受風沙層覆蓋。整體山體形似火焰,靈動美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
-
3 # 舞光拾色攝影
其實上網百度都能搜到。誰都知道火焰山在新疆的吐魯番,現在是吐魯番地區的景點之一,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火焰山,維吾爾語稱“克孜爾塔格”,意為“紅山”,唐代的時候以其炎熱曾名為“火山”。 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
-
4 # 侯哥小講堂
《西遊記》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
現在中: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
-
5 # 青松5698
新疆火焰山是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當地人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遊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絡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成天下奇山。遊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著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變得興趣盎然。
-
6 # 己是山花爛漫時
火焰山景區位於吐魯番市東三十四公里的地方,因夏季氣溫高而聞名於世。《西遊記》拍攝地方並不在火焰山景區,而在火焰山深處的一塊沙灘之上。因拍攝了《西遊記》,如今這個地方也成了景區的一部分。
-
7 # 君子169582508
首先講這是道家.內在修練的一段關建部位,內腎與外腎的經脈通道,而這段經脈與大腸經相連, 所以外在悟空經過的吐魯山,比喻的是內在直腸中垃圾產生的火氣,所以只有悟空之道,方能打通這段通往印度取經的道路,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能叧在腸胃記憶體在了太多的火氣,如不極時排出就會被細胞再次吸收,發生惡變太
-
8 # 新疆印象
唐朝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由紅色砂岩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東西走向,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廕庇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
9 # 夕日爆料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雖然年平均溫度只有14.5℃,
然而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3.3℃,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佔一半,而托克遜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終年不雨或雨而未覺亦不足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幹極”。
-
10 # 新駱駝祥子
我前年爬到半山腰了,因為有提示不允許一個人自己上山,上山之前有同伴也必須登記,怕出危險,五月份去的當時山下溫度計上中午就到60度了,其實沒有說的那麼熱溫度雖然高但是吹的風是涼快的,離火焰山幾十公里就是天山,天山上的雪是長年不化的,從火焰山往吐魯番方向十公里左右就看到天山上的雪了。
-
11 # 怎麼穿如何搭
火焰山位於中國新疆,它是由紅色砂岩組成形似一條赤色巨龍,東起鄯善,西至吐魯番,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部,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 吐峪溝附近,海撥831.7米,據地質學家說,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坡前山帶一個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 造山運動期間,距今約有二千萬年。火焰山上幾乎寸草不生,山色青紅似火,加上酷夏十分炎熱,明初人們將其自然外貌與炎 熱氣候相聯絡,進而改名為火焰山。這裡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 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廕庇日,風景秀 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
12 # 看鑑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會由衷的佩服吳承恩的想象能力和寫作手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他的這本書裡提到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有著原型。就比如火焰山這個地方就不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而是真實存在的地方。
說起火焰山,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四人,三調[diào]芭蕉扇的驚險橋段。真實的歷史中,玄奘也確實到過火焰山,這裡不但沒有熊熊的大火,他還在這獲得了一筆數額不菲的錢財,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據考證,火焰山的原型在高昌,位於新疆的吐魯番盆地。自絲綢之路開通以來,高昌逐漸成為中原王朝管轄西域地區的門戶。後來,漢帝國滅亡了,中原的漢人大批從河西走廊遷往西域,高昌就成為了漢人最集中的地方。公元四世紀,來自中原的麴[qū]姓家族建立了高昌國,並把佛教定為國教,還建造了比官署和民居,建築面積更廣的佛寺,數量多達三百多座,僧尼超過三千多人。
崇尚佛法的高昌國,自然不會放過來自大唐的高僧玄奘。更何況,此時的高昌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北方是草原的霸主突厥人,而東方是正在崛起的大唐。無論是哪一方,高昌國都必須有自己的立場,在夾縫中生存的高昌國需要一位智者。於是,高昌王特下國書將玄奘請到宮內,並極力勸說玄奘留下來做最高法師,但玄奘並未答應。據《三藏法師傳》記載,高昌王的挽留最終變成了威脅:法師務必留下,否則只能遣返大唐。以講經著名的玄奘擁有非凡的口才,卻無法說服高昌王放他西行,於是,絕食成了玄奘的唯一選擇。絕食到了四天,高昌王終於被玄奘的修養和捨身求法的決心打動,兩人不僅結拜為兄弟,高昌國王還給玄奘準備了30個隨從和足夠20年的路費。玄奘也答應從印度求法歸來,在高昌講經三年。
如果留在高昌國,玄奘或許不用再經歷之後的磨難,便可享受榮華富貴。但對於玄奘來說,西行求法才是他畢生的追求,所謂榮華富貴怎抵得過未知佛法的魅力呢?
