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科瞭望臺

    如果沒有蘇-27,那麼中國空軍的三代機發展就會緩慢一些,但也不可能遲很多年。199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拿出研究蘇-27了,逐漸熟悉了蘇-27戰機,在2000年之後逐漸形成戰鬥力和仿製能力,吃透技術至少是2005年之後的事了。

    殲16的推出基本上是吃透蘇-27技術之後才有的,殲11的出現還不能這麼說。假如蘇-27沒有,那麼精力肯定集中發展殲10,殲10的數量會更多,同時雙發殲10也會出現。

    從時間上看,可能會延後5至8年左右,畢竟拿下蘇-27戰機確實省了不少時間。但我們也需要明白,殲10和殲20都是成飛的,蘇-27是沈飛的,兩個是獨立的研發機構。

    如果沒有蘇-27,我相信成飛也能搞得有聲有色,沈飛有可能至今還拿不出像樣的型號,你看今天的殲31,明顯比殲20要遜色一些。當然這是內部的對比,殲31和殲20都是中國中中國產隱身戰機,都是中國的驕傲。

  • 2 # 老牛的故事

    首先講一下戰機劃代的問題,在幾年前廣大網友們還稱F22、殲20等隱身戰機為四代機蘇27、F15等為三代戰機,只是現在都莫名其妙地提升了一代

    殲8D空中加油

    引進蘇27之前,我軍早就開始了三代戰機的研製工作,也是分兩條腿走。

    首先是自研自制,601所基於殲9的研究基礎,在1986年獲得了立項,也就有了後來的殲10系列戰機,但由於WS-10渦輪風扇發動機的研製進度,拖累了殲-10的研製進度,最開始不得不裝備俄製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應急,該機1998年完成首飛,2004年進入空軍現役

    殲10

    另外由於在上世紀80年代,國際環境相對寬鬆,中國想要購買西方國家的武器基本不受限制,和美國基於殲8II的“和平珍珠”計劃,一度讓我們接近獲得三代機的戰力。

    1987年格魯曼公司被確定為“和平珍珠”計劃的主承包商,殲8II的改造專案包括加裝AN/APG-66(V)脈衝多普勒雷達、座艙顯示系統、1553B資料匯流排、火控計算機、慣導系統、換裝F404發動機等,改進後的殲8可以發射AIM-7M空對空導彈,基本上可以達到三代戰機早期的水平。

    早期的殲8型號

    沈飛的兩架殲8II被運送到紐約長島格魯曼工廠,隨同前往的還有大批沈飛的技術人員,只是後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美方中止了“和平珍珠”,讓中國獲得三代機能力的計劃不得不延長。

    而此後,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快就蘇聯\俄羅斯談成了蘇27系列的引進工作,讓中國空軍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正是由於蘇27系列的引進,到現在發展出了中中國產的殲11、殲15、殲16系列,成為維護祖國天空的主要力量,沈飛也榮獲“沈霍伊”的稱號。

    蘇27戰機

    假如沒有蘇27的引進,那我們的三代機會是怎樣呢?

    首先,殲10可能會成為當前空軍的絕對主力,這一點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成飛得到的資源也會更多,在殲10的基礎上甚至會發展出類似F35的隱身機型,以及艦載機,現在看來,成飛確實具備有這樣的潛力。

    殲10戰鬥機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由於WS-10渦輪風扇發動機的研製非常慢,前期如果沒有俄製發動機應急,殲10 可能還會推遲幾年才會面世

    另外,殲8也可能會進行魔改,至少後期沈飛確實在殲8身上下過一番苦工,只是由於自身底子太薄,殲8III的研製始終不如人意,後來隨著沈飛全力轉向吃透蘇27的技術,基於殲8發展出三代機的想法才終止。

    殲8F

    那如果沒有引進蘇27生產線的話,殲8肯定會獲得大量資源進行改造,說不定沈飛也能鼓搗出具備三代戰力的殲8x,但作戰效能肯定不如蘇27,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殲11、殲15、殲16“三駕馬車”。

    所以,如果當初沒有蘇27等三代戰機的引進,中國空軍現在的三代機大概就是殲8x+殲10系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的詩詞及人物判詞,每一首都有怎樣的意義或特殊含義?