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長白晚鐘

    任何科學都是基於社會生產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現代科學體系當然也不能例外。中國之所以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體系,這與中國的制度以及主要的社會生產活動有關。

    首先,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但其中從秦以後直至清未,有兩千二百多年都處於封建社會的體制下,在這種極長的社會體制中,社會的生產活動主要以農業為主,形成了重農抑商輕工的社會觀念,所有的發明創造全部都是圍繞著農業進行,雖然在水利、天文、農業生產工具上有所創造,但與現代科學相去甚遠。而現代科學技術,是與人類的工業生產活動有密切關係的,這方面恰恰是中國的缺失,沒有大規模原始工業、手工業的需求,現代科學技術自然失去動力,這是中國難以產生和發展現代科學體系的主要原因。

    其次,中國自古以來有重文輕工的傳統,這種重文的傳承到宋朝達到高潮,人們斤斤樂道的是孔孟之道、是論語詩經、是唐詩宋詞、是繪畫與歌賦,這無疑會引導人們更加重視文學藝術,而輕視科學技術。如此情況下,出不了具有現代意義的科學發現和發明、沒有系統的科學創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直至今日,這種傾向依然有影響。比如,有些人對民國的大師念念不忘,引以為傲。其實那些所謂的大師沒有一個是科學家,沒有一絲一毫的發明創造,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重文的傳統多麼頑固。

    新中國建立後,我們開始重視現代工業體系的建立,現代工業生產的強烈需求,讓現代科學體系在中國有了飛速發展,已經開始追趕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潮頭。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社會化工業生產的需求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

  • 2 # 文史喵

    就這個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淺顯理解:

    中國的地理位置

    首先請先看看中國的地理位置。

    南邊的印度雖然和西方的交流比我們頻繁一些,但是中間隔著青藏高原,這條文化交流的道路也基本是涼涼的;

    南亞都是比我們更落後的群島國家,千百年來都是依靠我們進行文化輸入,直到西方殖民者到來後,才真正開始有了成規模的生產,所以更是指望不上。

    東邊是太平洋,往外除了北韓、日本就是大海了,北面是西伯利亞大平原,鳥不拉屎的地方,不用細說了。

    總而言之,由於地緣的隔絕性,中國從古至今的文明也好,科技也罷,基本上都是自成體系的。

    記得沒錯的話,明朝期間中國的航海技術和艦載裝備是世界頂級的,明朝末期在南海和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還打過一戰,完全不虛,最後的結果是:荷蘭戰敗,賠償中國所有損失,每年賠款12萬法郎...

    所以中國的科技落後,也就是近幾百年的事。

    什麼讓中國在科技上逐漸落後

    這個問題理解有很多,有人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侷限性造成的,有人說科舉制度害人等等,我覺得都有道理。

    不過放眼世界,工業革命才是拉開西方和中國科技差距的直接原因,不過因為地緣隔離性和明清的閉關鎖國政策,我們並沒有趕上這趟科技快車。

    歐洲的強國都沉迷於航海技術,海上霸主的地位輪流坐莊,有了航海技術,他們終於能夠走出擁擠的歐洲大陸,繞過非洲,到了亞洲,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一下子獲得這麼多土地和資源,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資源多了要幹嘛?要挖礦搞生產呀,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成了第一要務,科技首先要跟上。有了這個目標,物理、化學、天文等學科都得到了空前發展,蒸汽機也誕生了,其實第一臺蒸汽機的原型是為了給煤礦抽水用的。

    所以,資訊閉塞,安於現狀,與時代脫鉤才是落後的根本原因,反觀如今開放包容的中國,發展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迅速。

  • 3 # 手機使用者63385609824

    現代人,都被科學至入在迷霧中,都把科學體系視若至寶,並以此為榮為傲,如果你不曉得科學、不懂得科學,就彷彿“奧特了”變成了古板守舊、墮落或另類。

    剝開科學的面具,它只是人類思維方式或行動指南的一種,且沒有經過較長久的歷史檢驗,對還是不對,是否契合人類生存所需?皆還沒有最後的定論;此時,可能科學的擁夯們會罵我反科學、反人類了吧!