-
13 # 科學情報站
首先,讓我們簡單粗暴,直奔主題:
火焰山的具體位置在哪裡?《西遊記》裡描寫的火焰山,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它就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古時候稱作“赤石山”。火焰山在維吾爾語裡的叫法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在唐代的時候因為該地炎熱曾被叫做“火山”。
火焰山呈東西走向,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現已是新疆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火焰山是怎麼形成的?關於火焰山的由來,《西遊記》裡是這樣寫的: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捉,放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煅燒。結果孫悟空非但沒有被燒死,反而煉成火眼金睛。他衝出八卦爐,並將其打翻,爐中的炭火掉入人間,就形成了火焰山。
當然,上面只是神話小說的情節,火焰山真實的形成原因肯定不是這樣。
事實上,火焰山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 它跨越 了侏羅紀、 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 在經過了上億年的風蝕、 沙化、 雨浸, 特別是在長期的高溫乾旱侵襲後, 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格局。
火焰山真的很熱嗎?火焰山雖然沒有 《 西遊記》 中描述的熱的那麼誇張,但它的氣溫之高、 炎熱之烈卻也非同尋常。
火焰山所在的吐魯番盆地屬於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素有“火洲”之稱。該地每年溫度超過 40℃的天數近 40 天,超過35℃的天數達 100天,是中國夏季最炎熱的地方,名副其實的“中國熱極”。以近期的高溫為例,2017年7月9日20時,吐魯番市吐魯番站最高溫度達47.8℃,位列該站1951年7月建站以來最高氣溫排名並列第一。同日,火焰山景區的“定海神針”氣溫表顯示地表溫度高達88℃!這種溫度在沙子裡烤熟雞蛋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
14 # 聽泉烹茶
火焰山脈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山勢呈東西走向。古書稱火焰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它由紅色砂岩構成,海拔500米左右,素來以高熱而聞名。這裡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烈日當空,地氣蒸騰,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火焰山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吐魯番盆地的氣溫之高眾所周知,而火焰山則稱得上是中國最熱的地方。 火焰山夏季最高氣溫高達47.8C,地表最高溫度高達70C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不過晝夜溫差也相對很大,當地有民諺道:“早穿棉,午穿紗,守著火爐吃西瓜。”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 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廕庇曰,風景秀麗, 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然而關於它的形成,還是民間傳說最為動人,也最有趣味。明人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在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寫了“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據說這火焰山的形成,乃 是孫悟空惹下的禍事。他當年大鬧天宮的時候,一腳把太上老君的 煉丹爐從天庭踢到了凡間,墜落於此,便形成了火焰山。
在火焰山的南麓,還有著名的高昌古城的遺址,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因為此城為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故名。 它位於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河三角洲,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戶。
高昌古城歷史悠久,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漢代,漢唐以來,高昌是連線中原、中亞 歐洲的樞紐。經貿活動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由高昌傳 入內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昌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 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
-
15 # 三夢遊水
三調芭蕉扇是小說《西遊記》中非常精彩的一個片段,主要講述唐僧取經路過火焰山,被山上的熊熊大火所阻攔。為了讓唐僧順利透過火焰山,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鬥智鬥勇,經過三次不懈努力,最終借得寶扇,熄滅山火,唐僧才得以順利透過。除了扣人心絃、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之外,不少人對故事的發生地——火焰山也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火焰山已經成了難關、磨難的代名詞,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那麼,小說中的火焰山在現實中是否有原型?如果有,它又在今天的什麼地方?下面就結合《西遊記》原著和相關史料來考證一下火焰山的具體位置。
土地道:“是你也認不得我了。此間原無這座山;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擒了,壓赴老君,將大聖安於八卦爐內,鍛鍊之後開鼎,被你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化為火焰山。”
透過對火焰山形成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關於火焰山的幾個基本事實:第一,火焰山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孫悟空踢倒丹爐,爐中幾塊熱磚散落下界而形成,這就指出了火焰山最重要的特點——熱。第二,磚頭飄落自太上老君的兜率宮,而兜率宮距凌霄殿不遠,凌霄殿又位於大唐國的上方,因此火焰山距離大唐國應該不遠。
與此同時,書中還有另外一處描寫給我們提供了線索。小說第五十九回,唐僧等人正向一位當地老者打聽路,忽然來了一位賣糕的販子。原著寫道:
只見門外一個少年男子,推一輛紅車兒住在門旁,叫聲:“賣糕!”大聖拔根毫毛變個銅錢,問那人買糕。那人接了錢……揭開車兒上衣裹,熱氣騰騰,拿出一塊糕遞與行者。
顯而易見,這位男子賣的糕應該屬於熱糕的範疇,由米磨成的面製成,販賣的時候需要透過衣裹進行保溫,這與今天新疆地區的蒸糕非常類似。由此我們可以推測,火焰山很有可能處於今天新疆的某個地方。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書中對火焰山具體位置的描寫。根據唐僧西天取經的路線,火焰山位於西梁女國和祭賽國的交界處,並且距離祭賽國的碧波譚不遠。而對於祭賽國的具體方位,原著中有非常詳細的描寫。第六十二回寫道:
眾僧跪告:“爺爺,此城名喚祭賽國,乃西邦大去處。當年有四夷朝貢:南,月陀國;北:高昌國;東,西梁國;西,本缽國……”
歷史上關於祭賽國的記載非常有限,但是關於高昌國的記載卻非常多。高昌國是西域的一個古國,存在於公元五世紀中葉至七世紀中葉,後被唐朝所滅,故址位於今天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南。
高昌國是古代西域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商業繁榮,商賈雲集,是古代新疆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根據小說中的描寫,高昌國位於祭賽國的北方,西梁國位於祭賽國的東方,而火焰山是祭賽國與西梁國的分界線,因此可以推測出火焰山大概位於高昌國的南面或者東南。此外在祭賽國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水域,被稱為碧波譚。此潭距離火焰山西邊不遠的地方。根據當前吐魯番市地形地貌來判斷,碧波譚的原型很可能是今天的艾丁湖。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為火焰山圈出一個大致的位置,即位於吐魯番市東南方向。
在今天新疆吐魯番市以東,確實有一座被稱為火焰山的地方,目前已經被開發為旅遊景區,裡面還人為增加了不少西遊元素,被多數人視為《西遊記》火焰山的原型。但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此火焰山與小說中的火焰山有著非常大的偏差,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現實中的火焰山位於高昌故城以北,而小說中的火焰山根據前文推測應該位於高昌故城南方或者東南的位置。而高昌故城遺址已經被專家考證確定,因此現在的火焰山景區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西遊記》中火焰山的真正原型。
當然,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偏差以外,今天的火焰山景區與《西遊記》中的火焰山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一方面二者氣候相似,均非常炎熱。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路過火焰山時曾寫下一首名為《經火山》的詩,原文如下:
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不知陰陽炭,何獨燃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
另一方面,當今火焰山地區的生活飲食與《西遊記》中的也有類似之處,兩者都有吃熱糕的習慣。與此同時,火焰山地區在古代也是商賈雲集之地,這與《西遊記》中火焰山附近有商販來往的描寫不謀而合。
綜上所述,《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其中的絕大多數描寫都是作者基於想象和藝術加工的一個結果。儘管當今的火焰山景區與原著中的火焰山在位置等細節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整體而言,二者還是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因此,並不排除火焰山景區就是《西遊記》中火焰山的原型。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時,並沒有真正到過西域,對西域的瞭解也僅僅停留在文字記載和道聽途說上,因此弄錯高昌故城與火焰山的位置關係也是有可能的。(完)
-
16 # 想去流浪......