    遠的不說,就說工業化革命,雖然,使人類對付自然的能力大漲,也使我們有了上天入地的本事,也極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我們必須看到,地球的氣候被我們玩壞了,每天人必須呼吸的空氣,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清潔,能直接飲用的淡水被汙染的越來越多,所吃所接觸的無處不在化學汙染中;這基本生存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與能力通天、享樂成癮比起來,我真的不知道人類認為哪個更重要?這全是科學霧霾下出現的海市蜃樓啊!

    中華五千年最核心價值觀,就是要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今我們又做到了幾何?科學的發展道路,讓我們都成為了狂人、毫無顧忌、狗膽包天,彷彿人人都成了“上帝”,要指點江山改造山河,要翻天覆地乃至改造歷史,把各種幾億年的自然演化,壓縮在實驗室中短期變更,科學使人類忘記了你屬於哪裡,科學已讓我們在迷幻中要主宰宇宙,細思這不荒唐嗎?

  • 4 # 白乙笑談

    現代科學源於西方,晚清西風東漸時傳入中國。古老的華夏文明與現代科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若華夏文明能發展出體系化的現代科學,那才是天下奇聞。

    其實無論是華夏文明,還是西方科學,都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研究、探索生命和世界萬物的本源。兩者的區別只在於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不同。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殊途同歸,走的路不同,應也無妨,可惜兩者走的卻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兩條道路,註定不可能共存。

    西方近代科學之父是義大利的伽利略。他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他的主要貢獻是力學和天文學。他提出的“加速度”是力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他是牛頓的先驅。他發明的望遠鏡,使天文學飛躍發展。他發現了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發現木星有四個衛星、銀河系由無數恆星組成等。他用實驗的方法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天動說”。正是他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實證之路。

    牛頓之後,西方現代科學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各類科學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紛紛湧現。如我們所熟知的歐姆、法拉第、諾貝爾、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

    這些科學家的出現,所帶來的最顯著的成果之一,就是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就交通工具而言,我們體會最深的,就是平常坐的汽車、火車、飛機。正是這些科技成果,使我們很快邁入了所謂的現代文明。

    不過從伏羲創八卦的過程看,應是靠悟。據《易經》記載,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也就是說,聖人的知識,應是通過觀察天地萬物,靠悟得來。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應也靠悟,最終悟道。

    從華夏文明的來源,我們發現,華夏民族一開始就將“道”視為生命及宇宙萬物的本源,而且認為“德”與“道”密不可分,人只有重德,方能悟道,有德得道,無德失道。因而華夏民族自古以來最講究“道德”,普通百姓要重德方能立身、立世;帝王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可以這樣說,華夏文明經過數千年來的傳承和發展,已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其核心就是“佛、道、儒”三大體系,但表現形式多是“內道外儒”;各行業都特別注重德的修養,追求的多是內在的神韻,內在的“道”。西方文明卻截然相反,文明更注重外表的禮儀;文化追求的也是表面的技巧。比如繪畫,西方油畫追求的是表面的逼真,連一根頭髮絲也不放過;而中國畫,卻不太講究表面形式,只注重內在的神韻,有時只寥寥幾筆,卻形神兼備。

    現代的人類,已離不開現代科技,可見現代科學對人的影響之深。這是否意味著古老的華夏文明比不上現代科學呢?我以為未必。

    現代科技是很發達了,但弊端也是日益凸顯,甚至令科學家也頭痛和憂慮,比如環境汙染、能源耗竭、核問題之類;由於人越來越依賴現代科技,人的許多能力也在退化,甚至有人擔憂,未來的人類會不會退化到只剩下一個大腦殼。

    而若按古老的華夏文明原有的發展道路,人人尊道重德,注重修身養性,生命不斷昇華;在研究、探索生命與宇宙萬物本源的過程中,直指本質,把人體視為小宇宙,通過生命的不斷昇華和提高,由“凡人”逐步修成《黃帝內經》裡所說的“賢人”、“聖人”、“至人”、“真人”,從而覺悟、漸悟或頓悟,在壽命得以延長的同時,也開發出了人體的諸多功能,洞見生命與宇宙萬物的奧妙,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悟道、得道。若人真能達到這地步,那麼在這樣的人眼裡,所謂的現代科學恐怕也只是小兒科吧。現在有許多中中國人正自覺迴歸傳統,我以為這才是正道。

  • 5 # 傳真道—雲之光

    感謝題主提出如此警醒的問題,福生無量!

    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不然文化自信就會沒有底氣,搞清楚這個問題自然就會產生文化自覺,有了文化自覺自然會有文化自信。只因文化自信一定來自於文化自覺。

    科學一詞是完全的西方舶來品,鄙人不懂英文,不知英文怎麼釋義科學的,但從漢字字面意思理解,科學既是分科而學,也就是物理的歸物理學,化學的歸化學,僅此而已,沒啥值得大書特書的,反觀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這未曾斷代,也不曾有斷層的華夏文明,從其伊始就是講“心性合一,體用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說,所有的所謂分科分久必合,理論上升到足夠的高度自然是共通的,自然合一,既然知道遲早歸一,幹嘛要非得就分了呢!

    西方的科學概念也就才兩百多年而已,雖然這科技的發展自然是有目共睹,可沒有前人的理論和物質基礎,就算你再牛逼也不能憑空起大廈高樓吧?

    從倉頡造字,魯班木藝,木牛流馬,四大發明,杜康造酒,黃道婆造紡,張衡地震儀哪一個又不是科技發明,只是中中國人更懂得低調,更懂得科技若是無底線的發展,只會讓人類在整體滅亡的道路上走的更快而已。是故,華夏的學問是以“心學”而定,畢竟無論是萬法由心,還是致良知,還是天地法則,道法自然都是講的透透的學問,反觀至今,西方做為一門學問之一的科學反而要不要前人的基礎,事事就否定我們的文化和文明,這是忘我之心不死,反而更不科學,更不心學。

    萬事有因果,天地有法則,天道有輪迴,我們大華夏人自有自己的學問去解讀自然規律,天道法則,西方的科學也無非是去用分科的辦法去解讀宇宙規律而已,是故無論我們華夏人的傳統文化還是西方科學最終的目的都是去研究自然規律,宇宙法則,只是我們華夏人的學問更超前,更講體用。君不見無論是中醫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易學都是踏踏實實的讓你實用,反而以我輩智慧和思想更難搞懂這些先賢大聖們的超級智慧。

    天佑中華,renleiwangnian已至極限,只有華夏優秀傳統文化才是救世之道。

  • 6 # 厚德載物83860

    縱觀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其起源於農耕文化,是勞動人民長期勞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後又經過思想家總結而形成的,同時由於中國社會封建制度經歷時間長,以自己自足的自然小農經濟佔統治地位,束縛了人對科學技術的創新。這些歷史的原故使得科技在中國沒有形成體系。

    任何成體系的科技都需要有其產生土壤的滋潤,中國古代封建思想長期禁固人們對各種科技水平的學習與研究,當時社會只注重農業生產,不注重其它行業發展。以農為本思想貫徹了兩千年封建經濟發展,抑制商業發展也不時有發生,這所有的一切都阻礙了科技水平的發展空間。

    正是由於長期的,複雜的歷史原因,最終使中國沒能趕上世界科技水平發展的潮流,落後於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水平,導致近代中國被西方國家所殖民所奴役,人民遭受很大的苦難,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中。因此說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必須注重體系化科技水平,形成自己國家優勢,借力國家走向繁榮昌盛,人民過上幸福富裕生活。

  • 7 # 天道子

    華夏五千年文明有一個重要的思想限制了現代科學的出現,實用性,

    缺乏實用性,限制著現代科學的出現

    任何現代科學的端倪最開始出現時,都是‘無用之學",像’日心說‘’地心說“,這樣具有先進思想的學說出現在中國時,中國古人並不接受和關注這些觀點,因為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離得的遙不可及。

    風水學已成體系,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通過風水學解釋

    同時,中國古代的風水學說已經形成體系,日月星辰的變化,早就可以通過五行學說進行了封建思想般的解釋。

    如果當年砸中牛頓的蘋果在中國,如果牛頓本身也是一個深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人,被蘋果砸中是不是意味平安一生哪?