東起鄯善,西至吐魯番,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部,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海撥831.7米,據地質學家說,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坡前山帶一個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 造山運動期間,距今約有二千萬年。
-
17 # 陶然baoYie
《西遊記》中的火焰山,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古絲綢之路的北路上。中生代侏羅系、白堊系和第三系主要由深紅砂岩、礫岩和泥岩組成。當地人叫它“齊齊爾塔吉”,意思是“紅山”。
火焰山,古稱赤石山,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古絲綢之路以北。東西方向。火焰山在維吾爾語中被稱為“齊齊爾塔吉”,意思是“紅山”。由於它的熱量,唐人習慣稱它為“火山”。這座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10公里,海拔約500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銅山土嶺,沒有草長,沒有鳥。盛夏每當有紅日,赤褐色的山峰就被灼熱的太陽照亮,砂岩燃燒閃爍,熾熱的氣流像熾熱的火焰和燃燒的舌頭一樣翻滾升起,因此也被稱為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部。當地人叫它“齊齊爾塔吉”,意思是“紅山”。從吐魯番到鄯善的路上有100多公里蜿蜒的紅色山峰。這是一座年輕的褶皺低山,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7.10公里,平均高度約500米。最高峰位於盛金口附近,海拔851米。中生代侏羅系、白堊系和第三系主要由深紅砂岩、礫岩和泥岩組成。山勢雄渾曲折,以古水流沖刷為主,山坡縱橫交錯。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常被風化砂層覆蓋。盛夏,烈日之下,紅巖熱浪翻滾,緋紅煙雲蒸發,熱氣流不斷上升,紅砂岩閃耀如烈焰,故名火焰山。這是中國最熱的地區。夏天的溫度高達47攝氏度。據說山頂的溫度可以達到80攝氏度。
唐代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五月火山突兀,亭臺樓閣紅,火山雲濃。火雲滿山,鳥不敢來。”另一首詩說“六月的火山應該更熱,赤亭路口絕對沒有行人。”明代大詩人陳承佑在詩中說:“煙是紅的,火是燃的。春不半夏,誰有朱榮在西。”與火焰山的荒山和荒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許多山谷穿過這座山。大多數山谷被清澈的泉水和樹木覆蓋,形成了一片狹窄的綠洲。最著名的山谷之一是葡萄谷。除此之外,還有木谷、勝金口谷、蘇巴斯谷、蓮木沁谷。
-
18 # 使用者白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的北緣。離吐魯番市不遠的郊外。到吐魯番市遊玩的朋友,除了遊覽葡萄溝、蘇公塔和坎兒井以外,就是火焰山風景區了。來個吐魯番一日遊,足矣!
-
19 # afei惟良
吐魯番盆地。前幾年去過一次,雖然是沒有火焰那麼誇張,但是整個山體呈褚紅狀,地表溫度度很高,Sunny照射,熱浪翻滾。讓我歎為觀止的是這種惡劣的環境裡,在不遠的葡萄溝,同樣山體寸草不生,但是溝底卻綠蔭成遍,各種水果琳琅滿目,還特別好吃。宜人宜居。讓我這個南方人都有點流連忘返。是我印象中最深的自然景觀之一。
-
20 # 悠閒五家渠3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西遊記中記載的火焰山來看,唐僧師徒走了許久才到這裡,可以說是很遙遠的地方。現實生活中新疆有個火焰山,夏天氣溫高達47.8攝氏度,地表溫度更是高達89度,夏天別說是巴蕉扇不能把他的溫度降下來,就是扇兩人下溫度還是高,如果這裡是廣西遊記中的火焰山,他們可能是冬天能過的火焰山吧。
回覆列表
火燒山最早記載於奇書《山海經》中,該書稱其為“炎火之山”,因古代人不解“山何以會燃”,便編出了一個個奇妙的神話來。現代人揭開了火燒山之謎,“火焰山”從此告別了神話世界裡那烈焰蒸騰的形象。火燒山像一條火龍盤繞在天山腳下
“白天煙霧騰騰,黑夜火光沖天。”其實,這煙這火是源於此地的一片大煤田。火燒山地表下有一層厚達39米的易燒煤層,由於吐魯番地區乾旱少雨,炎熱似火,難以形成土壤覆蓋煤層,再加上天山上升運動高出潛水位,暴露於空氣中的煤層便自行起火燃燒,而燃燒時形成的裂隙又成了通風“煙囪”,更促進了煤層的不斷燃燒。
燃燒過的岩石變成了紅黃色的火燒巖,質地堅硬,不易剝蝕,便成了一座座火燒山,斷斷續續地矗立在那裡。
每逢吐魯番地區夏日炎炎,驕陽似火,紅色岩石在地氣作用下火光閃閃,儼然像座座駭人的“火焰山”。
科學家在高出地表百米的火燒山上還發現了被冰川搬運到6公里之外的天山腳下的燒結巖,這說明,煤層燃燒必是發生在冰川之前,距今已有幾十萬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