    風水先生都會對出現的有疑慮的自然現象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釋,那還有人去探索其本質問題。

    儒學思想控制華夏文明兩千多年

    儒學講究的是‘仁 義 禮 智 孝’,都是教人做君子的學說,在那個封建社會,社會階級嚴重,人要想出人頭地只能通過讀書,而讀書只有讀儒家學派的書籍。

    貧窮的人只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而讀書只能通過讀儒家書,就算通過了科舉考試,官場的是是非非也非常多。

    窮人讀書希望改變命運,讀書人忙著科舉想著當官,當官後又是一套官場的是是非非,

    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就沒有精力去研究缺乏實用性"現代科學“

    中華文明是絢麗多彩,同樣也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所以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才沒有孕育出現代科學體系。

  • 8 # 局中人手記

    這個問題問的深刻。英國劍橋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終其一生研究中國的科技文明史,熟知中國歷史上的科技進步,也因此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之問:為什麼現代科學技術沒有最先在中國誕生?

    要回答此問題,當然所需考慮的方方面面非常多,我們也許可以用乾隆年間的一則軼事,從這個側面試著回答一下:

    乾隆年間,新大陸已經被發現,大西洋經濟已經形成,中國有沒有可能參與到當時的大西洋經濟,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呢?歷史確實給中國提供過一次這樣的機會。

    1793年,抱著對東方這個古老帝國馬可·波羅式的幻想,英國喬治三世的表兄馬嘎爾尼勳爵帶領一個代表團,從廣州進入中國,通過一年的旅行到達北京,覲見乾隆。他帶了19種不同型別的590件禮物,其中也包括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地理儀器、槍炮、車船模型和玻璃火鏡。這一次的見面本可以讓中國最終參與到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大西洋經濟中,然而乾隆卻用回信再次將這一機會拒之門外:“天朝扶有四方,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珍奇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賚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必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更無需爾國置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與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亦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乂爾友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賞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而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賚爾國王文琦珍物,俱如常儀。加賜綵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至於同上的機會,“這與天朝制度不合,斷不可行。”馬嘎爾尼在此行之後也得出了自己對清朝的結論:“這個政府正如目前的存在一樣,嚴格來說是一小撮韃靼人對億萬漢人的統治,自從北方或者滿族征服以來至少100年沒有改善、前進,或者更準確地說反而倒退了,當全世界科學領域正在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

    一個在某個時代非常成功的文明,很可能制度上即自滿以至於看不到未來巨大的變革,從而在新文明出現時錯過機會。這是歷史教給我們的智慧。

  • 9 # 翕張文章耕耘者

    為何要產生什麼體系?文明發展都各有特色,中國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形成百家爭鳴,白花齊放,西方肯定沒這麼多燦爛的思想文化和傑出的思想家,都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

  • 10 # 西安風水命理師丁吉虎

    中華5000年文明主要指的是人文。主要是引導人們在社會中,如何更好的生活。主要是在道德、規範、禮制、血緣等方面建立一定的社會秩序。怎麼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內實現幸福的人生。因此,我們總是聽到知足常樂,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等等優秀的中華傳統。而對自然和物質的應用上也只停留在和諧共處上,和滿足基本需求上,並有著一定的敬畏感。

    而現代科學是對自然和物質的深度追問和不斷探索,這是文明發展的兩個方面。同時西方人有著傳統的哲學思辨,有著精密的邏輯思維方式,也就決定了西方人注重科學,注重規則,而輕於人文。

    人文是有地域的,而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科學發展的有點晚,但不會缺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50周肚子會變大嗎?需要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